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家属要款待吊丧的人。亲戚,特别是妇女常佩戴芳香植物的叶片,以象征花圈。有些人甚至戴海藻串项圈,象征死者灵魂漂洋过海,去彼岸的极乐世界。要是大酋长死了,他们用过的武器,生前获得的奖品,都要陈列出来。此时哭声不绝于耳,甚至鸣放火枪。人们立即捆扎尸体,把死者的双膝卷到胸前,盖上漂亮的衣服,梳理死者的头发,插上羽毛,然后入葬。要死者一辈子的经历、功劳和苦劳都一一讲述出来,他们祖辈的名字也会提及。大家还会唱歌,瞻仰遗容的人不得转过身去,要面对死者倒退着出门。正式吊唁结束后,前来吊孝的人要“踩房”,即在死者居住的屋里走踩一遍,并洒水,据说这样可以驱逐恶魔。普通人死后,葬在海边的山丘上。有战功的头领死了,其尸骨埋葬的地方要保密,以免被敌人发现,还要把他生前用的独木舟从中锯断并把船头竖起来,以便他的灵魂渡海远航。
现在毛利人离开故乡的较多,他们外出工作,如果在外面去世了,死后运送棺木极为不便,因此也接受了火葬的习俗,只将骨灰带回家乡。
毛利人并不把死亡看做一个人的消失,死者的名字会永远留在家族谱系表中。家族谱系表刻在一块木头上,周围镶着一簇簇球状花边,配有传统雕刻图案。在一些重要活动中,主持人要诵读家族谱系表,以示对死者的纪念。
年满20岁的新西兰人,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婚姻。男女双方确定结婚后,要经历订婚仪式、宣布婚期、印发请帖、教堂婚礼、宾朋欢聚、蜜月旅游等过程。新西兰人的婚礼多在教堂举行,由神甫主持。现在的年轻人不拘于宗教意识的婚礼,他们都想有一个极富创意的浪漫婚礼,有的去蹦极,有的去跳伞,有的去海边潜水,五花八门。但当地的毛利人的习俗非常特别。毛利人从出生到青春期只是赤身裸体地在妈妈身边游戏玩耍。毛利人要试婚,同居后如果彼此感到满意,经过双方父母同意,只要女方到男方家里过一夜就算是结婚了。普通毛利人家不注重结婚手续,也不举行仪式。不过酋长的子女结婚,就另当别论了,需经全家讨论后再将女儿嫁出去。信仰宗教的毛利人也到教堂举行婚礼,与新西兰人别无二致。
毛利人实行一夫一妻制。若女方不能生育,男方可以再娶。贵族和头人可以有多个妻子,但是第一个妻子对其他妻子有支配权。如果长子是第一个妻子所生,那么他就拥有权威。长子有土地世袭权,也可对其他弟妹发号施令。
对于毛利人来说,祖先是非常重要的。家庭聚会时,总要先祭拜祖先,然后聚会才正式开始。毛利人男女平等,部落中既有男酋长,也有女酋长。在毛利人家庭,女性是真正的掌权人。
2.生活在集市中晾晒
吉卜赛人散布在世界上各个角落,新西兰的吉卜赛人虽不多,但吉卜赛集市很有影响。他们举行集市没有固定的时间,当看到飘扬的彩旗时,就是周末有吉卜赛集市的信号。集市设在一片青翠的草地上。周五晚上,那里就已停好了几辆大篷车。星期六的早上,草地上围起一个大圈,大圈中又划分为许多小圈,圈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物品。这时,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围过来挤满了场地。
吉卜赛大篷车已经不是小说里描写的那种老态龙钟的四轮篷车,而是装在大卡车上的色彩鲜艳的木制房屋。外面涂成棕褐色,画上花花绿绿的图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大篷车周围摆有各式的小摊。你看,工人正在制作玻璃玩具。
一盏酒精灯,跳动的火焰,工人拿着一根玻璃管,在火焰上烧,手不停地转动,一会儿弯曲,一会儿拉长,一两分钟一件蛇形玻璃玩具就做成了。
与制作玻璃玩具相邻的是小铁匠铺,一个大皮囊风箱在鼓风,一位男子右手拿着锤子,左手拿着钳子,把一块半圆形铁片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取出铁片放在砧上,丁当丁当敲起来,好像是在打马掌。这个小铁匠铺吸引了许多观众,可能因为他们没有见过打铁,感到好奇,也可能因为小铺子里面放着的小商品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有个烧水的小铁壶,吊在那里,那吊壶的钩子也很特别。冬天,壁炉生火,吊上铁壶煮水,冲咖啡或茶,那种情趣远非现代生活中的电水壶能代替的。一对年轻夫妇在此徘徊良久,最后买走了一个铁壶,大概要去寻找那古色古香的旧时别趣。走出铁匠铺,是一处出售银器的摊位,有银盘、银杯,还有装饰品银镯、银戒指等。与商店的货物相比,这里的东西古朴,价格也不便宜。
