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18712200000017

第17章 思路与对策(2)

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国际化的核心因素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一个国际化城市的文化彰显出的是这个城市所代表的民族和国家的特质风貌,其自身能级和影响力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所在国家的竞争力,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文化国际化的表达过程,是文化对外传播、交流的过程,是吸纳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过程,是以文化为载体实现城市功能对外辐射影响的过程。因此,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必须增强文化软实力。要着眼于世界文化的前沿,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充分利用我们所具有的发达国家所不具有的文化资源优势,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在突出位置,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文化建设放在全球化的坐标中进行科学的历史定位,从而制定相应的文化经济发展战略,形成城市特殊的魅力、自发的吸引力和强大的影响力。要通过构建多元复合、兼容并包、交流发展的大文化体系,通过民族性与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核心价值,引领世界潮流。应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展示日新月异的城市新文化,让世界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恒久魅力。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培育文化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则建立和政策制定方面,丰富、加大国际文化交流的内涵与力度,使之成为城市文化功能的重要支撑。

建立先进城市治理模式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保障

城市国际化进程中要防止社会分化的风险。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新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必然对世界城市建设提出挑战,对传统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高房价、征地拆迁、国有企业改制、物业纠纷背后隐藏着更加复杂多变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新的社会现象快速涌现,只有建立先进城市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才能确保城市国际化进程的顺利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关键在于构建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即要坚持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建立新型城市公共治理模式,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

实现城市高度信息化是城市国际化的显着特征

全球化时代,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不同城市作为全球信息网络的重要结点及信息高度集聚与扩散的中心点,带动和加速了物流、人流、信息流、资本流和技术流的集聚和扩散强度和速度,使城市的综合功能进一步明显加强,并形成产业分工跨越国界和产业体系区位分离的结构。

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国际城市经济社会的基本运行方式,也是推动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为信息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信息网络向宽带、融合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技术高度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信息化、智慧化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并对城市国际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利用智慧技术,建设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成为当今国际化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基础上的智慧城市更先进、更全面、更综合、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预示着城市文明的新阶段。

中国城市国际化的价值取向

推进城市国际化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路径和战略重点,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城市国际化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围绕影响城市国际化和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关键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树立一个导向、构建一把标尺,对衡量城市国际化水平、推动城市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价值最大化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城市价值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城市价值的最大化是城市追求的最终目标。好的城市是价值最大化的城市。城市国际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和先进的发展模式。城市国际化就是要通过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对物资、资本、技术、人力、信息、服务等资源要素吸引、整合、重组、扩充,在资源要素高效、规范、快速、有序的流动中,将城市资源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使它们形成相互关联、协调发展的整体,按照层次结构逐级提升,推动城市实现价值最大化和城市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并将优化配置形成和扩大的竞争优势向周边和外界扩张和辐射,最终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建立高度区域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机制和城市形态演化模式。

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城市价值最大化是城市国际化发展价值取向,要充分体现城市影响城市国际化的关键因素和表象特征,使其具体化、定量化、可比化,并坚持三项基本原则:

宏观导向。评价指标的选取要突出战略性、宏观性、科学性、前瞻性,发挥指标对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宏观引导作用,提升城市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科学完整。指标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科学合理、客观真实地反映城市国际化的实际情况和进程。指标体系应完整清晰,指标各层次间关联互补、逐层分解、有机结合。指标体系要发挥宏观引导作用,选择的指标应具有可获得性和可比性,指标数据易于采集,具有国际通用性,能通过一定的统计设计、统计调查方式获得可靠数据。数据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在纵横比较中找准工作切入点。

区域特色。城市是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城市国际化的路径和战略不是千篇一律。因此,在我们进行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设计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构建充分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以“六化”为核心的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国际化是一种历史进程,衡量城市国际化水平,要围绕城市国际化发展价值取向、发展目标、功能要素,构建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体系。从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功能的角度出发,国际国内学者对城市国际化、国际化城市指标体系都积极展开了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需要强调的是,在汲取现有的各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认为,城市国际化进程中要突出基础设施现代化、城市环境低碳化、城市管理智能化、产业体系高端化、文化交流多元化、公共服务优质化等表象特征,要围绕这些表象特征构建一套科学的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建设国际性城市。

