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讲给孩子的春秋战国历史
18850400000028

第28章 红颜篇(1)

历史中女人的力量不可小觑,她或许没有万夫之勇,或许没有神武之力,但是她的一笑一哭,或许就能倾城倾国。

1、峰火戏诸侯周朝灭亡

褒姒原本是弃婴,被褒国一个姓姒的人收养。

褒姒天生丽质,十四五岁的时候便出落得亭亭玉立,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是个远近闻名的美人。

当时的周天子为周幽王,是个暴戾寡恩的昏君。他亲近小人,远离贤臣,国家在他的治理下日趋衰落。有一年,泾水、黄河、洛水三川同日地震,直臣赵叔带借此向周幽王进谏,希望他能勤政爱民,亲近贤才,或许可以避免上天降临灾祸。周幽王不仅不听,还罢了他的官。

尽管周幽王对谏官的处罚极其严厉,但是仍有冒死劝谏的人。赵叔带被罢官的时候,正赶上大夫褒珦进京述职,他听说赵叔带受到了驱逐,急忙入朝进谏:“大王您不害怕天变,不亲近贤能,难道就不怕国家灭亡吗?”

周幽王见又有人劝谏,顿时火冒三丈。他马上下令将褒大夫投进大牢,一关就关了三年。周幽王终日不理朝政,和奸臣在一起搜罗美女,肆意淫乐。他早就把牢中的褒珦给忘了。

褒珦的儿子洪德时刻记挂着父亲,整日都在想办法救父亲出狱。有一次他到乡下收租,见到了在河边打水的褒姒,顿时被她的美貌惊呆了。他进而想到,周天子正在广罗美女,如果把这个美人献给周幽王,说不定就能救出父亲。于是他打听好褒姒的住址,将她带回了家。

为了能够让褒姒得到周天子的宠爱,洪德让人教给褒姒宫廷礼仪,歌舞乐器,没多久褒姒便能歌善舞,仪态万方。洪德用重金收买了佞臣虢石父,将褒姒献给周幽王。

周幽王一见到褒姒如获至宝,立即放了褒珦。从此褒姒宠冠后宫,就连王后都很难见到周幽王一面。

褒姒虽然受到了天子的百般宠爱,可是自从进宫后却从来不笑,这让周幽王十分烦恼。周天子想尽一切方法逗褒姒一笑,召乐工舞伎鸣钟击鼓,进歌献舞;命优伶表演幽默滑稽的戏剧笑话,当别人都捧腹不已的时候,褒姒仍然面无喜色。

周幽王问她为什么不笑,她便说自己生来便不喜欢笑。周幽王为了见到美人的笑容,下令但凡能够令褒姒一笑的人,一律给予重赏。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出奸佞。周幽王的近臣虢石父便献计道:“大王可以带着娘娘到骊山游玩,晚上的时候点燃山上的烽火。这烽火乃是给诸侯们领兵进京的信号,他们看到火光冲天,必定以为有外敌入侵,便会率领兵将前来救援。到达之后没有敌寇,自会乱哄哄地散去。娘娘恐怕没有见过如此宏大的场面,到时候一定会笑的。”昏庸的周幽王便听从他的主意,带着褒姒移驾骊山,在骊宫摆上宴席,一边饮酒作乐,一边传令点燃烽火。

幽王的叔父郑伯友听到这个消息连忙驱车赶到骊宫,对周幽王苦口婆心地劝道:“烽火台是个信号台,在有外敌入侵的时候点燃烽火,诸侯们会带兵来护驾。现在您无缘无故地点燃烽火,摆明就是戏弄诸侯。他日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变故,那时候再举烽火,诸侯们恐怕就不信了。到时大王拿什么救急啊?”

