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旅游学概论
18854600000021

第21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7)

(二)季节性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还时常受到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地球纬度的不同和地形的差异而产生的季节气候变化对异地人来说都存在着生理适应的问题,旅游者更要认真考虑到去某地需要带多少行装,以及那里的季节与气候环境能否对自己的旅游行动与兴趣产生积极影响。这从客观上造成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会随着季节与气候的改变出现周期性变化。旅游接待业也因之处于淡季与旺季的交替状态之中。虽然许多旅游地的季节性都表现为夏旺、冬淡,可这并不是绝对性的规律。有些地区严冬季节所造成的独特旅游环境比夏季更能吸引旅游者。有些旅游地在特殊节日(如圣诞节、春节等)来临之时,其淡季会变得兴旺起来,有时甚至成为全年的最旺时期。旅游淡旺季的存在对旅游接待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旅游业若采取某些必要措施,也可有效地控制或缩短旅游淡季,有的甚至可使淡季不淡。如果经营不力,旺季也会处于萧条状态。大多数的旅游资源地的淡旺季规律性很强,一般以年为周期,但也有一些地区淡旺季变化很快,是以星期为周期(如某些亚热带地区的旅游地)。短周期变化往往与季节无关,它取决于客源产生地区(一般为旅游者目的地的邻近地区)的公休日长短。但有时要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如台风、暴雨、连绵不断的梅雨或整日不散的大雾等客观现象,都有可能打消人们旅游的念头。

(三)吸引力的定向性

吸引力实质上是指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认识程度和向往程度。熟视无睹或一无所知都无法激发旅游兴趣。只有当人们得知旅游地的吸引物确能满足其好奇心和享受欲望时,才有被吸引前往的可能。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当主观的东西。就某项具体的旅游资源而言,它可能对某些旅游者吸引力颇大,而对另外一些旅游者则无多大吸引力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所以,任何一项旅游资源都有吸引力定向的特点,只能吸引某些市场部分,而不可能对全部旅游市场都具有同样大的吸引力。一般讲,特色越明显,内容越丰富,影响越广泛的旅游资源地就越为旅游者所向往。

(四)垄断性

特殊的旅游资源往往具有垄断性。它们各具特色,在世界上分布范围较为狭窄,有些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这类资源吸引力极强,单凭自身的声望,足以使旅游者将其列为重点旅游对象。目的地的历史遗产和天然旅游资源,都具有地理上不可移动从而为该地所垄断的特点。无论是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还是东非的天然动物园和英格兰的绿景,都是如此。当然,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其他地方仿造这些东西并非完全不可能,但这种仿制品由于脱离了历史和环境,从而失去了意义和魅力。

(五)变化性

旅游资源总是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而不断补充着、发展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名噪一时的旅游胜地可能随着人们兴趣的转移而萧条,鲜为人知的地方却因投旅游者所好而日趋兴旺。虽然各个单体的旅游资源很少有根本变化,但其吸引力却常常随着人们旅游兴趣的转移而改变,使整个旅游资源地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变化。只有不断地增添旅游资源的种类,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才有可能使旅游地的吸引力程度达到较高的水平,使旅游地的兴旺势头持续得更长久。

(六)易损性

旅游资源如果利用和保护不当,是很容易遭到破坏的。有形的旅游资源是如此,无形的旅游资源也有同样的问题。一项使用过度的有形资源可能会被毁坏而难以修复和更换,一项维护不当的无形资源一旦遭到破坏也是短期内难以恢复的。

(七)可发展性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兴趣、需要及时尚潮流也在发生变化。这使得人造旅游资源的创新成为必要和可能。此外,在传统旅游资源匮乏的地区,为了发展旅游业,也可能会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人为地创造一些旅游资源。新加坡便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之一。此外,无论是以迪士尼乐园为代表的各类主题公园,还是我国洛阳的牡丹花会和山东潍坊的风筝会、青岛的国际啤酒节等,都是这种创新人造旅游资源的例证。

(八)自然存在性

绝大多数的旅游资源都是自然形成、客观存在的。它们在宇宙间有着各自的位置和作用,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客观形势的需要,才逐渐增添了为旅游服务的功能。

自然旅游资源是天然赋予的。它随着人们认识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而成为旅游吸引资源。旅游活动产生之前,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人们对其从最初的赞美到对它产生盲目崇拜。而现代人对自然界的欣赏则以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为基础。自然界物质的存在并不因旅游活动是否产生而改变。

人文旅游资源在一般情况下也是自然形成的。专为旅游而创造的人文资源只占很小比例。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现代的建设成就是为适应生产建设的需要而造就的。当初这些事物的产生,一般都没考虑到如何满足或适应旅游业发展这一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资源不是可以用价钱来衡量的。尽管旅游者由于它的吸引才产生了各种旅游活动,旅游开拓者也为其建设付出了相应的劳动代价,但许多旅游资源却常常以无偿形式提供给旅游者,或者可以认为,多数旅游资源的自身价值根本无法通过价钱来表现。事实上,旅游者所支付的货币仅仅是其所享受的各种服务的酬金,旅游资源本身并没因旅游市场的交换而变更其所有权。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因而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没有旅游资源,旅游者便不会到此来旅游;没有旅游者的来访,也就意味着此地不存在需求市场,旅游业也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后续发展。

