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海洋运输队:轮船和军舰
18703000000005

第5章 轮船(5)

②穿越美洲

1520年8月底,船队驶出圣胡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继续南航,准备寻找通往太平洋的海峡。经过3天的航行后,船队终于在南纬52度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海湾。麦哲伦派两艘船只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太平洋的水道。然而,这天晚上便遇到了一场风暴,狂飙呼啸,巨浪滔天,派往的船只随时都有撞上悬崖峭壁和沉没的危险。如此紧急的情况持续了两天。说来也巧,就在这风云突变的时刻,他们找到了一条通往太平洋的峡道,即后人所称的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率领船队沿麦哲伦海峡航行。峡道弯弯曲曲,时宽时窄;两岸山峰耸立,奇幻莫测。居住在海峡两岸的土着居民,喜欢燃烧篝火,于是形成一种白日蓝烟缕缕,夜晚一片通明的景象,好像专门为麦哲伦的到来而安排的仪仗队。麦哲伦高兴极了。由于他在夜里见到陆地上的火光点点的,便把海峡南岸的这块陆地命名为“火地”,这就是今天智利的火地岛。

经过20多天艰苦迂回的航行,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终于到达海峡的西口,走出了麦哲伦海峡,眼前顿时呈现出一片风平浪静、浩瀚无际的太平洋。

③进入太平洋

当欧洲人的商业活动频繁出入于大西洋的时候,其实他们还不知道太平洋的存在。这个比大西洋古老得多的、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它卧伏在亚洲之东、美洲之西的巨大海盆上,那时还不曾有欧洲人闯入过。16世纪初,西班牙探险家在巴拿马西岸的高山上,发现了新大陆和亚洲之间有一个宏伟的大洋,当时欧洲人将其称为“大南海”。

船队在100多天的航行中,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因此麦哲伦的心情非常轻松,好像上帝帮了他大忙。于是麦哲伦就给“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在这辽阔的洋面上,看不见陆地,遇不到岛屿,食物短缺,船舱里的淡水也越来越浅。为了活命,他们连盖在船桁上的牛皮也拿来充当食物,有时他们甚至靠吃木头的锯末粉来维持生命。

1521年3月,船队终于到达三个有居民的海岛,这些小岛是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岛上土着人皮肤黝黑,身材高大,他们赤身露体,却戴着棕榈叶编成的帽子。岛上的居民很热心,他们给船员们送来了粮食、水果和蔬菜。在惊奇之余,船员们对居民们的热情无不感到由衷感激。但由于土人们从未见到过如此壮观的船队,对船上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相当的新奇感,于是从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船员们发觉后,便大声叫嚷起来,把他们当作强盗,还把这个岛屿命名为“强盗岛”。当这些岛民偷走系在船尾的一只救生小艇后,麦哲伦非常生气,他带领一队武装人员登上海岸,并开枪打死了7个土着人,放火烧毁了几十间茅屋和几十条小船。这是麦哲伦的航行日记上很不光彩的一页。

船队往西继续航行,来到现在的菲律宾群岛。此时,麦哲伦和他的同伴们终于首次完成横渡太平洋的壮举,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辽阔的水域,且这个水域要比大西洋宽阔得多。

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只用了一个月零几天的时间。而麦哲伦在天气晴和、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横渡太平洋却用了一百多天。

麦哲伦首次横渡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他的航行证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并不是陆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水域。他们为后人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④麦哲伦之死

事实上,麦哲伦本人并没有完成环球航行。他为了扶持一个忠于西班牙的土着君主,卷入了一场致命的当地人争端中,并在战斗中丧生。所以,他并没有彻底完成环球航行,而是由他的舰队在他死后继续航行,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有意思的是,虽然是由麦哲伦组建的欧洲人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但是第一个实现环球旅行的人却不是西方人,而是麦哲伦的一个名叫恩里克的东方奴隶。这个奴隶在几年前被人从印度贩卖到西方,麦哲伦又带着他从西方航行,到达他的故土菲律宾群岛,当他听懂了当地土着人的言语,也就证明人类完成了第一次环球旅行:人在一个起点上一直向东方或者向西方航行,最终都会回到他的起点。

