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18710300000039

第39章 关于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几个问题(2)

二、陈元光平“蛮獠啸乱”的性质

陈元光开发漳州的功绩早应肯定,但在“文革”前有镇压少数民族起义的嫌疑,人们不敢论及。实际上并非所有少数民族反抗官府的战争都是揭竿起义,这要看情况而定。福建九龙江流域开发较晚,那里的居民分作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外地迁徙来的汉人,还有一部分是卜居于山林之间,为数甚多的原土着闽越族后裔和岭南一带迁入的“蛮獠族”。

两者之间接触较多,但因语言、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常产生矛盾,蛮獠族因文化程度较低,生产方式也不及汉人先进,因此动辄聚众起事,攻打官府。这里既有官府抚驭不力的因素,也有少数民族本身的原因,既不是揭竿起义,也不能称作叛乱,是由民族矛盾引起的武装械斗。唐朝初年统治者把精力放在吐蕃、突厥、吐谷浑及高丽、百济等方面,疏于对蛮獠的管理,因而这种械斗经常发生,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其实不光是九龙江流域,整个有蛮獠居住之处都是如此。

如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五月“柳州蛮酋吴君解反,遣冀州长史刘伯英、右武卫将军冯士翙,发岭南兵讨之”(《资治通鉴》卷201,唐纪十七)。乾封三年(668年),“是岁,海南獠陷琼州”,(同上)仪凤元年(676年)“纳州(今四川叙永县西南)獠反”(《资治通鉴》卷202,唐纪十八)。陈元光《请建州县表》说泉、湖两州的情况说:“兹镇地极七闽,境连百粤。左祍居椎髻之半,可耕乃火田之余。原始要终,流移本出于二州。”“左祍居椎髻之半”一句透露出在九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人口占了一半。既然有一半人口,便有了与汉人对抗的实力,由于他们剽悍骁勇,在与汉人的冲突中往往占上风,因此动辄便举兵起事。

“可耕乃火田之余”一句透露出唐代的漳州、潮州一带生产力低下,居民大多是刀耕火种,粮食产量不高,良田不多,因而少数民族与汉族常为争夺田地而发生械斗,规模越来越大,成了武装冲突,少数民族进而攻打官府,剽掠郡君,这都是常有的事。当地官府无法解决,只好请求中央政府出兵干预,这就是陈政、陈元光之子率兵入闽的原因。目前所能见到的有关记载,均出自汉人之后,称之为“蛮獠啸乱”,当然只是一面之词,把罪过都推诿给少数民族肯定不对,因此,我认为蛮獠之乱既不是起义,也不能算作叛乱,只能说是因民族矛盾而引起的武装冲突。

基于以上认识,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是为了恢复、稳定岭南的社会秩序,给百姓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其积极意义不可低估。唐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态度是恩威并用,并非一味镇压,唐太宗就说:“獠依山险,当拊以恩信。胁以兵威,岂人父母意也?”(《新唐书·南蛮传》)陈元光贯彻了朝廷的意图,他开漳置郡,教民稼穑;发展商贸,货畅其流;大兴文教,州县有学;汉蛮通婚,民族融合;边陲无警,长治久安。陈元光的历史功绩,无论如何评价,都是不过分的。

三、陈元光的世系

陈瑞松先生编着的《陈姓源流》一书中附有唐代元和进士、户部郎中潘存实撰写的《漳南陈氏世系记》,还录入一篇《唐开漳龙湖公宗谱总序》,综合两文,陈元光的世系可从汉代的陈寔一直排列到清代嘉庆时期。今将《漳南陈氏世记》一文迻录于后:

潘氏存实曰:漳南陈氏,乃河南光州固始之世家也,本舜子商均之胄。姚姓历夏殷四十五代为诸侯,食采于虞。殷之季,有虞幕裔孙曰遏父者,事周为陶正,妻武王元女太姬,生子满,封于宛丘,赐姓妫氏。俾奉舜祀,备为三恪(古代新的统治者封前代三个王朝的子孙,给王侯名号,称三恪),国号曰陈,卒谥胡公。传国二十四世,至闵公国灭。次子全温,奔晋而奉魏为大夫,邑于浚仪,别号陈留,改姓陈氏也。七传而至浚文子,魏灭失其官。浚子宪,宪子武,事汉祖封棘津。侯生成仲、成有,成有少子讳鱼字终化者,仕到临江太傅,生公望,治《春秋》,精于左氏。武帝时上书自鬻,得为春秋博士。生道源,任司隶校尉,领京兆。扶风、冯翊、弘农、河东、河内、河南七郡事。传若海,为陈留副尉。生顿昌,以冠军大将军领益州刺史。至干岳为蜀国都尉、日南太守。生子绶,征和间任尚书事、库部员外郎。绶生见深,以大中大夫授太子司。

