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18710300000040

第40章 陈元光籍贯考辨(1)

陈昌远陈隆文

近年来在史志研究中,对陈元光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1990年国内外学者和各地代表近200人在漳州召开陈元光国际学术讨论会,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学术成果。会议组织者从提交的百篇论文中提出57篇,编辑成《陈元光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3年11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经过大家讨论对众多问题达成共识,但其中有一些问题仍然有不同的看法,从最近一些期刊发表有关陈元光的论文中也可以看出。陈元光,宇廷炬,号龙湖,生于唐显庆二年(651年),于显云二年(771年)不幸逝世。陈元光籍贯在何处?至今争论不休,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一、广东揭阳说

谢重光先生认为:“陈元光先世为河东人,但从祖父一代起即居于潮州为广东揭阳人。”其主要根据是顺治《潮州府志·人物部·陈将军传》记载:“陈元光揭阳人,父政,屡立战功。元光善用兵,有父风,历官鹰扬卫将军。”《广东通志》卷292《列传·陈元光》也记载:“唐陈元光,揭阳人……”这些省府志都言陈元光为揭阳人,但又说“祖洪,丞义安(潮州),因留居焉。”在这些记载里没有说明陈氏家庭南迁的真正原因,只说广东潮州不是陈氏家庭的世居之地。值得注意的是揭阳不是唐时的名称。古揭阳是秦戍五岭而得名。据乾隆《揭阳县志》记载:“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兵五十万命任嚣、赵佗南平百越,置揭阳为戍守区。”

秦亡,赵佗于公元前204年自立为南越王,任史定为揭阳县令。当时管理的范围,据贝闻喜先生的意见认为:“包括现在的汕头、潮州二市八县及程乡梅县地区各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发兵10万平南越,仍置揭阳县,属南海郡。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年)以原揭阳地立为义安郡,辖五县。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废义安郡置潮州。隋大业三年(601年)罢潮州复义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再废义安复潮州。唐太宗贞观三年属江南道,明皇开元二十二年,隶福建经略使,又隶属岭南道。从以上史实看来,从秦置揭阳至晋义熙九年分揭阳置义安郡,前后经历627年之久。古揭阳早已废多时,虽然一些人仍然称陈元光为揭阳人,但其中有一个问题,揭阳是秦时的行政区划名,其间管辖的范围有如此之大,到底陈元光的籍贯在哪里,地理位置仍然没有准确的定位,所以此说地理位置模糊不清,经不起沿革历史的推敲,不可信从。

地方志所载陈元光为揭阳人,究竟指何处?唯有《丰顺县志》有详细记载,《丰顺县志·人物传》从陈元光的祖父陈洪记起,谓“隋,陈洪,八乡贵人村人。先世家颍川,隋任义安丞,因居留八乡贵人村,遂为揭阳人”。《揭阳县志》说他“先世家颍川”。《潮州府志》说他揭阳人。很明显《丰顺县志》是根据陈姓那些想当然演绎出来的,为揭阳八乡贵人村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也没有任何材料证实。陈洪及陈政父子居住在八乡贵人村这个南北交通要道和险要关隘。一些人认为“陈洪作为一位担任保卫边塞职务之义安郡丞,长期镇守在这里,元光的父亲陈政兄弟可能就出生在这里并度过童年的”。此说完全是无根据的想当然推论出来的,不足为据。

