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18848300000004

第4章 不可忽视的小事和细节(3)

据专家介绍,这种天然气井附近,生产部门应划出一个至少500米的安全距离,在1公里的范围之内不应有常住居民,而据《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调查:在矿井周围30米内便有六七户人家,而周围1公里的范围内,则是村舍林立,鸡犬相闻,大约有数百户。

·管理部门没有对周边群众进行安全防范方面的教育和逃生培训。

我看到这样的景象:不少村民在撤离之后,想起家里的猪没有喂,竟然穿过封锁线回家去看看,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感慨的画面。我们真的不应该嘲笑农民们的无知。这次事故中伤亡最惨重的高桥镇的干部和村民都说:没有任何人曾经向他们宣传过井喷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事故发生后如何自救。

·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石油管理部门除了办理征地手续、交税外,很少与当地直接打交道。

·通讯设施的缺乏。晓阳村6组组长廖代宜事后说:“要是有个高音喇叭,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难道从来就没有人考虑过“万一”吗?

三、事故后处理措施的不当。

如果说事前预防机制有缺失,当事人能在事故中采取正确的措施,损失也不至于这么惨重。从专家们对事故调查的结果中,让我们看看事故中的一些细小环节的失误:

·起钻时泥浆液的密度不够,造成压力失衡。

·顶驱没有及时抢接或抢接失败,导致井喷无法控制。

·没有及时点火,导致硫化氢飘逸,有毒气体四散,当然这涉及管理体制问题,点燃井口不是基层的工人能决定的。

·矿井出事后,井队首先把情况报告给上级——川东钻探公司,而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及时得到消息,贻误了救援良机。高桥镇的干部周厚轩说:“如果矿井把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给我们,就会节约很多时间,就有可能挽回一些人的生命。”

以上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思想意识上的轻视、疏忽,没有把群众利益当成大事,事前准备和事后抢救中的小节上的疏漏,导致了这场惨剧的发生。每次灾难发生以后,都会有一批人被处理,一些企业被处罚,可是无论如何,我们能唤回那些逝去的生命吗?我们能分担那些伤残者的终身痛苦吗?都不能。我们的管理者只有重视起来,从安全生产的每个细节抓起,我们才能把人身伤亡数字降下来。

美国从1975年到1996年,也发生了208起硫化氢泄漏事故,却没有一个人因此丧生。

美国也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之一,近年来每年煤矿死亡人数只有40名左右,1976年以来,美国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矿难仅有13起,平均两年发生一起。

再看看我们,仅贵州一个省,2003年1—5月煤矿发生死亡事故205起,死亡398人。我们的管理者是不是应更多地研究一下人家的经验,看看我们缺了些什么?

我们的企业一定也会有很多的规章制度,管理者应该认真检查一下是否完善,执行者应自查一下是否执行的到位,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细节见证服务品质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是中国加入WTO的需要,也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增强我国的竞争力的需要。我国早就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又提出了“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目标,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作为一个战略决策,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实际上,从2001年起,地方各级政府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上海、天津、南京、成都等在内,各大中城市都掀起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热潮,纷纷推出清理地方性法规,打造标准化、公开化平台,开展一站式服务等等。

内蒙古,彻底清理了30多万件地方性政策法规;

湖南,11万份红头文件被废止;

江苏,废止地方性法规4件、省政府规章26件,规范性文件1136件;

深圳,4项地方性法规中,删除了要求“有深圳常住户口”的条款,户籍限制被取消;

……

一些转变政府职能的活动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比如,去年10月14日广东公安部门推出“父母一方有常住户口、子女未登记出生户口可给予户口登记”、“身份证办理报失即可申办新证”、“50张以上暂住证登记可预约上门办理”等23项便民措施,让人们感受到来自公安部门的服务。而且,如果这种服务真正落实到位的话,将会大大降低社会成本。比如,50张暂住证的登记,如果是外来人员个人去办理,那么50个外来人员为此耗费的时间、精力将远远大于一位行政管理人员上门服务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而新措施的出台,就是用政府服务的直接成本加大换取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去年8月初,安徽省档案局决定设立专门机构,向全社会公开79个省级部门的6418份“红头文件”。此举在社会上“反响很强烈”。服务中心开放的第一天,就有近50人前来查阅文件,之后一个月内,几乎每天都门庭若市。很多群众想通过这种渠道了解国家政策,维护自身利益。

