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到处呈现出一种自然美和朴拙美。走进新西兰,你就会有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新西兰雄伟的地貌景观、茂密的森林、奇特的野生动物使新西兰成为“天堂的门户”。新西兰人也被自然雕琢得恰到好处,无一丝造作,淳朴得如敦厚的岩石,仿佛是上帝的用心之作。
第一节 寻找湖山之间的魔幻
新西兰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个世外桃源,堪称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这里到处生活着奇特的动物-大到海豚,小到萤火虫,它们平静地与人类和平相处。几乎所有品种的松柏科植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包括植物王国当之无愧的国王-北美红杉以及古老大陆遗留下来的棕榈树。独特的野生物种,让这里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使其声名远扬。
1.动物的桃花源
大约7000万年前,新西兰飘离澳洲大陆时,几维鸟就留在了这块气候温暖的土地上。据生物学家考证,早年的几维鸟是会飞翔的,只是后来新西兰没有走兽和蛇的威胁,几维鸟的生活变得安逸起来。加上地面充足的食物,年复一年,它们的翅膀便退化了。
新西兰被称为“无翼鸟故乡”,都是因为生活过于安逸造成的。但大多无翼鸟在近几百年人类登陆后灭绝了,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无翼鸟,就是着名的几维鸟,又叫奇异鸟。
几维鸟因其尖锐的“keee——weee”的叫声而得名。
新西兰人对几维鸟照顾得十分周到。原产中国的猕猴桃,1904年被引种到新西兰。
因为它毛茸茸的外形与几维鸟颇为相似,新西兰人便将猕猴桃称为“几维果”。在新西兰钱币和邮票上都能看到几维鸟的图案,货币单位也被称为“几维”。有趣的是,几维鸟产蛋后,富有爱心的鸟爸爸会承担起孵蛋的重任,雏鸟破壳而出后,鸟爸爸还要带着孩子去觅食。因此,新西兰人便把爱家、爱老婆孩子的男人称之为“几维丈夫”。在新西兰,这可是很高的荣誉。
几维鸟被称为“世界三大奇鸟”之一。它的奇就奇在是鸟不会飞。
几维鸟的大小与人们常见的公鸡差不多,褐几维鸟和大斑几维鸟体形稍大,可达35厘米左右,体重超过2000克;小斑几维鸟较小,体形只有25厘米左右,体重约为1200克。三种几维鸟都属于鹬鸟类中最原始的一类。
几维鸟头小,身体如梨果,不像一般鸟类具有的坚硬的廓羽,浑身长满蓬松细密的羽毛,羽毛柔软不具羽翈,外表看上去就像一只布满毛的大皮球。几维鸟没有一般鸟羽中央具有的羽干,仅有一些弱小的羽支,所以呈兽毛一样的丝状。它们的毛色主要呈黄褐色,带有深灰色和淡色的斑,腹部毛色较淡,有黑褐色的条纹。几维鸟的羽毛具有良好的保暖作用,退化的翅膀被羽毛所覆盖,没有尾羽,不能飞翔。
由于不会飞翔,只能在地面上行走。它们的腿短而粗壮,肌肉发达,四趾均有大爪,长有强大的跗跖部,跗跖的前后缘还具有六角形的角质鳞片。脚上长有4个小而平的趾,3趾向前,1趾向后,趾上均有锐利的爪,便于在土地上挖掘,寻觅食物。几维鸟善于奔跑,时速可达每小时10英里。
它们比较胆小,很容易受到惊吓,所以一般在夜间活动。不过,不要就此认为它们好欺负,一旦惹恼了它们,它们能将另一只同类鸟踢出5英尺外。几维鸟的喙尖而细长,休息时可当成第三条腿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形如一个三脚架。它的鼻孔长在喙部的最尖端,具有强大的嗅觉功能,可以找到距地面15厘米土层下的小虫。几维鸟以食昆虫、蚯蚓、浆果、叶子等为生,白天躲在地洞或树根洞内,晚上才出来觅食。
几维鸟的嗅觉比较灵敏,但视觉非常不好。有一则趣谈很能反映它视力的不佳:几维鸟大白天在公园走着,居然撞上了篱笆。野生的几维鸟栖息在森林和灌木丛中,喜爱群体生活,昼伏夜出。几维鸟的好奇心强,如果谁家晚上不关门,几维鸟就有可能偷偷溜进去,把钥匙和汤匙拿走。
雌性几维鸟一般一两年才下一次蛋,每次一两枚。虽然它的个头与普通母鸡差不多,但是,蛋的重量竟然达到了500克,几乎是体重的1/4。恐怕没有一种鸟能下出这么大的蛋了。
