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的资本全集
18845900000009

第9章 人生资本之性格篇(8)

职员甲和职员乙是一家酒业公司的行政人员,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已经发生财务危机,为了渡过难关,公司决定连续三个月停发工资,以成本价格发给与工资相当的产品,由员工去出售。这意味着,如果他们能够以批发价卖出产品,他们将获得比工资多30%以上的钱;如果能够以零售价卖掉,就接近工资的一倍;当然,如果卖不掉,就只好自己留着享用了。他们都没有做过销售人员,当看到一箱箱沉甸甸的啤酒,不禁两眼一抹黑,四顾两茫茫。职员甲由于家庭负担比较重,所以他没有过多地犹豫,立即起早贪黑,蹬着三轮车走街串户,深入餐厅、酒楼、招待所、工厂、农村,四处联系用户,甚至可以先赊账后付款,所以他的产品仅仅用了半月就销售一空,赶紧进货,结果三个月挣下了全年的工资。尝到甜头的他还主动要求调到销售部,后来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

而职员乙是个刚刚毕业的书呆子,面子思想严重,根本就拉不下脸来骑着三轮车做贩夫走卒,而是在一个居民稀少的地方破帽遮颜,守株待兔,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他的家里仍然像个啤酒仓库,喝得一家三代都找不着北了。立即行动,永远不要等待。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有两个学生同时报考某教授的博士生,可是教授只招一个学生,于是教授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目,两个学生同时做完了题目。过程一样精彩,结果也一样正确,难分伯仲。教授思考了一下,选择了其中一个。

另一个很不服气地找教授问:“为什么没有选择我?”教授指着题目开始做的时间说:“题目是我上周五下午布置的,他是上周五下午四点开始做的,你是周一开始做的。我之所以选择从周五下午四点开始的他,是因为我认为一个立刻开始行动的人更具竞争力。”

每一个行业的领导人物都认为第一流的人才非常欠缺。根据可靠的材料,社会上仍有许多高级职位正在空缺。有一个主管曾说,资历很好的人实在很多,但都缺乏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亦即贯彻的能力。

每一个工作——不论是经营事业、高级推销工作或科学、军事、政府机关工作——都需要脚踏实地的人来执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职位的人才时,都会先考虑下面这些,然后才决定是否聘用。这些问题有:“他愿不愿意做?”“他会不会坚持到底把事情做完?”“他能不能独当一面,自己设法解决困难?”“他是不是有始无终,光说不做的那一种人?”

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设法了解那个人是不是“说做就做”。再好的新构想也会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如果确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都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后者却前功尽弃。

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

请你想想看,世界上每一件东西,从人造卫星到摩天大楼以至婴儿食品,都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的结果。

当你研究“人”时,会发现他们分别属于两种类型。成功的人都很主动,我们叫他“积极主动的人”;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都很被动,我们叫他“被动的人”。

仔细研究这两种人的行为,可以找出一个成功原理:积极主动的人都是不断做事的人。他真的去做,直到完成为止。被动的人都是不做事的人,他会找借口拖延,直到最后他证明这件事“不应该做”、“没有能力去做”或“已经来不及了”为止。

积极主动的人与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别,从小地方就看得出来。积极主动的人(以下简称A先生)计划好一个假期,就真的会去度假;而被动的人(以下简称P先生)也计划好一个假期,却拖延到明年再打算。A先生认为应定期参加教堂的各种聚会,结果他真的做到了;P先生也认为应该定期到教堂聚会,但他会找出各种办法来拖延。A先生认为应该写一封信给一个人来恭贺他的成就,他真的写好并立刻交寄;P先生却找了一个好理由来拖延,结果一直没有写。

他们之间的差异也会在大事上表现出来。A先生想要自己创业,结果他说做就做;P先生也想创业,但他总在最后关头发现“为什么不该去做”的“好”理由。A先生已经四十岁了,他很想换一个新工作,结果他真的去做;P先生也一样,但他一直犹豫不决,以至于什么事也没有做成。

他们的差异也会在各种行为上表现出来。A先生想做就做,因而获得自信、安全感、独立自主以及更多的收入;P先生不会想做就做,因而永远度日如年。主动的A先生会成就许多事情;被动的P先生很想做事但不会真的去做。

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结果。有许多被动的人平庸一辈子,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当然,我们必须追求完美,但是世间的事情没有一件是绝对完美或接近完美的。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了。

“立即行动”是建功立业的秘诀之一。在此,我们可以应用“自我发动法”。自我发动法实际上就是一句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无论何时,当“立即行动”这个警句从你的下意识心理闪现到有意识心理时,你就该立即行动。许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由于这种习惯,他们可能出门误车,上班迟到,或者更重要的——失去可能更好地改变他们整个生活进程的良机。历史大量记载了拖延这一恶习对人类的严重不良影响!

