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观人管人用人绝招(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18843500000014

第14章 管人绝招(2)

转移主动性

“背上的猴子”比喻的是经理能将主动性转给并一直留在他的下属那儿。我们曾试图强调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即:在培养下属主动性之前,经理必须确保他们有这种积极主动的精神。一旦他将主动性收回,他也就失去了它,并要向自由支配时间说“再见”,一切又将回到受“下属制约的时间”。

同样,经理也无法与下属同时有效地拥有主动性。一旦有人说“老板,我们这儿有个问题”时,即暗含着这种双重性;

同时,也正如以前提到过的,说明猴子叉腿坐在了两个人的背上,这对于开始职场生涯的一只猴子来说是很糟的。因此,让我们花几分种的时间来探讨“管理主动性剖析”。经理在处理与上司和公司的关系时可以有5个级别的主动性:

·等着被叫去做。(主动性的最低级)

·问应该做什么。

·提出建议,然后采取最终行动。

·采取行动,但马上提出建议。

·自己行动,然后按程序汇报。(主动性的最高级)

显而易见,经理应该足够职业化,从而在处理与老板或公司的关系上不会采取1级和2级主动性。采取1级主动性的经理无法控制受老板制约的时间和受公司制约的时间的计时和内容,从而失去了对他被要求工作的内容和时间进行抱怨的权利。采取2级主动性的经理可以控制计时,却无法控制内容。而采取3、4、5级主动性的经理则可以控制计时和内容,尤以采取5级主动性的经理控制力最大。

在处理和下属的关系上,经理的工作是双重的。首先,取缔1级和2级主动性,这样下属就不得不学习并掌握“完成的员工工作”;然后,他必须确保每一个离开他办公室的问题都有一个认同的主动性级别,和与下属会面的下一次时间及地点。

猴子的照料与喂养

为了进一步弄清背上的猴子与分配任务和进行控制之间的比喻关系,我们可以大致参考经理的约会安排。经理的约会安排需要运用指导“猴子的照料与喂养”管理艺术的5个严格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造成自由支配时间的丧失)。

规则一:猴子要么被喂养,要么被杀死。否则,他们会饿死,而经理则要将大量宝贵时间浪费在尸体解剖或试图使他们复活上;

规则二:猴子的数量必须被控制在经理有时间喂养的最大数额以下。下属会尽量找时间喂养猴子,但不应比这更多了。饲养一只正常状况的猴子时间不应超过5到15分钟;

规则三:猴子只能在约定的时间喂养。经理无须四处寻找饥饿的猴子,抓到一只喂一只;

规则四:猴子应面对面或通过电话进行喂养,而不要通过邮件(记住:如果通过邮件的话,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人就是经理)。文档处理可能会增加喂养程序,但不能取代喂养;

规则五:应确定每只猴子下次喂养时间和主动性级别。这可以在任何时间由双方修改并达成一致,但不要模糊不清。否则,猴子或者会饿死或者最终回到经理的背上。

“控制好工作的时间和内容”是一条关于管理时间的恰当建议。对于经理而言,商务中首要任务是通过消除“受下属制约的时间”来增加自已的“自由支配时间”;其次是利用这部分刚发现的自由支配时间确保各个下属确实具有并运用积极性;最后经理利用另一部分增长的自由支配时间控制“受老板制约的时间”和“受公司制约的时间”。所有这些步骤将提高经理的优势并使他花在支配“管理时间”上的每个小时的价值能无任何理论限制地成倍增长。一个70后中层的80后管理秘籍

工业时代的思维是管理员工的屁股,所以只得到屁股;同理,如果你尝试管理大脑,将得到大脑针对狂妄的“80后”员工:曾有个新来的员工,挺聪明。我便吹嘘他很厉害,专门培养提高他的技术专长,三四个月他就成长起来了,大家也肯定了他的技能。于是,我提拔他做了个小干部,领导一个小组的工作。不想,他开始不尊重我了,显得有些狂妄。因为公司的项目比较多,我就派给他不会的任务。面对这个新的工种,该员工水平明显不行,作品质量不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积极性也明显受挫。于是我鼓励他要加把劲,几个月后再调他回原来岗位,他就不狂妄了。

