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走进怀仁堂(上卷)
18716600000016

第16章 战将粟裕(2)

与敌交战,如何选择首战目标,这也令陈毅、粟裕颇费心思。

“先打他哪一个哩?”已经戒了烟的陈毅又点燃了一支烟。他和粟裕认真分析了首战对象。

粟裕说:“一般说来,首战选敌人的弱点,力求全胜,既可以灭敌气焰,又可鼓我士气。可是这次,如果打他的弱点,可能就正中韩德勤下怀。因此,我建议,这一次,我们先啃硬骨头!在翁达的头上开刀!”

“打翁达旅!”陈毅把手拍在了桌子上。

选择翁旅为首战歼灭对象,的确是一着奇兵,也是粟裕指挥作战的个性体现。翁旅在韩德勤的战斗序列中,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装备也最先进,全旅3000多人,清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步兵连有崭新的捷克式机枪9挺,号称“梅兰芳”式部队(指装备漂亮),军官大都是“军校生”,是强敌。

这个选择是一着险棋,虽然两李和陈太运都已表示中立,但在韩德勤大军向我进逼的形势下,疑虑很大,如果我们首战歼灭了翁旅,对于拉开两李、陈太运同韩德勤的距离,稳定李、陈的立场将起重要作用。这样就使韩德勤的右翼失去了掩护。二是翁旅是韩德勤中路右翼,把它消灭了,就把韩德勤的中路军打开了缺口,使我军可以实现对韩军主力的包围与迂回。第三,翁旅是韩德勤嫡系主力,如首战被歼,可以给敌军士气以严重打击,并使其他杂牌军不敢再动作。如果首战歼灭翁达旅,对战役的转变会起决定性影响。

对于日寇,陈、粟也进行了分析,当顽军向我大举进攻时,他会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而韩德勤也不敢公开要求日寇直接参与向我进攻。只要此战速战速决,日、顽联合攻我的局面不会出现。

粟裕还拿出了具体的方案,他指出,出其不意,先打强敌。当然这不是盲目蛮干,我军可以利用“青纱帐”的掩护,隐蔽接敌,对行进中的翁旅实施突袭,把它截成几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就能发挥我军优势,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在兵力部署上,陈毅和粟裕决定以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守卫黄桥。

我们充分注意发挥各个纵队的特点。这三个纵队都是善于勇猛攻击的。其中第一、第二纵队兵力比较充足,用于突击方向,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之顾高庄、严徐庄、横港桥地区待机;并由第二纵队派出主力两个营配置于古溪至分界一线,实行运动防御,诱敌深入;另以一纵队一个营化装进入敌后,配合地方武装袭扰敌人。第三纵队全部人员不足2000,用于防守。这个纵队的作风顽强,指挥灵活,是可以胜任正面阻敌任务的。

陈毅召集各纵队领导干部开会,各路“诸侯”来到了会议室。看看陈、粟首长的严肃表情,屋里的气氛十分紧张。陈毅手里拿一根小棍子,指着地图说:“同志们看一看目前的形势,就会知道这一仗的意义了。可以说我们是背水一战,打得好,苏北的局面改观;打不好我们就真的要到长江喝水去了。今天开会,就看你们这些指挥员的决心了!”

粟裕详细地讲了敌人的兵力部署,以及我们的对策。

叶飞、王必成、陶勇相继表态,誓死保卫黄桥,坚决打好这一仗!

黄桥和黄桥周围的党政军民立即行动起来。政治部印发了军分委和党代表的《告指战员同志书》,这份文件号召:

全体共产党员,勇往直前,为压倒反共投降势力而战,为保卫苏北民众利益而战,为爱护光荣的新四军而战,为保护黄桥抗敌根据地而战。我们一定要以顽强坚决勇敢伟大的牺牲精神,不使反共投降派所御用的军队逃跑一枪一卒,一定要打一个大的完全胜利的歼灭战!我们的共产党员与非党的指战员,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实行战斗比赛,共同杀敌,共同努力……

地方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也全体动员,掀起了支援我军作战的热潮。数千民兵和人民群众扛着门板和各种器材帮助部队赶修工事。在支前委员会的组织和领导下,救护站、担架队迅速组成,随时待命,家家磨面、烧水、烙饼,仅黄桥镇上就动员了60多个烧饼炉为前线烘烧饼。

黄桥烧饼黄又黄哎,

黄桥烧饼慰劳忙哎,

烧饼要用热火烤哎,

军队要靠百姓帮哎,

……

这动听的歌声萦绕在黄桥地区的上空。

上上下下都知道即将来临的是我军在苏北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它的胜败,关系到党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抗战局面的整个战略任务,是有决定意义的一仗,所以称之为“黄桥决战”。陈毅、粟裕都做破釜沉舟的准备。陈毅将他一些心爱的书籍藏在地主家书厨的里层,并戏称“坚壁清野”。粟裕则说,这是背水一战!

