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桓公在驿馆独自休息了一晚,见夫人直到天明都没有回来,于是很早便派人去宫中迎接。下人没有接回文姜,而对鲁桓公说:“夫人昨日只和齐侯叙兄妹之情,并没有见后宫的宫眷。现在还没有出宫。”桓公一听便感觉情况不妙,恨不得马上飞到齐宫将两人捉奸在床。正怒不可遏间,文姜回来了。
鲁桓公怒气冲冲地问她:“你昨晚在哪里睡的?”
文姜早有心理准备,面不改色地说道:“宫里有的是空房,我自然是住在从前的闺房里。”
“你为什么起得这么晚?”
“昨晚酒喝多了,所以多睡了会。”
“那你的兄长在哪里睡的?”桓公见她不承认,便开门见山地问她。文姜一听,知道奸情已经败露,羞得满脸通红,但仍然辩解道:“我做妹妹的怎么知道兄长在哪里休息?”
“昨晚你留宿宫中,你们兄妹的禽兽行径我全都知道了。”
文姜见形势不妙,嘴里依然抵赖,哭哭啼啼地跑回了齐宫,向齐侯哭诉。齐襄公安慰道:“你暂且放心!这是在齐国,他不敢把你怎么样!你暂住这里,让我来想办法。”
鲁桓公十分愤怒,立进宫向齐王此行。齐王再三挽留,邀请鲁桓公赴晚宴。鲁桓公推脱不掉,最后只得答应。晚宴丰盛异常,桓公心中郁愤,因此多喝了几杯,很快便喝醉了。散席后,襄公命力大无穷的侍卫彭生送桓公回驿馆。当桓公的车行到离宫门两里的时候,彭生见桓公醉得不省人事,便一下子扯断他的肋骨,桓公当场便死了。彭生向齐襄公禀报说桓公暴病而亡。齐襄公闻讯假哭了几声,之后便遣使到鲁国报丧。鲁人知道国君在齐国遇害,虽然悲愤异常,但是鲁国不敌齐国,只得忍气吞声。
文姜听到消息,知道是兄长的计策,又羞又怕,便留在齐国不敢回鲁国。后来鲁国大夫奉送王姬到齐国和齐襄公成婚,特意将文姜迎回鲁国。文姜舍不得兄长,又害怕鲁国人,于是一路上走走停停。走到齐鲁边界的禚地,文姜便命人停止前进,在当地住了下来。
文姜派人回报庄公说:“我不喜欢宫里的热闹,想要我回到国都,除非我死了。”
庄公知道她是没脸回国,但是怕禚地的馆舍简陋,委屈了母亲,于是命人在祝丘修筑别宫供文姜居住。
齐襄公娶的妻子王姬性情娴静,不喜闺闱之乐,因此齐襄公十分厌弃她。不到一年的时间,王姬便郁郁而终。夫人死了,齐襄公便无所忌惮,多次以狩猎为由,偷偷来到禚地和文姜私会。
文姜想要消除齐鲁之间的仇怨,便命庄公和诸儿刚出生的小女儿订了亲。庄公对母亲十分孝顺,虽然心中不愿意,但是嘴上只得勉强同意。
公元前686年冬,齐襄公被堂弟无知杀死。情人死了,文姜十分伤心。赶忙回到鲁国,整日在儿子身边唠叨,让他快点出兵讨伐无知。庄公抵挡不住文姜连续不断的言语攻势,正要下令出兵,却收到无知已经被齐国大夫雍廪杀死的消息。文姜听到消息后十分高兴,庄公也长长舒一口气。
自从齐襄公死后,文姜一直沉浸在思念当中,久而久之患上了咳疾。内侍推荐了莒国的名医为她治病。文姜见到莒医便赏赐他美酒佳肴,胁迫他和自己私通。莒医怕事情败露,性命不保,于是偷偷地溜回莒国。文姜仍然没有善罢甘休,她假装要看病,两次前往莒国住在莒医家。莒医躲之不及,便推荐别人代替自己。文姜越老行为越放荡,但是一直念及兄长,临死时再三叮嘱儿子要娶诸儿的女儿为正妃。
5、哀姜助庆父为虐致鲁难
哀姜是鲁庄公的夫人,但是并不得宠。婚后,哀姜一直没有儿子,随嫁的妹妹叔姜却博得庄公的欢心,生下一子,取名叫启。庄公的另一名小妾风氏也生有一子,名叫申。
鲁庄公有三个弟弟,二弟庆父,三弟叔牙,四弟季友。庆父生得高大英武,气宇轩昂,使得常年被庄公冷落的哀姜一见倾心。于是哀姜便常常让侍者给庆父传信。庆父早就垂涎哀姜的美貌,收到信后狂喜不已,两个人不久便勾搭成双,常常暗地里背着庄公幽会。庆父早有夺王位的想法,并且和叔牙结党,图谋不轨。对此哀姜早有所知。
