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观人管人用人绝招(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18843500000005

第5章 观人绝招(4)

古人常用“肩”字来表现人的心理状态,例如“不肩好货”,就是不重用贪货之人;“肩摩股击”,指人流拥挤;“肩负重担”,指负有重要责任等等。由这些词,我们就可以看到“肩”对人的重要性。

从身体语言角度看,肩部的动作,能够表达威严、攻击、安心、胆怯、防卫等意思。这是源自肩部上下活动比较自由,因此能缩小或扩大势力范围,同时这些动作也易引起他人注目。美国的身体言语学者鲁温博士分析向后缩的肩膀表示因积压的不平、不满而引起的愤怒;耸肩表示不安、恐怖;使劲张开两手的肩膀代表责任感的强烈;向前挺出的肩膀代表责任重大引起的精神负担等,姑不论外国如何,肩部均可特别视为象征男性尊严的部位。

其证据就中国古代武将的穿戴盔甲,现代军人配戴肩章,即可明白是在有意强调肩部,以夸示威严。男人的西装,在肩部填人垫肩,使肩膀看起来较宽,也是跟故意使双肩耸起的行为同样地属于男性的信号,乃威吓对方的表现。

属于男性象征的肩部如果遭他人肩部触及又将如何呢?这对人类本来想避免接触的心态,不单是助长其不愉快之感,而且极有可能认为是对男性尊严的挑战行为。这时,西方人会立即说声对不起,对给予对方不愉快之行为表示道歉,但没有这一习惯的日本人也许会很露骨的摆出不悦表情,搞不好还会引起一番争执。要是想避开对方的话锋,则不应采用肩膀正面承受其挑衅的姿势,宜采取稍微斜着肩膀听诉对方谈话的姿势较妥,俗谓“斜姿势”。这既不是正面接受对方挑战,更不是一开始就想逃避的行为,而是属于静观对方态度的警戒姿势。即所谓兼采攻击与防御的姿势,古代江湖侠士跟敌手对阵之时的万全架势,便可说是这一姿势。

有人说,在一些到了退休年龄而离开公司的老职员肩上,便完全表现出男人的一生,仿佛有沉重的年轮与结束一项工作的寂寞感压在肩上似的,或许这正是完成对公司或家庭的一种责任,突然卸下肩头重担的表征。

反之,女性狭小,柔滑的肩膀却属女性娇媚的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提倡男女平等时,曾经一度流行在妇女服装加入垫肩的“美国式时髦”。但是,那也只是主张男女平等的“坚强女性”最为趋向的风尚。后来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强凋“女人味”的“法国式时髦”,而这种演变的出现,是因为她们感到,对于女性来说,狭小柔滑的肩膀,更能展示女人的形态美。就像男人要宽厚的肩膀显示威武一样,女人也要用她们的肩部呈现娇柔。

有人习惯于耸肩以征服对方,亦即为了扩大努力范围,男人诚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西装填入垫肩也是其手段之一,将大衣或西装上衣搭在肩上走路,也是在下意识之中,想主张“男性气慨”的表现。他们绝对不会弯腰驼背、衰弱无力地走路,而是挺胸、迈开大步走着,“男性气慨”必须以此种方式表现,无此必要的老年人很少以这类姿态出现。依此类推,西方在选举期间,、候选人在肩膀披红布条,不单是想引起行人注意其名字,我们也可以了解这是尽量想使自身扩大的意识。

因此,肩部是夸示自我存在的身体言语,那么缩肩以缩小势力范围的动作,究竞具有何种意义,自然非常明显。不须赘言,缩肩者由我们的经验亦可获知,这是不愉快、困惑、疑惑等跟对方采取防御心理的意思表示。从文明论而言,西洋人的缩肩动作,也可一概视为拒绝接触的行为,也是属于表示不愉快、惊愕、猜疑、冷笑等之心理,由此也可明白缩肩确实是传达防御心理的暗示,换句话说,耸肩是威慑对方,有意接受对方挑战的意思表示,反之,缩肩则是提不起兴致、借缩小势力范围的动作,企图避开对方攻击身体言语。

如上所见,肩部无论从积极、消极上,均属最能直截了当将自我存在传送对方的身体言语,是绝不轻易地让他人侵入该范围的部位。但是,如果彼此属于知心朋友,则另当别论。亦即视其容许对方侵入“肩部范围”至何种地步,可作为测量该二人亲密程度的准绳。

