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语文知识小丛书:常用文体写作知识
18857900000014

第14章 议论文(4)

②引文应准确,不可断章取义,否则经不起反驳。

③引文要适当,不宜过多。议论文是要讲自己的看法的,引文堆砌,代替不了自己的议论。

④直接引用,必须引用原话,甚至标点也不能错。引用时,可整段、句引用,也可以删节引用,但不能违背原段句的基本意思。直接引用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把别人的话照原来的样子写下来,独立地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为了和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引用的话要加上引号,末尾的标点要放在引号里边。例如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就是这样的。如果把别人的话非独立地用在自己的文章中,而是把引来的话作为作者自己话的组成部分,为了同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引话也要加引号,不过引文末尾的标点要放在引号外边。例如刘少奇的《个人和集体》一文中:“讲到待遇、享受和其他个人生活问题,他总企图要超过别人,和待遇最高的人比较,‘孜孜以求之’,并且以此夸耀于人。”就是这样用的。

⑤间接引用可以不用原句,但要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其话不用引号,用叙述人语言。例如,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才能,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若改为间接引用,则应去掉冒号、引号,用叙述人的语言,把“我”字改作“他”字。

5.几种特殊的引用方式

①把引用的句子略加改动,而意思不变。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人改作“少壮须努力,老大免伤悲”,意思基本相同,都在劝人少壮当努力,但角度不同,原句是严肃的告诫,改动后的句子是积极的劝说。

②改动引文的句子,意思也产生变化。例如有人把“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改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没几年”。“没几年”和“数百年”相比,时间缩短了,说明时代变化之快,出色的人才也在迅速地更替,具有了新意。

③句子不改,意思改。且看一段议论:“如果我们不承认学生天赋才能有别,以分数取才,势必把学生的个性湮没在书山题海之中,势必自觉不自觉地操分数之斧。‘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造成‘江浙之梅皆病’的严重局面。”显然,作者是借《病梅馆记》之句,阐发自己的议题。

总之,各类引用必须遵循为论点服务的基本原则,故在引用过程中,可以据需要而全引,节引,间隔引用,可以转述,可以对原句进行适当的改动,以让它更适合自己论证的需要,而使人感到新颖。

三、学会分析论据,提高议论水平

要提高议论文的质量,必须学会对论据进行分析、阐述。“论点+论据”的格式所以被人讥笑,正是由于它缺少了对论据进行深入、客观、辩证的分析、评论、阐述,不能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从而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之故。下面分别谈谈对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的分析。

1.事实论据的评析与阐述

①评析事例的实质和意义。

分析事例论据的实质,其目的在于指出个别事物中具有论点所阐明的共性,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分析事实论据的意义,其目的是揭示事例的价值、作用、影响、效果等等。

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在叙述了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后,评析道:“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这评析指出了这个人、这个故事中包含着“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普遍真理,从而证实了论点的正确性。

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作者在概述了白求恩的事迹后,接着评析道:“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没有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这段评析,指出了事例所具有的教育意义,表明“应该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和论点紧紧地相连在一起。

如果一个事例包含有多方面的意义时,分析评析的目的在于限定论据和论点的联系点,让事例只起证明本文论点的作用。如陈景润在六平方米的小屋里,写了两麻袋的草稿这一事例,可以表明勤奋导致成功,可以表明当时中年知识分子待遇菲薄,可以表现当年我国计算技术落后……如果加上这样的评析——从这里可以说明,正是勤奋使陈景润走向成功。这就限定了这个事例只是用来证明“勤奋是成功的阶梯”这类论点了。

当有几个事例证明一个论点时,分析事例的目的在于概括出各个有差别的事例中包含的共同本质,以此来证明论点的成立。例如《恰到好处》一文,作者先提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的论点,然后举例道:“京剧著名表演家,总讲究不温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自恃。工人炼钢要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要掌握分寸。”紧接着概括道:“‘过’与‘不及’都不好。”从而肯定了“需要恰到好处”这个论点。