鲁庄公三十二年,庄公病重,因为哀姜无子,于是便召见叔牙向其询问立嗣的问题。叔牙在庄公面前极力夸赞庆父的才干,推荐立庆父为君。庄公担心叔牙和庆父勾结作乱,便没有表态。叔牙离开后,又召见了季友,向他征求意见。季友主张立公子般为国君,并揭露了庆父和叔牙的阴谋。最后季友假借庄公的命令赐给了叔牙毒酒。为了保全家人的安全,叔牙被迫喝下了毒酒。当年八月庄公病死。季友便立般为君。
公子般已经成年,哀姜十分担心般会对自己不利,保不住夫人的位子,和庆父的私情也难以维持。于是她便与庆父合谋,决定除掉般,立妹妹的儿子启为国君。庆父找来和般有过节的马夫荦。荦是个力大无穷的人,他偷偷溜进般住的院子,闯入房间杀了般。
季友听到了这个消息,虽然明知是庆父的阴谋,可是没有证据,担心自己也要大祸临头,于是连夜跑到陈国。
哀姜和庆父顺利地立启为国君,史称鲁闵公。
闵公即位之后,哀姜和庆父的奸情已经尽人皆知了。闵公虽然年幼,但是已经表示出了对哀姜和庆父的不满。此时庆父便又撺掇哀姜,废掉闵公,立自己为王,这样两人便可以长期地双宿双栖了。
哀姜在庆父的甜言蜜语下,同意杀掉闵公启。可怜的闵公在外出游玩的时候被庆父安排的刺客杀死。季友闻变,连忙携带闵公的庶兄公子申从陈国跑到鲁国的附庸邾国避难。
鲁国的大臣本来就对庆父不满,听说庆父再次杀害国君,于是群起攻之。庆父自己不得人心,于是便逃到莒国。
季友见庆父逃走了,连忙带着公子申回到鲁国,并拥戴申做了国君,即鲁僖公。哀姜害怕季友追究自己的罪行,于是逃往邾国。庆父虽然已经离开,但是季友担心他再度翻身东山再起,继续作恶,于是派人逼庆父自杀。
齐桓公听说哀姜与庆父淫乱危害鲁国社稷,便遣使者到邾国接哀姜,将她送回鲁国。车行到夷地的时候,齐国的使者悄悄对姜氏说:“您参与杀害了鲁国的两个国君,这在齐鲁两国无人不知。现在您即便回到鲁国,又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不如就此自行了断,或许可以以死赎罪。”
哀姜想到这定是齐桓公的意思,自知难以幸免,于是悬梁自尽。后来僖公迎回她的丧车,以国母之礼入葬,也算是备极哀荣了。
6、骊姬杀太子使晋国大乱
公元前672年,晋国与骊戎国交战。骊戎国被打败了。骊戎国君经过反复思考,想要向晋献公求和。可是骊戎是小国,根本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宝鼎礼器来取悦晋献公。
骊戎国君正在苦思冥想礼物的时候,内侍献计,要将骊戎国君的两个绝色的女儿送给晋献公。那时,晋献公已经是个老头子了,可是为了解决骊戎国的困境,国主只好忍痛将两个女儿送到了晋国。
晋献公本来就是个好色之徒,见骊戎送来了两个绝色美女,很快便撤了兵,班师回朝了。骊姬姐妹到了晋国十分得宠,几年后,姐姐骊姬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奚齐。妹妹也生下一子,取名卓子。从此晋献公更加宠爱骊姬,并不顾朝臣的反对,将骊姬封为夫人,立她的儿子奚齐为世子。
晋献公还是太子时,就娶了贾氏为正妃,贾氏的妹妹贾君随嫁,但是二人均没有孩子。后来,晋献公和自己的后母齐姜私通,生下了申生。之后他又娶了荻国狐氏姐妹,狐姬生了重耳,其妹生了夷吾。晋献公即位时,原配贾妃已经去世了,他便将齐姜立为夫人。
骊姬生奚齐时,申生、重耳、夷吾各位公子都已经成年了,而且颇有贤德的名声。太子申生也是东征西讨,屡立战功,深得民心。所以不管怎么说,世子的位子都不可能落在奚齐的头上。于是骊姬为了给儿子争到世子的位子,采取了一系列的计划。
首先,骊姬以贵金贿赂晋献公身边的两个宠臣梁五、嬖五。骊姬向他们许诺,如果奚齐一旦即位,就会给他们二人高官厚禄。这两人都是唯利是图的小人,于是便甘愿为骊姬效命。之后就要给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当献公私下里对她说要立奚齐为世子时,她却寻死觅活假意不肯。骊姬常常当着献公的面就称赞太子,可是私下里却叫梁五、嬖五二人在献公面前百般诋毁申生。