针对自我的“80后”员工:我告诉有这种特性的员工,今天你的任务就是教这几个人工作,你的贴图很好,我要求你跟大家共享,命令你教给大家。你想把好的技术藏起来,那没关系。我是技术专家,你先规划个大纲,今天几个步骤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把工作尽可能的细化,例如把1个问题分解成10个。跟你学的员工学完要作报告,针对每个原因责任到户。你能做出来,别人做不出来,一找原因就知道你教没教。

针对有创新精神的“80后”员工:一是让他有机会学习,让他做的东西有挑战性。例如画角色的,每一个步骤我都夸奖他,不能批评他,一批评可能就真不行了,他们抗打击能力比较弱。我给他树立很高的标准并鼓励他。有这样一个刚毕业的孩子,水平一般,逼迫她1个多月就达到了国际标准。

针对责任心不强的“80后”员工:80后通常对加班很反感,所以我们尽量不加班。我们有专门的软件统计作品时间,例如规定4天时间做一个恐龙模型,要求准确率百分百,并满足10多万个多边形数目。如此规定好任务与合理时间后,若完不成周六或周日补工时。

针对不负责任的“80后”员工:一个有能力的员工却不按时完成工作,如果他做了80%我便不承认是80%,我就说是60%,我不在乎他是不是知道我是故意“整人”。剩下的40%我找别人(工资高的人)帮他做,从他工资中扣钱给接手的人,扣的会比较多。下次找机会我再交给他一个任务,告诉他很重要,其实可能不重要。并且说这次会把上次他的损失补回来,他通常就会认真了。如果还是完不成,那就是他的坏毛病深入骨髓了,这样骨子里不负责任的人就不要了。

针对“个性强”的“80后”员工:公司有一个固定的工作流程,每一个任务都要根据公司提供的方法做模型。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方法比公司现行方法好,并且证实可行,有相应奖金。不遵守还是用自己的方法,阻碍了工作进程就要按损失的时间扣工资。

针对“跳槽”的“80后”员工:我们现在是软件控制下的流程化管理,任何一个底层员工流失对公司来说都没什么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公司的80后是很好相处的一批年轻人,他们很单纯也还不会玩心眼。很爱学习先进技术,最大的奢侈消费就在个人电脑升级上,这也是和我们职业有关系。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服从命令并不难,要沟通,打开天窗说亮话,不顺耳的话也要听进去,绝不打击报复。要宽容,小事不计较,不跟他们“摔脸子”。

胡萝卜:管理员工的激素

“胡萝卜”政策的尴尬

一群兔子在寻找食物,兔王发现部分兔子偷懒。于是兔王宣布表现好的兔子可获他特别奖励的胡萝卜。此后许多兔子设法讨兔王的欢心,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使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遭到严重打击。

为了改革弄虚作假的弊端,兔王制定了新的奖励办法:按照采集食物的数量奖励。一时间兔子们的工作效率大有提高,但由于周围的物采集过度,不久食物储存量开始锐减。有老兔子指出,这种方法不利于兔群的长期发展。兔王听了开始若有所思。有一次,一只小兔子主动把自己采集的蘑菇送给当天没有完成任务的朋友,兔王给了双的奖励。此例一开,讨好兔王的现象又出现了,不会讨好的就找着兔王吵闹。

后来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如果没有高额奖励,谁也不愿意去劳动。兔王万般无奈,宣布凡愿意为兔群做贡献的志愿者,可以领到一大筐胡萝卜。布告一出,报名应征者好不踊跃。但谁也没料到,那些报名的兔子之中都没有完成任务。兔王气急败坏,跑去责备他们。他们异口同声说:“既然胡萝卜已经到手,谁还有心思去干活呢?”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胡萝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激励员工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和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能起到激励作用的任何方法方式都可以是胡萝卜。作为管理者要懂得善用胡萝卜,故事中兔王的胡萝卜不但没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使兔子们变得骄奢淫逸。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告诉我们,只有满足一个需要的给予,才能成为对他的激励因素。其实管理者除了用现金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外,更要懂得运用其他不花钱的胡萝卜来进行激励,例如,教会员工实现自我激励。

