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讲给孩子的春秋战国历史
18850400000025

第25章 善辩者篇(3)

新垣衍非常不高兴,他脸色一沉,说道:“您实在太过分了。”

鲁仲连说:“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当初九侯、鄂侯、西伯侯都是纣王的诸侯,九侯为巴结纣王献上了自己的女儿,却因为女儿不漂亮而被纣王剁成了肉酱;鄂侯因为指出了纣王的错误而被做成了肉干;西伯侯只不过轻轻叹了口气,便被纣王关在了牢里。他们三人为何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当初齐王前往鲁国,夷维子替他赶车。夷维子问鲁国官员:‘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接待我国国君的?我们的国君是君主,他到各国巡察,你们的诸侯王就应该让出正宫,迁居别处,站在堂下侍候君主吃饭。君主吃完后,诸侯才可以退回朝堂听政理事。’鲁国官员听他这么说非常生气,便没有让齐王进入鲁国的境内。齐王只好借道邹国前往薛地。这时正赶上邹国的国君去世,夷维子对邹国的国君说:‘君主来吊丧,丧主就要把灵柩转换方向,让灵位朝北,君主好朝南吊丧。’邹国的大臣说:‘宁愿死也不会这样做。’于是齐王也不敢再进邹国。如今,三晋的臣子都不如小小的邹国、鲁国的臣民啊。秦王一旦称帝,由于他贪心不足,便会更换诸侯的大臣,把秦国的女人嫁给诸侯。让这些秦国女子住到魏国宫廷里,那时候魏王还会感到安全吗?您还会像现在这样受宠幸吗?”

听完鲁仲连的话,新垣衍十分恭敬地向鲁仲连拜了两拜,说道:“今天我算是见识到您的才能了,现在我就回到魏国,不再劝说赵王尊奉秦王称帝了。”

秦军听到这个消息便向后撤了五十里。不久之后,魏国信陵君夺了兵权前来援救赵国,秦军被迫撤离了邯郸。

平原君要给鲁仲连封赏,但是被他拒绝了,他笑着说:“人们之所以敬重杰出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替人消灾解难,不取报酬。”鲁仲连告别平原君,从此再也没有和他相见。

12、范雎忍辱负重得见秦王

范雎是魏国人,由于家里贫穷无法见到魏王,于是便先投奔了魏国的中大夫须贾。

有一天,范雎跟随须贾到齐国办事,齐襄王非常赏识范雎,于是便赏赐给他牛肉、美酒和黄金,但是被范雎拒绝了。

须贾见齐王送给范雎礼物,以为范雎是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王才得到了齐国的馈赠。须贾便让范雎收下了酒肉,将黄金退了回去。

回到魏国以后,须贾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便告诉了魏国公子魏齐。魏齐一怒之下便下令杖责范雎,将他打得半死,最后用席子将他卷子起来,丢到了厕所里。那些宾客们喝醉了酒便在范雎的身上撒尿,没有人替他求情。

范雎趁没人的时候对看守的人说:“您要是能放了我,我日后一定重谢。”看守便向魏齐报告说范雎已经死了,于是便将他当死人扔了出去。范雎从此便改名张禄。

当时,秦昭王派使者王稽去魏国,范雎的一位好友郑安平便假装成差役,伺候王稽。王稽问他:“魏国有没有才能的人,愿意同我一起到秦国?”

郑安平答道:“我有一个同乡叫张禄,他想拜见您,希望能够同您一起畅谈大事。但是他有仇家追杀,不敢白天露面。”

王稽说:“那就让他晚上来吧。”

郑安平就在晚上将张禄带到了王稽的家里,王稽对张禄非常赞赏,于是决定将他带到秦国。

他们经过湖邑的时候,遇到了一辆迎面而来的马车,王稽说:“那是秦国丞相的马车。”

范雎说:“我早就听说,秦国的丞相很讨厌接待来自各诸侯国的人,不如就让我躲在马车里吧。”

过了一会,秦相的车驶到了跟前,秦相看见王稽便问道:“关东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王稽说道:“没有。”

“那有没有别的国家的人同您一块回来呢?这些人往往没什么作用,只会扰乱秦国罢了。”秦相继续说道。

王稽说道:“我怎么会违背您的意思呢?”