譬如:“两肩相倚”之行为,肩与肩,或是肩与手互相接触之动作,均已说出彼此关系,在各种意义下均很深厚。纵或极度厌恶肩与肩相碰的美国人,为表示合作也经常使用“Shoulder toshoulder.”(肩并肩)之表现,由此当可了解其中事实。

以下且举出二、三例子,以推测二人亲密程度。首先,就男人互相将手搭在对方肩上的行为,便可视为“干得很起劲吧!”“嗯!很好。你怎么样?”之类朋友意识的表现。像此种动作最常用于父对子、上对下之场合,这一意义不会改变,也属于想将自己是好友的意识传送给对方的暗示。

关于此点令人迷惑的,则是沉默之中劝告辞职的拍肩。此处确实带有“你跟我不是好朋友吗!纵或不说,你也该明白吧!”之类的朋友意识。但是,被拍打肩膀者,由于其与上司之间本来没有那种朋友意识,突然产生亲密关系,怎不令人感到迷惑!因此,擅自闯入代表男性尊严的肩部范围者,也是不承认对方人格的表现。用“拍肩”巧妙地运用朋友意识与威慑态度,的确可看作阴险、软硬兼施的威吓行为。

由此可见,就像下级有时需要拍一拍上级的“马屁”一样,上级有时也需要拍一拍下级的肩膀。

懂“体语”你将永远胜人一筹

一个懂得人体语言并善于应用人体语言的人,如果能将他所了解的姿势同周围人的感情联系起来,他将永远比对方胜过一筹,处于主动地位。

在一切有人际关系的场合,我们都会观察到,某人在说话的时候,不仅他或她的嘴巴在动,他们的眼睛、眉毛、头和手以及其他某些部位都在配合着说话的内容作出一些动作。这每一个单独的动作还不是真正的姿势,研究身体语言学的谢夫伦教授把它们叫做“逐点动作”,一系列的逐点动作可以组合成“姿势”,姿势已基本上接近“体态”。一个姿势是由“广泛地位置移动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半人体参与这种移动”。

一种姿势大约保持5分钟时间。

在社交场合或其它活动中,大部分人都采用2至4种姿势。谢夫伦教授曾经观察过一些精神病科医生,他们在诊病时可以使一种姿势保持20分钟。

为了弄清楚姿势的应用范围,不妨多观察一些情况。一个人在发表议论,他的听众双腿交叠、双臂交叉地往后靠在沙发椅上,倾听着讲话人的观点和思想,当他觉得自己的看法和讲话人的观点不一致时,就会改变姿势,准备“起草”不同意见。他也许向前欠身,双腿平行放置,手也不再交叉。等到开始发表异议,也许会抬起一只手,并用食指指着讲话人。讲完后便又恢复原来的姿势,有时也会不再交叠双腿和交叉手臂,以此发出信号,表示他的意见可以商讨。

一个人在一次谈话中所取的全部姿势的汇集,根据谢夫伦教授的观点,便构成一种“表现”,表现可以持续几个小时,一般以表现场地的变换而告终,比如离开房间、接电话、拿烟、上厕所,每_种打断谈话的行动就会结束一种表现,等到再回来的时候,就开始了另一种表现。

体态在通讯中的作用在于强调各种单元(逐点动作、姿势和表现),单元本身又是为强调谈话服务的。不同的姿势和不同的感觉状态相关联,如果摆出原先的姿势则往往能重现原先的情绪,因此心理疗法医生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仔细观察,看出他的病人身上什么姿势与什么感情有关。

正如低头表示陈述句的结束,抬头表示问句结束一样,较大幅度的体态改变表示相互关系的结束,表示思维过程或较长的表意的结束。如果体态的改变到了不再正视对方的地步,则往往表示不愿再交谈下去,想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去。我们都有体会,当孩子们在听父母训斥时,嘴里在说:“是的,是的,我知道了。”同时却把身子转了过去,其实是在发射另一种信号:“够了,够了,我要走了。”

某一种体态的改变不一定永远指代某一件事,谢夫伦教授说:“一件事情的意义和作用并不在于事情的本身,而在于前后关系。”体态的改变说明发生了一些事情,但它并不总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因此我们必须研究这件事情与全过程之间的关系。

体态的基本类型也因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异,在罗马语族国家里,手势在人际通讯中的作用往往大于其它国家,人们表达任何一种意思都要伴随大量的手势;而在北欧国家里,那些缄默的民族讲话时很少打手势。

美国有一本研究身体语言的书上谈到高级政治人物都认识到,人体语言对人物形象是何等重要,所以他们背熟了一系列普通适用的行事规则,以便获得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超凡魅力”的东西。