吉卜赛集市的热闹之处是游乐园。有现代的富有刺激性的过山虎、云霄飞车、大转轮等。还有一种骑自行车的游戏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场地上放着一辆普通的自行车,骑一次1新元,只要把车骑出2米远,即可得奖。别以为这种游戏做起来很容易,跃跃欲试者多如过江之鲫,但最好成绩也只是骑到1米远。新西兰人从孩提时代起就骑自行车满街跑,一般人的骑车技术都不错,但如果让他们骑这种自行车,他们也会无能为力。于是主人出来做示范,他骑上车前进,十分自如。为什么会这样?原来这辆自行车的车头是活的,不好控制方向,但只要能控制住车头,就可前进了。
吉卜赛集市还有一点是其他集市没有的。姑娘、小伙做生意的同时,还会穿戴艳丽的服饰,边弹边唱,边歌边舞。置身其中,会体验到吉卜赛民族那特有的风情,这大概也是人们云集于此的原因吧。
新西兰的农贸市场比较多,规模有大有小,时间有早有晚。这类集市在新西兰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霍克湾农牧业集市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有美利努羊和牧羊犬表演,有马匹展销,还有鸡禽展出;有农产品陈列室,各种瓜果蔬菜,应有尽有;也有服装、日用品展卖,内容丰富多彩。
集市上有各种各样的水果,但“果中之王”的猕猴桃最为引人注目。新西兰的猕猴桃是从中国传入的。1904年,新西兰一位名叫伊莎贝尔的女校长来到中国的湖北看望她的姐姐,后来就把中国的猕猴桃种子带回了新西兰。
回到新西兰后,伊莎贝尔将种子转送到当地知名的园艺专家亚历山大手中,培植出了新西兰的第一株奇异果树。
在新西兰,一共有2700多个果农,种植着105.8平方千米的奇异果果园。很多果农都是世袭的,家族从父辈开始就以种植奇异果为生。
这里成片的果园被一排排高耸的、整齐的白杨树分割成若干方块,每一块有两三个足球场大。种植这些白杨树是为了防风,让强劲的海风在这里变成柔和的微风。在一人高的棚架上,奇异果的藤蔓、枝叶自由伸展,远看就如大块厚实的绿毯。在绿毯下面,结满了金灿灿、沉甸甸的椭圆形果实,一个个圆润饱满,令人垂涎。
远处,几位果园工人正在飞快地采摘果实。每个人胸前都背着一个巨大的口袋,犹如袋鼠一般,装着摘下来的果实。只有把口袋挂在胸前,才可以保证摆放的时候不会伤到果实。不得不佩服他们在细节上的把握。通常这么大一个果园,平时只雇一个人管理,在采摘的两周里雇一批工人专门采摘。这种水果表面布满细毛,其貌不扬,却酸甜可口,富含营养,而且耐于储存。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培育,猕猴桃在新西兰培植、改良,现在成为了当地最重要的出口水果,每年有相当于55亿人民币的创收。
位于小城陶朗加的提普克研究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奇异果研究果园。在中国至少有50个不同品种的奇异果,这个研究中心目前已经收集到23种,通过各种培育手段研制新品种,培植出了传统的绿果和甜味较浓的金果。奇异果在新西兰只有一个出口品牌,就是ZESPRI(佳沛)。这家公司是由果农成立的,销售新西兰所有出口的奇异果。
佳沛拥有一座很大的厂房,全机械化的设备对奇异果进行筛选,按大小分类、装箱并打包。进工厂之前,工作人员需要从头到脚穿上薄膜工作服,并像外科手术医生一样进行严格的洗手。这里除了包装,也负责奇异果的尺寸、甜度和病虫害检查。佳沛有血糖仪一样的电子仪器检测奇异果的含糖度,只有甜度在标准范围以内才能出口。对果实的尺寸也有着苛刻的要求,专门有一把“回”字形的尺子检测奇异果的横截面。在此之后,还有高倍放大镜在等着这些果子,如果检查出果实上有虫子,它们也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适宜出口的奇异果,每个小箱外都贴有一张条形码。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地方的顾客吃到里面的果实,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打电话给公司,通过条形码就可以查出是哪个果农在什么时候收的,从而追究其责任。
这些水果除了食用以外,还能做成甜点、饮料、主食,成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美味。美食中最着名的要数奇异果海鲜大餐。