秦相有些怀疑,但还是走了。

范雎说:“秦相是个多疑的人,只是他思考问题比较缓慢。一会他定会派人来车上搜查,我还是先下车吧。”

果然,过了一会,秦相派了人过来,见车上没有人才罢休。

王稽回到秦国,向秦王报告完出使的情况后,便向秦王举荐了张禄。他向秦王禀报了范雎的话:“现在的秦国非常危险,就像是堆起来的鸟蛋。如果秦王能够任用我,我就可以帮助您保全秦国。”

秦昭王不相信范雎的话,于是范雎只好暂时在秦国等待机会。

当时,秦国的丞相和华阳君都是宣太后的弟弟,泾阳君和高陵君则是秦昭王的同胞弟弟。范雎上书秦昭王说:“我听说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往往是赏罚分明,不会冷落有功之人,不会提升没才能的人。如果认为我说得正确的话,希望您能采纳我的建议。美玉在遇到良匠之前被人们所不识,但是最终还是成为了天下有名的玉器。而您所抛弃的人难道就真的不能给国家带来好处吗?高明的医生能够知道人的生死,英明的君主知道事情的成败。人们对于对自己有利的便加以利用,对自己有害的便不任用,对有所怀疑的便稍微尝试一下。关于国家大事,我不能在书信中写出来。写得太简单了,不值得听。所以我请求大王在您空闲的时候能够召见我,如果我说得不对,我甘愿接受任何惩罚。”

最后范雎终于打动了秦王,得到了拜见秦昭王的机会。

13、江乙为楚王讲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楚国最强盛的时候,北方各国都惧怕楚宣王的手下大将昭奚恤,楚宣王曾为此而感到奇怪。他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它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地将狐狸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地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

“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因为我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那个狐狸竟然说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地挺起胸膛,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得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地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地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小动物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地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它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它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14、曹刿论作战一鼓作气

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使齐国在一年的时间里便强盛起来。齐桓公一直记恨鲁国,因为鲁国当年曾支持公子纠和自己争夺王位,他准备攻打鲁国以进行报复。

管仲认为,目前齐国刚刚安定下来,不宜动用兵力。但是齐桓公觉得鲁国比齐国弱小,便没有听管仲的劝告,率军进攻鲁国。

公元前684年,齐国大军开始攻入鲁国境内,鲁庄公准备迎战。这时一个名叫曹刿的人求见鲁庄公。当时别人都劝曹刿,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大臣们去商议决定,你一个百姓瞎参与什么。曹刿说:“有些大臣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如果鲁国战败了,受苦的还是我们这些百姓。”于是他便进宫求见鲁庄公。

曹刿对鲁庄公说:“齐强鲁弱,您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

鲁庄公说:“我从不独自享用衣食,一定会把它们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些都是小恩小惠,而且您的恩惠只是给予了大臣们,却没能达到百姓,百姓是不能因此拥戴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的东西,我从来没有虚报过,一向敬重神明。”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还不足以让神明信任您,这样是不能得到神的保佑的。”

庄公接着说:“对于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谈不上一一明察,但也是诚心诚意来秉公处理的。”

曹刿说:“这是您作为国君忠于职守的表现,百姓会因此而为国君效命,鲁国便可以凭这个和齐国一争高下。我虽然没有大的才能,但是请您作战的时候带上我吧!”

于是鲁庄公带着曹刿来到长勺,与齐军展开对峙。

两军对垒,双方布阵完毕,鲁庄公准备下令开始擂鼓,向齐军发起进攻。曹刿见状赶忙阻止他:“鲁国兵力较弱,我们最好还是坚守阵地,以逸待劳,不要轻举妄动为好。”

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建议,暂时按兵不动。齐军拥有雄厚的兵力,一连两次擂鼓,发起了全面进攻。但是鲁军仍然不为所动,严守阵地,使得齐军的两次进攻都无功而返。这时曹刿认为时机已到,建议鲁庄公马上发起进攻。庄公于是下令擂鼓,鲁军士气大振,开始对齐军全线反击。

此时的齐军因为前两次进攻都无奈退回,因此士气低落,根本招架不住鲁军猛烈进攻,全线溃退。鲁庄公见齐军逃走,便想下令追击。曹刿阻止鲁庄公,他先下车仔细察看齐军留下的车辙,又远望齐军的旗帜,之后才建议鲁庄公开始进行追击。于是鲁军一路追杀,直到将齐军逐出了鲁国边境。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曹刿回答说:“鲁国在兵力上远不如齐国,所以我们只能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取胜。作战的时候,齐军第一次擂鼓时士气高昂,如果那时作战,我们必定会吃大亏。等到第二次擂鼓的时候,齐军的士气已经受到了一定的打击,第三次击鼓,齐军的士气已经丧失殆尽。此时我军擂鼓,却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而且前两次成功防御了齐军的进攻,士兵们信心大增,所以这时候进行反击,才会容易取得胜利。齐国实力强大,兵力充足,我担心他们会有埋伏,因此我阻拦您马上进行攻击,就是怕中了他们的埋伏。后来据我观察,齐军的车辙紊乱,旌旗歪斜,如果是假装逃跑,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此才放心请主公开始下令追击。”

鲁庄公十分欣赏曹刿的才能,从此曹刿受到了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