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震撼心灵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18848600000021

第21章 读历史长灵气智慧(13)

又过了一年,英布谋反,刘邦又一次率兵出征,却从前线一再派使臣回京师打听萧何在干什么。萧何以为皇帝出征在外,他便尽心尽责的安抚百姓,筹备粮草,输送前线,如同他多年来所做的那样。又有人对萧何说道:“足下不久将有灭族的大祸了。足下如今位为相国,功列第一,官不可再升,功不可再加,可足下自入关中十几年来,甚得民心。如今主上派使臣来打听足下的情形,是担心足下名声太大,对他构成威胁。足下何不到处压价买田,高利放债,使民有怨言。只有如此,主上才会对你放心。”萧何听了他的意见这样做了,刘邦果然十分高兴。

当刘邦班师回朝时,老百姓纷纷拦路上书,状告萧何,刘邦一点也不怪罪萧何,反而将老百姓的状纸交给萧何,笑着对他说:“你自己处理去吧!”

如果萧何争名夺利好出风头,就会是另一种结果了,看来他采取的是一种明智的方法。在这方面,西汉女文学家班婕妤的做法也非常值得赞赏。

在汉代,班氏一门是非常显赫的家族,文武勋功,德行学问,财富威信,都极一时之盛。

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带兵遣将,驰骋疆场,出生入死,建立过不少功劳,也深受当时官员和百姓爱戴。班婕妤生得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成帝时被选人宫,立为婕妤。她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守礼教,行事端正。尤其是她在与赵飞燕姐妹的斗争中,决策英明,急流勇退,至今享有盛名。

班婕妤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在一起,时刻不离她的左右。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妙手成文,经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使得汉成帝既开心,又长见识,悟到了很多从政及做人做事的道理。班婕妤又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她写的词和谱的曲有感而发,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所以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朋友的地位,无人可及。班婕妤曾生下一个皇子,但数月后夭折。她虽然承宠时间很长,却再也没有生育。

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有口皆碑。汉朝时期,皇帝在宫苑巡游,常乘坐一种豪华的车子,帷幕是绫罗做的,坐垫是锦褥做的,两个人在前面拖着走,称为“辇”;皇后嫔妃所乘坐的车子,仅有一人牵挽。汉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也就特别令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可以两个人坐,以便同车出游,这本是一件风光差事,狐狸尚且会假借老虎作威作福呢。可是,班婕妤却婉辞谢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都有很坏的妃子坐在身边,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她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害怕和讨厌吗?”当时汉成帝认为她说得非常对,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同时还把已经制作好的车子毁掉。太后得知后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是“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把她奉为典型。

樊姬是春秋时代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刚即位的时候,喜欢打猎,贪图娱乐,不务正业,樊姬苦苦相劝,但效果不大。于是樊姬不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终于感动,改过自新,不再出猎,勤于政事。后来又由于樊姬的推荐,楚庄王重用贤人孙叔敖为令尹宰相,三年而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

可是,在宫廷的争宠上,它无疑是一个失败的事件。我们甚至可以感觉得出,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后苑,当听到班婕妤一席义正辞严的话语后,春风满怀的汉成帝是如何地失望。这种失望可以是敬畏,也可以是不满,却再也不可能是对这个女人的热情。不久能够挑起汉成帝热情的女人接踵而来,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汉成帝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班婕妤就渐渐被冷落了。

她的某些有益的做法,汉成帝也根本不感兴趣了。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赵氏姐妹。赵氏姐妹入宫后,飞扬跋扈,做了一件件害人的勾当。

许皇后十分痛恨赵飞燕姐妹,无可奈何之余,想出一条下策,在孤灯寒食的寝宫中设置神坛,每天早晨和傍晚诵经礼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寿多健康,也诅咒赵氏姐妹灾祸临门。然而,这件事情败露了,被赵氏姐妹得知便报复陷害。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为赵飞燕姐妹清除了一大障碍。

班婕妤是赵氏姐妹的情敌,自然也在陷害之列。

赵氏姐妹利用一切机会对班婕妤加以打击,以达到消灭情敌的目的。糊涂的汉成帝色令智昏,居然听信谗言,对班婕妤产生种种误解。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辩道:“妾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言;倘若鬼神无知,则谗言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汉成帝觉得她说得有理,又念及以前的恩爱,特加怜惜,不予追究,并且厚加赏赐,以弥补心中的愧疚。班婕妤通过努力,消除了一些不利因素。

