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守护型婴幼儿保育:一位日本幼儿园园长的倡议和实践
18711800000006

第6章 构筑守护型保育的环境(2)

“睡”的空间

考虑午饭后的一系列流程,则应该尽量将午睡的空间与“吃”的空间分开。因为,准备午睡铺床时会有灰尘,因此应该将午睡和吃饭的空间分开。

3、4、5岁的孩子,可以和家长商量决定,如果能够做到不午睡也不影响下午活动,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睡与不睡,不睡的孩子可以在读书区自己静静地看图画书。

“玩”的空间

角落,中心,区

保育园的室内空间对于孩子的生活和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们来到园里,要考虑“玩什么”。然后考虑“和谁玩?”“怎样玩?”“用什么玩?”。这就是动机,就是欲望。这种心情是孩子自然涌出的,如果是受人指使,别人让做的,则意义就不同了。但是,即使孩子自己要做,也得有自己可用的时间、空间、物等,还必须有自己想一起玩的朋友。

在海外,保育园的室内中央设置一个类似广场一样的地方,让孩子自己选择房间的某个角落作为自己的活动场所。同时,把这样的场所叫做“角落(corner)”。在美国,不是让孩子们一起做某件事,而是为孩子们准备可以按照自己兴趣和关心去活动的场所。同时,把这样的场所称为“interest center(兴趣中心)”。我认为,“角落,corner”和“中心,center”虽然是以孩子为主体,但是从结果看,为孩子准备的仍然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将活动固定在了那里。因此,应该为孩子准备可以由他们自己去构筑的一个流动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与其他空间融合,可以从小的集体扩大为建立人与人关系的一个灵活的空间。我们将其称作“区,zone”。在这个区里,还可以由孩子们再自由地划分成若干个区。

区,就是根据孩子们自身的兴趣构筑的、可以变化、可以增加的空间。保育人员不应限定区的种类和数量,要经常有意识地促进孩子们自己去丰富区的内涵、提高区的质量,观察孩子的兴趣以及兴趣的変化。

首先,为了拓宽孩子们的兴趣,可以从准备5个左右的区开始。孩子们在哪个区玩是孩子们的自由,但是为了利于下一个活动用,规定使用过的东西必须自己负责收拾。各个区的天花板高度和地板材质不同,屏风、竹帘、带轮的家具等,都可以用来作为分区的隔断。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典型的专题区。

有意识地分区

区本来就是一个灵活的空间。什么类型的区配置在什么地方是没有规定的。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阳光直射的地方不适合做读书区或者休息区。而积木区则不应该设在走廊等妨碍走路的地方。读书区的旁边设置成活动区也不太合适。总之,在分区时应该考虑如何扩大和加深孩子的兴趣和活动范围,不断摸索好的方法。

多种多样的区

〔读书区〕

不仅在规定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在自由的时间和等待开饭的期间,在午睡之前以及不午睡的时间等,按照各种情况,准备各种各样的读书区。书架高度的设置原则是便于孩子自己选书,自己取书,便于整理。还要准备可以把书摊开的桌子,宽松的沙发,可以靠着读书的柔软的垫子。这些都是孩子们用来享受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不仅仅在读书区,而且在创作区和科学区、表演区等,都会配置必要的图书,使孩子在需要的时候,即使不在读书区也可以随时看到书。

〔互动游戏区〕

2岁以下孩子的游戏区叫做“过家家区”,3岁以上孩子的游戏区叫做“捉迷藏区”。互动游戏为相互之间拥有共同印象才可以成立的游戏。孩子们通过过家家和捉迷藏,学习社会,认同他人的存在。互动游戏区设在容易创造共同印象,可以投入到那个世界中、可以安静地玩的房间的角落里,准备好各种物品和服装等。

各种各样的区

〔创作区〕

准备了纸张、文具、剪刀、胶水、黏土等做手工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孩子们可以选择必要的物品。准备了制作方法的示范样本,最后还会展出孩子们的作品。同时,还准备了未完工手工作品的保管场所,便于孩子收拾整理。还准备了制作结束后供孩子们打扫桌子和地面用的扫帚和撮子,挂在制作工具的架子上。

〔休息区〕

有时需要稍微离开一下明亮宽阔而热闹的保育室,需要一个可以休息的小小的空间。想一个人待一会儿的时候,索性“什么也不做”,躲藏在小小的、黑暗的、有着柔软靠垫的封闭的空间。

各种各样的区

〔表演区〕

在这里,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演奏乐器和演木偶戏等。表演活动不仅仅局限在这里。比如可以将吃饭区的厨房吧台当做舞台,由孩子们表演纸偶剧。

表演区基本属于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的场所,但是在文艺演出前可以变为“乐器区”“演剧区”等,还可以按照季节和活动的性质再分区。

〔交流区(拼图和游戏区)〕

通过拼图和游戏,与其他孩子建立联系的场所。这种为少子化社会的家庭中只能一个人玩的孩子准备的可以大家一起玩的拼版游戏,颇受瞩目。这些游戏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打败对方,而是需要大家合作,如何去帮助鸟或者松鼠从猫的手里逃生,或者保护沙子做成的城墙不被波浪冲走。

孩子们自己运营的区(新宿圣加保育园)

最初,由保育人员画○(圈),决定可以在哪个区玩。而过了不久,孩子们就开始交涉,为什么“那个区画了×(叉)不能玩?”“什么时间可以玩?”现在,在有的时间段,完全由孩子画○或者画×,决定是否可以玩。由孩子们自己商量,因为“昨天玩的还没有收拾”,不能玩,画×。“这次我们一定好好收拾,让我们用吧”,于是同意他们第二天使用。

各种各样的区

〔立体区,积木区〕

装备了木块、积木、砖块等。可以开展动态活动,同时,为了下次能够继续堆,规定只有这里可以不用收拾。非常重要的是将一个人玩变为大家在一起玩,拼出大的造型。还需要引导孩子做一些不是武器的东西,从中感到快乐。

有关积木的会话……(从看中学习)

有一次,一个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坐到了堆积木的地方,开始摆弄积木。

孩子A叫道:“别给弄坏了!”

