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讲给孩子的春秋战国历史
18850400000014

第14章 谋臣篇(下)(4)

齐景公对鲁昭公说:“这种桃子是先王在世时种下的,那是一个来自东海的人带来的‘万寿金桃’的桃核。先王将其种下,过了三十年,桃树生长得非常茂盛,可是却久久不见其开花结果。再后来桃树终于开花了,可是一直到今年才结了几个桃子,因此十分珍贵。平时我命人将桃园的门锁上,今天您光临我国,我不敢独自享用,所以取来同您一同分享。”

鲁昭公连连道谢。

不一会,晏婴便将摘来的桃子拿来了。只见盘中放着六枚桃子,香气扑鼻。晏婴献给鲁昭公一杯酒,之后奉上了一枚金桃。

鲁昭公一边饮酒,一边品尝着金桃,那桃子香甜无比,鲁昭公连连称赞。

接着,齐景公也喝了一杯酒,吃了一枚桃子。齐景公说:“这种金桃是十分珍贵的东西,叔孙若大夫贤能美名闻名天下,应该吃一个桃子。”

叔孙若谦让道:“我的德行怎能和晏婴相比,这桃子还是让他吃吧!”

齐景公见他们互相推让,于是便拿了两个桃子给晏婴和叔孙若一人一个。

盘中还剩下两个桃子,晏婴建议将其赏赐给朝中功劳最大的人。这时公孙捷第一个站起来说:“当年我随主公一同打猎,杀死了凶猛的老虎,这功劳够吃桃子了吗?”

晏婴说:“你杀死猛虎,保护了主公,这样的功劳理应赏赐一枚桃子。”于是递给公孙捷一杯酒,一枚桃子。

这时古冶子一下子跳了出来,说:“打死老虎就了不起了吗?当初我在黄河斩杀妖鱼,保护了主公的安全,这样的功劳够得上吃桃子吗?”

晏婴听了,忙给古冶子斟满酒,送给他一枚桃子。

古冶子正在吃桃子的时候,田开疆一步跳了出来,大声说道:“我曾经奉命讨伐徐子,斩杀了徐子的大将,俘虏了五百多名甲士,使得徐子臣服于齐。各国诸侯推举我们主公为盟主,这样的功劳,难道不够资格吃这一枚桃子吗?”

晏婴对齐景公说:“田开疆的功劳的确比公孙捷和古冶子的功劳大,可是桃子已经没有了。只能赏酒一杯,等桃子再熟的时候赏赐给他吧!”齐景公同意了晏婴的建议。

田开疆却按着剑柄说道:“斩鱼打虎的人都能吃到桃子,我血战沙场,为国家争得荣誉却吃不到桃子。在两国国君面前受这么大的侮辱,让我有何面目再活下去?”说毕,他便拔剑自杀了。

公孙捷大惊,说道:“我们没有田开疆的功劳大却吃到了桃子,我们争吃桃子却没想到让给田君,已经不廉洁了,现今田君死了,我只好跟着死,方显得仗义了。”说然也自刎身亡。

古冶子见状大吼道:“我们三人如同亲兄弟一样,现如今他们都死了,我还有什么理由苟且偷生呢?”说完也拔剑自杀了。

齐景公叫人制止,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就这样,晏婴无形中便除掉了这三个隐形的祸害。

22、弦高献牛犒军救郑国

表面上已经加入了中原会盟的郑国,暗地里却和“独来独往”的楚国友好交往。晋文公知道这件事后,便打算召集各路诸侯共同去讨伐郑国。

此时,先轸说道:“其实咱们自己的兵马就足够出兵攻打郑国,况且咱们已经会合诸侯好几次了,何必再去叫上别的国家?”

晋文公说道:“这样也好,不过我和秦王有过约定,一旦有事便一块出兵,所以这次不能不去通知他一声。”于是晋文公便派使者去秦国请求秦穆公发兵伐郑。

等到晋国的军队到了郑国,秦国的兵马也到了。晋军驻扎在西边,秦军守在东边,声势浩大,郑国的国君吓得不知所措。这时有一个人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派出一名善于言辞的人去劝秦国退兵。于是郑国国君选了一名能言善辩的人,结果真把秦穆公说服了。于是秦穆公单单留下了两千人马保护郑国,自己带着大部人马离开了。

晋国见秦国一声没吭便走了,都非常气愤。狐偃主张马上追上去,或者把留在北门的那些秦军消灭掉。晋文公却说:“当初要是没有秦王的帮忙,我又怎么能回国呢!”于是晋军没有理睬撤退的秦兵,而是专心致志攻打郑国。最后郑国投降了,答应了晋国的条件,将逃亡在晋国的公子兰立为太子。