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会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一种纯经济剩余(PureEconomicSurplus),即旅游资源所带来的旅游业收入在扣除开发和经营所需费用之后所剩余下来的纯收益。

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成正比。旅游资源的价值越高,旅游业也就越容易发展,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益也就越大。反之,则旅游目的地旅游收益越小,甚至没有收益。一项旅游资源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其本身固有的质量及其坐落地点这两者的结合情况。这里所谓的质量是指该项旅游资源所独有的特色。鉴于这种质量如果不被人们所了解则无异于不存在,那么也可以说是已为人们所知晓或认识到的质量,特别是已被客源市场所知晓或认识到的质量。所谓坐落地点,则是指该项旅游资源所在的地点距离旅游客源地区的远近和可进入性的程度。由于交通费用和时间代价方面的原因,质量上位居一流而距离旅游客源地较远或可进入性较差的旅游资源,在价值上可能相当于质量稍差但距旅游客源中心较近或可进入性较好的旅游资源。这种价值在量化方面的唯一表现便是吸引来访游客的数量。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根本的条件在于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于这些旅游资源坐落的地理位置和可进入性程度,在于旅游客源地居民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必要了解。虽然旅游服务的好坏可以增添或减少这些旅游资源的吸引魅力,但是旅游资源本身依旧是这种魅力的基础或本源。

进入21世纪,我国更是把旅游资源的建设与发展看作展示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2008年的奥运会设施,如鸟巢、水立方等更是成为各国旅游者慕名而来的中国标志性建筑。

一、旅游资源的价值

所谓旅游资源价值,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后产生的意义和作用,它主要有游览观赏价值、创汇创收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任何旅游资源都是在对比中存在的。可以说没有对比就无所谓旅游资源,在市场中旅游者对资源(产品)的选择是在对比中完成的。要确切把握拥有资源的价值,最终要根据市场来判定,市场是检验旅游资源价值的标尺。在旅游资源的对比中,首先是同类资源的对比,旅游资源具有相似性的很多。门类归属越大,类同的就越多,门类归属越细,则类同的就越少。严格地说旅游资源没有绝对的类同,只是在科学判断和社会判断需要归类时,才会出现类同资源。对资源价值的判断,从旅游的角度讲可分为专家判断和旅游者判断。专家判断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科学的角度,二是从文化的角度(包括历史)。最终比较公正的、比较权威的及予一种认证,在同类资源中将其摆在适当位置,而分出价值等级界限。对旅游者而言,多数依据科学判断和社会判断,有时所谓的同类资源在旅游者的心目中是一样的东西,但其价值肯定是不同的。

二、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旅游资源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旅游资源调查是进行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前,要先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真实情况,因此,调查要特别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为保证调查结论的客观、准确,制定科学的调查程序,并在调查时严格按程序进行非常重要。

1畅调查准备

(1)成立调查组

调查组成员是调查的实施者,也将是作出调查结论的人,因此,人员的选择应非常慎重。调查组成员应是旅游、环境保护、地学、生物学、建筑园林、历史文化、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应具备该调查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必要时应对调查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

(2)物质准备

调查前准备好实地调查所需的设备,如定位仪器、简易测量仪器、影像设备。应准备多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3)资料准备

调查前应尽量收集与被调查对象有关的资料,收集的范围包括地方志书、乡土教材、旅游区与旅游点介绍、旅游地图、旅游规划与专题报告、相关照片和影像资料等。

2畅实地调查

(1)确定调查小区和调查线路

为方便调查,可将整个调查区分为若干个“调查小区”。调查线路也应事先安排好,一般要贯穿调查区内所有调查小区和主要旅游资源所在地。

(2)选定重点调查对象

调查应主次分明,对重点对象重点调查。下列旅游资源应成为重点调查对象: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整体旅游资源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被调查区形象的旅游资源。

可暂时不用调查的旅游资源有:品位较低,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开发后有损社会形象的或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的;影响国计民生的;某些位于特定区域内的。

(3)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旅游资源的外观形态与结构;②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用途、知名度和影响力等;③旅游资源的组成物质;④旅游资源的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⑤旅游资源的规模与体量;⑥该旅游资源周围的环境状况;⑦与该旅游资源有密切关系的典型的历史人物与事件;⑧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开发情况等。

3畅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旅游资源调查的直接成果,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调查报告的基石是前期调查工作中得到的材料,有充分的材料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材料要全面、客观、深入。但一篇调查报告只有材料的堆积是没有用的,应对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并从事物的互相关联中找出其内部联系,总结出客观存在的规律。调查报告是实用性文体,语言以准确、平实为本,一般不使用华丽的辞藻,也少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撰写调查报告,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枟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枠(GB/T18972—2003),其中所列出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基本篇目如下:

前言

一 调查区旅游环境

二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三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四 旅游资源评价

五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旅游资源评价就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外观、结构、内涵、价值、用途等进行的分析、比较和评判。旅游资源评价对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旅游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1畅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水平。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可以对旅游资源的种类、结构、特色、功能等作出综合评价,从而判断该旅游资源的质量水平,这样既可以为新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开发老旅游区提供必要依据。

②确定旅游地性质。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质量、规模、水平的鉴定,可以得出该旅游地旅游资源的性质,为旅游资源的分级管理提供资料和判定标准。

③为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依据。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的前提。通过对调查区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开发利用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为旅游资源的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旅游资源,确定不同旅游地的建设顺序,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改造、扩大老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