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讲给孩子的春秋战国历史
18850400000026

第26章 将帅篇(1)

“胜,不妄喜;败,不遑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自古行军作战,骁勇之将难敌智者,战场上取得最终胜利的,往往是最沉的住气、运筹帷幄的人。

1、孙膑献奇策“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国将军庞涓精通兵法,他亲自率领军队一直打到了邯郸城下。

赵国眼看就有亡国的危险,于是赵国国君急忙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见军师孙膑,想要拜他为将,带兵营救赵国。孙膑推辞道:“我是受过酷刑的人,身体有残疾,不能充当主帅。”齐威王见他一再推让,便改派了田忌为将,让孙膑作为军师。

齐国的兵马走到齐国边境上时,田忌想要直接朝赵国进军,赶快解决邯郸之围。这时孙膑忙劝道:“将军先不要着急。您看,要想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万不能直接使劲地拉扯,而是要冷静地找出结头,慢慢地解开;如果遇到互相仇恨斗殴的人,不能让自己卷入进去,而是避开双方的拳脚,找个空当猛地攻击一方的腹部,等到那个被打到的人捂着肚子蹲下来,这种互相殴打的格局就会发生变化。”

田忌问道:“难道您的意思是不让我们现在去救赵国吗?”

孙膑不紧不慢地说:“是的。现在魏国采取主要兵力进攻赵国,国内肯定十分空虚。如果我们现在转而攻打魏国大梁,占领他们的交通要道,攻击他们防守薄弱的地方,那么魏国军队的主力部队肯定会从赵国回来抢救自己的国都。这样既能解除赵国的危机,又能给魏国一个狠狠的教训,这样不是比直接去邯郸厮杀更有利吗?”

于是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率领大军直奔魏国大梁。魏军的主帅庞涓得知齐军正在攻打魏国都城,连忙丢下邯郸,带着军队往回赶。当魏军来到桂陵的时候,齐国布下的伏兵跃然而出,将魏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这场战争,魏军损失了两万人马,主帅庞涓险些成了孙膑的俘虏。

2、孙膑增兵减灶诱杀庞涓

魏国联合赵国一块儿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便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队去支援韩国。田忌有了“围魏救赵”的经验,想再用一次这个计谋,大军一出齐国国境,田忌便令将士直接向魏国大梁行进。这时孙膑阻止了田忌,让他早早地安营扎寨。

田忌感到很奇怪,问道:“行军作战讲究神速,怎么这么早就休息?”

孙膑说:“现在魏国刚刚向韩国发动进攻,如果我们急忙出兵,就会把魏国军队的斗争矛头转到我们这边,到那时候就不是我们指挥韩军,而是韩军调度我们了。所以不能马上进攻大梁,我们要等到韩魏两国争斗一番之后,再发兵袭击大梁,那时候魏军已经疲惫不堪了,这样一来我们更有胜算。”

于是,齐军在路上磨蹭了一个多月,才开始向大梁发起攻击。

魏王见齐军打来了,急忙命令庞涓从韩国回兵救魏,又派太子申为上将军,与庞涓带领的军队会合。魏国总共十万兵马,共同抵抗齐军。

孙膑估算到庞涓的部队快要到的时候,向田忌又献上了一计。

当魏齐两军刚刚碰头,还没来得及交锋的时候,孙膑就下令部队向后撤退。庞涓追到齐军的驻地,发现地上都是煮饭用的灶头,他连忙叫士兵清点,根据灶头的数量,庞涓估计齐军将有十万多人。

齐军接连向后撤退,庞涓不断地数齐军留下来的灶头数目。他发现齐军的灶头一次比一次少,最后就剩下三万人的数量了。庞涓以为齐军胆小怕死,刚进入魏国境内三天,士兵就逃走了大半,于是连忙叫部队抛下步兵辎重,只带着轻装健儿,昼夜兼程,紧紧追赶齐军。

事实上,齐军的士兵不仅没有逃走,一路上还在增员。当齐军退到马陵道的时候,孙膑见这里道路狭窄,两旁地形十分适宜埋伏。于是他就命士兵砍下一些大树挡住去路,又选了一棵大树,并砍去一大块树皮,露出一片洁白的树身。孙膑在上面写下了一行字。然后孙膑命令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道路的两旁,如果树底下有人点火,便开始射箭。

庞涓的兵马来到马陵道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士兵们在清理挡在路中央的树木时,发现了那块砍掉树皮的树上的字,连忙向庞涓报告。庞涓便叫士兵点一把火炬,借着火把的光他看清了树上的字: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惊。这时齐国埋伏下的弓箭手万箭齐发,都射向了火把处。魏军死伤无数,庞涓也被乱箭射中,倒在血泊中。他自知中了敌人的计,知道这次难以脱身,于是拔剑自杀了。

齐军乘胜追击,抓住了魏太子申,彻底打败了魏军。

3、晋军用疑兵阵迷惑敌人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陈、蔡两国是楚国的盟军。他们的军队人马众多,担任右路军向晋国进攻。他们在兵力上远远超过了晋军,可是却大败而归。

原来,晋军将领胥臣使用了一招迷惑敌人的计策。他用士兵将一张张虎皮蒙在马身上,然后让这些假老虎向敌军进攻。陈、蔡的兵马以为遇到了真老虎,两军还没有交锋,便个个吓得扭头就跑。当时陈、蔡联军阵脚大乱,胥臣乘势指挥晋军勇猛追杀。

