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18848300000006

第6章 时刻准备着腾飞(2)

笨孩子当了画家

在一家外资美术公司里,一个21岁的青年,年纪轻轻却成了公司里的顶尖级人物。他的卡通画深得老板赏识。他一年前画的素描被学校拿去当教材,他还常到美术学校去讲课。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物,却连初中毕业证也拿不到,他被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公认为“笨孩子”。

他的父母却不这样看。他们发现,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画的鳄鱼、老虎、猴子等小动物,非常有特点,惟妙惟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画出了电视剧中七八个水浒人物,眉眼、胡须、衣着、神态,与剧中人物无异。他制作的船、躺椅等模型也都招人喜爱,他还屡次在学校的航模比赛中获奖。

可是他的学习却日益让人担心。老师经常找家长,告知孩子笨,要全面发展云云。有一次给孩子留作业,抄10遍课文,孩子抄到后半夜3点。家长在心疼之余,也被孩子的精神感动。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成绩照样不能提高,老师也越来越头疼,找家长也更多了。

家长和他谈话,他说:“实在没法集中精力听老师讲X+Y,只好去想自己的画。”

家长陷于矛盾的冲突之中,一方面他的画那样有灵气,他的手工模型那样精巧;另一方面,却是数理化的考试不及格。家长为他请了家教,开小灶补习,仍然没有多少改变。

在经过二三年的痛苦折磨之后,家长终于认清了一个道理,儿子不能参与独木桥上的竞争考大学,不能成为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但是,儿子通向画家的路却敞开着,为什么要逼着儿子非得按固定的模式成长呢?社会上多年形成的固定模式给多少人带来精神上的折磨和痛苦啊!

从此,他给儿子平了反,儿子只是相对于固定成长的模式来说笨,相对于他自己特有的成长模式一点也不笨,而且是个聪明绝顶的人。

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让孩子退学。在传统观念禁锢中的老师费尽心思劝说:初高中的学习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恐怕以后很难成事,老师的观念与家长的观念已经格格不入了,老师的观念落伍了。

孩子非常感谢爸爸的理解,以数学零分、专业成绩第一的成绩考取了美术中专学校。18岁时到一家台湾公司搞美术工作。现在在一家美国公司搞卡通画制作。他讲课时,台下坐着许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打开另一扇门

面对自己的白痴孩子,父母一天天发愁。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跑了许多地方,全国哪儿也治不了。这孩子将来可怎么办呢?

愁煞父母二人,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这孩子叫王吴,1977年生于吉林省大安。由于母亲怀孕时服药太多的原因,孩子一生下来就先天性脑积水。孩子的脑袋越长越大,大得吓人。抱到医院去看,医生的话更吓人:“孩子不成植物人,也得瘫痪,顶多能活六七年!”末了,大夫又甩出一句话,算是好心的忠告:“你们也不用跑了,全国哪儿也治不了。”当父母的不死心,还是用行动印证了这句话以后,才算罢休。他们不得不承认,大夫的话说对了。

大夫的话也没有全对。孩子活到2001年,已经20多岁了。不仅没成植物人,没瘫痪在床,还成了“白痴天才”。

说来好笑,“白痴”怎么能和“天才”搭配呢?既是“白痴”,就不能成为“天才”;既是“天才”就不能是“白痴”,这是最最普通的道理。

是的,王昊有“白痴”的一面。他6岁才学会走路。10岁上学后,笨得像牛,2位数以上的加减乘除怎么耐心反复地教,就是开不了窍,更不要说“X+Y”了。最终,老师和同学都认定他傻,就是“白痴”。

如果上帝不给他开另一扇门,王昊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可是,上帝给他开了另一扇门,他天才的一面逐渐显露出来。

有一天,王昊问他爸爸:“爱因斯坦咋那么聪明,我咋这么笨呢?”父亲想了想,这得认真回答,这回答很可能关系他的一生啊。于是,父亲认真地说:“爱因斯坦脑汁多,你是脑积水多,所以呀,人家适合搞科学,你适合搞艺术!”