坐镇黄桥,果断指挥

陈毅和粟裕作了分工,粟裕到前线,坐镇黄桥,陈毅在严徐庄掌握全局。

粟裕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来到陶勇的司令部,开门见山地问:“你的兵力打算怎么部署?”

陶勇说:“正想听听副指挥的高见呐!”

两人商量,既然是险棋,就来更险的——西边,南边都不派部队,只让后勤、伙夫担子担任警戒,北门上也只放一个班。其余部队全部集中在东门。

这在当时很多同志都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这么干是不是太危险了?

陶勇根本不作任何解释,只说:“执行命令!”

一切都准备好了,敌人却没有来。是老天不让他来,从9月30日开始,天降暴雨,3天以后敌人才开始向黄桥发动攻击。

战斗打响以后,粟裕离开了指挥所,带了随身警卫直奔北门。这里的土城地势较高,便于观察。

登上高坡,粟裕在望远镜里看到,北面四五里的大路上,老百姓推着车子,挑着担子,赶着牲口,往西南方向跑。他判断,敌人已经不远了。

粟裕还和他的参谋算了一笔账:如果独立六旅是一路行军纵队前进的话,他们每个人之间的间隔至少要一米,那么整个的队伍就要有七八华里长。而从高桥到黄桥的距离有15华里,他的先头部队离黄桥五华里的时候,后尾一定过了高桥。也就是说,敌人已经全部进入了我军的设伏地区。

粟裕立即要通陈毅的电话:

“陈司令,敌人已经进入了我们的伏击圈。我看可以动手了!”

“还是再等一等,在营溪就是因为打早了!”

“不能再等了,再等就错过了时机!”粟裕在电话里也喊了起来。

“那就听你的,先切成几段,再一点一点吃掉!最好能打掉他的指挥机关。”

放下电话,粟裕就发出了进攻的命令。

一纵的战士早就等急了,看到攻击的信号,便如猛虎下山,分四路插入敌人的行军队伍。

战斗进行得特别激烈。很快粟裕接到报告,敌旅部和后卫团被歼。其先头团正在回头后援。“抓住战机,一定要吃掉他!”粟裕对他的部下发出了命令。

3小时后,独立六旅被全部消灭,旅长自杀。

旗开得胜,并不是战斗的彻底胜利。黄桥的情况仍然紧急。另一路敌人猛攻黄桥,炮声震耳欲聋。在炮火和硝烟中,敌三十三师的一部冲进了城内。

情况十分紧急,一旦黄桥失守,我们原先的部署就会被打乱,对李守维部的包围也就会被打破。而我们是没有预备队的呀!

粟裕深知这其中的利害。他来到了陶勇的指挥所,对那里的同志说:“一定要把敌人打出去,成败在此一举,有没有这个决心?”

屋里的吼声压过了外面的炮声:“坚决把敌人打出去,人在阵地在!”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告说江南的老四团来增援了。粟裕一挥手说:“好啊!同志们,江南的队伍来增援我们了!”

陶勇把上衣一脱,参谋长张震东抄起了马刀,叫道:“同志们冲上去,把阵地夺回来!”

突击队冲上去了,党团员冲上去了,局面很快发生了变化——敌三十三师的一部在英勇无畏的新四军面前退了下去,我军又夺回了阵地。

坚守住了黄桥,战局发生了重大转折。我一、二、三纵队相互配合,完成了对敌人的分割与包围。

敌八十九军长李守维十分着急,急令三四九旅在野屋基村构筑工事,准备固守。我一纵和二纵经过激战将三四九旅和八十九军军部团团围住。这时,坚守黄桥的三纵也抽出力量来支援,配合二纵聚歼敌三十三师,活捉了该师师长,加强了包围野屋基村的力量。

李守维的部队是韩德勤手里的一张王牌,也是苏北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对他的围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多次组织进攻都没奏效。

陈毅、粟裕向部队发出命令,坚决消灭这里的敌人,一定要取得全胜!