二、河东说

有的认为:“陈元光实为河东人。”“陈元光是河东人”。有的认为“陈元光先世为河东人”。他们主张陈元光为河东人的主要根据是唐林宝《元和姓纂》的记载。林宝《元和姓纂》卷3“陈氏条”将陈元光列为诸郡陈氏谓“右鹰扬将军陈元光,河东人”。林宝是唐代着名史学家和谱牒学家,他编撰《元和姓纂》是奉朝廷命令:“按据经籍,穷究旧史,诸家图牒无不参详。”林宝《元和姓纂》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此书的修撰是元和年间上距陈元光曾孙陈谟任漳州刺史不过数年,自然对陈元光的家世是有所了解,其材料是有所根据的。但是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对材料的引用应该全面的理解和引用,不能断章取义。为何有陈元光是河东人之说?据美国源流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的《王启史志文集》记载“陈政父从唐太宗攻克临汾等郡,立有军功。陈政本人在唐高宗时也立有军功,官至广州扬威府玉铃卫归德将军”。据此可以知道陈洪是在隋末唐初时辅佐李世民平定天下,在今山西地区转战是有密切关系,所以光绪《漳浦县志》明确记载:“陈政尝经漳江谓父老曰:此水如上党之清漳,故漳州各郡漳浦各县,悉本诸此。”再据台湾《光州陈氏始祖世系生卒之签》记“陈欲得,宇果仁,子克勤(陈洪),当隋唐纷争交替时期,征战频仍,在晋南淮北之河东一带,征战经年,且传在漳河附近之曲城(今河北西部曲阳,初唐名相魏征家乡)配魏征之妹魏箴为妻,卒葬云霄半征山”。由于陈政有这段戎马生活,于是构成河东之说的主要缘由。

值得注意“河东”一词最早出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书中说河东、河南、河内。夫三河天下之中,而唐代河东是一个区域名。唐代河东道为唐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河东节度使设于唐开元十八年,可是林宝《元和姓纂》说“陈元光河东人”到底是指河东哪一个县呢?没有明确的说明,模糊不清。唐代设河东道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其中有“河东县本汉蒲坂县地”,“州城即蒲坂城也”,“故陶城在县北四十里”,“故尧城在县南二十八里”。一些人将陈元光河东人定位在今山西运城市,显然是错误的。

黄超云先生说:“陈政父子原居河东(山西运城古名‘河东’)。”根据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说:运城清政司盐城置,属安邑县。即今山西运城市。《清一统志·解州》之运城在安邑县东南。元至正间建。本朝初设盐政及运司以下等官。乾隆五十七年裁。嘉庆十二年移河东道驻此,兼管盐务。958年为运城县驻地。从以上看来“山西运城名河东”是没有根据的。根据《元和郡县图志》唐置河东道,有河东县,曰“河东县,本仅蒲坂县地也,属河东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仍属蒲州。十六年移蒲坂县于城东,仍于今理别置河东县,大业二年省蒲坂县入河东县”。据刘纬毅《山西历史地名通检》,“蒲反县西汉置,属河东郡,新莽改名蒲城县,东汉称蒲坂县。故治在今永济县西二十五里蒲州老城”。《汉书·地理志》河东郡:“蒲反,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故曰蒲,秦更名,莽曰蒲城。”应劭曰:“秦始皇东巡见长城,故加反云。”孟康曰:“本蒲也,晋文公以赂秦,后秦人还蒲,魏人喜曰蒲反矣,谓秦名之,非也。”《后汉书·郡国志》河东郡,有蒲反县。《隋书·地理志》河东郡:“河东,旧曰蒲坂县,以开皇十六年新置河东县,大业初并蒲坂入。”唐初魏王李泰《括地志》曰:“河东县南二里故蒲坂城,舜以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井及二妃土台。”(《史记·五帝本纪》)“舜饬下二女于妫纳”(《正义》引)。再据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蒲坂县,秦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西汉改为蒲反县。东汉复为蒲坂县。北魏为河东郡及泰州治。北周为蒲州治。隋属蒲州,开皇十六年(596年)移治蒲州镇东,大业二年(606年)废”。

从以上记载看来今运城市在古代根本就没有河东之名,而古河东县名是在今山西永济县,所以历史上山西运城古名河东之说可以说是错误的。由于河东地名是泛指,没有确切的地理位置,所以后来明万历《漳州府志·陈元光传》记载:“陈元光其先为河东人,后家于光州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