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管理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18841900000066

第66章 要不断向别人学习(2)

八面玲珑是一种圆润通融的处世态度,也是一种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它能使你与他人都少却许多烦恼和痛苦。当然,八面玲珑是人生中不断锤炼才达到的境界,需要长久的实践和努力。毅力的强弱,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毅力是应付困难的工具,毅力强,则你的智力、能力即使较差,也能克服困难,而使你达到成功之途。古人曾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又说:“勉强而行之。”无非是表示毅力能够坚强,就能达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境界。毅力坚强就是至诚,能至诚必能久征,“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征是毅力坚强的第一结果,博厚是毅力坚强的第二结果,高明是毅力坚强的第三结果。征是成功的第一步,博厚是第二步,高明是第三步,总而言之,有毅力总会成功的。成功可分三步,也就是说毅力的强度可分三等。你希望能得到多少成功,就看你有多少毅力。中庸的要点,完全在于阐发毅力的重要性,并就哲理的根据,保证你的毅力,绝不会白白花费掉。毅力是从哪里产生力量的呢?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对于困难的演化,《中庸》分析得十分清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形著明动变化是困难演变的六步演化,也就是向你保证,只要花一分毅力,就能得到一分成果,绝不是最后的毅力才有成果,以前的毅力却是无用的。

毅力坚强的人,最易引起别人的同情与敬佩。某公司,常利用休息日,组织职员参加爬山运动,来锻炼个人的体格。年轻同事,当然高兴报名参加,但中年以上的人,多数已无此兴趣,而某乙却毅然决然参加了。因为年龄的关系,体力已差,某乙便落到年轻人的后面。而在年轻人当中,有的早已捷足先登,有的却在中途就折回去了,但某乙还是努力地向上爬,虽然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如牛,而终于爬到了山顶。其上司,非常赞许某乙的毅力,有一天,便亲自到某乙家去访问他,闲谈之余,更觉某乙的精神令人钦佩,于是就让某乙担任他的秘书。某乙办事,也如他的爬山一般百折不挠,工作成绩自然也就胜人一筹了。

所以你不必问前途困难有多少,只要问你的毅力是否始终不断就够了。比如炸山开路,你不停地炸,再回头看看已炸成的路,证明你的用力,丝毫没有白费,却不必估计未炸的石壁还有多厚,几日炸不完,就花上几个月的工夫,几个月炸不完,就用几年的时间去炸。前面的石壁,越炸越薄,而你的毅力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不尽不竭的毅力来对越炸越薄的石壁,则胜券在握,哪里还会气馁,哪里还会失败呢!

从表面上看,经商难免言商,追求尽可能高的利润,而文化人本来耻于言利言商,二者似乎是不相容的。其实并非全部如此。

第一,文化和经济有相通之处,比如中国儒家的思想学说、道德观念对于现代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如今很多成功的海外华商都信奉儒学教义。具有儒商风范。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深知做生意和做人一样,都要讲德行,高贵不淫,生活节俭;在商务交际中重信誉,守信用,以诚待人;在经商经营中,他们重视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能以仁爱之心对待同事员工,使企业内部团结一致,充满祥和的瑞气。

第二,商人多一点书卷气,不仅能够在交际中多一些谈话趣味,容易给人以信任感,更重要的是本人也多几分自信和选择,在交际中善进善退,应付自如。在现代社会中,商界也颇讲究知识、修养和格调。生意做得越大,对此要求就越高,慕名慕才而来做的生意就越多。而知名度也更明显体现出一种商业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生意人本身的文化修养在商务交际中的意义就越来越大,成为一种看不见的财富。

其实,具有学者风范又精通经商之道的人在中国古已有之。像子贡、范蠡、司马相如等,都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儒商。到了明、清之际,中国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开始萌芽,儒与商的结合就更加密切了,很多儒士经商取得很大成功,名声大振。而在商界,做生意不忘“雅好诗书”,互相诗文酬唱,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儒商传统。

