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什刹海九记
18713900000011

第11章 海域探微(4)

1992年在撤销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同时,还减少了西城区公安分局什刹海公安分遣所管理什刹海的力量。有关单位在景区管理工作中又忽视了景区性质与功能的研究,注重经济利益和临时性的收入。在环境建设上出现了滑坡和回潮,在建设方面出现的曲折发展,引起专家学者深切关注,基层群众也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于1997年在区委召开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以下简称“加强精神文明研讨会”)上,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成为重点议题之一。参会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根据景区性质与功能定位,为完成什刹海景区总规任务,提出了多种改革现有分散多头、多层次的、缺乏有权威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建议,呼吁近期成立西城区什刹海景区(或社区)管理委员会,参照西单商业区管委会的做法,集中办公,明确职责与任务,统一指挥、统一负责、统一执法。还可参照1992年9月报市政府扩大常务会关于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精神,研究成立什刹海特区的可能性,待条件成熟后,更多的人认识到随着北京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需要结合景区实际改革景区的管理体制时再申报;除改革景区行政管理体制外,还必须改革景区管理处及所属单位的行政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同时需要改变一家独尊的国有制的经济体制。只有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并制定与改革相配套的政策法规,调动各方积极性,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所有制的人力、财力,建设好、管理好什刹海景区。

此后,区民盟在区政协全会上提出改革什刹海景区管理体制的建议案,经区政府与民盟区委协商取得共识,根据目前条件先成立西城区什刹海建设管理委员会,由区政府办理,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李雅清任主任、副区长隋振江任副主任的什刹海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什刹海管委会”),推进了整治、保护与建设工作,在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前进了一步。但这一步尚未涉及景区人事制度、经济制度改革。这一步虽有进步意义,但限于西城区政府的职权仍有很大的局限性,管理尚不能覆盖景区规划中属东城区管辖的钟鼓楼地段,同时也没有形成新的集中办公的新班子,影响了管委会工作的权威与工作效果。

该管委会在1997年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精神的推动下,对治理环境建设滑坡、抑制破坏性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提高了自然与文化环境质量。突出的事例是撤销了已有投资方在前海西街西段与南官房胡同西段之间建设露天停车场的开发项目,同时对烟袋斜街进行了初步整治,期间邀请了市规划院的高级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和什刹海研究会的领导参与研讨,提出烟袋斜街规划思路与意见,明确积极保护斜街的传统风貌和格局,保护斜街的文物古迹和环境,保护斜街的文化,为日后规划建设提供了真实丰富的资料和意见。管委会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三爱教育”(爱家乡、爱首都、爱祖国),推进治乱,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均有积极贡献。

什刹海管委会借区委在1997年召开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之风,取得了积极成果。由于它的职权、人力、物力所限,全面整体解决景区当前存在的问题尚有很大难度,或者说是不可能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仍亟待深化。

在2004年2月召开的什刹海保护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非常重视对景区(146.7公顷)扩大保护面积和管理体制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会后,什刹海研究会提出根据什刹海周边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资源与习俗方面的实际,将新街口街道办事处新街口北大街东侧部分与厂桥办事处平安里大街以北部分(以南的居委会与管片干部转入西长安街办事处,办事处名称不变)合并成立什刹海街道办事处的建议。此建议只涉及三个街道办事处部分居委会的调整和管片干部的变动。为便于审批,北京市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加强公众参与的行政管理体制暂时不变,所涉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及其影响力不受影响。变动后的西长安街、什刹海两个街道办事处只是过渡性质的,待行政管理与社会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条件成熟后,建议升级为两个不同特色的特区。在建立什刹海街道办事处的同时,成立在区政府直接领导下的专业机构什刹海规划建设委员会,对景区、社区建设与保护区保护利用的规划建设进行统筹协调与管理,其中包括建设工作安排、建设资金筹措的政策研究与实践等项任务。此建议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作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按照政企、政事、事企分开与建管分开的原则,推动规范改制,并建立以国有经济为主体、投资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依据政策吸收集体资本、非公资本、社区资源以及产权人、使用人的资本参加建设,缓解资金困难,推进景区、社区统筹保护、整治、建设工作。

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干部管理体制改革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研讨会提出要选择一批德才兼备、高素质干部,以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因为有了好的管理体制而没有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管理,也将无所作为。反之,有了好的干部,没有好的管理体制与制度,好干部也很难发挥作用,可能埋没人才,做不出好的成绩。好干部、好体制,二者兼备,缺一不可。

如何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一则靠选拔培养,一则靠引进。研讨会提出可以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同时,在实践中进行培养教育、考察了解,能者上、庸者下,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为了保护建设好什刹海,除进行必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及用人制度改革外,还必须加强相关社团建设,充分发挥社团和群众组织的监督和参谋助手作用。在同级党委领导下,统一什刹海地区性质与功能定位的认识,统筹规划,统一目标,为全面实现以绿色家园为主体的多功能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言献策。

在什刹海研究会研究什刹海地区管理体制的进程中,市政府已在2004年同意成立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仍属区政府派出机构。管理范围比原厂桥街道办事处增加了原新街口街道办事处的新街口北大街以东地区,并由办事处主任兼任景区主任,统一管理景区工作。此项改革对改变西城区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是有利的一面,但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的扩大,行政工作繁忙,街道办事处主任如何兼任两个主任作好办事处行政、社区、景区的建设管理工作,还需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也有待时间考验。

总之,为贯彻落实西城区“发展创新、富民强区”,推行“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的三大战略,什刹海的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有了可喜的进步。我们相信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环境的优化以及国力(区力)的增强,什刹海的管理体制将更加适应全面覆盖什刹海全景区的要求。什刹海的管理体制改革将与时俱进,为什刹海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改革条件和与之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