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心灵的哲理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18845100000036

第36章 别有洞天(9)

有一个落魄潦倒的穷画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除了画画之外,不愿从事其他的工作。而他所画出来的作品,又一张也卖不出去,搞得三餐老是没有着落,幸好街角餐厅的老板心地很好,总是让他赊欠每天吃饭的餐费,穷画家也就天天到这家餐厅来用餐。

一天,穷画家在餐厅中吃饭,突然间灵感泉涌,不顾三七二十一,拿起桌上洁白的餐巾,用随身携带的画笔,蘸着餐桌上的酱油、番茄酱等等各式调味料,当场作起画来。餐厅的老板也不制止他,反倒趁着店内客人不多的时候,站在画家身后,专心地看着他画画。

过了好一会儿,画家终于完成他的作品,他拿着餐巾左盼右顾,摇头晃脑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深觉这是有生以来画得最好的一幅作品。

餐厅老板这时开口道:“嗨!你可不可以把这幅作品给我?我打算把你所积欠的饭钱一笔勾销,就当作是买你这幅画的费用,你看这样好不好啊?”穷画家感动莫名,惊异道:“什么?连你也看得出来我这幅画的价值?啊!看来,我真的是离成功不远了。”

餐厅老板连忙道:“不!请你不要误会,事情是这样子的,我有一个儿子,他也像你一样,成天只想要当一个画家。我之所以要买这幅画,是想把它挂起来,好时时刻刻警惕我的孩子,千万不要落到像你这样的下场。”坚持到底是众所皆知的成功法则,但坚持错误的方向而且始终不愿修正,却是导致失败最重要的原因。

里与外

◎文/刘燕敏

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差,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排。

弗斯·贝里是位西班牙人,被誉为巧克力之父。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去了美国,一生几乎没进学校读过书,然而凭着灵活的头脑,世界上许多经营巧克力的人,都败在了他的手下。现在他的乔治王巧克力公司,资产达98亿美元,在同行业名列第一。

2003年,乔治王公司获准登陆中国。消息一经发布,该公司在美国总部的信箱就收到了来自中国的四百多封自荐信,它们大多是由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发出去的,他们要求进入中国分公司工作。

弗斯·贝里获知此事非常高兴,可是在他阅读这些信件时,却犹豫起来。因为在这四百多份自荐信中,有三百多人的学习成绩各科都在90分以上,并且有80%以上的学生曾担任过学生干部,从老师给他们写的评语看,每个学生的在校表现也都是尽善尽美的。

弗斯·贝里读完自荐信,没有对自荐信的诚信产生怀疑,他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中国学生无论在哪个国家读书,都是以成绩优异出名。不过,他觉得仅凭这些还不能确定谁有资格进入他的公司。他想,要在这些好学生中选一位适合自己公司的人,还必须测试点其他的东西。于是,一份别具一格的问卷,被以回执的形式发回自荐者的信箱。

回执是这样写的: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回答,下面四位著名人士到底在说些什么?

1.1954年4月2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邀请爱因斯坦回母校演讲,爱因斯坦在演讲中说了这么几句话:我学习成绩中等,按学校的标准,我算不上是个好学生,不过后来我发现,能忘掉在学校学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1984年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回母校清华大学演讲,在接受学生的提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九十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

3.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会,在记者问他是否愿继续学习,拿到哈佛的毕业证书时,盖茨向那位记者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4.2001年5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返回母校耶鲁大学,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由于当年他成绩平平,在被问到现在接受这项荣誉作何感想时,他说,对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我说“干得好”;对那些成绩较差的毕业生,我说“你可以去当总统”。

接到回执的四百多名同学,在读过问卷后纷纷发回自己的答案。2003年3月10日,乔治王巧克力公司中国分公司在北京开业,有一位学生被通知参加开业庆典,他是这么回答的: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差,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排。

缺陷

◎文/彭明榜

我们身体上的缺陷,除了是缺陷外,它还能够变成我们的特点。

单位举办讲座,邀请的演讲人是一个著名的报社总编。这位总编很年轻,主办的报纸甚是红火。在业内,仰其名者众,亲见其人者却不多,于是他便有些神秘。

他来了,高而瘦,轮廓俊朗,形象上似乎并不出人意外。他的演讲也比较精彩,内容丰富,时有独到见地,且风趣机智,听众常被激出笑声。唯一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每讲几句话,眼睛就要神经性的使劲眨一下,眨眼时面目有些“狰狞”。大家显然从他一开始讲话就发现了这个缺陷,却并没有人就这一“发现”在底下窃窃私语,甚至讲座结束后也没有什么议论。

几天后,我跟一个朋友闲聊时聊到这位总编。朋友说:“对于像他这样的人,生理的缺陷已不再是什么缺陷了,他的缺陷已经变成了他的特点。”

我不知道这位总编的缺陷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功成名就后才患上的,也不知道他的内心对自己的这一缺陷是否在意。但是,朋友的话却道出了社会看人的一种标准:当你优秀到足够的程度,人们不但可能对你的缺陷“视而不见”,甚至还会将其美化为值得你自豪的一个标记;反之,当你平庸到不能对你身上的缺陷有所弥补,你的缺陷就会在人们的眼里被放大,放大到你除了缺陷就一无所有。

有人或许会说,社会这样看人也太势利眼了。可我宁愿认为,在人们对种种生理缺陷存在着事实上的歧视,单凭良好愿望义无法消除这些歧视时,这样的“势利眼”对于身有缺陷者不失为一种鼓励和期许:你有缺陷,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们对你的缺陷的看法。

我们是娘生父母养,我们吃的是五谷杂粮,我们的身体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无论是什么缺陷,都请记住:我们身体上的缺陷,除了是缺陷外,它还能够变成我们的特点。

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

◎文/黄浦严

虽然我们不能阻止别人对自己做任何不公正的批评,但我们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我们可以决定是否要让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批评的干扰。

1929年,美国发生一件震动全国教育界的大事,美国各地的学者都赶到芝加哥去看热闹。在几年之前,有一个名叫罗勃·郝金斯的年轻人,半工半读地从耶鲁大学毕业,做过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师和卖成衣的售货员。现在只经过了八年,他就被任命为美国第四有钱的大学——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他有多大?三十岁!真叫人难以相信。老一辈的教育人士都大摇其头,人们对他的批评就像山崩石落一样一齐打在这位“神童”的头上,说他这样,说他那样——太年轻了,经验不足——说他的教育观念很不成熟,甚至各大报纸也参加了攻击。

在罗勃·郝金斯就任的那天,有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今天早上我看见报上的社论攻击你的儿子,真把我吓坏了!”

“不错,”郝金斯的父亲回答说,“话说得很凶。可是请记住,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了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