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守护型婴幼儿保育:一位日本幼儿园园长的倡议和实践
18711800000007

第7章 构筑守护型保育的环境(3)

天花板的高度

人们往往会担心,在许多孩子集中在一起的场所,空气质量会变得污浊,还是天花板高一些比较好。但是,在另外的场所,反而是天花板较低才能使孩子们情绪稳定。特别是人数少的活动,或者玩“捉迷藏”等游戏时,在孩子们共有一个印象的场所,应该让天花板低一些。

如果没有天花板低一些的屋子,或者因为其他目的使用天花板高的屋子时,可以用布或者装饰物来改变一下天花板的量感(高度),也会给孩子一个能够使情绪稳定的空间。

室内的亮度和暗度——对采光的研究

日本非常重视日光朝向,一般人在选择房屋时,都会将“朝南”作为非常重要的条件,而在保育园内却没有直接接受日晒的必要。相反,还要考虑紫外线的危害性,在建筑物的南侧,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阳光照射进来,而在北侧,可以利用光线稳定的优势,给孩子们准备好活动的场所。

在必要的场所,可以让孩子们充分感觉太阳光的丰富和变化,在其他场所,可以通过调节光亮度,以提高孩子的冒险欲望和集中精力。这样均衡地利用光线也非常重要。

在欧美,人们将日本式障子透过的光叫做“AKARI”,认为能够使人情绪稳定,给了很高的评价。

动线

保育园里“动线”的含义与建筑学中动线的含义略有不同。保育园内的动线不一定只是为了使孩子们的动作距离最短,而是为了让孩子看到“障碍物”而有意识地绕远的动线,是为了给孩子刺激,让孩子停住脚步。

把握和调整孩子的动向,使孩子更加活泼,这样可以使保育人员的动向更加有计划。

比如孩子一般不会先决定“到那里去”而行动,而是在视觉的刺激下,首先产生“去一下”的动机才开始行动。因此,如果走廊里没有任何障碍物时,孩子们一般都会在走廊里跑来跑去。当然,这会增大相互碰撞或者跌倒的危险。但是,在孩子们的动线范围内,放上花盆等,就会大大减少碰撞事故。在走廊挂上一些孩子们可能会感兴趣的画,或者放上鱼缸那种可以观察的角落,孩子们就不会跑,反而会停住脚步进行观察。

如果保育人员有意识地增加刺激孩子视觉,不仅仅会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还可以刺激孩子们的五官感觉,拓宽活动的范围。

动线——哺乳期孩子的空间

可以让孩子在质感很好的地方依着,坐着。准备一个缓坡让孩子爬。准备一个隧道让孩子钻。在稍远一点的地方放个娃娃,孩子为了拿到娃娃就会爬过去取。在考虑哺乳期孩子特点的基础上,具体落实到空间的动线。

以动线回避危险(安全性)

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对当地居民开放,这是保育园面临的两个相互矛盾的课题。这两者只需将外来人员和园内孩子的动线加以区分就可以解决。可以根据园内孩子和家长、送货的、来访人员以及课外俱乐部(1)小学生等来园人员的目的以及时间段,区分入口、出口,尽量使各自的动线不交叉。

现在,很多保育园接送孩子的家长都使用IC门卡出入。同时,在门口安装监视摄像头进行监视,可以录下一定时间的影像。在职员人数少的时候,可以采取限制出入门的做法。

守护型保育环境中的“物(object)

衍生出各种各样活动的“物”

玩具以及游具、文具及教材这类“物”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发育,同时,还可以衍生出新的活动。而且,这些活动可以扩展和加深与其他孩子的关系,孩子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东西。

具有大人给予、孩子使用这种印象的“物”,可以通过孩子与物的互动成为重要的环境之一。能很好地对应孩子发育的“物”,可以让孩子创造出新的游戏或者作品,创造出其他“物”。

因此,我们应该满足孩子的欲求。因为孩子的欲求都是在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这些通过自己拿过来而能满足自己欲求的物,可以在稳定孩子情绪的同时促进孩子的发育。

