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观人管人用人绝招(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18843500000041

第41章 用人绝招(20)

然而尼克松却过于自负,他拒绝了公共关系和电视顾问为他提出的补救措施。结果在公开的辩论中,尼克松和肯尼迪的个人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一个是面容憔悴、表情呆板的政治家;一个是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政治家。肯尼迪看到这个结果后非常高兴,立即斥巨资在电视台反复播出辩论实况录像,以求在正式投票前的舆论中占上风。由于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所以公众关注的焦点不在双方的政见,而在他们的风度仪表和个人形象上,结果肯尼迪以49.9%对49.6%的微弱优势获胜。

尼克松失败之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自己本来具有政治上的优势,却败给了经验不甚丰富的肯尼迪。在竞选策略中,肯尼迪显然是占了公众形象先声夺人的便宜。这在电视媒体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其重要性被自己忽略了。

当1968年再度竞选总统时,尼克松汲取了前次竞选失败的教训,他雇请了大批公共关系专家为自己设计电视形象。在选举前,尼克松就制作了一个特别节目,在这个节目中,尼克松自然而轻松地回答选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其实在回答问题的背后,尼克松的助手们早已为他准备好并且帮助他认真排练过对各种问题的回答。当选民们提出问题时,尼克松的助手们先把它复述一遍,看起来好像是把问题复述得明确一些,以便电视观众听得清楚,实际上是引导尼克松把它纳入预定好的对现成问题的答案。所以,尼克松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让选民们感到满意。

电视是一种很有效的诱使选民们投票的传播媒体。这一次,尼克松成熟政治家的形象,在他从容镇定和近乎悠闲的回答选民问题中得以充分体现。尼克松自信和优雅的神采从电视屏幕上传遍了每个选民的家庭。他们边看边议论,认为这就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总统形象。自然,尼克松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第37届总统。

后来,一个外国评论家在评述尼克松两次总统竞选策略的得失时意味深长地说:一个现代社会的领导人,在个人形象上也应该是成功的。

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就是培养自己的形象,这样才能为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增加砝码。如果管理者未能很好地运用这种“手腕”,就很有可能在员工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当好表率,使员工自觉追随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导能力绝不是一个领导职位就能赋予的,没有追随者的领导剩下的只是职权威慑的空壳,也就是说,是追随者成就了领导者。领导者总是员工目光的焦点,这就要求领导者在企业里做好表率,为下属树立榜样。榜样非常重要,因为人们更多地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获取信息,他们看到管理者做的比听到他说的效果要大得多。管理者所说的要与榜样一致,比如老板规定上班时间从早上9点至晚上5点,而自己10点才露面,4点钟就没影了;别人的错误拿来大家讨论,自己的错误从不提起,还希望自己的行为有感染力,那下属就会困惑了。好的领导人必须懂得,要求员工做到的事,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果连这点“手腕”都没有的话,就很难取得员工的信赖和认可。

成功的领导,在探讨问题、进行决策、与员工恳谈或是在公司内的一般人际交往中,他们似乎总能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地位,总能牵动无数双眼睛,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公司的领导者,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对自身的形象有着良好的塑造能力。服饰、举止、语言正是构成了管理者形象魅力的“三位一体”。

试想,员工在休息时间咬耳朵,私下交谈时围绕的主题都是关于领导者如何不修边幅就堂而皇之地出入于公司内外,又是如何在与他们说话时抓耳挠腮,或是冷不丁地冒出几句粗话。员工能对这样的领导者产生深切的信赖与仰慕吗?他们能与这样的领导者为企业的前途同舟共济吗?这样的领导者在他们心中已是一个有其名无其实的人物,或许是个小丑,他们为其工作的目的充其量也就是为了养家糊口。

有人将领导人员比喻成公司移动的招牌,因为不管他们走到哪里代表的始终是一个企业的形象,代表着企业成员的精神面貌。没有人愿意被无辜地伤害,当企业领导者的举止言行殃及了其所代表的企业成员时,他们必然会将其列为诅咒的对象,或是对其“惧而远之”。

企业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时,为了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就要对自己进行一番检查。

衣着的雅致美观,外表的整洁端庄,对领导者来说是最好的扮相,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单纯追求美观、漂亮,而是要让自己的外表来证明自己对企业组织的重视与尊重,对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深深敬意和款款真情。

