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18719100000044

第44章 修辞篇:匠心独运超凡俗(8)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阅读了这段文字后,我们发现文章运用的修辞方法有七、八种之多。

一、对比修辞法的运用

我们看到,毛泽东针对国内外现状研究、历史研究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应用方面存在着的两种对立态度,采用对比方式分别阐述。他把这两种态度旗帜鲜明地划分为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

首先指出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做法:对于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研究,割断历史的联系,不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而是为了单纯地学习理论而学习理论。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与方法,危害极大,必须打倒它。

紧接着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与做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系统地研究周围环境,科学地对待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是党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作风,是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这种对比的修辞方法,把两种态度与方法的不同特征与表现集中阐述,使之形成鲜明对照,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不言自明;从正反对比中,我们广大读者也能够进一步认清应当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反复修辞法的运用

在阐述主观主义和马列主义两种不同态度时,文章先后六次使用“在这种态度下……”。这是一种间隔反复的形式,既分别强调了主观主义和马列主义的不同态度,也使论述的层次更加清晰明显,说理更加深入透彻。由于多次使用“在这种态度下……”这一反复语,有助于加深读者印象,便于记忆文章论述的内容。

此外,文章在阐述马列主义态度时,还四次使用“这种态度……”,这也是间隔反复的修辞方法,进一步强调马列主义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赞扬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是党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作风。

还需要提起读者注意的是,在阐述马列主义态度时,毛泽东在第二个反复语“在这种态度下……”之后,又结合使用了多重复句排比的方法:“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三个排比句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从空间跨度上说,不仅要懂得希腊、懂得外国,还要懂得中国;从时间跨度上说,不仅要懂得当代的中国,还要懂得过去的中国和将来的中国。这是对共产党人的一种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当掌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个排比句的运用,从全面的、联系的、历史的、发展的多个角度,强调了马列主义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便于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不要割断历史”的思想内容及其精神实质。

三、排比修辞法的运用

除了前面所说的反复中包含排比外,文章还有运用排比的情况。

其一,在说明主观主义的危害时指出: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三个“拿了……则害了……”形成排比,这是多重复句的排比形式。讲到这里,读者朋友是否发现,在这组排比中,实际又包含着层递的修辞方法。三个复句一层深似一层,一步连着一步。也就是说,毛泽东在用排比方式说明主观主义危害时,又按照危害范围由小到大依次说明了三层意思,从第一层是“害了自己”,到第二层是“害了别人”,再到第三层是“害了革命”。我们认为,不如此,则难以表示作者对于主观主义的强烈谴责和极度憎恶。

其二,在说明主观主义的实质时写道: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风不纯的一种表现。

这是并列分句的排比形式,语义极其肯定,语言特别急迫,对主观主义的性质作出了历史性的宣判。毫无疑问,无论是运用排比方式,还是排比中穿插层递的修辞方法,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气势,揭露主观主义的危害,更加突出地表达作者对主观主义作风的强烈愤慨之情。

四、对偶修辞法的运用

在说明某些人身上存在主观主义的表现时,毛泽东运用了正反对偶方式: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在这里,“无”与“有”、“实事求是”与“哗众取宠”,“意”与“心”互相对仗,工整自然。在给主观主义画像时,毛泽东使用了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个对偶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甚至在音节和平仄声调方面也和谐一致,符合旧体诗词中意思相关、对仗工整的要求,真可谓天衣无缝,妙趣天成。

这些对偶的语言形式互相衬托,简练精当,节奏分明,音调和谐,不仅将主观主义作风的特征描绘得惟妙惟肖,而且包含了很深刻的思想内容,切实让读者感受到了完美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和谐统一。

此外,毛泽东还使用了其他一些修辞方法。例如上文中使用的对联既是对偶又是借喻,同时还是拟人。他把主观主义者,比做“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墙上芦苇”和“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山间竹笋”,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他又把芦苇、竹笋拟人化了。在毛泽东的笔下,芦苇和竹笋是有头、有脚、有嘴、有腹的,好像人的肌体和器官。这就把主观主义者描画得活灵活现。他在肯定“有的放矢”的态度时,把中国革命比喻为“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比喻为“矢”。

在用对联替主观主义者画像后,他运用了设问: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道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象?

这样的语言似乎在与人们面对面地交谈。在为主观主义作风提出改正建议时,他指出: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幅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

这里又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即用“毛病”替代“主观主义”等等。

综上所述,毛泽东文章写作中运用的修辞方法,真是数不胜数,眼花缭乱,令人惊羡不已!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自然天成,和谐恰切,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的痕迹;不但使得文章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把文章的思想内容传达得细致周到,酣畅淋漓。阅读毛泽东一篇篇赏心悦目的文章,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