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服帝王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但凡一个英主都离不开这敢于说出不同声音的人,这便是谏客,敢于反对国主的人。
1、优孟哭马巧谏楚庄王
优孟原本是楚国的艺人,从小便擅长辞辩,常常用玩笑的方式婉言劝谏,也正因为他不像别的臣子那样直来直往,所以他的劝诫常常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卫国有个卫懿公爱鹤,而楚国有个楚庄王爱马。他在宫中养了很多匹马,其中有一匹是他的最爱,不仅每日锦衣玉食地伺候着,而且还给它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屋子,给它铺上了有帷幕、有丝绸的被子。可惜这匹马福浅命薄,它越长越胖,最后竟然死了。
爱马离世,楚庄王非常伤心。他吩咐下人,一定要用天下最好的棺材,外面还要套上一个好棺材,并且要用大夫的礼仪埋葬它。有的大臣马上提出了反对,大家都认为用大夫的礼仪去埋葬一个畜生实在是个笑话。可是楚王非常严厉地斥责了那些劝诫的大臣,并下令谁要再劝,就立刻处死。于是大臣们一个个都不说话了。
这时,优孟突然痛哭起来。楚王很奇怪地问他:“你哭什么呀?”
优孟哭得更厉害了,回答说:“我是在哭马呀。这匹马是您最喜爱的。这天下有什么事情是我们楚国办不到的呢?我觉得不能只用大夫的礼仪埋葬它,要用君王的礼仪下葬才对。”
庄王接着问道:“那怎样用君王的礼仪葬它?”
优孟答道:“我们要用雕刻着花纹的玉作为棺材,外面套上文梓木做的大棺材。让士兵们挖一个大坑,让百姓们都来运土,然后用最上等的东西来祭奠它。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我们还要邀请各国的使者来吊唁它。各诸侯听了这件事,才能知道大王对马比对人还要重视。”
楚庄王到最后才听明白他什么意思,优孟根本不是哭马,而是拐着弯地劝自己呢。楚庄王这次没有生气,而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接着问优孟,怎样处理这匹马才合适呢?
优孟说:“当然是要把它当做六畜来埋葬。在地上挖个土灶作为棺材的外套,用铜鼎作为棺木,再加上姜、枣、粳米等作为祭品,用大火将其煮熟煮烂,最后埋葬在人的肚子里,这就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于是,楚庄王叫人将马煮熟分给了大家,从此,楚王再也没有因为牲畜而轻视人了。
楚国的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个贤人,因此非常看重他。孙叔敖临死的时候交代他的儿子,日后没有了依靠,定然会混得穷困潦倒,那时候不妨去找优孟,向其表明是孙叔敖的儿子,他就会给予帮助。
几年后,孙叔敖的儿子果然过得很贫困,不得不靠替人背柴度日。有一天他去拜见优孟,并告诉他自己是孙叔敖的儿子,希望优孟能够帮助自己。优孟让他在家中等几天,不要出门。
稍后,优孟便回家命人仿照孙叔敖的衣帽缝制了一套,然后学习孙叔敖的言谈举止。优孟本来就是个演员,因此一年之后,他简直就像活的孙叔敖,就连楚王和大臣都分辨不出来。
有一次,楚庄王举办宴会,优孟就按照孙叔敖的装束打扮了一番,之后上前敬酒。楚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复活了,一个劲地要任命他为宰相。优孟说要回家和妻子商量,三天以后再来就任宰相。
三天后,楚庄王问优孟他的妻子说了什么,优孟答道:“我妻子不愿意我做宰相,她觉得楚国的宰相不值得做。当初孙叔敖忠诚廉洁,扶助楚王称霸中原。现在他死了,他的儿子却无立锥之地,不得不靠背柴为生。做宰相像孙叔敖那样还不如死了算了。”
听他的一番说辞,楚王感到非常惭愧,他立刻召见孙叔敖的儿子,送给他四百户封地,传了十代都没有断绝。
俗话说,忠言逆耳,尤其是对于尊贵的君王来说,更是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其实聪明的人正如优孟,可以将忠言说得君王爱听,也乐于采纳,这才是进谏的艺术。
2、晏婴进谏言讲究技巧
齐景公沉迷于酒色,一连七天不理朝政,和宫女妃嫔们在宫中把酒言欢。大夫弦章刚进王宫,就被一股股浓烈的酒味呛得喘不过气来。待他缓了缓神,发现齐景公正一边喝酒一边看宫女们跳舞,于是非常生气地走上前去。
齐景公见他过来,便招呼他一起喝酒。他满嘴喷着酒气,让宫女给弦章倒了满满一杯。
弦章哪有心思喝酒,他这次来就是因为齐景公一直沉迷于酒色——已经喝了七天七夜。宫女、厨师都累得够呛,可是景公依然没有停手的意思。看到齐景公如此荒废国政,弦章心急如焚。他没有接酒,也没有答谢,而是走到齐景公面前十分沉重地说:“酒能伤人,也能废政。您这种喝法,会毁了齐国的千秋大业呀!”
