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谈判沟通攻关秘术
18846600000043

第43章 攻关秘术(13)

“方”与“圆”,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人之左右手,不可偏废,不可或缺。做人,不能光看到“行方”的意义而忽视了“行圆”,也不能只看到“行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行方”。正如《方圆兵法》一书中所说,真正的“方圆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人”能承受大喜悦与大悲哀的突然发难;真正的“方圆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时积蓄力量的沉默。黄炎培曾给儿子写过四句话:“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黄炎培希望儿子像古铜钱那样外圆内方,对人要宽容和善,像春风一样温和,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像秋霜一样严肃。

纵观古今名人,受欢迎、受爱戴的人,无不具有“方”之灵魂。为人处世要讲究原则,唯有如此,才能保持个性,但仅仅有“方”又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待人待事,将就包容,才能更富内涵、彰显魅力。

圆是一种豁达、容忍、有修养的表现,即把一个人宽大的胸怀和气度发挥到了极点,表现出能屈能伸的态度。方,则是做人的准则,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个性和不为强者所吓倒的一种不屈服的心态。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外圆”与“内方”之间的平衡,可以在社会上如鱼得水,既赢得善于交往和平易近人的好名气,又坚持原则、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著名哲学家费西特曾经说过:“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可由他是何种人来决定。”

大雪过后,有的树枝因不能承受厚厚积雪的重量而被压断了,而松树却完好无损,因为被压断的树枝总是硬挺着腰身,不懂得弯曲,终抵不过积雪的压力,落得惨被压断的结局。人的一生也会经历各种风雨,需要积极地迎接各种挑战。但是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斤斤计较,否则就可能“壮志未酬身先死”。

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生许多出人意料的事情。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有时不得不妥协,而这个妥协就是“外圆内方”中的“圆”,妥协并非就是认输或者“吃亏”。许多人正是因为走到了这个误区之中,才会在社会上孤立无援。‘

俗话说:“吃亏是福。”为了逃命而奔跑在同一座独木桥上的两只山羊,对峙在中间,谁也不愿意妥协。那么它们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被身后的豺狼虎豹追上;另一种则是双方为了自己活命而互不相让地争斗起来,结果一样逃不了死的命运,只不过是同时掉进河中而已。那么,双方为什么不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后退一步呢?

当然,妥仂也要有个度,如果不能很好把握住这个度,就可能被前方的阻碍碰得头破血流,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

相反,“外圆内方”是一种实用的技巧,是处世的成功之道。如果一个人能够内外兼修,那么他既可以靠着“外圆”的处世为自己开创新的道路,又可以坚持“内方”的本质和原则。

著名建筑设计师莱伊恩先生是一个创新意识非常强的人,他曾经受命设计英国稳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再加上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发现大厅只用了一根柱子支撑着天花板,觉得太危险,要求菜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菜伊恩自信用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并列举了相关的实例,他拒绝接受工程验收者的建议。

莱伊恩的坚守很快惹恼了市政官员。须知,几百年前,人们可没有享受到现在的人权:你敢与市政人员闹别扭,那几乎就是与英国皇家闹别扭,人家完全有权力有义务把你送上法庭,甚至送进监牢。最后自己的设计不但没有被采纳,还会惹来一身麻烦!

就这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莱伊恩都在做着思想斗争,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不过是装装样子糊弄那些愚昧无知却又刚愎自用的市政官员而已。几百年的时间不算短了,市政官员换了一任又一任,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近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天花板时,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

有时候,为了更圆满地解决问题,更和平地处理争执,我们必须学会“外圆内方”,这不是老于世故,更不是老谋深算,它以“方”为立世之本;以“圆”为变通之表,实不失为一种高超的处世艺术。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人和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与争执。处理摩擦与争执一定要做到方圆兼顾,既要通情达理,又要合情合理,不能失之偏颇。只有方圆兼顾,才能公正;只有公正,才能平衡,才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唐朝时,名相李泌与唐代宗对对联。上联是“方若棋盘圆若棋子”,下联是“方若行义圆若用智”。此联可谓是对“外圆内方”人格意蕴的绝好注释。

总之,一个成熟的、胸怀大志的人,不被环境所囿,不为小利所动,不为琐事分心,总是矢志不移、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既定的目标,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达到自己的目的。人生在世,为人处世要有弹性,将方圆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千万不要固执己见,或者是圆滑过度而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外圆内方,和而不同,不是中庸之道,不是虚伪圆滑,是中国几千年优良传统积淀的人文精粹,是中国最具社会良知的杰出代表的人格体现。

大智若愚,藏锋露拙

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三种“聪明人”。第一种是“自认为很聪明的人,他也的确很聪明,不过却是个一很自恋的人”。第二种是“别人都认为他是笨蛋,只有他自己认为他很聪明盼人。这种人通常都是笨蛋一个”。第三种是“别人认为他很笨,他也不表示什么,任由别人去说,却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得很聪明的人”。这种人通常被人们赞为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和智慧的最高境界。做人切忌恃才自傲,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至今,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下属臣子招致了杀身之祸。

