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生活的底片:电影和电视
18703100000001

第1章 穿越时空的局限——电影电视的历史语境(1)

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电影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缅怀,是一种人类对已逝时光或生活进行的艺术升华。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人就发明了活动影像——“灯影戏”,这种戏在唐宋以后变得尤其风靡。后来这有趣的戏法不胫而走,传入欧洲、东南亚等国家,逐渐演化成了“幻灯”和“走马灯”。

这些光影戏可谓是人类早期对活动影像的初步探索,在当时不仅具有时代意义,还标志着电影先驱的萌芽。

那么,真正的电影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诞生的呢?它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随后又有什么重大的突破与进展?解开这些谜团其实并不难,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出色的艺术家与电影人。他们极富传奇的人生会告诉我们关于电影的一切。

1.伴随电影成长历程的人

电影艺术从原始的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经历了不断的成长,当然促进其成长的还有那些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

(1)路易·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12月28日,这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向社会正式公映了世界上第一场电影,包括《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等共10部短篇。这些世界上最早的影片,大多都是生活纪实,只由几个镜头组成,但它却庄严地宣告了电影艺术的诞生,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正式到来。

在电影发展的进程中,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功不可没。他们拍摄的影片大多以表现真实生活为主,本着现实主义的态度努力复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东西。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就采用了这种朴素真实的手法,呈现出一群面容模糊的男女职工,在上下班高峰时期进进出出的拥挤画面。

电影取景就在一家附近的工厂。

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采用蒙太奇手法,使电影的表现形式更加与众不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是电影艺术道路的创举。他们摒弃刻意的叙事方式,而大量发挥电影本身的记录本性,使电影机的镜头无限延伸。当然,也不是没有遗憾,卢米埃尔兄弟从一开始就过分依赖单纯的技术手段,而常常忽略掉对电影艺术的深度挖掘。所以,对电影的进一步运用与开发,在卢米埃尔兄弟这里受到了明显的局限。其实,这也是当时技术与艺术的局限性,人类不能将电影视为生活中艺术的欣赏,只是呆板地将现实生活中搬上荧屏。

(2)梅里爱

一个幽默风趣的法国男人,就是传说中的梅里爱。他是一个有趣的人,爱好广泛且极具天赋,擅长绘画和摄影,甚至有时还变变魔术。他是电影艺术的伟大创造者。他把戏剧引入电影,并创造了停机再拍、叠印、多次曝光等拍摄手法。

梅里爱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迷恋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人尽皆知。梅里爱不仅刻意模仿,甚至连片名都与之相同。但是卢米埃尔兄弟不能理解这个梅里爱的行为是出于一种崇拜,所以他们对这个窃取者是非常深恶痛绝的。不过这样的状况并没持续多久,在1896年的一天,这位聪明且细心的梅里爱先生技高一筹,在电影制作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他改变了卢米埃尔兄弟复制现实的手法而发明了复摄法,把形象按不同的顺序安排起来,从而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显得像在运动。他用改变摄影机速度的方法造成疯狂般的高速运动或如梦幻般的缓慢,从而取得了奇妙的效果。镜头速度的控制和变幻使电影的视觉效果丰富起来,梅里爱的拍摄方法使电影界有了新的发展。

灵感来自家庭-导演斯皮尔伯格

在导演排行榜上,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以99.38分坐上了全球导演的第一把金交椅。这位叱咤世界影坛的大师,用他独特的电影语言,展示了他对历史超然冷静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与激情。他的影片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并且在商业上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在北美有史以来20部最卖座的影片中,斯皮尔伯格的作品独占5席,它们是:《外星人》(票房3.99亿美元)、《侏罗纪公园》(3.57亿美元)、《大白鲨》(2.60亿美元)、《夺宝奇兵》(2.42亿美元)和《失落的世界》(2.29亿美元)。

据统计,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在全美总票房高达26.7亿美元,而在全球总票房则已突破了850亿美元。他称得上是最令投资人、发行商、放映商放心的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艺术生命力也是强大的,他所拍摄的影片涵盖了影片的所有类型,而他在艺术道路上锲而不舍的探索与追求终于为他带来了回报。

有趣的是,斯皮尔伯格的创作灵感很少来自于他的苦思冥想,更多的是从他的7个孩子身上汲取灵感。这些孩子年龄分别从18个月到21岁。其中三个是他与现任妻子卡普肖的孩子,此前的两次婚姻都给他留下一个孩子。还有两个是他与卡普肖共同收养的黑人孩子。他还经常把即将公映的电视片、电影带回家中,让家中的观众们评判。据说,斯皮尔伯格许多成功电影的雏形就是从家里的故事会中诞生的。

(3)大卫·格里菲斯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优秀的发明家也层出不穷。令人类感兴趣的电影艺术日新月异,摄影技术和影片制作有了革新和改善。很快,被称为美国电影之父的电影艺术家大卫·格里菲斯便取代了梅里爱以场景为基本单位来构成影片的做法,运用不同距角度以及方位来拍摄所要表现的对象,也就是说用一个镜头为基本单位来构成整个影片布局。他制作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在当时可谓风光无限,不仅标志着美国电影的最高成就,还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4)任景丰

任景丰可谓是我国第一个电影人。由于国家的落后,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才出现“电影”一词。在这之前,上海和香港只象征性地放过两次法国电影,被称为“西洋影戏”和“影画戏”。1905年,在日本学过照相技术归来的沈阳人任景丰,从北京东交民巷的德国商人手中购得法国制造的木匣手摇摄影机及胶片14卷,在他开设的丰泰照相馆,露天拍摄了着名京剧演员谭鑫培的舞台纪录片《定军山》,这才有了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这便是中国电影的“始祖”,中国接触电影艺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在影视运作和风格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从静默到绚烂

电影的发展历程,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先要经历无声电影,色彩和人物黑淡、混沌,然后才可以过渡到能够清晰表达层次明了的状态。开始时,电影是没有声音和色彩的,它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默默不语,只用它的举手投足来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官,也就是录摄生活中的实景进行机械的放录。这样的电影很长时间被人类称之为“哑巴艺术”。

当然,这只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后面绚丽多彩的电影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默片

1895年到1927年,这一时期是无声的电影时代,也是电影历史上最具独特魅力的默片时代。

在默片的时代里,电影只能最大程度地表现它的视觉效果。由于影视技术上的匮乏,所有人物、情节、氛围都只是靠画面的组装、搭配来呈现。因此,在画面的营造刻画方面,不少导演留下了非凡的成就和创意。

比如苏联的爱森斯坦,他是富有创造性的电影艺术大师。他的《战舰波将金号》,深刻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的腐朽与黑暗,这部作品被认为是电影史上默片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