周幽王哪听得进去这些话,他一心想要逗褒姒一笑,连忙命令士兵点火。

诸侯们见到烽火台上的火光,以为京城有难,连忙率领军队十万火急地连夜赶到骊山。可是到了骊山之后,半个敌寇的影子都没见到。只见周幽王和褒姒看着歌舞,吃着美食。

周幽王站在高台上对他们说:“诸位爱卿辛苦了!我只是跟大家开个玩笑,并没有敌情,大家请回吧。”

诸侯们这才知道自己被戏弄了,因此十分气愤,调头便走。各国的兵马一同退兵,顿时失去了秩序,旌旗车马交错混杂,全都乱作一团,十分滑稽。褒姒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因此笑出了声。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幽王宠爱褒姒,于是连带着也对她的儿子伯服十分疼爱,他找借口废了申王后,贬了太子并将他发配到了申国。

申侯劝谏周天子不能如此草率地废后、废太子,可是周幽王根本听不进去,并扬言要灭了申国。申侯先下手为强,借犬戎兵攻入镐京。犬戎杀了周幽王和太子伯服,抢走了褒姒。

后来申侯号召各路诸侯驱逐占领国都的犬戎。犬戎携带大批金银珠宝逃走了,无暇顾及褒姒,她便自杀身亡了。

自古红颜多薄命,有时候不仅命薄,就连死后也得不到一个好名声。人们说几乎每一个亡国的君主背后都有一个美貌红颜,可是那些女人根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就拿褒姒来说,她何尝想进宫呢?又何尝说过要看烽火呢?所以说,单单把亡国的罪名加在一个美丽的女人身上,何足为信?

2、桃花夫人倾城再倾国

清代诗人吴天章有一首诗描述桃花夫人: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新感恩仍旧感恩,一倾城矣再倾国。这诗里所说的桃花夫人便是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因其容颜绝代、脸若桃花,所以又被称为“桃花夫人”。

桃花夫人是陈国的二公主,当初大公主许配给蔡哀侯,原本是要带着她一同嫁过去的,可是当时她已经和息侯有了婚约,因此这件事便作罢。

鲁庄公十年,桃花夫人和她的姐姐先后出嫁,姐姐嫁给了蔡哀侯,妹妹嫁给了息侯。后来,息夫人回陈国探亲的时候,顺便到蔡国看望姐姐。蔡哀侯一见到息夫人,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酒过三巡,蔡侯在席间竟然公然挑逗息夫人,言行十分无礼。息国虽然是小国,但是堂堂一国的国君夫人,竟然受到这样的侮辱,息夫人非常气愤,一回到息国便把这件事告诉了息侯。

息侯知道之后火冒三丈,觉得自己的颜面无存,一定要出了这口恶气。

息侯想要出兵攻打蔡国,可是息国的国力远不如蔡国,靠他自己的力量断然不能报了这个仇。于是他派使者到楚国,假意归降,使得楚王答应了帮他报仇。

楚国和息国两国大军讨伐蔡国。蔡侯打了败仗,赶忙设宴赔罪,息侯终于出了这口恶气。

有一天,蔡哀侯和楚文王一起喝酒的时候,故意在楚王面前大肆宣扬息夫人的美貌,说得楚王心动起来。之后楚王果真去了息国,见到息夫人后,顿时被她的美丽俘虏了。为了得到美人,楚文王灭掉了息国,将息夫人变成了自己的文夫人。

三年的时间里,文夫人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更得楚王的宠爱。但是她在楚王面前总是少言寡语,从不主动说话。楚文王知道她恨蔡侯,为了替她出气,便出兵攻打蔡国,将蔡侯扣留在楚国至死。就这样,因为桃花夫人的美貌,竟使得两个国家灭亡了。

3、宣姜说谎害人终害己

宣姜是齐国的大公主,生得国色天香。

卫国的太子急子是卫宣公和庶母夷姜所生,寄养在民间。等到卫宣公登上王位之后,专宠庶母夷姜,对原配邢妃很冷漠。子以母贵,急子便凭借母亲得宠当上了卫国的士子,任命公子职做他的师傅。