因此,“大智若愚”在现实中被广泛运用。在职场中,与领导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适时“装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名正言顺地纠正对方的错误,而是要把好处留给领导,不着痕迹地纠正他。在人际交往中,装傻可以为人遮羞,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达成幽默,反唇相讥;可以假痴不癫、迷惑对手。这就需要你有足够的胆识与智慧,“疯”得恰到好处。大智若愚,就是智者的哲学,领会其中神韵者人生一帆风顺,而不知其所以然者则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是一个文静又怕羞的孩子,很多人把他看成傻瓜。镇上的人总是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五分的硬币和一枚一角的硬币扔在他面前,让他任意拣一个。威廉总是拣那个五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妇人看到别人又这样捉弄他,觉得他很可怜,便对他说:“威廉,难道你不知道一角要比五分值钱吗?”“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拣了那个一角的,恐怕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

大智若愚的人,往往暂时在人前收敛自己的智慧,一副混混噩噩的样子,在小事上总是迟人一步,其实这只是表面的。假装糊涂,给人一种无能的错觉,让人忽视他的存在,而在必要时,能够不动声色,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占据主动地位并获得成功。

因此,“大智若愚”已成为我们做人智慧的一种最高哲学。如果有谁能得到“大智若愚”的评价,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了。没有人天生就是智者,自身的性格、成长过程中的阅历、自我修养,都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不断形成的要素。有人说以此分析大智者都是性格内向的人,其实不然,大智者从不炫耀,内心的丰富才是他们的追求,他们不会看重表面的东西,对非原则问题绝不斤斤计较,他们善于把一件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

在古时,“大智若愚”就是高明的韬光养晦之术。尤其是当我们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是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不妨装疯卖傻,做个糊涂的“聪明”人。

战国时期,魏信陵君以养士出名,他广结天下有智之士,广纳天下贤才为己用,“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拥有足以与魏王抗衡的政治实力,因此魏王不得不让他三分。可是当他公然违背魏王的意志,“窃符救赵”,解救了正受秦兵压境威胁的赵国,建立巨大功勋之后,魏王再也无法忍受:“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秦国趁这大好时机,施以离间计,促使魏王剥夺了信陵君的实权。魏王担心信陵君威望犹在,有朝一目会东山再起,仍然把他当作眼中钉、肉中刺,一心想要除掉他。信陵君为此“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以降低人格的方式减轻魏王的戒惧。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信陵君的做法,他用“大智若愚”掩盖了自己的锋芒,这不是怯懦,不是退缩,而是一种保全自己的上上策,实不失为智者之表率。

大智若愚,是心平气和、遇乱不惧、受宠不惊、受辱不躁、含而不露、隐而不显、自自然然、平平淡淡、实实在在、普普通通、从从容容,看透而不说透,知根而不亮底。凡事心里都一清二楚,而表面上却显得不知、不懂、不明、不晰。

相反,那些不懂得大智若愚而锋芒毕露的人,会因为自己的锋芒害了自己。俗话说:“花要半开,人要半醉。”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你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徒有其表,都不要骄傲自大,一定要做到大智若愚,凡事不要太张狂、咄咄逼人,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而且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要知道,凡是鲜花娇艳盛开的时候,它就会沦为两种命运,但这两种命运都是不容乐观的。一是:被人摘去;一是:凋零。人生也是如此,当你一帆风顺、满载而归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会被别人当成替死鬼!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都要谨记:聪而不露、知而不道。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掩饰起你的才华,只有这样,你才能不受阻碍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成就大事。

春秋时期的庄公由于缺少人才而放弃了伐许的计划。因此,战前他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觉得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飞黄腾达,从此吃香的、喝辣的。

第一场比赛的项目是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杀去的。经过多轮较量,最后留下六个人继续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场比赛的项目是射箭,先前留下来的六名将领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他们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射中靶心。第五位上来的是公孙子都。年纪轻轻的他在武学造诣上小有成就,向来有点骄傲自大。只见他搭弓上箭,三箭连中靶心。这更助长了他的傲气,他昂着头,不屑地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一步三摇地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他叫颍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看重他。只见他不慌不忙、沉稳自如地“唰唰唰”三箭射出,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因此,有了第三场比赛,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先抢到,谁就是这次伐许的先行官。”年轻气盛的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对手一眼,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颍考叔已抢车在手。年轻气盛的公孙子都心里当然不服了,提了长刀就来夺车。颍考叔一看,拉起来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颍考叔为先行官。从此,公孙子都把颍考叔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颍考叔果然不负庄公之望,一举攻破许都,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冲上许都城头。这让公孙子都嫉妒得要死,抽出箭来,搭弓瞄准朝城头上的颍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颍考叔射了下来。另一位大将假叔盈以为颍考叔被许兵射中阵亡了,忙拿起战旗,又指挥士卒冲城。许都是拿下了,但颍考叔也因为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展露了自己的锋芒,在战斗即将胜利的那一刻不幸身亡。

在现实中,许多人都喜欢招摇过市,把自己擅长的技能在众人面前显示一下,以此招来别人的羡慕与宠爱。他们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小聪明与小技能,也惧怕被别人当作傻瓜,只是他们不知道,人有时就像火柴棒一样,在你开始燃烧的那一刻,也是自我毁灭的时候。因此,做一个大智若愚者,实不失为一种保全自己的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