小王吴听了爸爸的话,真的信以为真。而爸爸说这些话,也不是凭空而说的。6岁以前,小王昊不会走路,躺在炕上,整天在墙上窗玻璃上乱画,开始时是无意识的,后来就成为有意识的,所有玻璃窗都画满他的画。这是他每天的乐趣。天长日久,他画得非凡起来。上学后,他又经常在纸上画。听了爸爸的话,爸爸又买来画册,与他一起欣赏,他更勤奋了,整天画个不停。功课吸引不了他,绘画却让他如醉如痴。

看看他的画,呀,这是什么画呀,古拙、怪诞,鼻子眼睛都错了位。线条倒是非常流畅,构图也很精巧,仔细看看,倒也浑然天成。再仔细看看,很像毕加索的遗风。他从来未见到过毕加索的作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人们不理解,并不影响他作品的水平。

就是这样的画,拿去评比,还真获奖了。在一摞获奖证书面前,小王昊乐得合不拢嘴,谁都乐意让别人承认啊。

他获奖的证书有:中国少儿书画作品二等奖、第三届全国天地杯少儿书画艺术大赛金奖、第十届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金杯奖、吉林省首届漫画佳作奖、中日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比赛优秀奖……

他还迷上了剪纸,并用它去赚钱了。

他成了一个“天才”,而且是“白痴天才”。

无论一个人呈现怎样令人不愉快的生命状态,都不用担心,去努力寻找和发现吧,上帝关闭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海伦·凯勒的成功

海伦刚出生时,是个正常的婴孩,能看、能听,也会咿呀学语。可是,一场疾病使她变成又瞎又聋的小哑巴——那时她才19个月大。

生理的剧变,令小海伦性情大变,稍不顺心,便会在地上打滚乱嚷乱叫,简直是个“小暴君”。父母在绝望之余,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一位老师照顾她。

所幸的是,小海伦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着不幸经历的女性。她10岁时,和弟弟两人一起被送进麻省孤儿院。由于房间紧缺,姐弟俩只好住进放置尸体的太平间。在条件极差的环境中,弟弟6个月后就夭折了。她也在14岁得了眼疾,几乎失明。后来,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学校,便做了海伦的家庭教师。

从此,沙莉文女士与这个蒙受三重痛苦的姑娘的斗争开始了。洗脸、梳头、用刀叉吃饭都必须一边和她格斗一边教她。固执己见的海伦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身反抗着严格的教育。然而最终,沙莉文女士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成功了。她是怎样和海伦沟通成功的呢?

答案是这样的:自我成功与重塑命运的工具是相同的——信心与爱心。

关于这件事,在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一书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写:一位年轻的复明者,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将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灌注入一位全聋全哑的小女孩身上——先通过潜意识的沟通,靠着身体的接触,为她们的心灵搭起一座桥。接着,自信与自爱在小海伦的心里产生,使她从痛苦孤独的地狱中解放出来,通过自我奋发,将潜意识那无限能量发挥,步向光明。

就是如此:两人手携手,心连心,用爱心和信心作为“药方”,经过一段不足为外人道的挣扎,唤醒了海伦那沉睡的意识力量。一个既聋又哑且盲的少女,初次领悟到语言的喜悦时,那种令人感动的情景,实在难用笔述。海伦曾写道:“在我初次领悟到语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天亮——我想再没其他人,可以感觉到我当时的喜悦吧。”

仍然是失明,仍然是瞎眼的海伦,凭着触觉——指尖去代替眼和耳——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她10岁多一点,名字已传遍全美,成为残疾人士的模范。

1893年5月8日,是海伦最开心的一天,这也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博士值得纪念的一日。贝尔博士这位成功人士在这一日成立了他那著名的国际聋人教育基金会,而为会址奠基的正是13岁的小海伦。

小海伦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这个学习了指语法、凸字及发声,并通过这些手段获得超过常人的知识的20岁的姑娘,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她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不是哑巴了!”4年后,她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受到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海伦不仅学会说话。还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和写稿。她虽然是位盲人,但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而且,她著了7册书,比“正常人”更会欣赏音乐。

海伦的触觉极为敏锐,只需用手指头轻轻地放在对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把手放在钢琴、小提琴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她能以收音机和音箱的振动来辨明声音,又能够利用手指轻轻地碰触对方的喉咙来“听歌”。