一天,麦哲伦船队来到萨马岛附近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想在那里补充一些淡水,并让海员们休整一下。邻近小岛上的居民前来观看西班牙人,并用椰子、棕榈酒等换取西班牙人的红帽子和一些小玩物。几天以后,船队向西南航行,在棉兰老岛北面的小岛停泊下来。当地土着人的一只小船向麦哲伦船队驶来,麦哲伦的一个奴仆恩里克用马来西亚语向小船的桨手们喊话,他们立刻听懂了恩里克的意思。两个小时后,驶来了两只大船,船上坐满了人,当地的头人也来了。看到恩里克与他们自由地交谈,麦哲伦才恍然大悟,现在又来到了说马来语的人们中间,离“香料群岛”已经不远了,他们快要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了。

岛上的头人来到麦哲伦的指挥船上,把船队带到菲律宾中部的宿雾大港口。麦哲伦表达了愿意与宿雾岛的首领友好的诚意,还准备向他们提供军事援助,但条件是他们得承认自己是西班牙国王的属臣。为了使首领信服西班牙人,麦哲伦在附近进行了一次军事演习。

宿雾岛的首领接受了这个建议,一星期之后,他携带全家大小和数百名臣民作了洗礼,在很短的时期内,这个岛和附近岛上的一些居民也都接受了洗礼。

麦哲伦成了这些新基督徒的靠山,为了推行殖民主义的统治,他又插手了附近小岛首领之间的内讧。夜间,他带领60多人乘三只小船前往小岛,但由于水中礁石较多,船只不能靠岸,于是麦哲伦和船员50多人只能涉水登陆。

不料,反抗的岛民们早已严阵以待,麦哲伦便命令火炮手和弓箭手向他们开火,可还无法攻破。接着,岛民向他们猛扑过来,船员们抵挡不住,只能边打边退,而岛民们仍旧紧紧追赶。麦哲伦急于解围,下令将这个村庄烧毁,以扰乱人心。但是事与愿违,岛民们见到自己的房子被烧,更加愤怒地追击他们,并向他们射来了密集的箭,扔掷了无数的标枪和石块。当他们得知麦哲伦是船队司令时,攻击更加猛烈。许多人甚至奋不顾身,纷纷向麦哲伦投来标枪,或用大斧砍来。就在这场战斗撤退中,麦哲伦被岛民投来的标枪刺中腿部跌倒在地。虽然他继续奋力逃生,但由于腿部被刺,他落在了队伍的后面,最后还是被追上来的岛民们砍死。由于船员们撤退紧急,连岛民们是怎么处理的麦哲伦尸体都无人知晓。

(7)航海技术的进步

1569年,佛兰德地理学家墨卡托发明的圆柱心射投影图由于非常适于航海使用,成为现代航海图制绘的基础。墨氏海图的特点在于:在图上用直线连接任何两点,就是这两点之间的航向线,而且这条航向线是以恒向角交于子午线的。只要守定了所设的罗经航向,就能无误地从一点驶到另一点。

为了解决海洋中船舶的准确定位问题,13世纪以来,人们进行过多种尝试。例如测量月球与其他天体的角距来求经度,但要经过非常烦琐而复杂的数学计算,即使用1614年问世的纳皮尔的对数计算表也不能减少多少计算量。

在此之后,虽然有很多新的计算经度的方法,但都没有过离开观测月球与天体的角距的基本理论。一直到1735~1765年的30年中,英国人哈里森研制成基本上可用于海船的天文钟,1766年经过勒普瓦的改进,1825年才生产出可以在海船上使用的天文钟。至此,测月球与天体的角距以求经度的方法才开始废弃不用。