千万不要将借酒浇愁后的情绪带人办公室,因为这确实会让企业领导者“愁更愁”,当自己以一种失态的情形“暴露”于众人目光之中时,是根本无法引起他们对自己所蒙受压力、困苦的同情的,相反,一种厌恶感会成为他们至少一周内谈论的话题。

在社交场合,在与员工同聚同乐的组织生活中,企业领导者的言行举止与衣着一样是企业领导者这个企业招牌能不能打响的关键。

在生意场上,得体的言谈、谨慎的举止不仅会使企业领导者的商界朋友、敌手对其所代表的团体萌生敬意,而且在其身旁的员工也会为他们身为其手下的干将与身为其企业中的一员而心花怒放。

多参加一些组织生活,多与自己的员工在一起,这对领导者丝毫没有坏处。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不但会让许多闲言碎语出现的概率减少,而且会让领导者与员工的心拉得更近,友好、和谐的人际氛围就很容易形成。但领导者还是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语言,谦逊、随和、适时地用一下人们自认为亲密,即省略的礼貌用语,会让自己的员工为之一振,并似乎可以悟出点领导者的原则,重实效的工作作风。

服饰、举止、语言是企业领导者打开人际关系所必需的三个“工具”,它们的到位,会让企业领导者的自身魅力作用于整个企业,成为别人纷纷效仿的偶像。

对领导而言,能够成为下属的榜样,并非易事,要靠自己平时的工作技巧才能做到。

以身作则不是整天在下属面前喊喊口号就可以了,真才实学永远比口号更重要,且更能让自己的下属钦佩有加。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永远记住这句话:领导是被学习的榜样,不是被赞扬的对象。给别人树立学习的榜样,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意味着必须时时刻刻不断加强传统的个人品质。

树立榜样就意味着去发展诸如勇气、诚实、随和、不自私自利、可靠等个人品格特征。为别人树立学习榜样,也意味着坚持道义的正确性,甚至当这种坚持需要付出很高代价的时候,也得坚持。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你的下属将永远把你看作他们的领导者,看作学习的榜样。由于你自己能够履行上司的义务并能以身作则表现出榜样的风范,你的下属就会尊敬你,为你而感到骄傲,而且会产生一种想达到你那样高的境界的强烈愿望。

在一个企业,成功的领导者要有点“手腕”,为属下树立以下的榜样:

(1)高标准学习榜样;

(2)努力工作的榜样;

(3)完美社交的榜样;

(4)诚实可信的榜样;

(5)勤于健身的榜样。

言谈要有自信

自信足一个领导者工作的前提。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都没有自信,那他做事的成功概率是很小的。可以说,自信是一个企业领导者所必备的“手腕”之一。以下是在几种具体谈话场合中如何表现自信的建议,不妨请领导者予以认真关注:

(1)提要求时

提要求的最好方式是询问,而不是暗示、强求、暗中控制。暗示通常是无效的,因为它显得含糊不清,常不被察觉,或被察觉了也会很容易受到忽视。以暗示形式表达的要求常常不会受到认真对待。另一方面,直接命令某人去干什么常会产生抵触情绪。当你发出强制性的命令时,别人常会憎恨自己迫不得已去服从,而憎恨常会导致愤怒。因为操纵别人干什么等于剥夺了别人的选择权。

提要求时的自信态度是直率地、有针对性地问别人你是否可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直率提出要求,意味着你会对自己所提的要求负责,并允许别人选择是接受还是拒绝。显然,直率的方式会更有效。自信地提要求意味着表明你的需要,从而请求对方给予一个行动或一个理由。

(2)说“不”时

自信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有能力拒绝别人的要求。有些领导者在说“不”时常难以启口,于是他们干了好事又恨它,或感觉受到了责任的困扰;有些人则以暗示、抱怨、欺骗、哀怨或责备的方式说“不”,这是不自信的表现。武断的人在不乐意地对待别人的请求时,会显得暴躁甚至出现谩骂现象。自信从容的人则会毫不犹豫地直接说“不”,并且不会加上长长的解释词和道歉话,他们不会陷入歉意感,或有被迫、被诱使去进入答应别人要求的圈套的感觉。