如果你和海伦·凯勒握过手,5年后,你们再见面握手时,她也能凭着握手来认出你,知道你是美丽的、强壮的、体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满腹牢骚的人。

这个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残疾的“造命人”,其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和赞赏。她大学毕业那年,人们在圣路易博览会上,设立了“海伦·凯勒日”。她始终对生命充满信心,充满热忱。她喜欢游泳、划船,以及在森林中骑马。她喜欢下棋和用扑克牌算命;在下雨的日子,就以编织来消磨时间。

海伦·凯勒凭着坚强的信念,终于战胜自己,体现了自身价值。她所获得的成就比富人、政界要人还要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在欧洲、亚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讲,唤起了社会大众对身体残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书》称颂为有史以来残疾人士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评价说:19世纪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

病床上亦能成功

约翰在威斯康星州经营一座农场,当他因为中风而瘫痪时,就是靠着这座农场维持生活。

由于他的亲戚们都确信他已经没有希望了,就把他搬到床上,让他一直躺在那里。虽然约翰的身体不能动,但是他还是不时地在动脑筋。忽然间,有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而这个念头注定了要补偿他的不幸。

他把他的亲戚全都召集过来,要他们在他的农场里种植谷物。这些谷物将用做一群猪的饲料,而这群猪将会被屠宰,并且用来制作香肠。

数年间,约翰的香肠就被陈列在全国各商店出售,结果约翰和他的亲戚们都成了拥有巨额财富的富翁。

出现这样美好结果的原因就在于约翰的不幸迫使他运用从来没有真正运用过的一项资源:思想。他定下了一个明确目标,并且制定了达到此一目标的计划,他和他的亲戚们组成智囊团,以应有的信心,共同实现了这个计划。别忘了这个计划是因为约翰中风之后才出现的。

当你遇到挫折时,切勿浪费时间去算你遭受了多少损失;相反的,你应该算算看你从挫折当中,可以得到多少收获和资产。你将会发现你所得到的,会比你所失去的要多得多。

你也许会说他所得到的补偿只是财富,而这和他所失去的行动能力并不等值。但约翰从他的思想力量和他亲戚的支持力量中,也得到了精神层面的补偿。虽然他的成功,并不能使他恢复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但却使他得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这就是个人成就的最高象征。他可以躺在床上度过余生,每天为自己难过,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反而带给他的亲人们想都没有想过的安全和富裕。

毫无疑问,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躺在病床上不能起来,都是一种不幸。问题是作为一个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个不幸?

拿破仑·希尔讲的这个故事,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带着蓬勃的鼓舞人的力量。

生命是向上的,身体可以躺下,精神不能躺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发挥生命的作用。

事物的辩证法就是这样,挫折中蕴含着等值利益的种子。只要我们睁开慧眼,就能发现这个种子。有的人往往看不到这个种子,那时由于挫折感过于强烈,突然而至,使人不及设防,连思想也停滞了。不会总是这样。事情总会过去。我们总会平静下来。我们就该用我们的思想,好好想一想,我还能为自己做什么,我还能为家人和朋友做什么,我还能为这个世界和人类做什么?

只要你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日思夜想,办法总会有的,答案总会出来的。那时,你的生命照样能发出光彩。

这里要强调的是,只要思考,灵感总会悄然而至。不要以为马不停蹄才是效率,不要认为思考是浪费时间。你不要等到躺在病床上时才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思考、研究和规划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你每天用半小时时间,都会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躺着创出百万财富

2003年,张宝田43岁。他躺在床上已经18年了。而且除了头以外,全身没有能动的地方,比张海迪还严重。就是这样一个人,从一无所有起步,逐渐办起三个企业,成为百万富翁,而且还被村民选举为村长,成为全国惟一的特残级村长,三年后的2003年,又要连任。这样的故事,只要听道,心灵就无一例外地会被震撼。

张宝田的家在山西省原平市崞阳镇下丰洼村。1985年,他骑着摩托撞到一辆大货车上,从此躺在床上就再没有起来过。被救活后,得知颈下所有部位失去知觉,他万念俱灭,一心想死。可他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无法自己服药,无法自己割脉。他只能通过暴躁发泄心头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