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讲给孩子的春秋战国历史
18850400000012

第12章 谋臣篇(下)(2)

在回去的路上,子产对随从解释说:“按人之常情,亲人得病了会担忧,快要死了会感到恐惧,已经死了便会感到悲伤。我听见那个妇人并不是悲伤地哭,而是恐惧地哭。开始我还以为她丈夫快要死了,没想到已经死了一个时辰了。这时候,她为何还会发出恐惧的哭声呢?而且她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却越发哭得厉害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时随从才恍然大悟,说道:“这下我明白了,原来那男子是她害死的。她杀死丈夫,怕外人知道,为了遮盖杀人的真相,她又不得不哭。可是这哭声中却不免流露出恐惧来,听到人们的脚步声,恐惧自然越加深重了。”

子产点头称是。

不一会,那妇人便被押来了。验尸结果显示,她丈夫是在睡觉的时候被刀子捅死的,之后又找到了她行凶的刀子和染上血的衣服。在证据面前那妇人不得不服罪,但是她还不知是她的哭声暴露了自己。如果不是遇到了子产这种细心机敏的人,她或许就能蒙混过关了。

14、范雎助秦王远交近攻

赵国在廉颇和蔺相如的共同保卫下,使得虎视眈眈的秦国不敢轻举妄动。其实秦国已经从楚国和魏国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时候秦国的实权掌握在太后和她的兄弟穰侯魏冉手里。

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攻打齐国。就在这时候,齐昭襄王接到一封信——一个名叫张禄的人求见。

这个张禄原是魏国人,他的真名叫范雎。他本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有一次,他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他很有才能,于是派人去见范雎,并给他备了一份厚礼,但是都被范雎推辞了。

因为这件事,须贾怀疑他私通齐国。于是一回到魏国,须贾便向魏齐告发他。经过严刑拷问,范雎几乎断了气,肋骨被打断,门牙被打掉。最后魏齐叫人用破席把他裹起来,扔在厕所里。

天黑下来的时候,范雎才昏昏沉沉地醒了过来。只见一个兵士守着他,范雎恳求他帮助。于是那个守兵偷偷地放走了范雎,并向魏齐回报,说范雎已经死了。

为了躲避魏齐的追捕,范雎更名换姓,改名张禄。那时候,正好秦国有个使者来到魏国,范雎便暗地里去见使者,请求使者将他带到秦国。

范雎到了秦国,给秦昭襄王上了道奏章,秦昭襄王便决定在离宫接见他。到那天,范雎便在宫内的半路上,碰见秦昭襄王坐着车子来了。范雎故意装作不知道是谁,也不躲避。秦王的侍从大声呵斥他,谁知范雎则非常冷淡地说:“哪里有什么大王,我只听说秦国有太后,有穰侯。”

这句话被秦王记在心里,他立刻把范雎请到了离宫。命令左右下去之后,单独和范雎见面。秦昭襄王说道:“我刚才听到您在外面说的那番话了,现在希望您能够坦言,不管牵涉到谁,上至太后,下至百官,你有什么话只管说。”

范雎便开始说道:“秦国土地广博,士卒勇猛,想要一统天下本来不是件多么困难的事。可是过了这么多年却依然没有什么成就,除了相国没有对秦国尽心尽力,您也有失策的地方。”

秦昭襄王连忙问:“你说我失策在什么地方?”

范雎答道:“齐国远离秦国,中间隔着韩国和魏国。如果大王要出兵攻打齐国,即便灭掉了齐国,也很难将齐国和秦国连接起来管理。所以我认为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远交近攻。暂且和离我们远的国家保持友好的关系,把离我们近的国家先攻打下来。这样便可以不管扩大秦国的地盘,逐渐地增加秦国的土地。只要将韩、魏两国攻下来,齐国也就保不住了。”

秦昭襄王对他的说法点头称是,说:“秦国要真是能灭掉六国,统一中原,那就全靠先生的远交近攻的计策了。”

于是秦昭襄王封范雎为客卿,并且开始按照他的计策,首先把韩魏两国作为秦国主要的攻击目标。几年之后,相国穰侯被秦昭襄王撤了职,杜绝了太后干预朝政,封范雎为丞相。

魏国受到秦国的威胁,魏王感到十分惊慌。后来相国魏齐听说秦国的丞相是魏国人,就打发须贾到秦国去求和。范雎听到须贾来到了秦国,便故意换上了一身破旧衣服,到客馆里去见他。

须贾一见范雎竟然还活着,十分震惊,说:“你在这做什么?”

范雎答道:“我就在这儿给人家当个使唤人。”

须贾见他穿得十分单薄,冻得一个劲儿地打哆嗦,便拿出一件茧绸大褂送给范雎,并且留他一起吃饭。须贾说:“我听说秦王非常看重丞相张禄。我很想拜见他,不知道有谁可以帮我引见?”

