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旅游学概论
18854600000022

第22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8)

2畅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旅游资源评价对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旅游资源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往往涉及多个学科,且评价结论易受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为了使评价做到客观公正,必须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因此,评价首先要做到客观真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不客观的评价还不如不评价,因为这种评价结论很容易给实践带来误导。当然,任何一种结论都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不一定完全客观真实,但评价者应尽量做到使结论更加贴近真实。

(2)科学性原则

对旅游资源的评价不仅要讲究客观的评价结论,还要讲究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尽量采用一些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旅游资源的形成、本质、属性、价值等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能动辄以神话传说或传奇故事取代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与预测。

(3)系统性原则

如前所述,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地域性、时代性等特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也具有复合性特点,同一个旅游资源,有可能同时兼具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医疗、商务、会议等功能。而且,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数量、品位、规模等因素,还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区位条件、投资环境等多方面的条件。因此,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要综合衡量旅游资源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对旅游资源的整体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4)动态性原则

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旅游资源,这是由旅游资源本身的季节性、时代性特点决定的。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的时候,评价者也应坚持动态性原则,考察旅游资源的长期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的变化进行科学预测,掌握其发展变化的科学规律,以更好地指导旅游开发的实践。

(5)效益性原则

旅游资源评价是为保护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服务的。而保护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因此,旅游资源的评价也要考虑资金投入的效益问题,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当然,这种效益是一种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不能一味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性评价法,也叫体验评价法,是基于评价者对旅游资源质量的个人体验而进行的评价。定性评价多属于描述性的,有较大的主观性,因此,这一评价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种是定量评价法,即通过统计、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为数量化的指标数值,比前一方法更为精确,便于对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但操作的难度较大。

我国现阶段对旅游资源的评价采取的是综合打分评价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1畅评价项目

①资源要素价值,包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概率,完整性5项评价因子。

②资源影响力,包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2项评价因子。

③附加值,包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这1项评价因子。

2畅评分标准

每一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被赋予了一定的分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概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附加值”分正分和负分。

3畅旅游资源等级

根据某一单体旅游资源的得分,可确定该旅游资源的等级。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 010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 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 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 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 044分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 029分

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3 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特色

一、我国的旅游资源概况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不仅有古老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同时还有现代革命文物和现代文化艺术。山川秀丽,各显风姿,尤其是自然界的奇异风光与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交相辉映,形成了形神皆备、情景交融的风景名胜,独具东方特色,成为吸引中外旅游者的旅游天堂。

(一)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我国疆土辽阔,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地形复杂多变,海域广阔,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体资源丰富,而且有许多唯我独有和独存的珍贵生物。归纳起来有:名山胜景、江河湖海、名泉胜地、瀑布奇观、岩溶地貌、珍贵的生物,以及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不同地区的各种气候类型,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成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其中,尤以山水景观最具吸引魅力。以山来说,我国的山多雄伟、奇特和险峻,山色姿态独具一格,而且类型多样。既有极高山(海拔5000m以上),是登山运动和科学勘察的理想之地,又有遍布道教、佛教圣迹的五岳,以及分别供奉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四大菩萨的佛教四大名山,吸引着无数海内外的善男信女前来朝拜观光。而适合避暑、游览观赏的名山如黄山、庐山、武夷山及山水结合的桂林漓江山水等,或则以奇,或则以峻,或则以幽,或则以秀等的不同山色和神态吸引着海内外旅游者前来观光览胜、避暑疗养,而成为旅游胜地。就水而论,我国的江河险峻壮丽,风光优美。尤其是我国的长江,是东方巨流,水量充沛,全年通航,而且满江皆宝,田园锦绣,自然资源丰富,文物古迹荟萃,富有迷人的神话传说,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桂林的漓江,由于石灰岩层的作用,江水清澈如镜,蜿蜒南流,两岸秀峰如画似锦,沿途“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宛如百里水上画卷,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钱塘江更令人叫绝,由于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在月球吸引力的作用下,引起海面上涨而向江口涌来,与江水发生相碰撞而产生汹涌澎湃、声如雷鸣的大潮,蔚为壮观;我国的许多河流大都有峡谷分布,如早已扬名于世的长江三峡、黄河上流的刘家峡及广东西江的羚羊峡和北江的飞来峡等,已成为探险和体育旅游的好去处。除此之外,我国杭州西湖等名湖及西安华清池、昆明的“天下第一汤”等温泉,乃至古今闻名,以清澈甘美著称的五大名泉———镇江金山的“天下第一泉”、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苏州虎丘的“天下第三泉”及杭州的虎跑泉、济南的趵突泉,已成为中外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品茶休憩的理想之地。

