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旅游学概论
18854600000027

第27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3)

虽然总体旅游产品这一概念主要从旅游者需求方面考虑,但实际上在旅游业中也有使用。例如,无论是国家旅游组织还是地方旅游主管机构,在其对外旅游宣传中所推销的并非哪个旅游企业的产品,而是本国或本地区的总体旅游产品。甚至于旅游批发商所经营的包价旅游产品,实际上所使用的概念也是总体性产品。不妨这样认为,从供给(或旅游目的地)角度看,总体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来访旅游者的需要而创造的各种旅游活动接待条件及提供的相关服务的总和。这些条件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条件,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上层设施;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条件,如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等。总体旅游产品中的服务部分既包括商业性的服务,也包括非商业性的服务。实际上,从供给角度看,总体旅游产品也就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供给的全部内容集合体。

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的构成,有些西方学者(Cooper,C畅,Gilbert,D畅,Fletcher,J畅,andWanhill,S畅,1993)提出可以用4As即4个以英文字母A为字首的词语来表示:

①Attractions,即当地的旅游资源;

②Access,即当地的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服务;

③Amenities,即当地的住宿、餐饮、娱乐、零售及其他旅游生活设施和相应的服务;

④AncillaryServices,即当地旅游组织提供的相关服务(如旅游问讯中心)。

单项旅游产品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旅游企业而言的。作为旅游企业,其生产和经营的产品自然也是旅游产品,然而,虽然各旅游企业的产品也都可称为旅游产品,但它们实际上只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中的构成部分之一,因而人们称其为单项旅游产品。从市场营销的意义上讲,这种单项旅游产品也是一种“经历性”产品。对此,本书在这里不作深入讨论。从一般意义上讲,特别是从供给角度看,所谓单项旅游产品,就是指旅游企业所经营的设施和服务,或者说是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项目服务。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后,通常是对总体旅游产品进行评价,而任何一单项旅游产品出现偏差,都会对总体旅游产品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旅游目的地各生产部门共同努力并加强合作,为游客提供满意而难忘的全程旅游体验。

二、旅游产品的类型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越来越多,各旅游经营商推出的旅游产品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无论是在旅游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旅游业的经营工作方面,都需要对旅游产品的类型进行划分,以加深对旅游产品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产品的开发。

对于旅游产品的类型,实际上并无统一的划分标准。根据人们常用的一些提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按旅游产品存在的形态划分

按旅游产品存在的形态来划分,旅游产品有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种。

有形产品是指旅游者购买的和消费的有形物品,如舒适的饭店设施、汽车、旅游风景和旅游纪念品等;无形产品是指旅游服务,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旅游及其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为其提供的各项服务。

(二)按旅游产品所满足旅游者需求行为划分

按旅游产品所满足旅游者需求行为可分为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

观光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业经营者利用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组织旅游者参观游览及考察。观光旅游产品开发难度小、操作简单,是旅游业开发度假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基础。度假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业经营者组织旅游者前往度假地(区)短期居住,进行包括娱乐、休憩、疗养和健身等消遣性活动。专项旅游产品又称特种旅游产品,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涉猎的需求和个人独特的兴趣,现已成为旅游产品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也是形成新的竞争力的源泉。

(三)按旅游产品的等级划分

按旅游产品的等级可以分为豪华型旅游产品、标准型旅游产品和经济型旅游产品。这主要由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决定。豪华型旅游产品旅游费用较高,游客一般住宿和用餐于四星级或五星级酒店或豪华游轮上,享用中高级导游服务,享用高档豪华型进口车,欣赏高水准的娱乐节目等;标准型旅游产品旅游消费适中,游客一般住宿和用餐于二星级或三星级酒店或游轮上,享用豪华空调车等;经济型旅游产品旅游费用低廉,游客住宿和用餐于低水准的招待所和旅店,享用普通汽车等。

(四)按旅游产品的空间跨度划分

按旅游产品的空间跨度可分为国内旅游产品和国际旅游产品。国内旅游产品适用于旅游者在中国境内消费使用;国际旅游产品包括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边境旅游。

三、旅游产品的特点

旅游产品属于服务性产品,同工农业所生产的物质产品相比,服务性产品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决定了服务企业与物质产品生产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的不同。了解和认识旅游产品的特点,对于旅游企业的成功开发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旅游产品也有不同于其他服务产品之处。通过前面对旅游产品概念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总结出旅游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一)综合性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它是由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构成的。其中不仅包含了劳动产品,也包含了非劳动的自然创造物,既有物质成分,又有社会精神成分,是一种组合型产品,能够同时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综合性需求。其次表现在旅游产品的生产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除包括旅游业中各行业与部门(如旅行社业、饭店业、餐饮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交通部门等)外,还包括不少旅游部门外的其他部门与行业(如农业、商业、纺织业、银行、保险、建筑业等)。此外,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人类活动、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中心,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同时,通过扩散效应,导致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扩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不可转移性