范雎说:“我的主人和丞相倒是有些交情,如果您要见丞相,不如跟随我去见他吧。”

于是须贾跟着范雎来到了相府门口,对须贾说:“您先在这等一会,我先进去通报一下。”范雎进去不久,便有人传出命令,要须贾进去。须贾问守门的侍者:“刚才那位和我一块来的人怎么不出来?”

守门的人很奇怪地说:“刚才进去的不就是咱们的丞相吗?”

须贾这才恍然大悟,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进去后,跪在地上一直爬到了范雎面前,不住地磕头,说:“我有眼无珠,得罪了丞相,请您下令治我的罪吧。”

范雎把须贾狠狠地数落了一顿,说道:“虽然过去你那样对我,可是今天好在你给我了这件袍子,总算有点人情味。我就看着这个份上,暂且饶了你。”接着,他又叫须贾捎信给魏王,只要魏王杀了魏齐,秦国就会同意魏国割地求和的请求。

须贾回到魏国,把范雎的话告诉了魏王。魏王情愿割地求和,魏齐走投无路,最后只好自杀。魏国求和后,秦国就按照范雎远交近攻的计策,先将矛头对准了韩国。

15、管仲高价买鹿楚中计

齐国有了管仲,日益变得强大起来,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可是楚国却不听齐国的号令。当时,齐国的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率军打楚国,以军威震慑楚国君臣。但是管仲却连连摇头,说:“齐楚两国实力相当,如果两国开战,必定是一场恶战,会将我们辛苦积攒下来的粮草用光,也会牺牲掉无数人的性命。”

管仲的反对使得众将士哑口无言。大家不知道管仲这次有何妙计能够征服楚国。

有一天,管仲派了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国去买鹿。鹿在当时是比较稀少的动物,只有楚国才有,可是当地人只把鹿作为一般的、能吃的动物,仅二枚铜币就可买一头。而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四处宣扬:“齐桓公喜欢鹿,不惜重金购买。”

楚国的商人见有利可图,便纷纷加紧购买鹿。开始的时候三枚铜币一头,后来涨到了五枚铜币。这件事最后传到了楚王的耳朵里,他感到非常兴奋,他认为强盛的齐国就要亡国了。当初卫懿公因为迷恋鹤而亡了国,现在齐桓公喜欢鹿,简直是重蹈覆辙。于是他和大臣们在宫中大摆筵席,等着齐国衰落后好夺得天下。

鹿的价格一再高涨,后来管仲把鹿价提高到了四十枚铜币一头。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都相当于数千斤的粮食了,于是纷纷放下农具,不再到田间耕种,而是带着猎具到深山去捕捉鹿。就连楚国的官兵也都停止了训练,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地上山捕鹿。仅仅一年的时间,楚国的土地荒芜,铜币堆积成山。楚人拿着铜币去买粮食,可是发现没有人肯卖给他们。原来管仲早就下了命令,禁止任何诸侯国和楚国通商买卖粮食。

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极大地丧失了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便集合了八路诸侯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来到楚国境内,气势恢弘。楚成王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无奈之下连忙派大臣求和,同意接受齐国的号令,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就这样,齐国没有费一兵一卒便制服了强大的楚国。

16、虞公贪财借道被灭国

虞国和虢国是晋国南边的两个小国,由于他们的祖先都姓姬,所以两国相处得很好。但是虢国的君主经常派兵到晋国边界闹事,晋献公便想讨伐虢国。

公元前655年,晋襄公跟大夫荀息说道:“我想现在讨伐虢国,你觉得怎么样?”

荀息说:“现在还不是时候,虢国和虞国相交甚好,而且虢国戒备森严,如果我们贸然发兵,恐怕很难取得胜利。不如先派人给虢国国君送一些美女,让他尽情享乐,以此消磨他的意志。”

虢公得了晋国的很多美女,果然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了。荀息这时候说:“现在可以攻打虢国了,不过要想虞国不去支援虢国,还要给虞公送一份厚礼,向他借条路说是讨伐虢国。这样虢国就会恨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

于是晋献公就派荀息出使虞国。

荀息到了虞国,将一匹千里马和一对名贵的玉璧献给了虞公,说:“虢国一直侵犯我们晋国,我们打算讨伐他们。今天麻烦贵国借一条道,让我们顺利过去,如果这一仗打赢了,所有战利品都归虞所有。”

虞公是个贪财之人,他拿着玉璧,又看看千里马,便答应了荀息的要求。这时虞国的大夫宫之奇来到虞公面前劝阻道:“大王!这样做不行呀!虢国跟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如果虢国灭亡了,那我们虞国也就很难保住了。”