中国建设世界城市的国际标杆

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建设世界城市的本质就是选择世界最先进的发展理念、最创新的发展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要进一步认识城市国际化发展,建设世界性城市的基本内涵、基本规律,有必要对世界上知名的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进行借鉴,为城市国际化发展找需求、找差距、找问题、找标杆。纽约、伦敦、东京作为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城市,其城市国际化水平在全球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三大城市代表了国际化城市的顶级形态,这些城市的发展历程、发展经验对核心区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纽约:从港口城市到全球首位城市

纽约是最早迈入世界城市之列的城市之一,也是城市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从一个普通的港口城市,发展为世界首位城市,纽约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纽约国际化城市发展走的是一条主要依靠自身城市经济发展、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并不失其文化特色的道路。

全球控制力和影响力是纽约成为国际化城市的保证。纽约不仅是美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是保险、金融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业最集中的地方,而且是世界城市的典范,具有极为明显的国际化、区域化、专业化特征。

纽约共有219家国际银行,全球90%以上的美元交易都通过纽约的银行交易系统进行,全球“五大”会计公司有三家总部设在纽约,纽约股票交易中心是世界最大的交易市场。因此,纽约对世界经济具有较强的控制力。纽约还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人文资源,在国际和区域范围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后工业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纽约构建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支撑。20世纪70年代以来,纽约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制造业日益衰退,制造业人数大量减少,比重持续下降,而服务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部门的就业人口和比重持续上升,以金融、商务服务、文化为主导的服务业集群发展,第三产业占绝对份额,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90%。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下,知识和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典型的后工业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在纽约逐步形成。其中,吸引国际高层次要素聚集、促进技术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不断向更高阶段升级是纽约构建后工业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

民族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包容性造就纽约“文化之都”地位,形成国际化城市的核心魅力。纽约是一个国际移民城市,据悉,移民占纽约市人口超过1/3的比重,而且,几乎一半都是劳动力。移民作为纽约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造就了纽约城市的商业精神,推动了纽约城市人口结构的优化。

纽约市的新闻媒介业、出版业、文化产业以及娱乐业的发展都得益于移民中杰出的艺术家,他们之间跨越文化的交流使纽约市成为潮流与时尚的发源地,并最终形成了纽约的多元文化风貌,奠定了纽约多元文化的基础。

纽约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提升了纽约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魅力,繁荣了纽约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纽约的活力使全国各大新闻媒体愿意将此地作为总部,它们的宣传加强了纽约世界文化之都的形象。

当然,国际间移民大量增加,国际移民从落后国家(地区)向纽约流动的趋势也加大了当地的社会分化,社会治理出现新的屏障。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建的城市治理模式为纽约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了保障。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非政府组织发育良好,有一大批国际性非政府组织选择设立在纽约。它们为城市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向政府反映公民关心的问题,发挥人道主义作用,监督政府的政策执行,鼓励在社区层面上的政治参与,帮助监督和执行国际协议等。通过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纽约的社会民主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环境日趋和谐,为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了保障。

纽约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对世界高端人才形成巨大吸引力。在2002年至2011年,纽约市政府共投资544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其中,在中小学的建设、维护与现代化方面投资133亿美元,交通运输方面投资120亿美元,城市用水、污水处理和卫生系统方面投资122亿美元,公园、住房和经济发展项目方面投资74亿美元。

教育支出的不断增加,使得教育规模庞大、资源丰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设施项目投资增加,文化设施项目众多,图书馆众多,公园系统规模大,接纳率和参与度很高;健康和社保投入的增加,使得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提高,各种传染性疾病得到抑制和减少,注册医疗保险项目人员不断增加;住房安置措施有力,努力开发公房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并使用联邦租房补贴资助中低收入者租借私房;犯罪率不断下降,社会治安状况不断好转,在全美10个大都会中犯罪率最低。随着政府投资的力度加大,公共服务的完善,纽约社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了一大批世界高端人才到纽约创业。

伦敦:从帝国之都到国际金融之都

19世纪中期,英国在全球建立起“日不落”体系,伦敦作为英帝国的政治中心、贸易中心、生产中心和金融控制中心,其国际影响力如日中天。20世纪中期以后,伦敦凭借其在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以金融服务业作为主要推动力量,保持着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实现了从帝国之都到国际金融之都的蜕变。

世界金融中心建设是伦敦成为国际化城市的核心。伦敦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早在1998年第三产业总增加值就占到三产总量的66.49%,特别是三产中金融服务业的比重很高。伦敦城是英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以伦敦城为大本营的金融垄断资本,控制着英国的经济命脉,对世界许多地方的经济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伦敦的国内生产总值占英国的1/5,其中超过4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30%以上的就业机会是以商业和金融服务为依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