可见,具有儒商风范在商务交际中很有优势。就是根据常理来说,谁都不怎么喜欢毫无趣味、满身都散发出铜臭的人。因此生意虽然是生意,但是人在做生意中总喜欢多一分别的趣味,给人生多添一种风采。

当然,要有儒商风范,就必须时时处处注意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这是不言自明的了。

在办事时,还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攀龙附凤之心。当你身边实在没有合适的说客帮忙时,也可以从名人中拉一拉,借用一下他的地位和声望,充当你与被求者沟通的媒介。

攀龙附凤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谁不希望有个声名显赫的朋友,一个明星,或者随便什么大人物。如果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荣耀,在别人眼里也就身价大增了。

有位阿拉伯人名叫艾布杜,本来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就是使用了这种手段,广求于天下,不但求来许多名人做朋友,还为自己求来了百万家财。

艾布杜在他的签名簿里贴有许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亲笔字,签写在照片底下,艾布杜便带着这几本签名簿浪迹环宇,登门造访工商巨子和好名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里迢迢从沙漠地阿拉伯前来拜访您的,请您贴一张玉照在这本《世界名人录》上,再请您签上大名,我们会加上简介,等它出版后,我会立即寄赠一册……”

被他拜访的富豪.一看到其中的照片和签名都是当代世界的名人时,会有什么反应呢?人都是好名的,尤其是有钱人更爱虚名。因此,多数的人都心甘情愿地签下大名,并提供照片。

又由于这些人有的是钱,又喜欢摆阔,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无限风光,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毫不吝惜付给艾布杜一笔为数可观的金钱。

每本签名簿的出版成本不过是一两美元。而富人所给的报酬,却往往超过上千元美金。艾布杜整整花了6年的时间,旅行96个国家,提供给他照片与签名的共有2万多人。给他的酬劳最多的2万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总计收入大约500万美元。

如果你觉得这位阿拉伯人的做法有些厚颜无耻,近似招摇撞骗,那么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这个故事是美国黑人出版家约翰逊的亲身经历,读来甚至有些令人感动:

有一次,我就是用这个做法招徕真尼斯无线电公司的广告的,当时真尼斯公司的头头是麦克唐纳,他是一个精明能干的总经理。我写信给他,要求和他面谈真尼斯公司广告在黑人社区中的利害关系,麦克唐纳马上回信(我断定他只是想抛开我)说:“来函收悉,但不能与你见面,因为我不分管广告。”

我不能让麦克唐纳用那官腔式的回信来避开我,我拒绝投降。

答案是再清楚不过的:他管的是政策,相信也包括广告政策。我再次给他写信,问问我可否去见他,交谈一下关于在黑人社区所执行的广告政策。

“你真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年轻人,我将接见你。但是,如果你要谈在你的刊物上安排广告的话,我就立即中止接见。”他回信说。

于是就出现一个新问题。我们该谈什么呢?

我翻阅美国名人录,发现麦克唐纳是一位探险家,在亨生和皮里准将到达北极那次闻名探险之后的几年,他也去过北极。亨生是个黑人,曾经将他的经验写成书。

这是个我急需的机会。我让我们在纽约的编辑去找亨生,求他在一本他的书上亲笔签名,好送给麦克唐纳。我还想起亨生的事迹是写故事的好题材,这样我就从未出版的七月号《乌檀》月刊中抽掉一篇文章,以一篇简介亨生的文章代替它。

我刚步入麦克唐纳的办公室,他第一句话就说:“看见那边那只雪鞋没有?那是亨生给我的。我把他当做朋友。你熟悉他写的那本书吧?”

“熟悉。刚好我这儿有一本。他还特地在书上为你签了名。”

麦克唐纳翻阅那本书,接着,他带着挑战的口吻说:“你出版了一份黑人杂志。依我看,这份杂志上应该有一篇介绍像亨生这样人物的文章。”

我表示同意他的意见,并将一本七月号的杂志递给他。他翻阅那本杂志,并点头赞许。我告诉他说,我创办这份杂志就是为了弘扬像亨生那样,克服重重困难而达到最高理想的人的成就。“你知道,我看不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在这份杂志上刊登广告。”他说。很显然,约翰逊的目的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