虞公却不以为然地说:“人家送来了这么好的宝贝,咱们岂能小气得连条路都不借给他们。再说,结交强大的晋国总比和弱小的虢国相交好。”

宫之奇见虞公听不进自己的忠言,料定虞国必然要被晋国灭亡,于是带着一家人离开了虞国。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当晋军路过虞国时,虞公见晋军十分强大,便向荀息讨好地说愿意助战。荀息说:“我听说虞公正和犬戎打仗,您现在假装上去给他助战,虢国一定会放您进城。让晋国的士兵上您的兵车,只要他们一开城门,我们就可以轻松地拿下下阳关。”

荀息利用虞公很快就拿下了虢国,回过头来又很快收拾了虞国。虞公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做了俘虏,他喜欢的那对名贵的玉璧和那匹千里马,又回到了晋国,他最后亡了国,什么也没得到。

17、慎到连环三计保国土

楚襄王刚刚继位,齐王的使者便带着五十乘兵车来到了楚国。齐使向楚王施礼完毕,便显露出了真实意图,他说道:“当初您做太子的时候在齐国留作人质,以献出楚国东地五百里作为提前返楚的条件。今天我来替齐王传个话,不知您会不会履行诺言。”

楚襄王一时不知道怎么办了,连忙摒退左右,让齐使先休息一下。他请来了太傅慎到。

慎到说:“这件事果然不好办。没想到齐国竟然真的派人来要地了。不过您先别慌,明天在朝堂上召集大臣们,看他们有什么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楚襄王心中十分焦急。上柱国子良首先献计道:“大王,您贵为一国之君,不能言而无信。如果您这次食言了,就会被天下诸侯耻笑。所以不妨先把地方给他们,然后再夺回,这样方显示出了您的强大!”

子良刚说完,昭常便上前劝谏:“大王,这东地五百里国土万万不能给齐国。割去它,楚国就如同失去了半壁江山。我宁愿率兵死守东地!”

昭常退下,景鲤对襄王分析道:“地要给,不然会失信于天下。而且楚国很难抵御齐国的强兵,我愿意代大王去秦国搬来救兵!”

景鲤退出后,慎到这时再拜见襄王。

襄王皱着眉头转告了他们三个人的主意,慎到笑道:“大王,他们三人各有见地,您不妨全部采用!”

襄王瞪了他一眼,慎到接着说道:“您发给上柱国子良五十乘,东面献地五百里给齐;在子良走后第二天,派出昭常为大司马,让他去镇守东地;在昭常走后的第二天,派遣景鲤率车五十乘,去向秦国寻求救援。这样,我就能保证您不费一兵一卒,就能保住这五百里东地!”

于是大家便按照慎到的计谋,纷纷行动起来。子良来到齐国表明自己的来意之后,齐王大喜,连忙派遣军队前去接受东地。这时昭常已经镇守在那里,面对齐国的军队,昭常说道:“简直是做梦,我奉命镇守在这里,与这块土地共存亡。”齐王听闻非常生气,他质问子良,到底怎么回事。

子良假装很生气地说:“这个昭常肯定是假传楚王的命令。大王,您不用管他,只管发兵攻打好了。”

于是齐王下令出兵,军队直接来到了楚国东地。齐军刚要攻打楚国边界,这时五十万秦军已经严严实实地包围了齐国西边的疆域。秦国将军大声喊道:“齐王拦截楚国太子回国已是不仁,现在更要夺取楚国土地更是不义之举。如果齐军不守礼数,秦国愿为天下诸侯讨个公道。”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着急,他连忙叫子良回国告诉楚王,齐国不要那五百里东地了。子良走后,齐王又命人赶往秦国,解除齐国的燃眉之急。楚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绷紧的神经终于松开了。

18、孙膑斗庞涓装疯脱难

孙膑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他经墨翟推荐来到魏国,正好同他的同学庞涓一起为魏王效力。

有一次,庞涓摆酒设宴邀请孙膑一起谈论兵法,孙膑对庞涓的提问对答如流,而且还向其提出了一个问题,可是庞涓却答不上来。他们一块在魏王面前摆兵布阵,庞涓的阵法被孙膑一一识破,而孙膑摆出的巧妙阵法,庞涓却一点也不知道。

庞涓是个嫉贤妒能的人,他本来就很嫉妒孙膑的才华,如今孙膑来到魏国,他生怕孙膑抢了自己的地位,于是将孙膑视为自己的眼中钉。有一次他使用诡计,陷害孙膑和齐国私通,并以省亲扫墓为由,准备叛魏赴齐。

魏王辨不清真假,糊里糊涂便将孙膑革职,并叫庞涓去向他问罪。

庞涓本来想杀掉孙膑,但想到《孙子兵法》还没有到手,于是假惺惺地对孙膑说:“魏王本来要杀了你,幸好我再三恳求,他才答应将死刑改为刖足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