做法是把去壳的明虾煎过之后,拌上薄荷、九层塔、洋葱丝和奇异果丁,淋上柠檬汁和甜辣酱。主菜是把新鲜的大块鱼肉煎成焦黄,加上炸过的饺子皮、烫过的小青菜、芹菜叶和新鲜奇异果,淋上酱油和牛油果油。这是颇为简单的一组菜,奇异果的酸甜配上海鲜的鲜美,绝对美妙。
新西兰的综合性集市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一年一次。集市当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热闹非凡。
与惠灵顿毗邻的罗托鲁阿有一个早市,远近闻名。早市通常一周一次,每周六早晨五六点钟开始。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早市所在地平日里是一个大停车场,到了周末,便成了物品集散地。
每星期五晚上10点以后,各地菜农小摊贩便陆陆续续来到早市,租用摊位。摊位就是白天停车场里的一个个泊位。许多摊主把车停在两条白线内,车头朝里,车尾在外,把后备箱打开就是放东西的地方。
车子一辆挨一辆,排成一排。有的则就地支个简易帐篷,丽日当空可以遮阳,阴雨天气可以挡雨。早市其实从午夜就开始进行买卖了。菜农、果农把自家的蔬菜瓜果一车车拉来,先是批发给饭店旅馆的采购员,等忙完大宗的批发生意后天也亮了,人也多起来了。平时难得看见多少人,而在此时人们倾巢而出,比北京大栅栏还拥挤。这时的集市异常热闹,有的拖家带口,有的扶老携幼,有的是小两口来买东西。这些人当中有毛利人、白人、华人;有政府官员、教师、职员、工人,显得格外热闹。
早市有三大特点:第一,价格便宜;第二,花色品种繁多,可以供顾客自由选择;第三,新鲜,有些蔬菜刚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还带着泥土的芳香。早市的蔬菜种类齐全,超市能买到的,早市有;超市买不到的,早市也有。这里的芋头很大,是从斐济进口的,味道不错。但有的蔬菜不如国内的好吃。买菜的人穿梭于摊位之间,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看哪个摊位的蔬菜新鲜、价格便宜。有的顾客还会讨价还价。有的摊主为了早些回去,将剩下不多的蔬菜贱卖,非常便宜。人们来时两手空空,回家时大包小包满载而归。价廉物美,何乐而不为。
早市的鱼肉摊位有些不平常。这里总有特别的东西出售。
时常能看到猪肉摊位用中文赫然写着“猪肚”两字,表明此地有猪下水一类东西供应。摊主脸上露着微笑,还用中文喊“猪肚”,引来一阵笑声。用中文作标志,看来新西兰人知道华人的饮食习惯。
早市上的鱼品种较多,有高档的沙梦鱼、红鳟鱼、蓝鳕鱼、黑鲍等。
新西兰的黑鲍颇负盛名,葱爆黑鲍是一道受大众欢迎的菜。这里有种海胆别处罕见,形状似半个球形,长满针刺,粗看很像刺猬。可以生食,用木棒或石块将海胆壳敲碎,里面露出蟹黄似的块状,味腥。有些人当场就吃;有的人则用酱油、醋等佐料拌着吃;不喜食者放置一旁。海胆晒干后,等刺脱落,露出光洁的壳,可作饰物。
海螃蟹也算是新西兰的一大特产,而且捕捞起来非常容易。用粗铁丝弯个直径两三尺的圆圈,缝上一片网。再在铁圈上找出三点,呈等边三角形,各点结上一条尼龙绳,再把三条并为一条长长的绳子,一只捕蟹网就做成了。捕蟹前要准备一些肉骨头或杂碎,把它放在网眼上。
选择一处海滩,在暮色降临、潮水涌来时,像掷飞碟似的使劲儿把网掷入海里。静候片刻,把绳子慢慢拉起,就会看到一只只螃蟹在网中爬动,那情景非常有趣。回到家里立即上笼屉蒸,佐料备齐,葡萄酒助兴,其乐无穷。
人们还喜欢逛市场,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为了购物;第二,主要是体会那种氛围。开放式摊位让形形色色的商品、摊主和推销方式各展其道,折射出社会风情和人生百态。基督城的周末集市开设在着名的艺术中心,所以这里的集市本身也是一种艺术。
入口处有毛利族人跳哈卡舞,场地周围有几个摊位出售廉价工艺品,可惜围观者多,光顾摊位者几乎没有。毛利族人拥有的土地财富足以世代衣食无忧,他们由此过着一种无目的的生活,既没有挫折带来的痛苦,也不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但他们永远是快乐的。
路边有一位卖气球的人,穿着怪异的服装,手里举着各式各样的气球,引来行人的驻足。他表情单纯,生活目标一定同样单纯。他最关心把带来的气球能卖完。卖掉最后一个气球,他就会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在街边大树下有位日本女孩为路人当场制作画像,画出的人物表情夸张,不禁使人莞尔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