两个佞臣得到骊姬的指示,屡次在献公面前进言:“曲沃是先王的始封之地,宗庙所在;蒲与屈是晋国的边疆要塞,不能没有亲信的人领兵驻守。倘若宗邑无主,国君就会在百姓中失去威望;边疆没有人防御,戎狄则会窥伺偷袭。所以不如让太子领兵驻守曲沃,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防守蒲和屈,这样一来便可树立国君的威信,防止边境外敌入侵。”这两个人就这么一唱一和说服了晋献公,立即传令把三个公子派到了不同的地方,其他的公子也分别被派到了别的地方,只剩下奚齐在国都。晋献公每日有奚齐相伴,对其更加宠爱。
几年后,奚齐渐渐长大,晋献公也越来越老,于是骊姬便抓紧立嗣的事。想要获得世子的位子,就要先除掉现任世子申生。别的公子都不是嫡夫人所生,所以奚齐便可以子以母贵成为世子。骊姬禀告了晋献公,让他把世子召回,好让他尽到人子的孝道。
申生依礼参见骊姬。骊姬热情款待他,并在酒宴之后邀请申生到后花园游玩。她暗地里让侍女前去请晋献公到后花园相见。献公刚进入园子,便看见申生在骊姬周围挥舞着衣袖,好像要搂抱骊姬的意思。其实申生只是帮她驱赶围绕在周围的蜂蝶。
晋献公大怒,以为他在调戏骊姬,欲杀之而后快。骊姬本来就想借此让他们父子之间产生嫌隙,日后好除掉太子。如今目的已达到,却假装仁义的阻止献公:“是我让您把申生召回的,如果您非要杀他,不等于是让别人说我杀他吗?况且宫闱内院的事情,还是不要声张得好!”献公觉得她说得有理,便将申生送回了曲沃。
过了些时候,晋献公便将这件事逐渐淡忘了。骊姬派人到曲沃对申生说:“主公昨夜梦见了你母亲,你赶快在这祭祀你母亲,把祭肉给主公送去。”
申生比较孝顺,不知道这是骊姬的计谋,于是连忙祭祀母亲,之后派人将祭肉送到了京城。当时晋献公正在外面打猎,骊姬将肉收下,命人把毒药拌进肉中。献公回到宫中正要吃肉,骊姬忙拦住他说:“这是从外面拿进来的肉,恐怕不干净会吃坏肚子,还是先让人试试吧。”于是令侍女先尝,结果侍女吃完便中毒身亡了。
献公大惊失色,骊姬见机假装哭道:“太子真是太狠心了,怎么连自己的父亲都想杀!江山到最后还不都是他的吗,又这么等不及。我觉得太子这么做肯定是因为我和奚齐,我还是带着儿子到别的国家避难吧。不然的话就只能自杀了。当初您想废太子的时候我阻止,上次他调戏我我也忍了,现在他竟然想杀我,我真后悔当初那么纵容他,也不至于差点害了您。我真是有罪啊,这有毒的肉您还是给我吃了吧!”
骊姬哭哭啼啼地假装去抢祭肉,非要献公把太子杀了不可。献公急忙劝慰又哭又闹的骊姬,下令捉拿太子。申生听说了这个消息连忙逃到新城。献公一气之下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侍从问申生,为什么不向献公解释清楚。可申生自小寄人篱下,性情懦弱,明知道骊姬要置他于死地,可是仍然还在为骊姬辩解:“父亲已经上了年纪,离不开骊姬的陪伴服侍。如果我去澄清,骊姬就会受到惩罚,那就伤害了父亲和后母的感情了。”申生最后万念俱灰,自杀身亡了。
这时重耳和夷吾回国要朝见献公。骊姬担心两位公子在献公面前为申生开脱,于是马上在献公面前说道:“当初在祭肉里下药是两位公子和太子一起计划好的。”
两位公子听到骊姬陷害自己的消息,纷纷离开了晋国。献公派兵追杀重耳和夷吾,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夷吾逃到了梁国。除掉了申生,重耳和夷吾又都逃到了别国。骊姬终于将奚齐扶上了世子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