手工制作的玩具

我们为哺乳期的孩子准备了许多手工制作的玩具。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市场上销售的婴儿玩具很少能够完全对应婴儿的发育过程,而是考虑“手工制作的温情玩具”和“充满爱心的玩具”更好一些。

可能因为许多人认为哺乳期的孩子基本上不玩什么玩具,因此,与海外相比,日本提供给婴儿的室内玩具非常少。婴儿从能翻身之前就开始自己玩。最初,大多数是自己活动自己的手脚玩,逐渐地开始使用自己的五官感觉。这时候,应该准备一些能动的、发出声音的、可以触摸的东西放在婴儿可以用手触摸到的地方。然后,婴儿开始关注在旁边动手动脚的孩子,在旁边玩的孩子,模仿他们,开始一个人玩。人们曾经以为,平行的玩是毫无关联的玩,是一个人玩的下一个发育阶段。其实,这种平行的玩,可以萌生与人接触的心情,同时,也会开始一个人玩。

孩子会自己积极地触摸东西玩。如果他没有这样玩,那就说明没有给他准备符合他的发育阶段的玩具。如果没有符合发育阶段的玩具,孩子就会拉出餐巾纸等日常用品玩。虽然这些也是“抓”“按”“拉”等促进手指发育的游戏,是学会将来使用道具的学习行为,但是孩子还不能区别什么是可以触摸、可以损坏的东西。这时,保育人员不能置之不理。我们不能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而是应该制作一些可以促进这种行为的玩具。这就是制作手工玩具的起因。

手工制作的玩具和图画书

〔为哺乳期婴儿制作手工玩具和图画书〕

我们准备了符合孩子发育阶段的玩具和玩的器具,可以帮助孩子过渡到下一个发育阶段。孩子虽小,可以以自己的意愿去接近、去触摸、去玩,这是婴儿走向生活自立的第一步。

〔为幼儿(3~5岁)制作的教具和玩具〕

为从幼儿期向小学过渡做好准备,需要让孩子体验各种教具和玩具。不是教授给孩子文字和数字,而是准备科学性的东西,让孩子体验使用教具玩具的便利,体验各种场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对不可思议的事物进行探索的好奇心。

手工制作的玩具和图画书

〔手工制作的图画书〕

即使是婴儿,也是非常喜欢图画书的。可是,现在能够让孩子认识物品和物品名称、有着鲜艳的颜色和线条或者图片的婴儿用图画书并不多。而且,图画和照片中还有许多“物品”在婴儿日常生活和周围很少可以看到。

那就准备一些手工制作的图画书。比如使用自己周围小朋友的大头像做成的题为“朋友”的书,还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狗或者猫的大头像的图画书。这些书可以用不怕沾上口水、不怕舔、不怕啃的塑料薄膜做成结实的图画书。还可以为稍稍大一些的孩子做一些有花、动物、保育园、家用电器、打扮等题材的照片的图画书。

没有必要做得像市面上的书那样,完全可以用塑料夹子夹上照片或从杂志和广告上剪下来的图片贴在上面。收集素材可以委托家长来协助,一定可以制作出非常充实、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图画书。

积木区的“物”

积木——永远的玩具

几乎是0岁至5岁的孩子都可以玩的玩具,根据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扩大玩法,这样可以广泛满足孩子欲求的玩具是一种非常好的玩具。其他的玩具可以说是属于优选玩具,而可以称为永远的玩具则是积木。我们不仅可以让孩子玩立体组合的积木,还可以让孩子玩砖块积木。

为了使孩子从自己堆的积木与旁边的孩子堆的积木融合在一起中感到乐趣,也为了使堆到一半的积木作品可以存放在那里,准备了大量的积木块和很宽敞的地方。一个人堆出来的房子,与旁边的房子和大楼连接到一起,变成一条大街,变成动物园,有时还变成遗址。同时,还做了鸟儿俯瞰大地的鸟瞰积木。这样可以刺激大脑发育。

为了使这些作品可以几天连续堆,规定只有这里可以不用收拾(除了不使用的积木块以外)。

拼图·游戏区的“物”