几维在新西兰人的生活中,触目皆是,有银行的名字叫几维的,新西兰的2角与1元的钱币上一面印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头像,另一面便是几维鸟,甚至新西兰的球队都简称几维。几维鸟是新西兰的国鸟,新西兰人常常自豪地说“我是一只几维鸟”,意思就是“我是一个新西兰人”。用几维鸟身上所表现出的与世无争、不张扬、既务实又悠闲的性情来比喻新西兰人,倒也贴切。这也许是新西兰人喜爱它的原因吧。
新西兰是鸟的天堂,视野中,全是鸟类在活动。比如,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漂亮的飞鸟停在草坪上,即便人走得很近,它们也不害怕。
在这里可以亲眼看到繁忙的公路上,一排车子停下来,只是为了让野鸭妈妈带孩子过马路。而花园里的苹果树和橘子树上的果子都是鸟儿吃剩下才轮到人来吃。新西兰人就是这么喜欢动物。
在新西兰,孩子很小就要被灌输爱护动物的理念,新西兰动物保护协会经常带着小猫小狗到各个小学校去,给孩子讲怎样关心小动物以及介绍一些饲养动物的知识。在新西兰,基本没有虐待猫、狗事情的发生。
新西兰几乎每家都养宠物。傍晚或节假日,主人牵着狗在街上溜达,有的还牵着不止一只。那份人与动物的和睦相处,令人心动。见面打招呼的时候,你要是也跟狗狗打招呼,主人就会更高兴,说明你也是爱狗的人,往往这个时候他们还会停下来和你闲聊几句。有的人家猫狗都养,出门散步时,猫狗一齐出动,散完步再回家。
新西兰人还特别喜欢带小狗开车兜风,经常看到行进的车子里,突然出现一个兴高采烈的狗头,冷不防还会吓一跳。除了养狗猫,新西兰人还养兔子、小鸟、热带鱼,甚至小蝌蚪。蝌蚪专门给小孩养的,等到变成青蛙了就放生。这里的小孩经常会牵着自己的宠物散步,小马驹在当地是非常受小孩子喜爱的宠物。
不仅如此,在新西兰所有的超市都有专门的货架供应各种动物的食品、保健品、专门给动物玩的玩具和与动物相关的各种物品。这些物品看上去比人吃的都高级,一根根手臂粗的大肉肠,一罐罐精美的鸡鱼牛肉罐头,一袋袋香喷喷的饼干,令人垂涎欲滴。不得不感叹新西兰的猫狗真幸福啊!
有一个台湾来的人,家里养了一只体型超大的斑点狗,很喜欢玩水,每次主人浇花,它都要出来捣乱。有一次,主人为了能快点干完活,就把斑点狗暂时拴在树下,结果,不一会就听到了直升机在上空徘徊的声音,这家主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上面的警察就开始喊话了:你为什么把狗拴在树下?警察以为这位台湾人在虐待狗。那人见状赶紧放开斑点狗,看到它活蹦乱跳地啃水枪玩,直升机才慢慢离去。
在新西兰,如果你想养狗,必须进行专业训练,考试合格了,方才允许养狗。狗带回来之后,每年还要换狗牌和检查身体。2007年有关部门想推行在狗的脖子上植入芯片的项目,这样既便于管理也便于狗失踪时可以尽快找到,不过,这项措施的推出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不尊重狗的尊严。另外,这里也不可以把狗长时间关在家里,要定期带它出去散步,如果邻居发现狗在没有人的家里叫,他们就会打电话报警,那么主人可就麻烦了。
2.仰望时光的森林
新西兰雨量充沛,阳光照射充足,这给植物的生长带来了极好的条件。这里80%的树木、蕨类和开花植物都是原生物种。新西兰从最北部的贝壳杉森林到山地的山毛榉森林,再到南阿尔卑斯山的高地草丛,各种植物应有尽有。
在新西兰所有的贝壳杉森林中,北岛达格维尔西海岸的怀波瓦森林是最着名的。作为北岛现存最大的本土森林,这里的古树非常多。这里有以毛利“森林之王”命名的一棵2500年的贝壳杉,它高51米,树围达13米。贝壳杉幼苗喜半阴,大树喜阳光。越冬温度不低于10℃。
它有白色的细密纹理,树皮厚,含有树脂嫩枝灰白色,叶片狭窄。它的材质优良,可作木材或高级饰品,现在已成为珍稀植物。
这些高大的原始杉木,是迄今发现的在地下埋藏的最大原木,千百年来,它们被沼泽泥潭保护着,古杉木没有腐烂也没变成煤炭。在森林的深处,有三棵紧挨在一起生长的贝壳杉,像是三胞胎,它们的树龄也有200多年了。一般而言,为了吸取养分,树会保持生长距离,而这三棵树抱成一团,根本就不在乎距离挨得太近。这应归功于新西兰肥沃的土地给它们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贝壳杉是产于西太平洋一带、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热带树木,在新西兰则只见于北岛。由于其木质坚韧,所以开荒者和早期欧洲人喜欢用贝壳杉来做船的龙骨和船杆,甚至造房屋、家具、大桥、水坝、酒桶、铁路路轨等等,可以说没有贝壳杉的话,很多事一时还没办法完成。