决断好了的事情拖延着不去做,还往往会对我们的品格产生不良的影响。惟有按照既定计划去执行的人,才能增进自己的品格,才能使他人景仰他的人格。其实,人人都能下决心做大事,但只有少数人能够一以贯之地去执行他的决心。然而也只有这少数人是最后的成功者。

当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念突然闪现在一个作家脑海里时,他就会生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提起笔来,要把那意念描写在白纸上。但如果他那时因为有些不便,无暇执笔来写,而一拖再拖,那么,到了后来那意念就会变得模糊,最后,竟完全从他思想里消逝了。

一个神奇美妙的幻想突然跃人一个艺术家的思想里,迅速得如同闪电一般,如果在那一刹那间他把幻想画在纸上,必定有意外的收获。但如果他拖延着,不愿在当时动笔,那么过了许多日子后,即使再想画,那留在他思想里的好作品或许早已消失了。

灵感往往转瞬即逝,所以应该及时抓住,要趁热打铁,立即行动。

更坏的是,拖延有时会造成悲惨的结局。恺撒只因为接到报告后没有立即阅读,迟延了片刻,结果竟丧失了自己的性命。曲化登的司令雷尔叫人送信向恺撒报告,华盛顿已经率领军队渡过特拉华河。但当信使把信送给恺撒时,他正在和朋友们玩牌,于是他就把那封信放在自己的衣袋里,等牌玩完后和朋友阅读。读完信后,他情知大事不妙,等他去召集军队的时候,时间已经太晚了。最后全军被俘,连他自己的性命也丧在敌人的手中。就是因为数分钟迟延,恺撒竟然失去了他的荣誉、自由和生命!

有的人身体有病却拖延着不去就诊,不仅身体要受极大的痛苦,而且病情可能恶化,甚至成为不治之症。

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为有害。更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减弱人们做事的能力。

人应该极力避免养成拖延的恶习。受到拖延引诱的时候,要振作精神去做,绝不要去做最容易的,而要去做最艰难的,并且坚持做下去。这样,自然就会克服拖延的恶习。拖延往往是最可怕的敌人,它是时间的窃贼,它还会损坏人的品格,丢失好的机会,劫夺人的自由,使人成为它的奴隶。

要医治拖延的恶习,惟一的方法就是立即去做自己的工作。要知道,多拖延一分,工作就难做一分。“立即行动”,这是一个成功者的格言,只有“立即行动”才能将人们从拖延的恶习中拯救出来。

成功的秘诀就是“行动”,自我行动法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激励,“立即行动,世上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等待不会带来结果,只有行动才能产生奇迹。

奥格·曼狄诺是美国一位成功的作家,他常常告诫自己:“我要采取行动,我要采取行动……从今以后,我要一遍又一遍、每一小时、每一天都要重复这句话,一直等到这句话成为像我的呼吸习惯一样,而跟在它后面的行动,要像我眨眼睛那种本能一样。有了这句话,我就能够制约我的精神,迎接失败者躲避的每一次挑战。”

请自我暗示与自我控制,这样你将恢复你的良好状态与调整你的现实处境;通过它,一个人能把可能被毁弃了的一天变成令人愉快的一天。坚忍不拔的毅力通达成功的终点

在美国有这么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20世纪初,在亚利桑那州有位男子,找寻一座位于兹默斯顿小镇附近丰富的银矿矿脉。他努力寻找了几年。有一次,他在一座小山的侧向掘出了大约200米的坑道。但是,这座掘出坑道的银矿却已被挖掘一空了,不得已他只好放弃了计划,过了不久,这名男子去世了。

此后过了十年,某矿山公司买下兹默斯顿地区的几处矿区。这家矿山公司重新挖掘了当年被放弃的矿脉,就在距离废弃的坑道1米左右的地点,发现了从来未有的丰富的银矿矿脉。相距只不过一米,却相当于几百万美金。

故事中的成功和失败之间,表面看来,其距离之差只有一米,犹如薄纸一隔。而现实里,这成功和失败之间,在其他一些条件都具备下,往往还相隔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失败挫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一不经苦难的洗礼。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大量成功者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才有可能成功。”成功人士无一不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坚忍不拔,是成功者的共同特征。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代替坚忍不拔。比如天赋、教育、资金、社会背景等。依靠坚忍不拔比依靠金钱的资本获得创业成功的人多得多。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出身贫寒。年轻时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这家工厂主管看着面前的小伙子衣着肮脏,身体瘦小,觉得不理想,随口说:“我们现在暂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这本来是个推辞,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真的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态度:“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于是松下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次面试。负责人看他如此实在,只好说:“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

不料两个月之后,松下再次出现在人事主管面前:“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紧盯着态度诚恳的松下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正是松下幸之助这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打动了主管,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并通过不断努力逐渐成为电器行业非凡的人物。

全身心投入事业,不为失败而痛苦,不因困境而绝望,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绝不半途而废。遇到困难,或面对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他们总是坚忍不拔地去突破困境。经历了一次次沉重的打击,其他人都会觉得希望渺茫,但他还是有勇气坚持下去。他内心明白,只要坚持下去,就总有希望。

林肯曾深深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他出身农庄,9岁失母,只受一年学校教育就下地劳动。在进入美国政坛之前,他不过是小镇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律师。在他最初争取自由党的国会议员候选人提名时,他的政敌因他不属于任何教会而指责他为异教徒,又因为他高傲的性格和与爱德华家庭联姻而骂他是财阀和贵族的工具。这些罪名尽管可笑,却足以给林肯的前途带来伤害。结果,林肯落选了。这是他政治生涯中所遭遇的第一次逆流。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他决定再一次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8年他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他虽然一次次地尝试,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他没有放弃,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64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