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旅游学概论
18854600000043

第43章 旅游活动的影响(3)

制定统一、规范的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税收统计口径,并将其纳入丽江的重点税源进行管理。针对丽江旅游对税收收入的贡献和影响,应在全市范围内对旅游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并把对旅游业的税收征管范围由单纯的旅游业扩大到“泛旅游业”范围,摸清旅游业税基,统一口径,为加强旅游税收征管和全市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核实旅游税基的基础上,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将其纳入重点税源进行管理;强化对旅游税收的经济分析,建立完善定期旅游税收分析制度,建立健全旅游税收分析档案;同时研究建立科学实用的旅游税收预测模型,改进旅游收入预测方法,指导组织旅游收入工作。

进一步加大、完善旅游税收的征管手段和监控体系。不断完善税源监控体系,减少征管漏洞。要加强税务登记,进一步完善纳税申报制度,细化纳税申报流程,强化纳税申报责任。同时通过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有关政府部门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信息的义务,减少税收征管漏洞。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拓展税源监控渠道和手段,实行税务、银行、旅行社共建信息平台,加强旅游税收的控管,通过加大税控收款机的推广运用,在各大旅行社、酒店、景点和消费场所通过安装税控装置,掌握旅游收入和回扣情况。加大消费卡、单的使用频率,尽快堵死现金交易暗流。

完善税源监控手段,拓展税源监控新途径。一是实现政府监控向社会监控转移。即改善社会纳税环境和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二是加强会计审核,完善货币资金流转监控、纳税人支出状况监控。通过对纳税人货币资金流转监控和支出状况监控,判断纳税人的纳税意愿和账面行为的真实性,为税务部门全面掌握其信息提供法律保障。三是完善信用等级制度,形成公平和有效的监控机构。同时,要完善征管人员的监察制度,严防税务征管内部监控弱化。

(资料来源:中金在线,2007年08月28日,http://news畅cnfol畅com/070828/101,

1281,3292683,00畅shtml)

【阅读资料8-3】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价格调节基金征收范围和标准的通知

二000年一月十八日 三府[2000]16号

各有关单位:

为增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市政府决定将“菜篮子价格调节基金”更名为“价格调节基金”,并适当调整征收范围和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价格调节基金征收范围

本市辖区内的景区(景点)和旅游饭店(招待所)等,原来建设局、交通局、工商局和市房产交易中心代收的价格调节基金的项目、标准及方式不变。

二、征收标准

1畅景区(点)

①亚龙湾中心广场、天涯海角游览区、南山文化旅游区按每张门票5元缴纳。

②亚龙湾蝴蝶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洋动物园、鹿回头民族风情园、海山厅奇观游览区、田牛庄园、三越民族文化村、亚龙湾海底世界、大东海航旅海底观光按每张门票3元缴纳。

2畅旅游饭店

(1)定点饭店

①五星级或相当于五星级饭店按每人每天11元缴纳。

②四星级或相当于四星级饭店按每人每天9元缴纳。

③三星级或相当于三星级饭店按每人每天6元缴纳。

④二星级以下的饭店按每人每天4元缴纳。

(2)非定点饭店(含招待所)

按每人每天2元缴纳。

三、征收办法

景区(点)旅游饭店的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由市政府价格调节基金征管办公室负责。

价格调节基金由游客及消费者支付,各有关单位负责代收缴。对收取部门和企业可按征收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办公费,对收取好的单位要给予必要的奖励。

四、征收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把它作为三亚发展的大事来抓;二要加强领导,保证人员和措施的到位;三要做好宣传,使游客了解并乐意接受。

五、征收时间

调整价格调节基金征收范围和征收标准自二000年二月一日起执行

六、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扶贫致富,缩小城乡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社会全面进步的一大瓶颈。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平衡国内各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有利于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导向欠发达地区,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水平,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合作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说国际旅游可将客源国的物质财富转移到接待国,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对世界财富进行再分配的作用,那么国内旅游则可把国内财富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起到将国内财富在相关地区间进行再分配的作用。如果把地区作为目的地或客源地的单位,那么国内旅游中也存在着“入境”和“出境”两种类型的旅游。对一个区域来说,当地人出了这个区域旅游所产生的是该区域的旅游支出,旅游者进入该区域旅游所带来的则是该区域的旅游收入。就一般情况而言,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出区旅游人次较多,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出区旅游人次较少。当经济落后地区的某些旅游资源足以吸引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前去旅游时,这些旅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消费,即经济落后地区的旅游收入,对当地来说显然也是一种外来的“经济注入”。这种外来的“经济注入”当然可以刺激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加速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别。特别是那些物质资源贫乏,限制了物质生产的发展,但却拥有较好旅游资源的地区,发展旅游业在经济上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甚至是一种现实而可行的脱贫途径。

