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旅游学概论
18854600000033

第33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3)

⑤文具用品:文具夹(架),每房1只;信封、明信片,每房普通信封、航空信封和国际信封各不少于2个,明信片2张;信纸、便笺、传真纸,每房信纸、便笺各不少于4张,传真纸宜备2张;圆珠笔,每房不少于1支;铅笔,每房宜备1支,与便笺夹配套;便笺夹,每房1只。

⑥服务提示用品:服务指南、电话使用说明、住宿须知、送餐菜单,每房各1份;电视节目表、价目表、宾客意见表、防火指南,每房各1份;提示牌、挂牌,应分别有“请勿打扰”、“请打扫房间”、“请勿在床上吸烟”、“送餐服务”各1份,正反面内容宜一致;洗衣单、酒水单,每房备洗衣单2份,酒水单1份。

⑦饮品、饮具:茶叶,每房备2种茶叶,每种不少于2小袋,也可用容器盛放;茶杯(热水杯),每房2只;暖水瓶,每房不少于1只;凉水瓶、凉水杯,每房备1套(视地区而定);小酒吧,烈性酒不少于5种,软饮料不少于8种;酒杯,不同类型的酒杯每房不少于4只,配调酒棒、吸管和餐巾纸;咖啡,五星级宜备咖啡2小盒及相应的调配物,也可用容器盛放;冰桶,每房1只,配冰夹;电热水壶,五星级宜备。

⑧其他:衣架,优质木制品为主,每房西服架、裤架、裙架不少于4只,五星级可配备少量缎面衣架或落地衣架;烟灰缸,每房不少于2只;火柴,每房不少于2盒;擦鞋用具,以亮鞋器为主,每房2件,宜配鞋拨和擦鞋筐;纸篓,每房1只,放于卧室内;针线包,每房1套;杯垫,每杯配备1只;礼品袋,每房配备2只;标贴(或标牌),每房不少于2只;晚安卡,每房1卡。

第三节 旅游中的“行”

旅游中的“行”即旅游交通。旅游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旅游交通作为旅游要素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依附基础,其发展状况对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

由于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旅游发展阶段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旅游发展呈现了“旅先游后、旅顺游畅”的局面;与此相反的是,我国旅游与交通的关系是“逆水行舟、游先旅后、旅滞游难”,相应的国内旅游交通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上对旅游交通需求和供给进行理论探讨,对于重大的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的旅游效应较为关注。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道路交通设施日益高速化、网络化、现代化、舒适化,旅游发展交通瓶颈不断被突破,我国“游先旅后”格局逐渐得到改善。实践上,我国旅游业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方面,迅猛扩展的国际和国内旅游流将对旅游交通产生极大的需求和压力;另一方面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旅游交通设施对旅游区域的旅游流空间组织及旅游产业布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需要重视和加强对交通要素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交通改善情况下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和游客体验提升。

从整体上看,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速度惊人,各地加大了对交通运输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如北京、广东、山东、浙江等省市的交通可以说四通八达、方便快捷。但是,旅游交通却一直是我国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旅游区缺乏全盘统一的交通规划,导致可进入性差,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开发和发展。

在国家大规模投资铁路、公路建设的基础上,近几年来各省市为解决辖区内风景区旅游人数剧增而带来的旅游交通瓶颈问题,纷纷加大力度新建或改建旅游交通线路,这极大改善了我国旅游交通落后的尴尬局面,也为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形象增加了砝码。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旅游行业进入壁垒逐渐取消,绿色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的“门户”将最先面临这些机遇和挑战。

①从旅游交通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投入来看,当前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状况不平衡,发达地区的旅游交通发展较快、状况较好,而相对落后的地区旅游交通发展缓慢、落后,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②我国对交通运输业长期的垄断经营,影响了其运作效率,虽然国家多次对我国铁路进行提速改造,高速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力度很大,但是对交通运输业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仍然不够重视,与国际市场的质量和服务水准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损害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③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道路规划设计不甚合理,路况不好,道路拥挤,以及交通安全教育不足,造成了我国旅游交通道路安全状况较差。总体而言,我国是世界上交通安全记录较差的国家之一,这些直接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④对于景区内的旅游交通,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其旅游交通状况不甚理想。当前国内许多景区内的旅游交通建设容易趋向两个极端:要么没有进行科学规划,不重视景区内的交通,景区内交通建设处于停滞状态,造成游客对景区的人为破坏;要么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没有充分考虑景区内的生态环境和原始风貌,在景区内修建宽阔的公路或者到处修建索道、电梯等交通设施,不仅破坏了景区生态环境,而且将景区的原始风貌彻底改变,其结果反而影响了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交通中出行的方式

旅游六大要素中的“行”不是说旅游者的走路,而是指代行走的交通工具。在团体旅游的费用中,交通工具的费用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一)飞机

长途旅游和出国旅游中飞机票的价格就占了总费用的40%左右,是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空运输业,大体量的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为洲际长距离旅行创造了很好的机会。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对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一些远离大陆、景观未受破坏的偏远原始地区,其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具有良好的交通设施,特别是航空设施。航空旅行是长途旅游最基本的交通方式。

(二)火车

对于国内旅游来讲,乘火车是旅游者的首选,主要是因为经济实惠。可是火车票实在难买,旅行社经常因为买不到火车票而砸团,到了旅游旺季是谁有火车票谁就有团,火车票成了做国内团的完全资本。

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及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我国大多数省会城市和旅游城市相继开通了多条旅游专列,这对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铁路部门旅游专列政策的实施既推动了目的地旅游的发展,也提高了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节假日的逐渐增加及旅游时尚的形成,国内公民的出游能力也日益提高,交通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特别是由此所带来的旅游者假日出行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与困扰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旅游城市开设了假日列车来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的新空间。