景公本来兴致挺好,可是冷不丁地碰了这么一个软钉子,心里很不高兴。他趁着酒兴说道:“我身为一国之主,多喝几杯酒又算得了什么?”
弦章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说话不拐弯。他见景公不仅不知悔改,反而认为自己做得很对,于是一时怒火冲天,大声喊道:“如果您不听劝告,打算一直这么喝下去,那您就下道命令杀了我吧!”
面对这么执拗的臣子,景公正要斥责他放肆,这时晏婴走了进来。于是景公让晏婴出主意惩治这个放肆的人。可是晏婴没理会这茬,他满脸笑容地向弦章道喜,这一举动让大家都很迷惑。
晏婴说:“你能遇到国君这样贤明大度的人是交了好运了,如果换成夏桀、商纣那样的昏君,恐怕现在你的人头早就落地了。”
晏婴的这一席话表面上是对着弦章说的,可是景公却有点不自然了。为了掩饰自己的窘态,他说:“相国说得对,我就是应该听听你们的劝告,下决心把酒戒掉。”
晏婴见齐景公已经转变态度了,便十分诚恳地对他说:“你这样做正是大家所期盼的。饮酒是为了交流感情,如果过量就要伤身误事。我建议您不如制定个礼法,规定不论男女,喝酒不得超过五巡,违规的话就要受到惩罚。如果实行这样的礼法,在外就不会出现酒醉闹事的,在内就没有胡作非为的,如此国家就太平了。可是如今国君如此贪杯,竟然畅饮七天七夜,您身边的大臣就会跟着一起狂欢滥饮,从而也就无心关心国事。长久下去,我们齐国岂不是岌岌可危吗?”
晏婴的一番话,令景公很惭愧,他当即传下命令,撤掉酒席,并向弦章道歉。从那以后,景公便再也不会无节制地喝酒了。他把心思都放在了处理朝政上面,群臣看到国君振作起来,于是都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出力,齐国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面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碰不得的东西,尤其是君王的面子更是伤不得。弦章和晏婴都有着相同的目的,可是劝说的方法不一样,由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其实不管对什么人提意见或者批评,都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把人逼得太紧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3、晏婴一日三谏显忠心
有一天,齐景公和很多大臣到郊外去游玩。
早上的空气十分新鲜,草地辽阔,各色鲜花点缀其中。鸟语花香的景象让齐景公的心情非常好。他不禁感叹道:“如果我可以长生不老就好了。这么好的山水,能够永远享用多好呀!”
晏婴听到国君的这番话,心中暗想:如果国君就此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肯定会荒废国政,不求进取,那样的话国家就完了。于是他接过齐景公的话头说:“生死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不是凭借人力就可以改变的。况且长生不老也未必是件好事。”
“何出此言?”景公十分不解晏婴的言论。
“如果历朝的君主都可以长生不老,可么齐国的开国君主太公和丁公就会活到现在,他们还是一国之主。那么接下来的桓公、文公、武公就只能做他们的助手,而您也只能成为扛一把锄头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了。哪还有心情四处游玩呢?”
齐景公听完晏婴的话觉得很扫兴,于是不再理睬他。
中午的时候,梁丘据赶着一辆六七匹马拉的大车滚滚而来。齐景公对着晏婴说:“这是梁丘据接我来了,朝中只有他最了解我的脾气。”
可是晏婴没有顺着他的话,而是很不满地说:“身为臣子,就不能事事都顺着国君,随声附和的臣子并不是好臣子。国君认为对的也不一定对,国君认为不对的,也不一定不对。这个人只会察言观色、溜须拍马,根本不考虑对错,一味地迎合。您或许觉得他的话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可是对于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景公很不高兴,转身拂袖而去。
晚上的时候,景公看到一颗流星从天际滑落。他顿时觉得这不是什么吉祥的兆头,连忙让主管祀祷的官员设香案祷告,保佑齐国国泰民安。
晏婴听闻马上赶过来劝阻,他对景公说:“只不过是一颗流星,何必这么兴师动众呢?流星只会扫除邪恶的事情,您又没有做什么丑事,何必提心吊胆呢?如果您做过一些不该做的事,那也让流星扫过了,岂不是很好吗?”