(3)提出批评时

管理者常需要对别人的行为或工作表现提出批评。作为一名积极自信的管理者,在批评别人时能保持坚定而公正是其优秀品德的最好显示,重要的一点是在对接受批评的人表示委婉和同情时要显得直率、明了并诚恳。许多管理者在批评别人时感到为难,常无法很好地把握分寸。意志薄弱的管理者常拖延或避免给人批评,或者采用暗示或嘲讽、或让别人替他去作批评的方式;专制的管理者会在别人面前公开表露他对被批评者的轻视,不给被批评者任何解释的机会而愤怒地斥责、攻击他,或不给被批评者保持其脸面的机会。

建设性的批评最好是描述一下所发生的问题,指出为什么它是个问题,然后提出具体的纠正要求,开诚布公地与被批评者讨论并制订一个改正的方案。例如,一位自信的经理会这样表达他的批评:“小王,你写的这份报告中市场计划部分不够详细,你知道没有足够的材料便无法做出能获得批准的销售预算。你能否把这一部分重写一下,把你的所有市场销售计划及其时间安排都增补进去?”然后针对有关问题的对话便可进行下去,经理可问:“你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吗?你能在星期五之前交给我吗?”以这样直率、自信的方式提出批评有许多好处,因为它有针对性,能使纠正变得比较容易,这避免了评价和当面点出被批评者名字,它处理的是与工作有关的行为而不是别人的隐私,它鼓励的是双向交流以增进相互理解并促使问题得到改变,使批评双方都能避开吹毛求疵倾向而产生积极的氛围,由此所批评的问题便有可能得到解决。

(4)接受批评时

自信的一个基本因素是在接受批评时,能明白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并能认真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并设法改正自己的错误。一个自信的人能不加防卫地倾听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能客观地对待这个批评并建设性地处理这个问题。不自信的管理者在接受批评时则会抱怨别人、为自己辩护、找借口等。过于自信者对待别人批评的方式则会是进行自卫性争辩、抵制批评、憎恨批评者,以及顽固坚持错误不愿改正等。

自信地接受批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耐心听取意见,虚心接受批评内容,对有关问题的要点或例子提出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批评,承认自己同意的部分问题,不带狡辩地陈述一下自己的地位和需要,设法与批评者进行一次对话。

比如,一个部门经理对顾客对其部门的有关产品质量的批评作了这样的反应:“你是说我们的产品不符合规格,你能告诉我哪批货没有达到你们的标准?每批货中不合格的占多少百分比?”得到答复后,经理继续说:“好的,我检查一下这批货的问题出在哪里。我得在生产线上增加人员,因为这是批急货。如果至少能有两天时间来备货,我们就不大会出错了。我们得更换这批货,你能在今后订货时至少提前一段时间通知我们吗?”自信地处理批评有助于解决问题并维持良好的业务关系。

要表现得乐观自信,管理者在视觉上、声音上、用词上所发出的信息都须一致,必须看起来自信,声音能显示自信,同时运用自信的语词。以下是对要达到以上几方面要求的管理者的建议:

①自信的视觉因素

眼光接触——眼光须直接并稳定。在谈一个观点时不要把目光移向别处,也别发呆。

脸部表情——须放松但认真严肃,不要一脸怒相或皱眉,不要微笑或格格大笑。

姿势——须自然并放松,不要砸拳头或用手指直指,不要玩弄自己的手指或显得烦躁不安。

态度——须是公事公办的,不要过于亲密或懒散消极。

②使声音显得自信

音量——须中等平和的,不要喊叫或喃喃低语。

说话速度——须中等,别说得太慢以显示自己的不确定心理,也别说得太快以显示自己的紧张或过于进取的心态。

声音——须是坚定的、直率的、诚实的、冷静的,别使用愤怒、讥讽、激动或不感兴趣的声音。

流畅度——须说完整的句子,而别老插进“嗯”、“啊”、“可能”、“你知道”等词。

③语词中表现出自信

语词中的自信包括:声明必须直率、清楚、简洁。句子须完整。避免使用强化词如“极其”、“非常”、“不可思议”等。避免使用限制性词如“某种”、“某类”、“某种程度上”或“这只是我的意见”等。避免使用评估性或侮辱性词如“愚蠢”、“懒惰”、“粗鲁”、“自私”等。

一个好的管理者会在言谈中表现得相当自信,这样在员工的心目中便能很快树立起威严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