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旅游产品在地点上的不可转移特点。旅游产品进入市场后,其本身依旧固定于原来的地点方位上,旅游者只能到旅游产品的生产地点进行消费。旅游供应商只有通过旅游信息的传递,吸引旅游者来目的地消费。旅游产品的这一特性,很容易造成旅游产品销售和促销上的困难,因为旅游者对购买某一旅游产品可能怀有较高的风险预期,如何帮助其克服消极的心理预期,是旅游市场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旅游产品不可转移性的另一方面是指同服务相关的设施和用品在所有权上的不可转移特点。在旅游消费活动过程中,旅游产品的所有权、经营权与使用权是分开的。一般而言,旅游产品的所有权在任何时候都属于目的地所有,作为旅游企业只拥有旅游产品的经营权,当其出售旅游产品时,旅游者仅获得对其一定时段内的暂时使用权,而不是像购买一般物质产品那样同时拥有永久性的所有权。

(三)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

一般的物质产品生产与消费往往是两个先后发生的过程,即先有产品的生产,再进入市场被消费者购买,生产与消费之间往往都有一个时间差,消费者和消费行为均产生于生产过程之后。而服务产品则与之不同,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时刻,也正是消费者消费服务的时刻,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旅游产品中不论是有形的物质产品还是无形的服务产品,其消费过程总是同时发生的,这就要求旅游者首先要离开旅游出发地,而旅游者一旦踏上旅程就开始了对旅游产品的消费,直到旅游活动结束,旅游产品的消费也才停止,而这整个过程中,旅游服务,即旅游产业生产也在同时进行,这就说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步进行的。同时,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实现旅游产品交换后,旅游者得到的并不仅仅是具体的物品,更重要的是一段经历和感受。旅游产品的这一特点也对传统的旅游产品质量管理和营销理论提出了挑战。

(四)不可储存性

由于旅游产品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决定了旅游产品具有不可储存性。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是随着旅游者的出现、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的发生而发生的,当没有旅游购买和消费的时候,以服务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就不会生产出来,也就无法像其他有形产品一样进行储存。同时,旅游产品大量地表现为无形的服务,旅游产品与一般物质产品的一个明显不同,就是它不能储存起来,以备未来出售。而且旅游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将服务携带回家安放。当然,提供服务的各种设备可能会提前准备好,但生产出来的服务如不及时消费掉,就会造成损失,如淡季时,一间客房一日无人租用,这一天客房服务就等于零,这项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也就为零。根据旅游产品的这一特点,旅游企业应尽量避免旅游产品的浪费,可采用对其产品实行差别定价,以及运用各种营销手段以解决供求不平衡的问题。

四、旅游产品的定位

旅游产品的定位是指对旅游产品的市场与特色进行定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选择目标市场并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使自身产品在目标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以吸引更多游客。

定位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成为许多旅游产品开发商的生产和经营理念。其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领先定位

这是最容易的一种定位方法,适宜于那些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如埃及的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中国的长城、法国的凯旋门。由于它们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可长盛不衰,但这类旅游产品为数不多。

(二)比附定位

即避开第一位,抢占第二位。由于第一的位置仅有一个,少数定位在第二的产品同样会在旅游者心目中留下较深印象,如苏州将其整体旅游产品形象定为“东方威尼斯”,从而使苏州在中国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外国游客慕名而来。

(三)空隙定位

顾名思义,是独辟蹊径,创造与众不同的定位方法。如深圳的“中华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就以不同以往中国其他旅游产品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很快地打开了市场。

(四)逆向定位

以游客心中固定形象的对立面为旅游产品营销中的市场卖点,如在设计野生动物园时,设计者将其设计为与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动物园形象相反,即开放式的形式,将游客与动物的活动方式做了对换。

(五)重新定位

每个旅游产品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重新定位即依据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当旅游产品即将进入衰退期时,根据游客的新需求来重新定位,使其生命周期延长。

五、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从前面可以看出,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凭借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生产而开发的,为了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的服务与实物的总和。其生产要素与有形产品相比,具有特殊性。旅游产品开发与组合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它是指根据目标市场的现实需要,结合旅游资源和接待能力,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的活动。在旅游产品开发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依托资源原则

旅游资源是进行产品开发的核心和物质基础,是旅游者选择和购买旅游线路的决定性因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决定了旅游线路的主题与特色。如大漠丝路风情线、美食风味品尝线、美国总统访华线等。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依托本地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资源是形成旅游吸引物和地方旅游特色的重要因子,离开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开发将成为无本之源。

(二)面向市场原则

旅游企业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旅游产品来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打开销路,实现其价值。又因为,旅游者的需求决定了旅游线路的设计方向,这样就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市场观念的树立,一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旅游市场定位,确定目标市场的重点,使旅游产品开发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经济效益。二是要根据先期的市场定位,调查和分析市场需求与供给,把握目标市场的特点、层次、水平及变化规律和趋势,从而形成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三是要针对市场需求,客观地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把握旅游市场变化状况,对各类预设产品进行筛选、加工或再造,然后设计、开发和组合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