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近忧远虑
18849900000024

第24章 异地当官古已有之(6)

中国不是世外桃源,同样存在着利用兴奋剂或不正当手段牟取各种利益的集团。如果说以往的一些违背体育道德和奥林匹克精神的行为往往出于片面的“政治”考量,或者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那么如今已与金钱、名誉、广告、地方利益、小团体利益、政绩、官职等连在一起。谎报年龄,伪造身份证,冒名顶替,打假球,吹黑哨,收买裁判,弄虚作假,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已成为行规和常态。对兴奋剂,居然也有人打着科研的幌子,希望开发出现有检测手段发现不了的新药,还有人希望从中药和食品中开发,或者明知某些食品含有兴奋剂成分却听之任之。但不知什么原因,在对被查出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及知情的教练员处分的同时,却不认真追查兴奋剂的来源。像将禁药来源说成在地铁站捡到这样的谎言,居然也能不了了之,黑幕后面的利益集团自然更加有恃无恐。

2009年5月3日

孔子、章子怡应各得其所

幼时听大人讲,外国的字母为什么弯弯曲曲呢?因为孔子牵着一头毛驴到外国去,外国人想向孔子请教,却因为不懂中文无法交流。等孔子离开后,他们发现孔子的驴子拉出的粪便是弯弯曲曲的,心想圣人的驴子拉的粪便肯定也有讲究,于是造出了弯弯曲曲的字母。类似的说法还真不少,例如在吃汤圆的时候,大人会告诉我们,外国人到中国来吃到汤圆,觉得不可思议:中国人怎么能将馅放入汤圆中间,却能使汤圆不破?如果说这些只是大人骗小孩的话,或者只是乡愚百姓中流传的说法,那么下面的例子却是我当了中学教师以后从“形势报告”中听到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有一次看到中国人爆炒米花,他感到非常惊奇,说:“这玩意应该向全世界推广,中国人为解决粮食问题做了很大贡献。”表示要从中国带一台爆炒米花机回去研究研究。当时我也深信不疑,还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达。直到二十年前到了美国,才知道中国的爆炒米花机是从西方学来的,而美国机器爆出的玉米花并不比中国的炒米花小。

这些不是笑话,而是反映了中国人长期延续的一种心态——中国至少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最文明的国家,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别以为外国人有钱有机器有枪炮,在文化上可远不如我们中国人。正因为如此,近代以前的中国人无不认为,“蛮夷”(外国人或外族人)只有认真学习华夏文明才能成为华夏,才能从禽兽变为人。但这得看他们自己是否有了足够的教化,并不是谁都有学习中国文化的资格。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历来并不热心于输出文明,即使外国人仰慕华风,中国人也会担心他们学不会,能粗通皮毛就不错了,只有像利玛窦那样到了精通的程度,才可能被称为“西儒”。中国的四书五经、名篇名著,几乎都是外国人翻译成外语的,而不是由中国政府或中国人主动翻译后提供给外国人的。

不过,等到中国人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时,这种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除了少数人对中国文化完全丧失信心,甚至视为累赘或祸根外,多数人却依然保持着自信,或者说是过分的自信,总希望外国人都能重视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最好能像中国人那样学习中国文化。与关起门来孤芳自赏的态度相比,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但良好的愿望不等于就有理想的结果。我们一度将文化政治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一并抛弃,以至在北京学中文的外国人能流利地读《人民日记》,却不会用中文写信。一位美国学者曾告诉我他的经历:他是在台湾学的中文,文革期间沈阳杂技团访问美国,他担任翻译,将州长的话译成:“略具菲酌,请各位赏光。”结果客人无动于衷,因为他们已经不懂这些文雅的用语了。“礼失求诸野”,真正的中国文化似乎真要到大陆以外的“野”去求了。

所幸中国人终于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精华的伟力,并致力于对外传播。据报道,中国在国外设立的孔子学院已过百家,并要进一步扩大至数百家。山东省投入巨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性的“孔子奖”。孔子的名字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早已名闻世界。儒家、儒家思想、儒家学者这些词译成西方语言,几乎都是由“孔夫子”一词的音译衍化出来的。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孔子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世界性人物。尽管传统文化并非只有儒家,中国文化在孔子身后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孔子,但没有谁能取代他的地位。

不过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只有一位代表人物,不能只有雅文化、儒家文化、精神文化。介绍中国当代文化,更不能局限于传统。再说,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层次、群体有不同的要求,这些都不能仅仅靠一位孔子。从这一点上说,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传统和现代、雅和俗、汉族与少数民族、大陆与港台、国内与海外——都有其独特的作用,都可以有代表人物,不能相互替代。与我谈孔子的人的确不少,但有的外国人就只知道李小龙、姚明或章子怡;有的外国人欣赏儒家经典,有的却只想学中国功夫,打太极拳。

有人说,章子怡主要在美国发展,演的电影也以美国片为主,已是“黄皮白心”,不能再体现中国文化。如果这样看,姚明也一样,他打的篮球,讲的英文,当然无法体现中国文化。但他们都是中国人,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有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能够在影视、篮球这样典型的西方文化中占据优势,恰恰证明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包容性,也显示了中国年轻一代的能力,当然也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听到大山用流利的中文说相声时,绝不会忘记他是一位外国人一样,美国人在欣赏章子怡和姚明时,也会想到他们的中国因素。

孔子的地位不可动摇,章子怡、姚明也需要,各得其所,才能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更呈异彩。

2006年5月17日

为什么世博会没有产生在中国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以来,见于媒体的各种文章少说也数以万计,该说的似乎都说过了。要再找些别人和自己都没有说过的话题,实在很不容易。好在凡事都可从不同角度看,从不同方面谈,大家集中在前门,不妨往后门瞧瞧。要是后门口也已人满为患,还可从窗口窥视,或许反而能见到了常人不注意的角落。

世博会是一百多年前从英国开始的,一届又一届办到今天。国际展览局创立后,俨然是一个国际组织,想申办的国家还得按规定提出申请,经过竞争,方能获得举办权。但直到本届,世博会才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所以不少人认为世博会本来是西方发达国家展示发明、炫耀财富的一种专利。其实,炫耀的目的固然有,但更多的却是出于现实利益的需要。例如,一种发明,即使还很原始,甚至还看不到多少实用价值,但通过世博会的展示,很快就实现了商品化,推广到世界各地,获利无穷。而外地、外国的产品都愿意不远千里、万里送去展示,也是看上了世博会这一功能。举办的城市或国家当然要花一笔钱,甚至耗费巨资,但谁都明白,通过世博会得到的直接的与间接的、有形的与无形的财富必定超过支出。

本来,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以往一直自称“地大物博”,为什么一直没有想到该开一个博览会呢?如果说,一百多年来是因为国弱民穷,那么在汉唐盛世为什么也没有人想到这个点子呢?这只能说是中国特色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