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生活的底片:电影和电视
18703100000002

第2章 穿越时空的局限——电影电视的历史语境(2)

着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是个滑稽的留有小胡子的外八字先生,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他以独特的甚至有些哗众取宠的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深刻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罪恶,常使人们含着眼泪微笑,被称为“含着眼泪的喜剧”。1914年,他演出了第一部喜剧片《谋生》。不久,他在第二部影片《阵雨之间》中首次登台亮相,这次表演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卓别林喜剧电影的诞生。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大量的默剧短片,以出色的哑剧技巧、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成为举世闻名的喜剧演员,被称为“喜剧之父”。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摩登时代》,这是他的人生当中最后一部无声片,以后无声片渐渐退出影坛,最终销声匿迹。而紧接着闪亮登场的便是有声电影,它不但迅速代替了无声电影,而且在短时间内创造了许多辉煌。

(2)有声

1910年8月27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宣布了他的一项最新发明:有声电影。

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推出了有声影片《爵士歌王》、《唐璜》等,让人们第一次感受到有声电影的魅力。它的成功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

1930年以后,有声电影开始风靡于世。至此,电影不再是纯视觉艺术,而是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艺术。它更好地满足了电影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在电影历史上谱写了更为华丽的一章,使影片在影视的发展道路上有了质的飞跃。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上海诞生。

(3)色彩

电影有了声音,给人类的听觉带来了丰富的盛宴,但影视色彩仅有黑白色,过于单调。于是为了满足视觉效果,人类在色彩方面发生改革,从而使影视艺术更加完美。

黑白电影问世后不久,欧美国家的科学家便又开始了对彩色电影的研究。经过不断的努力和革新,美国出现了染印法,德国出现了多层乳剂彩色胶片。这些伟大的发明为以后的彩色电影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对影视色彩的增添和调和具有重要作用。

1935年,美国拍摄的彩色影片《浮华世界》问世。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也预示了电影史上又一次重大变革,从而使色彩真正作为一种元素、手段、风格进入了电影的世界。

1937年1月13日,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也随即诞生。这一期间大量优秀作品奉献在观众面前,如《名利场》、《出水芙蓉》。当然,也有特立独行的导演依然采用黑白片拍摄,并获得不俗表现,如《辛德勒的名单》。这个时期是彩色与黑白混杂时期,彩色作为新生因素不断蓬勃发展,而黑白也迈着稳重的步伐不断前行,共同为影视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二节将生活搬上荧屏-生活的艺术演绎

在电影蒸蒸日上发展的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为人类生活服务,电视这个最为先进的科技成果诞生了,这也是人类时代进步的标志。

电视是继电影与广播之后,人类在20世纪的又一项伟大的发明。

其实人类对电视的构想与研究本来早于电影,但是由于电子技术知识方面的匮乏限制了对电视的研制,所以导致电影首先成为视听艺术方面的龙头老大,从而独占鳌头。

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发明了机械扫描圆盘,通过光电转换,人们可以在接收器上看到导线传送过来的图像。20世纪初,进入电子方式电视广播的研制阶段。

1917年至1929年,是电视的萌芽阶段。1917年,瑞典科学家白端来发现了电视的重要原材料“硒”,这种化学元素具有“光电作用”的特质,从而为电视的发明奠定了基础。1923年美籍俄裔工程师左瑞金发明了光电管,用电子束的自动扫描组合画面,为电视摄像机的设计作出了贡献。1927年,法国物理学家巴泰勒米装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同年,美国的全电子式电视通过有线网络把图像和声音从华盛顿传到纽约。1928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纽约实验台播映了第一部电视剧。1929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进行了伦敦与纽约间的无线播出实验,传输了静止图像。电视是源于电影的基础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到后来其艺术效果超过了电影。

电视媒介问世时是播送黑白颜色的画面,战后恢复阶段播送的仍然是黑白电视。1929年至1954年是黑白电视阶段,以直播为首要特征。1929到1935年,英国广播公司与贝尔德合作多次进行实验性电视广播,包括有声舞台剧的播映,使电视的内容不断拓展和丰富。

1935年德国柏林的实验电视台曾经播放过电视节目,但清晰度很差。

1936年8月奥运会在柏林举行,该台又曾向公众播送过几小时实况节目,扫描行数为180行,不久发射机烧毁,实验中断。194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推出了NTSC制式彩电,1953年正式投入生产。1954年美国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尽管步伐艰难,但电视在发展道路上是不断进步的,从而使影视艺术作为较为专一的职业开始盛行,不断丰富了人类的生活,而且为以后的电器发展作出贡献。

1955年至1962年,是彩色电视转播时期。彩色使电视转播物像信息的保真度大为提升,加上过去向戏剧、电影借鉴的基础,电视开始独立地走自己的路,艺术表现力大为提高。从此,电视完全获得了独立的品格。以后日本、苏联、英国、法国、西德也陆续生产出彩色电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又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实现了多路传播和卫星传播。美国发射同步卫星,完全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的30%的面积。电视率先成为了全球化的产物,实现了世界性的转播,全世界人民已经可以在同一时刻观看到同一个电视节目。

这个时期电视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已经进入以卫星传播为主的多网络传播阶段。

电视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从而使人类跨入了电子图像与文字符号并驾齐驱的时代。

电视发展到今天,已摆脱过去的笨重、呆板、昂贵的面貌,走进科技发展的前列。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电视将以更多功能、更多媒体技术、更多的精彩娱乐节目去丰富人类的生活。

电视已风靡世界,成为社会生活最普遍且不可少的电器之一,电视仍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

第三节电影与电视的异同

作为20世纪人类在文化领域最重要的两项发明,电影与电视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尽管电视的发明源于电影,它和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不同领域和意义上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电视出现之初,主要是以舞台剧的形式演出,然后再通过拍摄放到荧幕上。因为它特殊的性质通常是比较适合在家庭环境中观看,所以人们常称它为“家庭的戏剧”。

接着又出现了在电视中播映电影的情况,于是人们又别出心裁把电视称之为“小电影”或“屏幕电影”。

电视早先并不被大家看好,大伙都觉得它无非是把各种鱼龙混杂的作品揉在一起供观众观看的一种技术。这种类似送货上门的服务,本身就有嫌疑,在观众眼里自然也很难够得上艺术。但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磨合,电视也逐渐找到了与观众交流的独特方式,也相应地具备了自己的特色与魅力的语言形式。它看起来比电影更亲切、更及时,又能准确迅速地将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大小事件直接真实地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它不但会弥补电影短暂放映的缺陷,而且还代替了广播和报纸的作用,更加方便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曾经有人这样阐述电影和电视的不同之处——电影里的人是互相讲话,而电视机里的人是在对着观众讲话。这样的解释非常简单,却一语中的,一下子道出了电视与观众面对面直接交谈的特征。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特别是在电视直播和有主持人出现的电视片中尤其突出,令人倍感亲近、自然、平等和轻松。

电视当然还有一些电影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电视节目收看方便,在家里站着、坐着、躺着都可以看,非常惬意舒适。而看电影非进电影院不可,过分格局化和限制化。看电视还可以拿着遥控板随意选择、变换几套节目,不受他人喜好的局限,并且电视剧的容量大,有的连续剧可长达一百多集,甚至许多的电视剧更加灵活,每集独立成章,扣人心弦,耐人寻味,令人有所期待。而电影仅在瞬间描述故事情节,没了电视剧播放的详尽和周全,这就是电视与电影在本质上最大的不同。因此,电影只是生活中的“瞬间艺术”,而电视则是生活中“全方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