(二)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血脉相承,蓬勃滋长,从未中断。因此,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种类繁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历史遗存、民族风情、工艺美术、烹调艺术等几个方面。

我国历史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历史遗存很多。而历史遗存又可分为实物遗存和文字遗存两类。实物遗存中有历史文物、文化遗址(或称历史遗址、历史古迹)和古墓葬三种。

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又有三千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加上我国古代盛行厚葬制度,历代统治者把大量金银财宝、日用物器、工艺美术品埋入墓中,因而,地下出土的文物特别丰富。其数量之多、门类之全,是世界各国所不能比拟的,因而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建筑工程和誉满全球的烹饪艺术。

我国的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都江堰、灵渠、赵州桥、洛阳桥等早已举世闻名。其他历代的庙宇、园林、桥梁、亭、台、楼、阁、塔等古建筑遍布全国,其建筑艺术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雄踞于我国北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观之一。若把历代长城长度相加,总长在5万千米以上,可绕地球赤道一周有余。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众多的外国旅游者首先神往的,他们都把游览长城作为到中国的标志。

我国的宗教建筑比比皆是,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都留下大量的宫观、教堂和伊斯兰古寺,佛教建筑成就更为卓著。“天下名山僧占多”,我国的佛教寺院不但因建筑艺术精湛而闻名,还因沿袭我国古建筑讲究风水学说而占据着神山奇地,促使文化艺术与秀丽山川的完美结合而构成了我国独特的风景名胜资源,从而成为佛教信徒神往和广大旅游者醉心一游的圣地。而我国的佛窟和宗教绘画艺术堪称无价瑰宝。我国共拥有佛窟千余座,最著名的“四大佛窟”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其中莫高窟长达25千米的壁画和2000多个彩塑是历经千年(从4世纪到14世纪)所创作而成的,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之一。

我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不但以效法自然的布局在世界园林中自成体系,更以含蓄多变、善于“以小见大”的空间组织手法和历史文物、书法绘画、诗歌楹联、趣闻逸事丰富多彩而名扬中外。园林是一种模拟自然山水,把自然或经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和建筑,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组成的综合艺术体。因此,游览和欣赏古典园林是我国一种独具东方特色、富有文化修养和艺术享受的游乐项目。其中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如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等;南方园林大都是私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如苏州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

我国的烹调技艺历史悠久,几千年来,无论是在烹调技术、原料选择,还是在主副食品搭配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由于各地在自然地理、气候、资源特产、文化习俗、饮食习惯和口味爱好方面不同,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了五千多种风味菜式,形成了四大类型,即地方菜、宫廷菜、素菜和药膳。其中在地方菜中最著名的有鲁、川、苏、粤、闽、浙、湘、徽八大菜系。

中国菜以色、香、味、形、器、名俱全的特色誉满全球,成为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一张“王牌”,吸引无数的海外旅游者。正如一位法国友人所说:“法国餐是欧洲之冠,而中国餐是世界上最好的饭菜。”到中国旅游,不但有秀丽的山川、丰富的文物、遍布的古迹可以一饱眼福,而且有名酒佳肴可以一饱口福。特别是富于文学意味、颇具诗情画意的菜名,给国际旅游者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二、我国的旅游资源特色

中国的旅游资源在具备旅游资源一般特点的基础上,还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形成了中国旅游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一)种类齐全,丰富多彩

我国有辽阔的疆土和广袤无垠的海洋,幅员辽阔,地理及气候环境复杂多样,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从旅游资源分类来看,我国的旅游资源囊括了全部内容。

(二)巧夺天工,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

我们的祖先较早地学会把自然美与艺术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来共同欣赏。我国的许多旅游资源地都是把自然风光、人文艺术、民俗风情和历史事件从时间与空间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造成优美而和谐的环境。资源地的建设讲求创造出意境,这种意境往往是含蓄的,耐人寻味的。

(三)辉煌灿烂,多民族文化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居多,约占94%,其他少数民族占6%。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交错分布组成的和睦大家庭。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在以汉民族文化为主要形式、融合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并借鉴外国文化逐步发展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各少数民族在相互取长补短的同时又保持了各自的民族特色,这些特色和风格是几千年来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的总结,保留至今也证明了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多民族的文化充实了我国旅游资源的种类,也丰富了人们旅游活动的内容。当然,有些民族因历史发展进程的速度原因,在思想意识与风俗习惯方面可能还留存有较为落后的因素,它们与现代化的社会文明大相径庭,需要改革,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出现了如何解决现代化与民族化之间的矛盾问题。提倡民族化绝非意味着因循守旧,应本着尊重民族文化的态度,在顺应民族历史发展演变潮流的基础上科学地、客观地评价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在旅游事业中大放异彩,绝不能片面地强调民族特色而阻碍民族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