让员工学会自我激励

有人曾提这样一种观点:“激励员工不再是经理一个人的责任,你必须让员工与你一起迎接这个挑战,让他们自己也分担起激励自己的责任。”优厚的薪酬等物质方面的激励只能用来留住员工,只能在短期内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效率,而真正有效的激励方法,是管理者教会员工自我激励。要实现这一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帮助工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不管是处于技术岗位、管岗位还是行政后勤岗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企业管理者应首先让员工充分了解自己岗位的价值,使员工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有意义的工作。没有什么比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毫无价值更让人士气低落的了,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员工应首先了解岗位的具体职责及性质,所以应首先对各岗位进行工作分析,让员工明确本岗位职责,本岗位的协调关系,同时也明确本岗位员工应备的能力和所需培训。明确了岗位的职责及性质后,员工才能更加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从而更积极努力地去工作,同时也会积极地不断地挑战自己。

赋予员工做事情的权力。长期以来,我们对员工的激励往往都停留在物质层面,其实,优厚薪酬只能用来留住员工,却不带有任何激励因素。研究认为,挖掘员工的内在动力,这是自我激励实现的内在基础。要想实现这种激励,我们不要试图将激励强加于员工身上,而是赋予他们做某事的责任和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做的权力,这样,他们会找到自我激励的方法。

明确员工在全局中的角色。

赫兹伯格曾说:“你要人们努力工作,就得给他们一个好工作做。”我们要让员工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要让他看到全局。通常,够激励一个人的不单单是他自己工作的价值,而是工作的实际成果。这会让员工充分意识到决策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仅仅依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员工看到了自己在整个公司的位置,看到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于实现整个公司业务目标的意义,看到了公司对自己的信任及赋予自己的重任,这种对自身的正确理解和来自外部的积极看法还能够让员工更具有创新性和积极性,不管工作中有什么样的问题,只要员工的思想能够进行转换,问就肯定能够得到解决。

推动公司内部有效的改革。在现实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人力资源管理者往往费力去改变个人,而没有认真考虑公司本身存在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去尝试无成本的激励方法,也可利用员工的内在欲望,促使他们实现最大的激励度和生产率。可以努力减少公司内不利于激励的消极因素,充分调动员工的本能实现自我激励。例如,如果员工的工作单调试试给工作添加些乐趣和花样;鼓励员工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允许在学习中犯错,避免粗暴批评;另外,企业应重视人性化的管理。

把握个性 轻松管理降职员工

降职,无论对于员工还是企业,听上去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让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感到非常头疼。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如果善后处理得当,降职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行动导向,对企业的发展相对有利;否则被降职的员工轻则离职而去,重则在企业中混淆视听,散布言论,给企业文化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鉴于多年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经验,笔者认为降职管理需要与员工的个性紧密结合,采取针对性措施,逐一解决。

降职:原因不同,心态各异

员工被降职的原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违反公司规定或犯了重大错误;二是绩效不佳;三是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所致等。对于违反公司规定或犯了重大错误的员工,按照规定该降职的要降职,以达到惩戒本人、警示他人的效果。对于绩效不佳的员工,应找出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因为态度问题(比如由本性懒惰或对企业及上级不认可导致的态度消极或不愿付出),也可能是能力问题(比如应急晋升上岗后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与试用过程)。对于因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而降职的员工,比如机构改革、部门合并等非员工自身原因造成的降职,应该视实际情况给予员工安抚和补偿,预防优秀员工离职。

被降职的员工一般会有这样三种心态:一是觉得很没面子,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来,亲属朋友面前无法交待;二是不服组织处理结果,认为不是自己的原因,找理由归因于外;三是积极调整心态,勇于面对挫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