急子到了婚嫁的年纪,卫宣公便为急子向齐国求亲,齐僖公将大女儿宣姜许配给他。后来卫宣公听说宣姜生得十分貌美,顿时有了私心。于是他便让急子出使宋国,卫宣公趁机构筑新台,自己娶了宣姜。急子从宋国回来的时候,他的新娘已经成了自己的后母,可是急子并没有因此而心生怨恨。

宣公娶了宣姜以后,终日和她粘在一起,又把夷姜撇到一边,就像当年对待刑妃一样。三年之内,宣姜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寿,次子名朔。

夷姜失宠,急子的世子地位自然也就难保了。卫宣公想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公子寿,可是急子本性醇厚,并没有任何过错,所以宣公找不到借口废掉他。于是便私下里嘱咐左公子泄,百年之后拥立公子寿为国君。

虽然是一母所生,可是宣姜生的两个儿子却是性格各异。公子寿善良忠厚,对待急子如亲兄弟一样,时常在父母面前为急子说好话。公子朔虽然年纪小,但是阴险狡诈,不仅憎恶急子,就连自己的胞兄公子寿也被视为眼中钉。公子朔的计划便是先除掉急子。于是便时常在父母面前诋毁急子。

宣姜原本是急子的未婚妻,可是却嫁给了自己的公公,因此也觉得急子很碍眼。宣姜便与公子朔合谋,在宣公面前经常添油加醋,无中生有,说急子非礼调戏自己。卫宣公开始并没有相信,无奈公子朔和宣姜日夜诋毁,于是宣公便让人传话斥责夷姜,说她不会管教儿子。夷姜悲愤异常,便自杀了。

急子听到母亲死亡的消息非常悲痛。但是怕父亲不高兴,只能暗地里偷偷地流泪。宣姜乘机对卫宣公说:“急子因为生母死了,一直心怀怨恨,图谋不轨。他发誓说日后一定要让我们母子偿命。您可一定要为我们做主啊!”

卫宣公当初娶了儿子的未婚妻,所以对急子没有什么好感,可是觉得急子还不到要处死的地步。可是宣姜和公子朔整日在自己面前挑拨构陷,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置急子于死地。

卫宣公一直在寻找着处死急子的借口,恰巧齐僖公邀请卫宣公共同出兵攻打纪国,于是齐宣公便派急子出使齐国,命人假扮强盗埋伏在急子必经的路上,到急子手中的白旄旗,立即刺杀。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公子寿从宣姜的口中得知了他们的计划,于是急忙告诉急子,劝他赶快逃到别的国家去。急子仁孝,不愿意违逆父亲,于是宁死不从。公子寿不忍兄长遭到谋害,便临行前用酒将急子灌醉,自己拿着白旄旗替他前往齐国。那伙“盗贼”只认白旄不认人,见到拿旗的人便乱刀将公子寿砍死,割下他的头装进木盒回去复命。

急子酒醒后找不到公子寿和白旄旗,便想到寿要代自己去受死,他马上乘船赶往莘野,希望能够来得及救回弟弟。

“盗贼”们正在清理现场的时候,急子赶到,看到公子寿已经死了,痛不欲生,大喊道:“你们杀错了人,我才是急子。”

那伙刺客平日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人,多杀一个不多,于是将急子砍死。

宣姜得知长子死了,伤心欲绝。而公子朔却非常得意,没想到竟然可以一箭双雕除了两个眼中钉。

一年后,卫宣公病死,公子朔即位,史称卫惠公。

急子和寿的师傅左右二公子憎恶公子朔谋害两位兄长,便时时想要找机会报仇。公元前696年,卫惠公亲率大军与宋庄公共同讨伐郑国。左右二公子趁此机会与大臣宁跪合谋,拥立急子的弟弟黔牟为国君。卫惠公听闻发生了政变,便逃向齐国,向齐襄公借兵伐卫。但是齐襄公和黔牟是连襟,于是拒绝出兵。但是担心卫人杀害宣姜,便派人出使卫国。暗中让公子朔的庶兄公子硕娶宣姜为继室。公子硕本不同意,可是齐国强大,最后只得从命。