少子社会的拼版游戏

我们为尽量减少孩子一个人在游戏区内玩,正在收集全世界的拼版游戏。这是因为我们看到,现在家里兄弟姐妹少了,与附近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间也少了,孩子们相互接触的机会少了。所以,就将可以一个人玩的拼图游戏改成集体玩的拼版游戏。我们认为,应该适应时代和社会环境以及孩子们的兴趣去改变必要的游戏种类。

拼版游戏的优点

1.规则简单,年龄小的孩子也可以玩。

2.游戏不用花费很长时间。

3.不是赢对方,而是协同作业。

4.不使用糊弄小孩儿的画,而使用一流画家设计的画。

创作区的“物”

制作道具

手工制作可以充分运用手和手指,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由此进一步促进身体其他部位各种功能的发育。因此,不能以使用道具制作手工本身为目的,首先要考虑想要做什么、想要表达什么,从中学会很好地使用剪刀,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只不过是一种手段。

同样,我们不认为使用胶水比透明胶带更好,使用蜡笔比使用纤维笔好,这些东西各自都有它的优点。粘在手上黏糊糊的胶水也有好的一面,可以轻松地做成各种形状的透明胶带也有透明胶带的好处。

这个时候,需要仔细地观察孩子们想做什么?做手工是否快乐?或者做出的东西是否是为了用于其他目的?让孩子们能够充分使用所需要的道具。

读书区的“物”

绘本·图鉴

在读书区,准备了适应孩子发育的各个领域的书。有一些是有图有故事情节的硬皮书,有一些是做手工制作的书,以及图画书和图鉴、科学图鉴、字典、影集等。孩子不读书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保育园限制了书的种类,限制了孩子对图书的选择余地。

扮装(role-playing game)区的“物”

服装和镜子

进入小学之后,可以通过学校的生活课,跟身边的人学习,了解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构成的,有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对于孩子而言,身边的人首先是家长。因为孩子要模仿家长的动作,因此为2岁孩子准备了“过家家区”。为了让孩子理解丰富多彩的职业和社会,为3岁以上孩子准备了“表演区”,孩子可以扮成医生,可以穿上长裙出席晚会,任凭孩子的想象去发挥。

科学区,文字区,数字区的“物”

这个区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感受文字和数字的快乐,进行观察、饲养、实验。为了进行观察,锻炼触觉和嗅觉,在身边放一些自然物以及鱼缸等,为孩子准备进行实验和科学观察的道具。

收拾

无论是玩具,还是做游戏、做手工用的道具,用完后必须收拾,这是最基本的规定。但是,这仅仅是规定,而这个规定不应该限制孩子们做游戏和制作手工。没有必要对全神贯注、刚刚开始玩的孩子在开始的时候就说“用完了要收拾”,而是需要考虑优先顺序。

尤其是道具这些东西,首先应该让孩子们自由使用,这是第一阶段。如果孩子们理解了使用东西的便利和乐趣后,才会珍惜东西。不是被保育人员训斥之下收拾,而是“珍惜东西”“不想失去”“下次还想用”,需要收拾。只有让孩子自由地使用,孩子才会知道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可以自律。应该允许自由使用,或者按照指示对物品进行管理,由此培养孩子自律的能力。

家具

家具是孩子设计活动的“物”。在家具的选择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椅子和桌子的高度、功能、颜色、设计等,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孩子的活动需求。

比如装东西的家具,如果根据是孩子用,还是保育人员用,放什么,取什么,放几个人的东西等来细分,就需要准备大量的家具。如果是自己可以组装的家具,则可以根据数量和用途增减和布置。

应该抛开家具靠墙摆放的传统观念,不但要考虑家具正面的功能,同时还要考虑背面的功能,布置出活动的场所。高度应注意不要遮挡孩子的视线,按照做隔断用的高度即可。更重要的是需要整体考虑摆放这些家具的位置。这样就可以设计出孩子的运动路线,在这个空间里,有利于孩子们相互建立联系。因此,选择一些可活动的家具,容易设计空间和做出灵活(随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