通过这次教训,楚国的将领认为敌军并没有多少兵力,不过是一些花马枪。楚帅下令:面对敌人不能临阵退缩,一定要严守军纪。但凡在作战中有英勇表现的人有重赏;不战而逃的人立斩不赦。将军的命令听得将士们胆战心惊。

第二天,楚军的主力部队和晋军在城濮左面对阵。楚军主帅发现晋国果然兵力不足。“靠这么几小队人马就想和我们楚国交战,真是太不自量力了。我早就料到你们晋国要左右路分兵。传令下去,全线进攻。”

楚军主帅的命令一出,楚军的士兵们便凶猛地冲向晋军。而那些晋国的士兵看来真的不经打,还没几个回合他们便开始向后逃跑了。

晋军官兵夺路而逃,身后扬起一片烟雾尘土。看到晋军逃跑的狼狈相,楚帅十分得意地笑道:“我早就知道这些晋军不堪一击,传我的命令,全速追击!”看到晋军不停地逃亡,楚军主帅彷佛已经看到胜利就要来临了。

楚军官兵在后面拼命追赶,大军追到一处洼地时,前方的晋军突然消失了。楚军的一位将领感觉中了晋军的埋伏,可是这时即使明知道中了埋伏,也没有后路可退了,于是主帅命令将士们继续往前冲。可是主帅的“冲”字还没说出口,就听到一阵鼓声,洼地的四周顿时杀出好几路晋军来。楚军一下子成了瓮中之鳖,被对方杀得七零八落。

原来,左路晋军将领栾枝又用了一个迷敌的计策。他让士兵们在战车的尾部绑上柴草,让马拉着往后跑,假装晋军逃跑的样子。柴草刮在地上,弄得烟尘四起,让楚军看不清前方。被迷惑的楚军将帅就真的以为晋军败退了,于是他便劲头十足地带领楚军进入了晋军的伏击圈,最终导致了楚军的大败。

4、田单智纵火牛大败燕军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对齐国大举进攻,接连攻破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并且包围了齐国的莒和即墨。

燕昭王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即燕惠王。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便和乐毅不和,继位后,对乐毅更加心怀疑惧。

这时,齐国在即墨的守将田单向燕国派出了大量的间谍,并到处散布谣言,说:“齐国的国王死了,现在也只剩下两座城池。乐毅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征服齐国,就是因为他和燕惠王有矛盾,害怕一旦回去就被杀掉。乐毅本来就想打着伐齐的名号,掌握兵权,在南面称王称霸。”

燕惠王听信了这些流言,便派了骑劫代替乐毅的位置。乐毅无奈只得逃到赵国,从此燕军军心涣散。

骑劫拿到了乐毅的兵权后,一心想要打个胜仗,一到齐国就一个劲儿地下令攻城。但是田单并不出来迎战,他命令城中的百姓每次吃饭时,都要把供品摆在院子中祭祀祖先,结果每天都引来许多寻找食物的飞鸟。

当时的人,把鸟儿成群的飞来看作吉祥的预兆。此时看见即墨的上空有大量的飞鸟群,都认为即墨城是有神护佑的地方。

这时,田单便乘机向大家散布谣言说:“上天给我派了一名‘神师’,教我用兵打仗的方法。”

田单从士兵中选了一个人让他当上了“神师”,对他恭恭敬敬,每次下令操练兵马,都是打着“神师”的旗号。当时迷信的风气很重,田单这一招不但骗过了燕军,还使得部下对他都很顺从。

接着,田单又通过那些燕国的间谍,向燕军散布消息说:“我就怕燕军割掉齐军的鼻子。”燕军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割掉了俘虏去的齐兵的鼻子。那些守城的齐军看到这些非常愤怒,便更加认真地防守城池,唯恐被燕军抓去割掉鼻子。

过了几天,田单又散布消息说:“齐国人的祖坟都在城外,如果被燕军知道了,让他们掘掉了祖先的坟地,那该多让人寒心呀。”

燕军听说后,果然连忙去挖掘齐国人的祖坟,并且将尸首都烧毁了。城上的齐国守军看见了,对燕国士兵更加愤恨。

田单见守城的军民个个都想要和燕军打一仗,士气非常高昂,于是便拿起工具跟大家一起修筑工事,并把妻子编入队伍,把家财都散发给士卒。等到城池加固后,田单便派遣使者,向燕国请求投降。

田单就在约定投降的前一天,准备了一千多头牛。这些牛的身上都披着画有五颜六色猛兽图案的红布。牛角上都绑上了锋利的短刀,牛尾系上了浸了油脂的麻。之后又把城墙挖开几十个洞。傍晚的时候,田单精心挑选了五千名士兵,让他们把自己的脸涂得五颜六色,带着兵器跟在牛的背后。大家一到城外,便点燃系在牛尾上的麻。牛顿时又惊又痛,拖着一条条“火扫帚”疯狂地冲向了燕军阵地,五千名化装后的士兵也紧随着冲了过去。结果燕军大败,主将骑劫也被乱军杀死。田单乘胜追击,陆续收复了被燕国夺去的七十余座城池。

5、乐毅伐齐受反间计陷害

乐毅是乐羊的后代,他非常有才华,有一定的军事才能,被燕王任命为亚卿。

当时齐国非常强大,可是齐王却非常骄横,以至令百姓忍无可忍。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时机已经来了,便问乐毅是否可以发起进攻。乐毅答道:“齐国是大国,地广人多,不容小觑。如果要攻打齐国,就联合楚国、魏国、赵国。”

燕昭王采纳了乐毅的提议,派乐毅去赵国请求结盟,并另派人去联合楚、魏两国,说服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