4、文姜与兄乱伦害亲夫

齐僖公有两个有着绝色容貌的女儿,长女嫁给卫宣公,号宣姜。次女因为通今博古,文才敏捷,因此叫做“文姜”。

齐国世子名叫诸儿,是文姜的异母哥哥。两人从小便一起玩耍,长大后兄妹感情更加深厚。成年之后的文姜出落得如花似玉,娇艳可人。诸儿情窦初开,被妹妹的美貌深深吸引。诸儿本是个贪恋酒色的人,只不过碍于兄妹人伦,勉强将色心收起。

成年之后,齐僖公为诸儿娶了正妃,兄妹见面的机会便少了。诸儿的新夫人也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并不比文姜逊色多少。因此诸儿将注意力暂且转移到妻子身上。文姜深闺寂寞,常常忆起兄长的种种好处,竟对诸儿产生了不伦之情。

鲁国是齐国的近邻。鲁桓公派公子挥前往向齐国求婚。文姜当时正因为思念兄长而抱病,齐僖公请求婚事暂缓,打算等她病好之后再谈婚事。可是文姜听到了这个消息,心想兄妹之恋毕竟有悖于人伦,还不如早点远嫁他国。因此心中稍为舒坦,病情略有好转。

遭到齐王的拒绝后,鲁桓公怕齐僖公是找借口推托,为了避免美人被别人抢先一步,于是三番两次地向齐国求亲。齐僖公本来想将文姜嫁给郑国的世子忽,可是两次主动提亲都被郑国婉言拒绝。齐王见鲁桓公如此有诚意,便同意了许婚。鲁桓公大喜,加倍赠送聘礼。

诸儿听说妹妹即将嫁人,心中的爱恋又重新复燃。于是假借贺喜之名,让宫女送花给文姜,在绿叶间题了情诗。文姜读完诗非常难过,心想自己已经决定要忘记这段感情了,为什么你一定要提起呢?转念忆起兄长的疼惜爱护,于是旧情复炽,给诸儿又回了一首情诗。诸儿收到回赠诗句,心领神会,雀跃不已。

鲁桓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美人自是心满意足。对文姜百般疼爱,宠爱骄纵非常理可论。文姜得到了桓公的疼爱怜惜,对兄长的旧情也渐渐抛到了脑后。婚后第三年,文姜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叫同,被鲁桓公立为太子。

鲁桓公十八年,文姜已经嫁到鲁国十五年了。夫妇感情归于平淡。诸儿已经即位四年,即齐襄公,夫人已经去世一年多了。齐襄公便向周天子求亲。周天王接受了聘礼,同意婚事,并钦定由鲁桓公主婚。鲁桓公接受了命令,要亲自到齐国商量结婚的事。

文姜听说齐国使者要来鲁国接桓公,想起自己已经好多年没回齐国省亲,于是以此为由要求和鲁桓公一块去齐国。鲁桓公溺爱文姜,答应了她的要求。大夫申谏阻道:“自古以来,女子出嫁后每年可以回家省亲一次,如今夫人的父母都不在了,哪有妹妹省哥哥的道理呀。”但是鲁桓公怕自己出尔反尔会惹文姜不高兴,于是坚持带着文姜一同到齐国。

鲁桓公和齐襄公商量完婚礼的细节,齐襄公十分高兴,当晚大摆筵席。散席后,齐襄公借口后宫的嫔妃要邀请文姜叙旧,将文姜迎入了宫中。其实齐襄公早就收拾出了一间密室,两人美酒佳肴单独相会,竟然不顾人伦,兄妹俩做起了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