绶有次子曰祁山,为高密相,入为太子詹事,出为高密太守。生子立贤,建武初,拔野王令……生希古,仕为武威军参谋祭酒。生孟琏,为固始侯相,死葬浮光山之麓,子孙因家焉。历宗、尧、康、晋,俱为豫章太守,世珍、天爵俱为河南督邮,至冲翘,为冀州刺史。子引奇为信都别驾。故德化大行于魏郡、清河、赵国、常山之间,恩威得着于河间、广平、巨鹿、真定之处,而信都则又超特者也(注:引奇公无子,家谱上以陈寔为嗣)。别驾生寔,为太丘长,不言而化,无为而治。故乡人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中常侍张让葬父,名士无往,让耻之,公独吊焉。让感公恩,党锢多所全宥。太丘生元方,元方生群,为司空。群生泰,泰生准,准生诉,诉仕晋为太尉,生匡,匡生达。达永嘉南迁为太子洗马,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八传至文赞,生霸始、霸先。

霸时受梁禅,为皇帝,国号陈。诉生,为梁州刺史。绥怀荒弊,甚有威惠,郡生潭,嘉平间为余杭尹,创高塘以积水利,凿石门以御水患,民德之而生祠立焉。河生钦、约,约生怀高,怀高生建丙,为泗水令。令生琅,琅生肃,为东海功曹。肃生任,为徐州刺史。刺史生本昭,为临淮太守、虎牙将军。将军生时杰,事刘宋为公车司马,令职掌签奏。生景文,为汝南别驾。会太守常珍奇,欲以悬匏降魏,泣谏不从,谋泄为珍奇所杀。别驾有子曰伯绍,任合浦太守。有惠政于民,民像而祀之,即廉州陈王祠是也。王子霸汉,为陈大宗正,生果仕,事隋为司徒判官、尚书户部度支事。先时常守嘉兴,白制司以雪冤狱者数十家,有欲造逆者,诲之几百,人皆率服。后以羡余,请减逋负,炀帝不从,泣谏以死,郡人立祠岁祀。咸通中,封为忠烈公。公生四子,克耕者事为左玉钤卫大将军。传其子政,奉命戍闽,是为漳南望族,陈氏之始祖云。

根据这段文宇,陈寔以前的谱系暂且不论,从陈寔起至陈元光世系清晰:

一世陈寔,宇仲弓,颍川许人,任太丘(今河南永城)长;

二世陈元方,官至太仆尚书;

三世陈群,为魏国司空;

四世陈泰,官冀州刺史,迁左仆射尚书;

五世陈准,仁晋,官太尉、中书郎;

六世陈诉,仁晋为太尉,生陈匡、陈;

七世陈,任梁州刺史;

八世陈潭,嘉平间任余杭尹,因修渠御水,百姓为立生祠;

九世陈约;

十世陈怀高;

十一世陈建丙,泗水令;

十二世陈琅;

十三世陈肃,任东海功曹;

十四世陈任,徐州刺史;

十五世陈本昭,临淮太守、虎牙将军;

十六世陈时杰,事刘宋为公车司马;

十七世陈景文,汝南别驾;

十八世陈伯绍,合浦太守;

十九世陈霸汉,南朝陈大宗正,陈霸先的族弟;

二十世陈果仁,仁隋为司徒、尚书户部度支事;

二十一世陈克耕,唐代左玉铃卫大将军;

二十二世陈政,唐代奉命戍闽,陈氏入闽始祖;

二十三世陈元光。

《唐开漳龙湖公宗谱·总序》则叙述了从陈政至清代嘉庆繁衍了42世,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以上世系不知与云霄、固始陈姓族谱契合否?

文献来源:2008年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任崇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