我军充分发挥夜战的特长,利用夜晚接近歼敌。经过一夜苦战,第二天清晨,八十九军军部被歼。李守维也在混战中掉进了河里,被水淹死。从此,敌军失去指挥,士兵混乱。我军开始在野屋基村与敌展开巷战,一间一间房地争夺,终于在6日中午全歼了这里的敌人。

奉命前来增援的敌三十三师预备队,转守营溪,被我二纵队包围,经过激战,大部被歼,余部向海安方向溃逃。

粟裕当即决定,我前沿部队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占领海安。这时,他对江南赶来的增援部队作了战斗动员,说:“同志们,你们从江南奔驰而来,本应让你们休息一下,但任务紧急,我们必须把敌人消灭在海安!”

这支部队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边追边打,很快占了海安城。

至此,黄桥决战胜利结束。从10月3日至10月6日,我军共消灭敌主力12个团,共计11000余人,缴获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一共189挺,火炮3门,迫击炮59门,还有大批的军用物资。

那几天陈毅特别高兴,他买了两瓶香槟酒,对粟裕说:“你辛苦了,我请客!”

粟裕说:“战士们才是真正辛苦的。”

“让大家好好休整休整。马上要有新的情况了。”

10月10日,我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胜利会师。11月7日,陈毅、粟裕率苏北指挥部和地方党政领导同志在海安举行大会,隆重欢迎刘少奇和八路军南下部队的领导同志,实现了盼望已久的会师。

黄桥决战正确解决了党内外及敌我友的矛盾,是关系到新四军战略发展方向的决定性一战,是奠定苏北抗日根据地关键性的一战,也是新四军在华中获得大发展的关键性的一战。黄桥战役的重大胜利,使蒋介石妄图把八路军、新四军分割两地,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阴谋完全破产。我军向东发展,直抵黄海之滨,通、如、海、启广大乡镇解放,断绝了苏北顽军与江南、上海的交通联络。苏北与苏南、皖南、皖东、淮南、淮北、豫皖苏边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连成一片,并与山东、冀鲁豫、鄂豫皖等抗日民主根据地遥相呼应。这对发展华中抗战,配合全国斗争,克服国民党的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苏北抗日民主政权的普遍建立、减租减息工作的大力开展、人民群众的充分发动,抗日洪流,波澜壮阔,放眼华中,江、淮、河、汉红旗漫天。因此,刘少奇说,这一仗是“有伟大决定意义的”,它使我党“在华中工作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苏中之魂

讨逆总指挥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又一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我新四军军部及所属9000余人奉命北移途中,突然被国民党军队包围,血战七天七夜后,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被害。

“皖南事变”发生后,面对国民党的猖狂进攻,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央军委立即做出决定,新四军重建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全军整编为7个师,第一师由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组成,粟裕担任一师师长,刘炎任政委,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

原来苏北的三个纵队,改为三个旅,一旅旅长兼政委叶飞;二旅旅长王必成,政委刘培善;三旅旅长陶勇,政委刘先胜(后为吉洛即吉鹏飞)。

为迅速建成新四军新的领导机关,原苏北指挥部的机关即作为新四军军部的部分基础。所以,在军部听完宣布命令,粟裕准备立即返回东台县组建一师师部时,陈毅来为他送行。关切地问:“你的师部只有二十几个人,是不是人太少了?”

粟裕回答说:“好男不吃分家饭,哪里有群众,哪里有敌人,哪里就有我们的发展。”

“好,有你这句话行了,我很快就去看你们。”

话是这么说,粟裕知道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他站在地图前,看着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使得日军有机可乘,他们加紧对苏中和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他们除了调集兵力外,对原驻泰州的国民党苏鲁皖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采取了诱降的政策。李长江很快就变成了日寇的走狗。于2月15日在泰州就任伪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他部队的7000余人也都公开投敌。

李长江的公开投降,使苏北的局势更加严峻。日伪合伙准备立即进攻海安、东台、盐城等地。对此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很快做出了反应。

粟裕是2月17日看到军部的电报的。那天的天气很冷,看完电报后,他却摘下了头上的帽子。电报上说,李长江已公开投敌,野心很大,海安、东台、兴化均在其阴谋计划之内。刘少奇指出,此贼不除,后患甚多,望集全力迅速解决之。

当天,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海安的邓家庄召开了“讨逆战役誓师动员大会”,陈毅在会上做了战斗动员,宣读了由新四军军长政委签发的《讨伐李逆长江命令》,任命粟裕为讨逆总指挥,叶飞为副总指挥,刘炎为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