②分析阐述事例中的因果关系。

如果论点中含有因果关系,根据叙述事例当据论点的需要作“定向叙述”的原则,那么在对事例的叙述中,一般也应该含有因果关系。这时,只有揭示论据中的因果关系是必然的,才能证明论点中的因果关系是成立的。例如《从集“缺点”的“大亨”说开来》,此文的论点是:“相对的完善和美好是通过克服‘缺点’达到的。”这个论点中含着“由于克服缺点,所以才达到相对的完善和美好”这样的因果关系。故作者叙例时注意叙述清楚这种因果关系:“生产运动鞋的日本企业家思冢喜八郎,他成功的诀窍是靠竭力搜集自己产品的缺点,然后据以改进,从而打开销路的。”之后,作者分析道:“由于思冢氏抓住了克服‘缺点’这一点,也就抓住了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趋于完善的关键,所以他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了主动地位。”这个评析,揭示了事例中因果之间的必然关系,因此而证明了论点中的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③分析、阐述事例中的条件和结果关系。例如一篇《勤能补拙》的作文,作者先举例道:“著名科学家童第周上学时,因为脑子慢,曾经留过级,学校要开除他了,他才开始勤奋学习,为了搞懂一个问题,他常常在月光下苦思冥想,有一次他的导师要求学生做一个难度很高的实验,童第周在课下不知练了多少次,才在正式的实验中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赞扬。”然后接着分析,“正是凭着这股勤奋,童第周才终于做出了著名的‘童氏实验’”。谈明了只有勤奋才能补拙的条件关系。

④分析事例的危害、产生根源。例如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在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之后写道:“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它指出了自由主义的危害性。接下去分析其产生根源,指出:“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⑤多层次、系统地分析事例。例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在叙述游山经过之后,作者一层层地,较系统地分析了事例。先得出没有大志的人不能到达险远之处欣赏到险怪、壮丽、非同凡响的风物。然后进一步分析:“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亦不能至也。”分析主观条件是重要的。然后又进一步分析道:“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指出了客观条件的重要性。这样逐层系统分析,揭示了成功需要有志、有好的主观条件,还需有适当的客观条件这一真理(上述分析是紧扣事例内容的)。

⑥引申、深化事例的分析。对于从事实论据中分析得出的结论,在论证论点需要时,可进一步对它作阐述、引申、分析。例如一篇习作中,在叙述一个青年不自卑而自学成才后写道:“是的,不自卑是他成功的条件。”然而作者没有就此住手,而是对上述小结做了更深一层的分析,“只有不自卑,才能满怀信心地朝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接着又假设了一种事例中没有叙述的情况,并对此情况进行了分析:“假如他当初妄自菲薄,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只会灰心丧气,怨天尤人,结果将一事无成。”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这种引申、深化,可以从比较、假设、溯源等方面入手。但须注意:引申、深化是为更好地证明、阐述论点的,切勿离开论点任意发挥。

⑦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上述事例论据的分析方法可以单用,也可以综合运用。例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有一段内容:开始简洁完整地叙述了“滥竽充数”的故事,议例部分根据论证全文中心论点“四化建设需要实干家和好作风”的需要,从反面对上述故事进行了定向分析:“滥竽充数这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了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这是点出了实质,接下去又进行因果分析:“正是‘充’使他‘逃之夭夭,贻笑天下’。”之后又进行对比分析:“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南郭先生偏要‘不会装会’,而且‘一味地装下去’,结果‘逃之夭夭,贻笑天下’,”揭示了不懂装懂的危害,起到了警戒作用,证明了“干四化需要实干家和好作风”这个论点。

对事例的分析、评价、阐述要做到“准”、“深”、“活”。“准”就是下判断、做归纳,要画龙点睛,一语破的。要克服片面与绝对,注意“限度”。“深”就是概括,要抓本质,要分析出论点和论据间本质的、内在的联系,要追本溯源,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讨论,务求揭示其规律。“活”是指表达方式灵活,可以叙后议,可边叙边议,可先总评后举例。

对事实论据的分析、阐述,必须根据论点的要求而有所侧重。这叫“定向分析”。分析时必须紧扣事例,要具体,还要从具体到抽象。分析时要注意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主流和支流的区别、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的区别、必然和偶然的区别;注意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内外因关系、量和质的关系;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注意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注意……总之,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2.理论论据的分析和阐述

①可对引文的观点进行解释和说明。

当引文是难懂的文言文,或论证要求对它加以强调或限制的时候,可用这种方法。如《谈骨气》在引用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以后,接着解释道:“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这样写是为不懂文言文的人解说,同时也含有强调其内容的意思。再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中,作者写道:“无怪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获取诺贝尔奖金时深有感受地说:‘回顾……最后通向发现(量子论)的漫长曲折的道路,我对’歌德的话记忆犹新。他说,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怕这怕那,是成就不了事业的。”引文之后,作者对引文的内涵进行了解释说明,指出其“不是……”,“而是……”使内涵明确而突出,从而证明论点。

②可指出引文内容所具有的意义,和论题“挂钩”。例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意在谈“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在引用了“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之后,写道:“怀特里格的这句名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给人们——特别是热心改革、勇于创新的人们以深刻的启示。”指出了这句名言的现实意义。

③可对引文的本质要素进行简要概括,使之和论点沟通,达到一目了然、一语道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