因此,新西兰人曾经疯狂砍伐贝壳杉,在1800-1900年间,原来10000平方千米的杉林,被砍到不足80平方千米。看着绿油油的山头变成秃岭,新西兰人才不得不收手。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把绝大部分成年的贝壳杉列入保护区,并种植6万棵幼树,然而贝壳杉由初长至成熟需要三四百年的时间,要重见参天巨木的身影,恐怕得等到下个千禧年了。
在朽木落叶覆盖着的地方,有一些微小的贝壳杉成长着。毛利人认为这预示着万事之中,最重要的就是生命,再巨大的事物也决定于微小之处;万事总需要开始,我们不可小看那些微小的开始。事实上,这些参天大树都是从小慢慢成长起来的,它们有的是耐性。
在新西兰,许多人对植物倾注了感情,他们不仅能叫出各名字来,而且了解它们的习性。据说,一些去新西兰旅游的游客,很多都是冲着这些树去的。
在上海世博会上,毛利艺术家官蒂·塔鲁·怀特赠送给中国一只毛利人的独木舟,这艘独木舟是用3500岁的贝壳杉制作而成。怀特认为,并不是他找到了这棵古树,而是古树找到了他。它等待了3500年,希望找到合适的人、正确的地点以及有意义的方法托付自己的一生。
根据树龄,这棵贝壳杉很可能是新西兰“森林之王”的“父亲”或者“祖父”。在毛利文化中,人们相信每棵树之间都是有关系的。地球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关联,我们和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我们将与我们相连的独木舟送给中国,代表着我们将毛利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赠送给了你们。”怀特真诚地说。
这棵古树被发现后,首先被运到雕刻大师赫科努伊麦·巴斯比的住处,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将独木舟打造成型。然后运到蒂普亚,由这里的雕刻家利用阴阳平衡的理念,在船身上雕刻纹饰,使它看上去就像是几百年前的古舟一样。这是树与人的灵魂碰撞之旅,它体现了人爱万物、万物爱人的理念。这艘雕刻好的独木舟被赠送给中国,象征着掌握国家的航行方向。
新西兰爱大自然爱到了极致。有一些餐馆里,都栽有各种树,食客们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
有一家树屋餐厅位于奥克兰以北60千米的广袤森林中。人们无从得知它的确切位置和电话号码,只有在网上订座成功后,餐厅才会把具体行车线路告诉顾客,这给树屋餐厅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不要认为这是在故弄玄虚,因为这家餐厅建在私人的林地中,根据新西兰法律规定,经营方只获得了在该树上开餐厅的许可,客人可以在树屋里面用餐、观景,但不能去树屋以外的森林里游玩。
树屋餐厅建在一棵高40米、直径1.7米的巨大红杉树上。它的外观活像依附在树上的蚕蛹,又有点像我们日常吃的洋葱。入夜,精心设计的灯光把餐厅映照得玲珑剔透,颇像一只中国灯笼,成为夜行人的引路明灯。这种设计颇为独特,人们坐在里面,仿佛坐在了巨大的蚕蛹里面一般。从外面看就像一个椭圆“果荚”抱在树干上,与自然有机地合为一体。
餐厅的主体部分——大堂,位于树屋之中,而厨房和洗手间设均设在地面上,餐厅则离地面10米高。进去需要通过一条60米长、由红杉木铺成的坡形通道,两边围着半人多高的结实的杨木栅栏,走在上面牢固得很。
坐在高高的树屋里环顾四周:木结构的主体,顶端和尾部分别用两层钢环把伞状结构的支架牢牢固定在树干上。四周的“墙”是通体落地的“百叶窗”。纵向弧形的片状结构,由64条环保的松木板制成。横向则用杨木做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疏密有致的圆形墙体给人非常大的安全感。树屋内部高12米,宽10米,中间围绕树干的是个酒吧,周围摆着5张餐桌,最多只能容纳18人就餐。
值得称道的是树屋的照明。由于每片松板之间有相应的角度,白天日照充足,完全自然采光,而且能把森林峡谷360度的美景一览无遗。待到夜幕降临,60米通道上设置的暗灯开启,形成一道朦胧的光带。餐厅内部采用自下向上的照明方式,造成逆光摄影的多层次效果,树屋和人都笼罩在一片金色光环之中。
树屋餐厅的经济效益极好,只几个月的时间,餐馆老板就回收了成本。每天都有几百位游客前来就餐,还有几千位游客等着预订。
餐厅的菜单虽然常变常新,但是煎羊排、脆皮鲷鱼片和奶酪拼盘配无花果酱是新西兰本地的着名美食,基本不变。因为供不应求,餐厅还增开了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