(三)船

水路客运业务主要可划分为四种,即远程定期班轮服务、海上短程渡轮服务、游船服务和内河客运服务。

利用游船进行海上或运河上巡游度假的特点是悠闲、舒适。在海上巡游过程中,人们既可以在不同的地点登岸旅游,又可以随时回船休息,免除了每到一地后上下搬运行李和寻找旅馆的麻烦。此外,游船上也提供各种消遣娱乐设施。因此人们常称这种游船为“漂浮的度假胜地”和“漂浮的旅馆”。但是,这种游船旅游通常比较豪华,价格昂贵,加之游船航行速度不能太快,比较耗费时日,所以收入低和闲暇时间较少的游客难以享用。

(四)汽车

乘汽车外出旅游包括乘坐私人小汽车、搭乘长途公共汽车、包乘旅行大轿车及租赁所需车型的车辆自己驾驶等多种不同的形式。

目前,自驾车旅游已成为人们中短程旅游外出时乐于选择的旅行方式,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更是如此。这一情形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是私人小汽车的普及;第二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高速公路网的发展;第三是很多旅游区只通公路,特别是旅游区内部各景点之间只有公路相连接,游客必须借助于汽车这种陆路交通工具;第四,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乘坐汽车旅游的主要优点是自由灵活,便利高效,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无须寻找专门的停车场地,可以直接进到各个旅游景点,也能随时停留。但同时,这一市场规模的增大,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某些副作用。例如,最典型的问题便是容易造成或加重旅游接待地区的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尤其是周末特别是每年“黄金周”大规模的集中出行给城际间交通运输能力和容量带来了极大压力。

(五)徒步

“以车代步”的发展使人们的双腿运动越来越少,而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病率日益增加。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一种新颖、有趣的运动———徒步旅行时下正风靡全世界。

“徒步旅行”这个词语最早是用来指19世纪60年代在尼泊尔的远足旅行,现在依然是指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依靠徒步进行穿越的一种运动方式,即肩负所有的装备,从预先设定好的地点出发,按照一定路线步行穿越村庄、田野、山谷等地况,以最终到达目的地而结束。徒步旅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绝大部分有路可循(否则为探险),距离可长可短,可进可退,路途中有村落(间距一般不超过两天路程)可做补给、休整。

古人云:“世之奇伟瑰丽之观常在于险远。”非但美妙的风景,最淳朴的乡土人情也大多藏在深山,非步行而不能到达。徒步旅行中山景也许是最吸引人的,但还有其他的诱人之处:美丽的小山村、别具风格的房舍、引人入胜的庙宇??更为重要的是,徒步旅行还会带给我们健康,因为它是最贴近自然的一种健身方式。

三、游客选择出行工具的原则

旅游交通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缓慢,远不能满足要求;旅游区缺乏全盘统一的交通规划,导致可进入性差,影响了旅游区的开发和发展。应研究旅游者出行偏好,总结出旅游者对交通工具、旅游路线的选择偏好,揭示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布局旅游线路和交通设施,促进旅游交通的合理分布,从而加快旅行速度,缩短旅行时间。旅游交通区别于通勤交通,其对出行时间、舒适度等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旅游中,交通始终是游客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游客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会选择相应的出现工具。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并会产生不同的选择行为。研究旅游交通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交通的基础理论,更能将行为研究结果应用到实际交通管理中。通过制定合理的旅游交通调控政策,合理引导旅游者进行出行方式选择,从而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一)重视时间观念的选择

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时间,因此出门希望尽可能在路上少花时间已成为不少人选择交通工具的第一原则。目前长线旅游选择乘飞机的已经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已很少有人会选择轮船作为旅游的交通工具,选择乘火车的游客也有减少的趋势。在中线旅游中,几乎是飞机与火车唱对台戏,至于轮船,只占了不大的比例。比如上海—烟台等一些原先有轮船班线的,现在也因乘客人数的大幅下降而停航。只有在特色旅游项目上,轮船还占据较重要的位置,当然火车也是短线游客喜欢选择的交通工具,同时,高速公路也开始分流一部分游客。总体上看,由于飞机在短线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预计在旅游市场中,长线选择飞机,中短线选择火车、汽车,特色旅游以轮船为主的格局还将维持下去。

从传统的观光旅游看,强调“旅速游缓”。但随着出行方式的改变,出行本身也在成为旅游的一种乐趣,比如坐火车去西藏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这使得去西藏的过程变得与到西藏游览同样重要。而邮轮旅游度假方式,已经成为了旅游活动的主要吸引要素。比较突出的是自驾车旅游,作为散客旅游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已经发展成一个新的旅游业态。

(二)从舒适程度上选择

由于经济条件变好,舒适程度也开始影响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因此,长线游客愿意乘飞机,又如同样是火车,较舒适的旅游列车更受旅游者欢迎。而在某些线路上,人们宁愿坐船而不是更快些的火车,就是考虑到是否舒服。而在沪宁线上,许多游客更倾向坐火车而不是虽称豪华却并不怎么舒服的大巴。

(三)从价格上选择

价格问题对交通工具的选择恐怕还是至关重要的。可以看到不少游客选择乘火车仅仅是因为其费用较乘飞机低得多,价格因素制约了乘飞机游客人次的猛升。毕竟是否经济实惠还是大多数人必须考虑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如何找到交通与旅游的契合点将直接对游客产生影响。例如,铁路方面利用市民双休日出游推出的“假日列车”。长江客轮公司也曾推出过假日专船,尽管未出现像“假日列车”这样爆满的场面,但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看来在新形势下如何瞄准游客的需求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