1843年,美国船长萨姆纳发现了天测位置线,也称萨姆纳位置线。

1875年,法国海军军官圣伊莱尔提出了“高度差方法”,此法也叫做“截距方法”。从此,航海者就可以方便地在海上通过对天体高度的观测,计算出准确的经度和纬度了。

2.海上的不劳而获者——海盗

提起航海,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海盗。海盗是一个相当古老的犯罪行业,指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船只的劫匪。海盗是随着海上贸易的出现而出现的,自有海上商业贸易以来,就有了海盗的存在。

特别是在航海发达的16世纪之后,只要是商业发达的沿海地带,就会有海盗的出没。这个犯罪行业的主要特点是:海盗者大多不是单独的犯罪者,往往以犯罪团体的形式进行集体打劫。

(1)海盗历史

海盗存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海盗行为这个词,也是在17世纪之前被最早使用。希腊的史学家布鲁达克,在公元100年左右给海盗行为下了最早的明确定义,他形容海盗是那些非法攻击船只以及沿海城市的人。海盗行为最早出现在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海盗行为这个词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公元9~11世纪的挪威掠夺者,他们不被称为海盗而被人们称为“维京人”。因为当时维京人在欧洲的海盗行为相当猖獗,所以就用“维京人”来特指海盗。在中世纪,英格兰“维京人”这个词也有另外一个比较流行的意思“海贼”。与现代词汇连接最紧密的海盗解释出现是在18世纪,即“歹徒”。这表示即使你不是军人也可以随时杀死他们。最早的国际法中也包括了关于针对海盗的法令,这是由于大部分海盗都在所有国家的国界之外活动。

(2)与海盗历史不可分割的维京人

维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欧,即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

当时,欧洲人更多地将他们称为北方来客,维京则是他们的自称。

在北欧的语言中,“维京”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维京人的远航遍及整个欧洲,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

但他们第一次在当地百姓面前出现,就是以海盗抢劫掠夺的身份出现的。

维京人虽然人数较少,但个个都是非常强悍的战士。他们海上抢劫的特点就是依靠周密的策划与出其不意的突袭。在战斗中,他们又表现得异乎寻常的狂热,剽悍得不畏死亡,以至于人们谈“维京”色变。他们的突击通常分成两节:先在远距离上投掷长矛,发射火箭;然后再用剑和战斧做近距离的攻击。在海上相遇时,海盗会遵守古老的传统,一声不吭地将船系在一起,在船头搭上跳板,然后依次上场单挑。每个走上跳板的人都面临这样的命运:或者将对方统统杀光,或者自己战死,再由后面的同伴替自己报仇。如果感到害怕,也可以转身跳进海里。排在船头第一个上阵的人,通常是最精锐的战士。他们在战斗中赤裸着上身,发出粗野的吼声,因此,战斗往往会显得更加惨烈。

维京海盗强大而且骇人,这种战士被称为狂战士。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种原始的战斗会激发出如此惊人的人类野性。狂战士的故事也被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公元789年,一伙维京海盗洗劫了多赛特郡,从此英格兰就不断地受到骚扰。当地人与强盗们英勇地战斗,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缴纳赎金。然而这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能是更加助长海盗们的嚣张气焰。在防守薄弱的地区,维京海盗更是猖獗。

然而,海盗的斧头毕竟无法和上帝的力量相抗衡。维京人在征服的过程中,高傲地将欧洲大地踩在脚下,可是基督教却慢慢地侵蚀了他们的灵魂,改变了他们的信仰,他们融入了曾经被自己征服的文化——征服者变成了被征服者。

(3)海盗的黄金时代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事业变得热闹起来。

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的扩张,使得世界各地游弋着各种各样满载黄金和其他货物的船只,各国的利益竞争和对殖民地的野心更为海盗提供了活动最大的温床。随着私掠许可证的出现,海盗活动开始变得“合法化”。私掠许可证听起来有点强盗逻辑,例如能通过合法或者外交手段来获得对他损失的补偿,能得到一封荷兰政府授权的私掠许可证。

这样的许可证允许他通过俘获德国商船来弥补损失。

后来,各国政府使用这些许可证作为国家的工具来加强海军,使本国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又多出一支能够攻击敌国商船的海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