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守护型婴幼儿保育:一位日本幼儿园园长的倡议和实践
18711800000009

第9章 守护型保育的环境评价(2)

(孩子们的活动是否过于简单,是否过于难?符合孩子发育过程的活动是否得到了保障?)

保育人员是否有接受孩子建议的心理余地?

(是否只是单纯地按照计划实施?实施时是否考虑了对孩子而言的优先顺序?)

孩子自己是否可以取出符合自己发育阶段的玩具?

(是否武断地决定几岁孩子用什么东西,准备好可以应对不同发育阶段孩子的玩具?)

是否准备了孩子感兴趣和引起孩子关心的玩具?

(是否准备了使孩子感兴趣的几类东西,有能够让孩子自己拿出来玩的时间段?)

是否准备了可以体验自然的玩具、废弃材料、各种各样素材的玩具?

(可以提高孩子表现欲的各种素材是否可以随时拿到?)

是否保障孩子的玩不被中断,同时,保障有在下次继续玩的机会?

(是否考虑了如何保证孩子继续玩,如何不去打断集中精力玩的孩子?)

孩子的作品及所做的努力是否得到重视?

(是否展示孩子的作品及努力的成果,或者给孩子很好地保管这些作品和成果?)

孩子的状态

孩子是否在稳定的情绪下充分地活动

孩子是否在自发地、以自己为主体地活动?

(是不是在保育人员的指示、诱导下活动?)

在集体中,孩子是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

(大家不做相同的事,在集体中能够完全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保育人员的守护中,孩子们是否情绪稳定?

(与保育人员之间是否建立了信赖关系?)

是否有作为社会一员的意识?

(是否具有自尊的情感,与他人的共感,为他人做贡献的心情?)

是否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专心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游戏?

(是否为发育过程不同的孩子准备了可以吸引他兴趣的东西或游戏?)

是否能够和各种人数的孩子去玩?

(是否准备了不仅一个人玩,同时还可以多数人玩的玩具?)

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是否可以看到产生探究心、进行逻辑思考的场面?

(是否可以通过具体情况培养科学观察的能力?)

是否准备了可以促进孩子发育的环境

空间

为保障孩子自己想做的活动,是否准备了几个常设的区?

(是否准备了能够保障孩子自发地进入玩的状态的区?)

是否保障了孩子实现自己想做的游戏的足够宽敞的空间?

(是否确保有每个孩子玩所必要的空间?)

是否准备了孩子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的空间?

(是否准备了能够面对面的玩、在旁边玩、形成一个圆圈玩等以各种形式玩的环境?)

是否准备了可以一个孩子集中精力玩的空间?

(是否不仅准备了很多人玩的空间,还准备了一个人、几个人玩的空间?)

是否为什么也不想玩的孩子准备了场所?

(是否准备了可以放松的空间,可以一个人待一会儿的地方?)

是否准备了孩子可以自己玩、自己创造的灵活的区?

(孩子的分区活动是否得到了保障?)

孩子是否在稳定的情绪下充分地活动

空间

孩子是否生活在放松和情绪稳定之中?

(是否有不受任何人干扰,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场所?)

是否能从和小朋友一起玩中感到快乐?

(是否准备了无论任何游戏都可以多数人玩的宽敞的场所?)

孩子们能够在各个区内活泼地开展活动?

(在各个区内是否准备了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是否有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晃来晃去的孩子?

(是否为孩子准备了思考想做什么、引发孩子兴趣和关心的动机?)

接送孩子

接送孩子是否顺利

孩子是否有将来保育园高兴的心情转达给对方的朋友和保育人员?

(对想要表达来保育园高兴心情的孩子,是否准备了接受他这种心情的问候语等各种方法?)

在孩子回家前,保育人员是否向孩子表达了期待他明天再来的心情?

(孩子离开保育园时,是否可以回顾一天特别高兴的事,对明天来保育园充满期待?)

接送孩子的家长希望向保育园传达信息时,保育人员是否有心理准备?

(在接送孩子时,是否为家长提供了可以轻松地与保育人员打招呼的环境?)

早晨来和傍晚回家时,孩子能否顺利完成自己的准备工作?

(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放哪些东西?把什么拿回家?孩子是否容易理解,是否能够

放在可以自己动手的位置上?)

是否有家长和孩子共有的书信往来及作品等?

(是否将一天的活动情况告诉家长,以便孩子和家长在家庭中共有在保育园中的话题?)

空间

是否考虑了可以顺利接送孩子的动线?

(避免人们在某个场所集中,动线毫无意义地交织。对孩子来保育园时不妨碍早到的孩子,孩子回家时不妨碍尚未接走的孩子的活动是否做了考虑?)

在孩子来保育园时,是否准备了充足的、进行各种准备活动的场所?

(早晚是否有孩子自己做准备的充裕的空间?)

接送孩子时,孩子是否感到在保育园很快乐

孩子来保育园时是否感到快乐?

(孩子感到的快乐中是否有保育人员的努力?)

早晨来后是否孩子自己做的准备?

(不是为了准备而准备,而是为开始保育园一天的生活转换心情而做准备?)

来保育园时,对一天的生活是否有期待感?

(是否有今天来保育园想做什么的心情?)