保育人员说:“你看,他不是在弄坏,他是在收拾呢!”

孩子B说:“还真是的。让他弄吧,别管他。”

孩子A:“可是,他给放到别的地方去了!”

积木块平时都是按照大小分别收到不同的篮子里。

孩子A:“怎么办?”

孩子B:“嗯,好不容易他在收拾,别管他了。”

孩子A:“可是,我还是有点担心……”

于是孩子们悄悄地走近,从篮子里挑出大小不一的积木块,再放到不同的篮子里。只不过,只不过是这样做了,仅此而已。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表面上看那个患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似乎没有看孩子们在做什么,然而,在下一次,他竟然能够把积木块准确地收拾到不同的篮子里!说明他平时看别的孩子做时已经学会了如何整理。

〔科学区,文字区,数字区〕

让孩子接触自然和科学,从中学会在玩中思考,体验文字和数字乐趣的区。可以养一些鱼、虫子,准备用来观察的鱼缸,以及木头、石头、贝壳、骨头、羽毛等标本,再准备一些吸铁石、放大镜、秤、镊子等科学仪器及各种素材,让孩子通过玩来体验科学。与科学有关的以及与文字和数字有关的书籍,不仅只放在读书区,同时,也要放在这里一些。

户外“玩”的空间

安全的庭园不一定是好的庭园

据说,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玩具是自然界中的火、水、木、土。从孩提时代起,通过接触自然,在自然中玩,利用自然,从中培养感性和想象力,可以培养出对人及对自然的“善良”、“为他人着想”。环境教育不是给孩子灌输公害及自然灾害的恐怖,而是尽情运用手脚和五官,在快乐地玩的过程中,培育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

然而,对孩子来说,自然界的一些东西,存在不太卫生和有一定危险的一面,在管理上也比较麻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按照大人的愿望,把孩子玩的地方搞成非常干净、没有危险、容易管理的地方就是正确的。

以前,每当说起庭园,就会想到周围放着大型玩具的较大的空间。这里,需要我们把脑中那种固定的传统观念中的庭园,营造成孩子们可以进行多种体验的新的愉快的空间。这些有着高低错落的地面、流水、草丛、树木的地方,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玩的空间和发现的空间。这样的户外活动,可以提高运动机能,打下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自然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创造性、判断能力,培养社会生活能力。

“吃”的空间

吃的空间是保证孩子进行主体性活动的重要场所。在什么地方吃?吃什么?如何吃?吃多少?都由孩子自己决定。这个场所,希望成为没有人干扰、自始至终都可以快乐地进行活动的场所。因此,其中最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有一个与午饭前后的活动场所不相互干扰的地方。

同时,为了保证吃饭时若有突发情况,保育人员马上可以奔过去,还需要保证通道畅通。便于去洗手池,也是保证舒适的吃的空间的重要条件。

厨房需要考虑保证搬运饭菜方便,同时,也需要自然地引起孩子对吃饭的兴趣,最好设置在从走廊可以看到厨房内状况的位置。还有,厨房做午饭的声音和香味可以传到孩子们的房间,可以看到当天的菜谱,可以看到食品和饭菜的产地信息,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要素。

睡”的空间

睡的空间应该尽量保证是一个隔断来自其他房间噪声和外部噪声的场所。需要保证有一条不会吵醒睡着的孩子、能够保证其他孩子或保育人员通过的通道。

还需要保证卫生。窗帘、隔断、照明器具等,应该调整为适合午睡的亮度。通过开关窗户、空调等,调整成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对于睡不着的孩子,可经过与家长协商,为不午睡也不会影响下午活动的孩子在睡觉区以外的地方准备一个活动的场所。

同时,还应该准备在午睡时间以外也能睡觉的场所。

其他空间

〔厕所,更衣,柜子〕

在孩子开始一天保育生活的入园(还有离开保育园前)的空间,也是家长和保育人员,以及保育人员之间交流信息的场所。为了形成一个对于孩子和大人来说都具有功能性的舒适的空间,应该尽量确保孩子和保育人员以及家长不感到压力的动线。还应该考虑下雨天、下雪天、刮风天等气候变化,考虑能放入婴儿车、无障碍等。

厕所的第一个条件是明亮清洁,离孩子们的房间比较近。准备便于孩子使用的足够数量的便器和洗手池。还要保证保育人员帮助孩子自立排便的空间。

同时,还要准备孩子可以自己拿取衣物的物品柜,便于孩子自己换衣服的空间。

守护型保育的空间应该考虑些什么

刺激感官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保育园保育指针》规定,在表达领域中应该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和感觉的各种声音、颜色、形状、触觉、动作、味道、香味等”。这就是培养孩子五官感觉的能力。为什么需要五官感觉呢?因为这些能力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孩子们是在无意识之中充分运用五官感觉把精力集中到玩上的。孩子们是无意识的,而保育人员却应该有意识地对此进行安排。有意识地去安排触动眼睛(视觉)、耳朵(听觉)、舌头(味觉)、鼻子(嗅觉)、皮肤(触觉)等各种感官的空间和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准备这样的环境,使孩子们将表现力和科学结合起来。这种环境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如果不能锻炼五官,我们则无法感觉大自然。但是,这样也可能存在问题。那就是单纯依靠身边自然界中存在的东西可能会有偏倚。如果平时不使用五官,即使到了自然之中,还是会变成由大人来教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