旅游业似乎有着天然的“扶贫”作用,以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使农民脱贫致富,是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功能。因为许多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往往存在着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得这些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保护,但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当地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经济水平较低的不利局面,如果能在做好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的前提下,投资开发这些地区的旅游资源,对尽快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使人民脱贫致富具有明显的作用。旅游还为贫穷落后地区更新了观念,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对外开放。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对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地区分布的完善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西班牙的巴列阿利斯群岛,原来经济十分落后,现已成为拥有优良的沙滩、阳光、海水的著名旅游胜地,年接待旅游者达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亿美元。又如,1964年法国政府颁布实施“冰雪规划”,开发阿尔卑斯山的雪资源,仅滑雪旅游一项,每年就给法国带来50亿美元的收入,该地区居民也因此随之迅速致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各地政府积极引导、扶持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的贫困地区,积极发展旅游业,走旅游脱贫致富的道路。90年代初,相当一大批农民通过开发旅游的方式迅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真可谓“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丰富一方生活”。例如,西柏坡的人均收入,1991年仅246元,1994年超过2000元(其中旅游服务收入638元),近几年,其通过接待参观旅游者,直接收入达800多万元,综合效益达7500万元,吸纳就业3300多人;贵州省国家级贫困县施秉县,自1998年将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后,2001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56万人次,是10年前的几十倍,当年旅游直接收入512万元,综合收入4810万元,带动第三产业创税605万元,占县财政收入的1/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通过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的村庄超过12000个,有600多万人摆脱了贫困。

此外,发展旅游业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些乡村旅游区,旅游开发不但帮助该地留住了将要外出务工的人员,而且将那些寻求工作与发展机会的外来人才也吸引进来,促使农民转而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绿色资源。人口数量的增多和基础设施的扩充使得这些非城市旅游地渐而初具城镇规模,缩小了城乡差距。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兴未艾,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根据国家旅游局“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将新增农村旅游就业35万人,间接就业150万人。“十一五”期末,实现“百、千、万工程”,即建成100个农村旅游特色县、1000个农村旅游特色乡、10000个农村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将逐步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国内旅游需求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农家乐”,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的旅游方式,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拥有其他旅游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对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资料8-4】

宁夏六盘山旅游扶贫结硕果

今年入夏以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旅游区泾源县的野荷谷景区摆摊的农民战拥莲,靠卖野草莓、松子、果脯、小吃、手工艺品,每天可以收入100元左右。

六盘山下的泾源县发掘一批民间刺绣、剪纸等艺人,他们制作的工艺品,做工精巧,民族特色鲜明,深受游客欢迎,成为六盘山“红色”和“绿色”旅游一大风景。

据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管委会综合科科长王周介绍,目前泾源县已有500多名经过培训的妇女,组成制作民俗手工艺品的机构,人均年收入达到1畅5万元。这些以前围着炕头和锅台转的农家妇女,尝到了发展旅游带来的甜头。

六盘山地区位于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要塞,属贫困地区。境内的六盘山留下了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的文墨和足迹,以及战国秦长城、须弥山等一批珍贵文化遗存。

为促进该地区以扶贫攻坚为主的各项事业发展,2000年,国家旅游局、财政部在六盘山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按照规划,旅游区开发总面积110多平方公里,涵盖固原县、西吉县、泾源县、隆德县、海原县和彭阳县。

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袁治安介绍说,10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旅游建设资金达1畅3亿元,开发出以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六盘山长征纪念馆、须弥山石窟、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为代表的四大旅游景区,初步打造形成了高原绿岛、红色之旅、丝路重镇、回乡风情旅游特色品牌,辐射40万人口。

袁治安说,试验区成立的这10年,是六盘山旅游走向世界的10年,是当地百姓受益致富的10年。统计显示,六盘山旅游区年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均以20%的速度增长,2008年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畅65亿元。

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让众多农民群众自觉加入到旅游创业队伍中来。隆德县旅游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说,今年以来,通过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就业服务、搭建平台、典型引路等多种途径,以创业带动就业,该县1畅3万名农民工、下岗职工接受了书法、绘画、刺绣、剪纸、工艺美术、花卉等课程培训,实现了旅游就业,促进了当地由“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为隆德县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昔日“靠山吃山”,日子越过越穷,如今巧打旅游牌,生活逐渐富裕。泾源县旅游局一干部介绍说,旅游扶贫开发的好处让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

旅游扶贫开发使村民们得到了实惠。泾源县羊槽村有2000余村民,2008年村里旅游收入68万元。泾源县冶家村的农家乐2007年启动时村里只有40个经营户,每日可接待240人住宿,供600人就餐。如今,这个村子农家乐经营户已达80户,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最多的一户年收入12万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局长李春阳说,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在旅游扶贫中的实践和探索,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旅游业为六盘山区各族人民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捷径。(资料来源: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阅读资料8-5】

农家乐带活宁夏旅游

据最新测算,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泾源县,今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691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

“一个旅游点致富一个村”,“一个旅游区繁荣一个县”,成为宁夏旅游业的一大特色,也是自治区旅游、财政部门着力发展农家乐旅游的一个缩影。

宁夏旅游局局长李春阳介绍说,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快速兴起,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夏有150余家“农家乐”旅游点,成为自治区休闲旅游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