景公越听越生气,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可是晏婴完全没有闭嘴的意思,他接着批评景公:“流星出现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我最担心的是您沉迷酒色、亲近小人、喜听谗言、远离贤臣,长此下去,齐国的灾难就要来临了。这都是您的过失,单单靠祈祷是帮不了什么忙的。”
听完晏婴一顿训斥,齐景公再也没有兴致继续游玩了,于是下令立即回宫。
齐景公回到宫中非常生气,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一直想着怎么整整这个相国的气焰。可是,当他仔细品味晏婴的话后,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钦佩起这位臣子的忠心来。晏婴去世后,景公感到非常痛心,他感叹再也找不到一日劝谏自己三次的忠臣了。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朝历代,一个耿直的谏臣能够遇到一个明君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也是这个国家值得庆幸的事。有忠臣名君的国家,自然是无坚不摧的。
4、晏婴借下棋巧进谏言
晏婴听说齐庄公正在和自己的妃子们下棋,便连忙赶去求见庄公。晏婴是位下棋的高手,他一来,庄公便撇下了妃子,和晏婴对弈起来。
晏婴这次求见庄王是有目的的。没料到国君急于下棋,他只得先把话收回来,专心下棋。不一会工夫,晏婴便吃掉了庄公不少棋子,庄公仍然很冷静,慢慢转败为胜,最后赢下一局。
庄公知道晏婴是棋坛高手,可没想到今天这么快就输了,他不禁问晏婴:“早就听说相国满腹才学,更是一位下棋高手,今日为何这么快就输给我了?”
晏婴答道:“臣有勇无谋,输给您是情理中的事。”
晏婴接着说:“下棋如此,管理国事亦是如此。臣恐怕已经不能承担相国的重担了。”
庄公没想到晏婴会这么说,自从他担任齐国相国以来,协助自己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为何今日说出这般泄气的话呢?猛然间,他突然意识到晏婴这是委婉地批评自己崇尚勇力而忽视仁义呀。
原来,庄公几年来一直很看重勇武有力的人,因此一些武夫便骄横得无法无天,经常欺压百姓。而且一些有学识的文臣一直得不到重用,官风民风越来越坏。曾经有不少大臣劝过庄公,可是他根本听不进去。如今晏婴的一席话说得庄公心里警觉起来,他想知道晏婴对于重用武夫的看法。于是他直接问道:“你能不能告诉我,之前有没有一个国家凭借勇力而达到国家的强盛安定呢?”
晏婴答道:“夏朝有大力士推侈、大戏,商朝有勇士弗仲、恶束,他们都是力大无穷、用力无比的人,可是夏商依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由此看来,一个国家光靠勇力是不能实现长治久安的。”
庄公仔细地想了想晏婴的话,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十分恭敬地向晏婴表示感谢,并表示一定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再偏袒有勇力的人。
待到两人重新下起棋来,晏婴精心布局,进退有致,不一会庄公就招架不住败下阵来。庄公感到很奇怪,怎么突然他的棋艺又好了起来,最后他终于想明白了,原来晏婴是借机向自己进谏,真是用心良苦啊!
采用直谏的方法的臣子古来也有不少人,幸运地遇到了圣明的君主,即使意见没有被采纳也不至于惹来杀身之祸,不幸的是遇到了昏庸的君王,报效国家的心愿完不成,还会不小心搭上性命。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劝解别人是很多聪慧的人常用的招数,采用这种委婉的谈话技巧既不得罪人又能产生良效,何乐而不为呢?
5、邹忌论美劝齐王纳谏
公元前378年,齐威王继位,可是他竟然一连九年都不理国事。这一天,他召见邹忌去给自己弹琴。可是邹忌到了王宫只是不停地向齐威王讲述乐理,就是不开始弹奏。
过了好长时间,齐威王终于不耐烦了,他很不高兴地说:“你跟我说半天乐理却不弹奏,我怎么知道你演奏得怎么样呢?”
邹忌答道:“我是以弹琴为生的人,自然要苦心钻研弹琴的技法。正如您要做的事就是治理国家,当然也要好好研究治国计策。我光说乐理而不弹琴你就不愿意了,那么你身为国君九年都没有处理过朝政,百姓会愿意吗?”
齐威王听他分析得头头是道,因此很看重他,便封他为相国,协助自己处理朝政。
邹忌身高八尺有余,相貌俊朗,是个名副其实的美男子。有一天,他梳洗完毕,穿戴好衣帽,走到镜子面前问妻子:“你觉得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妻子答道:“徐公哪有您美呢?”
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自己有什么地方可以比得过他呢?于是邹忌又问妾:“我比城北的徐公美吗?”
妾回答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那天正好又来了客人,邹忌便问客人这个问题,客人恭敬地说:“徐公确实没有你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