班婕妤虽得免罪不究,却清楚现在宫中已是赵飞燕姐妹的天下,当然,她也经不起赵飞燕姐妹没完没了的诽谤、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若不想个自全方法,将来乃是许后第二。为避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觉得不如好自为之,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写了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这是班婕妤高明过人之处,聪明的班婕妤非常有自知之明,她无力战胜倍加得宠的赵飞燕姐妹,很可能被情敌所害。她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恩准了她的请示。

班婕妤移居长信宫,悄然隐退在淡柳丽花之中。每天天刚蒙蒙亮,长信宫门打开,她便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扫地,生活刻板而单调。

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这一切,都与她毫不相干了。她心如止水,形同槁木,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佛之外,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再无所求。如此,班婕妤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写作,也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班婕妤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才女,但宫廷女子的作用本来就是讨皇帝的欢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会做诗的班婕妤,终究敌不过会飞舞的赵飞燕。班婕妤如果在和赵氏姐妹的斗争中,没有认清形势,不是当机立断,那样极高明地退了一步,她的命运就会是另外的一种样子了。

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文/佚名

识时务者为俊杰。即使身为领导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也要体察下属的意愿,尽量顺应民心,不可盲目行事,更不可一意孤行。

恺撒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东征西伐,功勋显赫,被后人尊称为大帝,其实他并非皇帝,而且还拒绝称帝。

公元前44年2月15日的“丰年祭”仪式上,执政官安东尼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将一项事先预备好的月桂皇冠戴到恺撒的头上。安东尼原来以为,只要恺撒“皇袍加身”,阶下众人便会齐声欢呼“万岁”。谁料喊出“恺撒大帝万岁”的只有安东尼一人。开始时恺撒也很得意,可一看众人对此反应十分冷淡,便当即摘下皇冠,斥退安东尼。此时,人群中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还有一次,恺撒从阿尔巴城前线返回罗马时,在欢迎的人群中又有人高呼:“恺撒大帝万岁!”恺撒再也没有得意,而是立即高声斥责:“我非大帝,我是恺撒。”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妄称恺撒大帝了。

其实,恺撒早已有称帝之心,但当他看到拥护其称帝的人寥寥无几时,当机立断摘掉了皇冠,毅然决定不做皇帝,以免触犯众怒,既避免了授人以柄,又做到了收买人心的目的,实不愧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的日本民族

◎文/佚名

古人说:居安思危。忧患意识无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忧患意识能够使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顺利时不骄傲,遭遇挫折时不气馁,自立自强,奋发向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875万日本人在战争中死伤,孤儿寡母啼饥号寒,社会负担极其沉重;40%以上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工矿业生产急速下降,农业又遇到灾难性欠收;600多万被遣返的海外驻军和平民、1300多万失业人口,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各地车站挤满了下乡抢购白薯充饥的灾民,吃上一碗白米饭,成了普通人当时的最大奢望。然而,日本陷于经济谷底并不很久。1953年,日本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到了1955年,超过了战前水平。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巨额援助和贷款,给处于绝境的日本经济注射了“强心针”;充当侵朝美军的“军需工厂”,又使日本发了一笔战争横财。除此之外,日本民族惊人的忍耐力和超群的奋斗,也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重建起了重要作用。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历经磨难,死而复生。其中奥秘,对于许多学者,至今仍是个谜。而我们感兴趣的是,日本对这种危机磨难的抗击能力来自何处?日本的经济成就同日本的国民意识之间又有什么内在联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出自孟子的名言,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或许,当年鉴真和尚也将这种不甘安逸、积极进取的“忧患意识”带到了日本。

事实上,这种“忧患意识”正是现代日本民族抗击经济磨难、创造经济奇迹的强大精神支柱。

他们深知,现代经济竞争是一场生死搏斗,不进则退,而退则意味着被淘汰。因此,当美元同日元的汇率尚在1:140时,他们已在着手研制可能出现的1:100的预备方案。

今天,虽然日本早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技术进口国,但有远见的人士仍时时不忘日本历史上幕府体制时期的锁国政策所造成的巨祸,呼吁人们继续改造排外的、目光短浅的“岛国本性”,以防日本经济重演停滞的历史悲剧。

时至今日,全日本中、小学的教科书上依旧赫然写着:“日本国土狭小,没有资源,只有靠技术、靠奋斗,否则就要亡国。”这给日本儿童的脑海里打下了“忧患意识”的深刻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