但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远非出台一些政策就可以马上解决问题的。出台这些措施,从反映政府的意愿和改革方向的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实行起来,并不容易。正如我前面所举的戒烟的例子:下一个禁烟令很容易,但要真正达到戒烟的效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何细节上的疏忽,都会使禁令流于形式。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威望。

1998年底,中国电信总局和国家47个部委(直属单位)信息部门发起“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了中国政府信息化的进程,但时过5年之后的2003年,有记者对某市几十个政府部门网站进行调查,向其中10个网站发出了咨询的电子邮件,结果只有5个部门给了回信,其它网站杳无音信。而接到的5封回信,也是惜墨如金,礼节性的成分也大于实用性,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样的网站有什么意义呢?

政府行为,事关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细小的事情都会通过放大效应而突显其社会影响。就群众的生活来讲,细节的东西比国家重大的战略决策更能使人们切身地感受到,所以,在政府服务中,细节有其突出的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说:“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就拿已令人们头疼的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来说,北京200多万辆机动车,如果平均每辆车每天在路上浪费半小时,那么200万辆车加起来就是47000多天时间,相当于一个114岁的人白白地活了一生——还不算浪费掉的汽油的价值。

比如,在实行政府采购的行动中,辽宁省辽阳市政府采购中心做出了实质性的举措:率先在全省建立了800平方米的办公用品超市,并规定,市直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到该超市统一采购办公用品,以减少因消耗巨大的办公费用而滋生的腐败。据悉,建立这一“防腐超市”,预计每年可节省约750万元的办公采购费。一个中等的辽阳市尚且如此,如果全国各地都采用这种办法,将节省多少经费!

从现在的情况看,政府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从观念上、从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体制改革上等方面着手,实实在在地从细节做起。

高京华先生供职于Z—COM公司。该公司是著名的无线局域网全系列产品提供商,创建于美国硅谷,现在“江苏软件园”投资落户。高先生在硅谷工作了10年之久。谈及中国软件企业的生存环境与硅谷的差异,他对国内硬件环境表示满意,但认为软环境——金融、保险、物流等,也包括政府服务——就“差了许多”,让人感觉在中国内地办企业“太累,无效劳动太多”。

他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企业发工资、缴保险的成本。“我们在硅谷做这件事的全部运作成本只有25美元:美国银行下面有一个叫ADP的专业服务公司,你和它签个合同把发工资的事交给它就行了。美国的工资结构比中国这边复杂得多,它会帮你把该交的交,该发的发,包括各种税费各种保险都给你处理得好好的。你每个月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通知它工资额有没有改动,如果接不到你的通知,ADP会在最后期限打个电话再确认。一个电话10秒钟,一切都搞定。但在中国内地就没这么轻松了。缴纳社会统筹养老保险金,得派一个专人跑政府相关部门,为一件事跑好几个来回是常有的事,而且经常莫名其妙地交滞纳金。我经常想,为什么就不能有人来做这些‘软的事情’,让企业专心经营?我们办企业,每一分钱都要花在研发上,算得非常细。从美国过来,就是看好这里的劳动力成本低,但如果社会成本居高不下,其他优势会被抵消的。”

第二个例子是软件出口退税的事。去年初国家某部委就软件出口的具体办法发了一个红头文件,大家都很重视,省里、市里和软件园层层转发。我立刻指定秘书办这件事,小伙子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办事认真,从区里问到市里又问到省里,最后往省经贸委的一个数据处理中心交了2800元钱,说是上网登记费用。但是到今天为止已经过去了一年,出口退税这件事也没办成,2800元白交。后来才知道此事在我国海关现有的对软件出口认定的条件下还行不通。既然行不通,为什么还叫企业办?我们一个高材生跑了整整两个月!你说这是多大的浪费?

上述两件事所反映的问题并不全都是当地政府的错,而南京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和成就在全国都是有名的(深圳的媒体曾在“走出深圳看全国”的栏目中专文提出向南京市政府学习),可以想见其它各地政府的情形。

老子曾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将治理比作烹调小鱼一样,只能将调味、火候放得适中,文火烹煮,不急躁,不躁动;这样煮出的东西,色鲜味美;如火候不对,调味不对,心烦躁,下锅后急于翻动,东一下,西一下最后煮出的东西“一包糟”,色、香、味什么都没有了,肉也碎了。可见,细微之处方见真功夫。

细节考量着每一个政府公务员的素质,考量着每一个政府公务员的服务水平,细节造就现代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