留守在北门的秦军见郑国向晋国投降了,便非常生气。秦王为了郑国才退兵离去,还留下了这么些人保卫着郑国,没想到他们反倒撇开了秦国,自己投降了晋国。

于是秦军马上派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秦王,希望秦王能够尽快派兵来征讨郑国。秦穆公听了这个消息心里非常不痛快。可是他又不好意思直接跟晋文公撕破脸,也只好暂时忍耐。

后来,狐偃、狐毛、魏犨等比较重要的大臣先后去世,秦穆公听说了,便开始在心中打起了算盘。晋国已经没有了可以倚靠的重臣,而秦国的年轻人才却是如春笋般成长起来。于是秦穆公便想着要接替晋国成为新的霸主。那时候,中原的诸侯依然把秦国看做西方的戎族,就像把楚国看做南蛮子一样。秦穆公想:要做中原的霸主,就必须占领中原的土地,永远待在西北角可不是个办法。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摩拳擦掌,开始建立霸业了。这时秦穆公又得到消息,说郑伯死了,被晋国扶植的公子兰成为郑国的国君。恰好晋国的侯也去世了。如果现在去攻打郑国,刚刚为晋侯后事忙碌的晋国绝不会不顾国君的遗体而救援郑国。所以驻守在郑国的秦军希望秦王下令发兵,给郑国来个里外夹击,趁机将郑国灭掉。

秦穆公马上召集群臣商议攻打郑国的事,但是却遭到了蹇叔和百里奚尽力反对。他们认为:“郑国和晋国的国君都刚刚去世,我们不去吊祭就罢了,还要趁火打劫侵犯人家,这样是不合情理的。而且郑国距离秦国有一千多里地,就算偷偷行军,日子久了人家也会知道。即便这次打了胜仗,我们又如何管理千里之外的土地?所以攻伐郑国这件事还是不做为好。”

可是秦穆公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说:“秦国一向都跟着晋国后面,听人家的话,替人家摇旗呐喊,被人家以为秦国一辈子都赶不上晋国。现在重耳死了,难道我还要这么不声不响地躲在这儿吗?”于是秦穆公便派出三百兵马去攻打郑国。

大军出发那一天,蹇叔和百里奚一直送到了东门外,对着临行的军队哭着说:“今日只看你们离去,却看不见你们回来了!”

领兵的西乞木和白乙丙都是蹇叔的儿子,他们见父亲哭得那么难受,就想不出征了。蹇叔连忙阻止说:“那怎么可以!我们一家一直受到国君的重视,你们即便是被人打死,也得尽你们的本分作战。你们这次出征,郑国倒没什么,只是一定要小心晋国。崤山一带地势险恶,你们要多加小心。不然的话,恐怕会遭遇危险哪!”

而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只觉得他父亲和蹇伯父太啰嗦了,便没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秦国的军队走了好几个月才到了滑国的地界。忽然,军队前边被人拦住去路说:“郑国的使臣求见!”

报信的士兵赶快通报了孟明视。孟明视大吃一惊,叫人去接郑国的使臣,并亲自问他:“你是谁,到这里来做什么?”

那个使臣说:“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听说秦军要到郑国来,便让我带上了这十二头肥牛送给众位将军。这点东西不过够将士们吃一顿罢了。国君让我传达他的感谢,感谢秦军一直保护着北门。我们郑国也是非常小心地保卫着国家,所以请将军尽管放心。”

孟明视说道:“你们误会了,我们不是去郑国,我们是来征伐滑国的,你还回去吧!”

于是孟明视便下令攻打滑国,弄得西乞术和白乙丙莫名其妙。孟明视对他们解释说:“我们现在已经过了晋国的地界,离秦国已经有一千里的路程了。本来打算趁郑国没有防备,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可是现在看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他们大老远的跑来给我们送东西,就是告诉我们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这个情况就和原来不一样了。我们远道而来,如果打仗最好是尽快结束,可是他们依然有了准备,必定会用心把守,我们很难打进去。如果郑国将我们长期地围困起来,我们兵力不足,给养也很困难。所以现在郑国是不能攻打了,倒不如趁滑国没有防备,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将他们灭了,这样拿些财物回去,对主公也是个交代。”

于是,秦军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位郑国的使臣原来是一个牛贩子冒充的。他正赶了一群牛去洛阳做买卖,半路遇到一个熟人,听说了秦国要攻打郑国这个消息。牛贩子想到郑国正在忙于丧事,肯定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于是他一面差遣了一个人赶忙去郑国报信,自己一面拖住了秦军。

郑国的新君郑伯兰接到了商人弦高送来的消息,马上派人去探望守在郑国的秦军动向。结果看到他们都在那整理兵器,收拾行李。于是郑伯派个大臣去对他们说:“诸位将士辛苦了。我听说孟明视率领的军队已经到了滑国,你们怎么还不快去和他们会合呀?”

驻守的秦军大吃一惊,察觉到有人走漏了消息,于是只好勉强应付了几句,连夜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