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守护型婴幼儿保育:一位日本幼儿园园长的倡议和实践
18711800000008

第8章 守护型保育的环境评价(1)

对保育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对改善我们的工作和提高专业性是必不可缺的。从“守护型婴幼儿保育”出发,来规定评价范围, 制定确认表,进行评价。

对守护型保育环境的评价

守护型保育三省,每日反思

我们需要对保育课程做出评价。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反思是否很好地实践了自己的保育课程。这个评价不是第三方评价,而是自我评价。

所谓“自我评价”,不仅仅是要评价保育人员的保育状况,而是通过观察孩子们的状态,眼下是否生活得很好,是否很好地完成了发育,通过这些状况,来反思自己的保育工作。如果孩子们未能很好地生活,则不是需要让孩子去做什么,而是需要重新审视我们是否在孩子周围为他们准备了能够很好地促进其发育的环境,在那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是否充满活力。

因此,评价对象包括人、物、空间等孩子周围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的孩子的状态。首先,保育人员要在一天工作结束时,反思自己最基础的工作,我们叫做“守护型保育三省”。这是为了实践守护型保育而每天对自己的反思,是一个原则。

守护型保育三省

1是否完全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具备自己发育成长的能力。只有相信孩子也具有独立的人格,接受他们,才能更好地守护他们。

2是否与孩子真心相待?

与孩子接触,也是保育人员在传授自己的人格。以诚实之心,以孩子为主体来接触孩子,就是对孩子的守护。

3是否做到了守护孩子?

只要相信孩子,以诚相待,就能守护好孩子。

为了实现对孩子而言比较理想的保育,需要从“人”“物”“空间”的观点出发,反思应该为孩子准备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同时,即便准备了这样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也没有意义。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达到理想的状态,需要从“人”“物”“空间”的观点进行反思。对“环境”和“孩子的状态”两个项目进行评价。首先,要看“是否准备好了环境?”然后确认在准备好的环境中,“孩子的状态如何?”如果孩子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则应该再次对环境进行反思。

在各项需要反思的项目中列举了一些具体例子,我们可以根据各个保育园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大体以婴儿和幼儿进行区分,看一下各个保育园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反思的。

保育室(包括户外活动场所)

环境

是否准备了能够促进孩子发育成长的环境

是否有与自己发育阶段相同的孩子一起玩?是否可以放松?

(在处于翻身阶段孩子的周围跑来跑去的孩子是否被制止?)

能否看到发育阶段稍稍超前一点的孩子?

(处于翻身阶段的孩子是否有看到学走路孩子的机会?)

是否有与发育差别很大的孩子接触的机会?

(是否有看到年长的孩子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的机会?)

是否准备了符合每个孩子发育过程的玩具?

(比如是否准备了可以按、抓、转的玩具?)

是否可以自己取出玩具?

(是否可以与其他孩子不碰在一起,按照自己的兴趣取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能让孩子充分玩玩具吗?

(是否准备了可以让每个孩子专心致志玩的玩具?)

空间

是否准备了能够促进每个孩子发育过程的场所?

(是否准备了一个可以让孩子充分爬行的宽敞的场所?)

是否准备了可以让孩子能够体验各种各样空间的环境?

(有很狭小、可以钻进去的场所吗?)

是否准备了保障孩子必要活动的场所?

(是否准备了让孩子放松休息的场所?)

孩子的状态

孩子是否情绪稳定、充满活力

是否有想要模仿其他孩子的欲望?

(是否看了其他孩子在做,自己也能学会做同样的事?)

是否通过请别人做,以及为别人做,从这样的人与人的关系中感到快乐?

(是否能够区分自己能够做的事和应该请别人做的事?)

是否有想去拿自己感兴趣东西的欲望?

(是否可以有对某个东西感兴趣,并自己想要去触摸的行动?)

是否可以一个人专心致志地玩一小段的时间?

(是否能够在大人看护中,一个人安心地玩?)

空间

是否可以放松、情绪稳定?

(在不受到任何人干扰的地方能够放松吗?)

是否对运动身体感到快乐?

(是否有可以充分运动身体的场所?)

接送孩子

接送孩子是否顺利

是否有孩子家长随时都可以联系的保育人员?

(为保证孩子生活的连续性,是否与家长建立了联系?)

在家长接孩子时,是否向家长汇报了孩子一天的活动情况?

(是否向家长报告了孩子一天的活动,以及有无受伤等情况?)

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时,以及将孩子交给家长时是否顺利?

(是否能够与孩子共同感受离开家长的心情和离开保育园的心情?)

家长来保育园时是否顺利?

(是否能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什么东西需要拿回家?)

是否与家长之间有共有的书面联系手段?

(是否和家长一样为孩子的成长感到喜悦,并把这种心情传达给家长?)

空间

是否考虑了便于接送孩子的动线?

(是否出现在某个地方人过于集中,使家长和孩子出现来来去去的多余动作?)