肯尼迪具有超凡的魅力,不管他说什么,只要做几个手势,就把听众吸引住了。老实说,肯尼迪的身体一点也不高,但他那精心设计过的姿势却总是能唤起一种形象高大的印象。约翰逊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特意进修了人体语言学,但据说成绩不够理想。尼克松也知道人体语言的重要性,他尽了最大努力,有的放矢地运用人体语言改善自己的形象。

人体姿态不仅能使一次谈话眉目清晰,而且也是人们在一个小空间里建立起关系的一种手段。谢夫伦教授把人在社交场合所取的全部姿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叫封锁——排斥型,第二类叫平行——相对型,第三类叫协调——非协调型。

封锁——排斥型:在一次酒会上,一组人可以组成一个小圈子,这个圈子把所有的其他客人排斥在外。如果是三人一组坐在沙发上,坐在两边的分别构成“书档” (从两边把一叠书夹立在桌上的挡板),即互相面对着,把第三者挤在中间,其他人受到排斥,坐在两边的人所取的便是:“封锁”姿势。为了把中间的人围起来,两边的人也可以把双腿交叠起来。

一个组的成员经常无意识地利用手臂和腿使别人不能侵入小组,假如我们观察一下婚礼、酒会、集会或家庭宴请等社交场合中形形色色的小圈子,就会发现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在用一系列独特方法保护他们的小组不受干扰。在美国,如果男人们想建立起一个“栅栏”,不让“外人”介入,他们甚至会把双腿搁在咖啡桌上。

一个小团体在社交场合捍卫自己势力的意图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哪怕他们是坐成一排,不管是坐在沙发上,还是坐在靠墙的椅子上,还是在讨论问题,小组的最重要成员通常都坐在两侧。

在谈到人的私人领域时,我们曾提到,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私人空间和人体区具有不同的含义。假如美国人处在一个拥挤的地方,私人空间或人体区受到侵犯,他们很少作出强烈反应,但他们会采取措施把自己封锁起来,假定两个男子在一次酒会上被迫紧挨着坐在一张沙发上,这时他们的身体也许会互相背开,双腿交叠时,下面一条腿显示一种背离邻座的方向,或者把靠邻座的手臂放到脸上,从而形成第二道“栅栏”。

要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紧挨着坐在一起,而且是面对面,但他们相互间不太熟,于是双方都把手臂和腿交叠起来,身体稍向后仰。

集体姿态的第二类平行——相对型指的是两个人面对面或并排(平行)坐着。如果是个三人小组,几乎总是有两个人并排坐着,第三者坐着或站着,但面对着其他二位。若是4人,通常分成2组,每一组并排,二组又相对站着或坐着。

相对的姿态一般可在教师和学生、医生和病人或者相爱者之间观察到。取相对姿态是为了交换感情或信息,而平行姿态往往要反映出其中一方的行为。

采取相对姿态能使人们看出双方的行为以及对行为的反应,平行姿态能使人看出双方具有保持中立的本领。两个人在酒会或其他社交活动中的姿态不言而喻地告诉我们,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取平行姿态时,如果双方的上身相对,则同样能达到新近的效果。

第三类姿态即协调——非协调型,它表示小组成员意见的异同,如果小组内部协调,则组员同样姿态,当然,他们的姿态也可以呈镜对称。假如一个成员改变姿态,其他成员也会学他的样。一般认为,一个小组的协调姿态说明小组成员的意见一致。如果组内有两种不同观点,则每一种观点的代表者分别取同一姿态。

要是老朋友在讨论问题,甚至相互间发生了争论,尽管如此,双方的姿态仍是一致的;这说明虽有争论,但他们依然是朋友。一对和睦夫妻,当其中一方受到第三者的侵犯时,他们俩便取相同的姿态,另一方以此表示:“我支持你,我站在你一边。”

倘若小组内有一成员要显示他比其他人优越,他可完全有意识地取一种不协调(不一致)的姿态。在医生和病人、父母与孩子、老师和学生之间,人体姿态是不协调的,这就显示出他们之间地位的不同。某人在商业谈判中有意识地取一种不寻常的姿态,这是因为他要表示他那较高的地位。

有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辑在开会时总是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姿态。他身体后仰,双手交叉举到头上,然后落下手臂,把交叉的双手垫到脑后,而肘弯叉开,就象一对翅膀似的,这样就显得他高于其他人。

过了一会,这位总编辑的一个直接下属也模仿他上司的姿态,他用这一体语言解释:“我和你观点一致,我忠实于你,我和你同舟共济。”兴许他也在说:“我想成为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