来保育园时,是否因为有其他孩子而感到安心?

(是否可以看到其他孩子在高兴地玩自己安心?)

直到家长来接时,孩子是否能很活泼地玩?

(是否只是等着家长来接而照看着孩子?)

家长来接时,孩子是否能向家长报告一天的情况?

(在一天的活动中孩子有没有自己想要向家长报告的内容?)

是否准备了孩子可以立刻想玩的东西?

(是否准备了早晨来后可以顺利进入玩的状态的玩具和教具?)

孩子是自己在做早晚的准备吗?

(孩子是否掌握了一天的生活流程?)

空间

来保育园后和离开保育园前,孩子是否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收拾东西?

(是否保证了孩子和家长按照自己的方式收拾东西的足够空间?)

接送孩子时,是否重视与家长分手和见面的机会?

(是否准备了可以与家长接触的空间?)

吃饭

是否将午饭作为一种行为来提供

孩子与大家一起吃饭是否感觉到快乐?

(是否有可以感受一起吃饭的快乐的集体?)

是否有对于和孩子一起吃饭感到快乐的保育人员?

(是否实现了不是在监督下吃饭,而是大家快快乐乐吃饭的场面?)

是否与发育略有不同的孩子一起吃饭?

(是否有帮助别的孩子、照顾别的孩子这样的场面?)

是否准备了能够在吃饭时感到快乐的餐具?

(是否准备了感到吃饭不仅仅以摄取营养元素为目的,而是享受吃饭这种行为的快感的餐具?)

是否准备了让孩子可以根据不同的食品材料区分使用筷子、勺子、叉子等的餐具?

(是否为了适应个别孩子准备了多种可选择的餐具?)

是否有吃饭时感到快乐的装饰?

(是否有吃饭时感到快乐的装饰?是否铺桌布、摆放花等?)

空间

饭厅是否会飘来准备午睡铺床的灰尘?

(吃饭和午睡的空间是否分离?)

是否每个孩子吃饭的时间都得到了保证?

(是否准备了吃得快的孩子和吃得慢的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吃饭的空间?)

孩子们是否在快乐地吃饭

在和大家一起吃饭时,是否有自己想要吃饭的欲望?

(不是在吃被提供的午餐,而是孩子自己有想吃午饭的欲望?)

是否能在享受与朋友会话的快乐中吃饭?

(是否能够在吃饭中和小朋友们讲述上午的活动以及在家里的事情?)

是否可以预测自己的食量和吃饭所需要的时间?

(自己是否可以决定自己可以吃完的量?)

孩子是否高兴地从事布置餐桌、配膳、扫除等值日生活动?

(是否能够在为其他孩子做出贡献时感到快乐?)

在吃饭的氛围中,孩子是否能安稳地吃饭?

(是否在吃饭的环境和装饰上下了工夫,是否让孩子感到情绪稳定?)

是否对食材感兴趣,引起关心?

(是否张贴了与食材相关的资料?)

在饭菜散落时,是否想要自己收拾?

(是否在便于找到的地方准备了抹布和扫除用具?)

空间

孩子们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吃饭?

(是否为吃饭慢的孩子准备了保护孩子吃饭节奏的空间?)

是否从与周围孩子的会话中感到乐趣?

(是否在与周围孩子距离不远的地方吃饭?)

吃完饭的孩子是否可以顺利地收拾餐具?

(是否考虑了孩子在收拾餐具时的动线和空间?)

休息

是否能够保证孩子必要的休息

孩子在午睡时,附近是否有保育人员?

(孩子是带着安心感进入睡眠的吗?)

是否有其他孩子在活动而妨碍了午睡的孩子休息?

(午睡的孩子周围是否有动态活动?)

孩子能够按照自己一天的生活节奏决定休息和午睡的必要性吗?

(是否考虑了孩子在家的生活节奏,让孩子根据自己一天的生活节奏来决定休息和午睡?)

寝具是否与其他孩子共用,寝具是否不够清洁?

(寝具应个人专用。是否做到了定期干燥、杀菌消毒?)

空间

是否准备了在玩的时间里可以休息的空间?

(累了的孩子是否可以随时休息?)

午睡的空间,是否空气流通,是否提供了适度的光和声音、温度、湿度?

(是否是一个安静、放松的空间?)

孩子是否在任何时间段都能舒适地度过

孩子是否可以放松心情进入睡眠?

(在混乱中,孩子在午睡之前是否会情绪亢奋?)

其他孩子是否影响午睡孩子的休息?

(突然发出的大的声音、其他孩子的哭声等,是否会打断孩子的午睡?)

孩子是否考虑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想睡才睡?

(是否强制孩子午睡?)

是否能够在别的孩子的位置安心午睡?

(是否准备了可以不受其他孩子干扰,可以安心入睡的帆布床等?)

孩子们也帮助准备寝具了吗?

(是否准备了孩子可以拿得动的被子和帆布床等?)

空间

当困了的时候,是否能够不影响其他孩子,走到自己的位置去睡?

(在铺得很密的垫子之间,是否有孩子可以通过的通道?)

早醒的孩子的活动是否得到保障?

(是否为不困的孩子、睡眠少的孩子准备了活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