在接送孩子时有可以充分活动的场所吗?

(有换尿布等的空间吗?)

孩子的状态

孩子来时和离开时感到在保育园快乐吗

孩子来保育园时感到高兴吗?

(孩子来保育园的高兴心情中能否有保育人员的努力?)

看到有其他孩子在时是否感到安心?

(是否因为看到其他孩子在而高兴、能够安心地玩?)

在家长来接时是否能够表现出高兴的场面?

(是否重视家长来接时孩子和家长会面的场面?)

回家时,孩子是否对第二天还想再来保育园有期待感?

(是否舍不得与其他孩子以及保育人员分离?)

马上能够找到自己想玩的东西吗?

(能够从家庭环境顺利地过渡到保育园的环境吗?)

早晨来保育园后以及回家前,孩子是自己收拾东西吗?

(保管场所、摆放场所、置放场所,收起来的东西和拿回去的东西是否可以明确区分?)

空间

早晨来后和回家前是否按照自己的想法收拾东西?

(是否能够保证孩子和家长一起收拾东西的足够的空间?)

是否能够以舒适的心情进入保育园一天的生活?

(是否准备了孩子们不会拥挤在一起,宽敞、通风、有充足阳光的环境?)

吃饭

是否将午餐作为一种行为提供

是否根据符合孩子发育情况提供了帮助?

(是否重视了孩子自己要吃饭的心情?)

是否能够看到发育略有不同的孩子吃饭的情景?

(是否可以看到能够成为孩子示范榜样的其他孩子吃饭的场面?)

是否准备了符合吃饭方式的餐具?

(在会用手抓的时期,应该准备符合孩子拳头大小的餐具;在会用勺子的时期,应该准备可以用勺子盛起来的平沿的餐具。是否按照这个原则为孩子准备了可以自己吃饭的餐具?)

是否按照菜谱考虑了用勺子吃、还是用叉子等餐具?

(是否准备了符合用叉子叉、用勺子盛的餐具?)

椅子、桌子的高度和形状是否符合孩子自己吃饭?

(桌子的高度应为坐在椅子上,面向桌子时,肘可以成直角;椅子的高度应为膝盖成直角,脚可以着地的高度,前后深度可以让孩子对着桌子等。是否可以个别调整?)

是否有可以享受吃饭乐趣的装饰?

(饭厅周围,是否形成一个可以放松心情的空间?)

空间

饭厅是否设在午睡铺床的灰尘飘不到的地方?

(吃饭空间和午睡的空间是否分离?)

吃饭的时间是否可以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以及1天的生活节奏而改变?

(是否准备了在不同时间段吃饭的空间?)

孩子的状态

孩子是否能够高高兴兴地吃饭

婴儿是否自己想要吃饭?

(是否不规定时间,而是根据孩子的食欲提供食物?)

是否在高兴地与保育人员一边说话,一边吃饭?

(保育人员不是默默地往婴儿嘴里送,是否在一边喂一边和孩子说话?)

吃饭的氛围是否可以能够让孩子安心地吃饭?

(饭厅的装饰是否考虑了给孩子以安心的感觉?)

空间

能否保证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吃饭的空间?

(是否准备了吃饭慢的孩子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吃饭的空间?)

休息

是否可以保证孩子必要的休息

保育人员是否参与了使孩子能够顺利进入睡眠的过程?

(是否守护孩子安心睡觉?)

孩子的休息是否因其他孩子的活动而受到影响?

(在睡觉孩子的周围是否有跑来跑去的孩子?)

寝具是否与其他孩子共用,寝具是否不够清洁?

(寝具应个人专用,是否定期干燥、杀菌消毒?)

空间

是否准备了孩子困了就可以随时睡觉的空间?

(困了的孩子是否有离开正在玩的孩子和吃饭的孩子去睡觉的场所)

睡的空间,是否空气流通、是否提供了适度的光和声音、温度、湿度?

(午睡的空间是否黑暗混沌?是否没有任何刺激?)

孩子是否能够舒适地午睡

是否为孩子放松心情进入睡眠做了努力?

(混乱是否会造成孩子在午睡前的情绪亢奋?)

其他孩子是否影响了午睡孩子的休息?

(有没有突然发出大的声音、其他孩子的哭声等,打断孩子的午睡?)

婴儿在其他孩子的位置能否安心地午睡?

(是否准备了随时都可以睡的圆形垫子等?)

空间

早醒想活动的孩子是否可以得到保障?

(是否为不困的孩子、睡眠少的孩子准备了活动的空间?)

保育室(包括户外活动场所)

是否准备了能够促进孩子发育的环境

孩子是否有可以自己选择游戏伙伴的时间段?

(孩子是否可以根据玩的内容,自己选择不同年龄的游戏伙伴?)

是否有与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孩子接触的时间段?

(是否有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被年长的孩子照顾,以及与发育不同的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的场面?)

是否有与其他孩子共同进行符合自己发育过程活动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