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少林十大健身功法
18862100000020

第20章 少林气功(4)

④双掌沿体前向下按掌时,臂部肌肉要充分放松,掌心内含,膝部随势缓缓挺直,用鼻缓缓呼气。

⑤整个动作要连贯,协调,稳重,轻缓,肩背部要松沉,收腹含胸,收臀立腰,体态端正,脚趾抓地,足心含空;呼吸要深长柔合,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适度状态。

⑥动作完成后,仍恢复原来的立正姿势。即两腿并拢,两手垂放身体两侧,眼看前方。

练习不受场地限制,只要按要领去做,一般情况下气感产生较快,无副作用,因此简便易行,人人可练。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①要按动作说明,掌握正确要领,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锻炼;此功法可单独练习,也可以配合“坐禅功”在同一天内分别练习。

②动作姿势要求舒展,刚柔分明,内外相合,以松、静自然为本,动作过程除发力迅速猛烈以外,其他动势均宜轻缓,做到松紧适度,在冲拳、推掌发力时,可配合发“嗨”音(用“丹田”发力,配合呼气,此时腹部鼓荡充实)。

③练功的时间下午、晚间均可,每次宜半小时左右。由于姿势动作简单,根据身体情况可多练几遍。

在练功过程中,由于气机发动,周身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或局部发热,出汗均属正常现象,但要防止出汗过多而耗气。

④练功过程中,精神要集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情绪要稳定,乐观;过饥、过饱、过度疲劳时不宜练功,同时环境清洁,安静,空气新鲜对练功情绪及效果也都有帮助。

⑤此功法采用“逆式呼吸法”(均用鼻呼吸),即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同时“会阴”上提,意想气由“丹田”吸向“命门”,似“气贴脊背,注入两肾”;呼气时腹部自然充实,意想气由“命门”推向“丹田”,似“气充丹田,贯通诸经、四梢”,如果练功时感到吸气不足,可采用“三吸一呼”的方法,加强吸氧量,这样不仅可以加快腹式呼吸的逐步形成,加强“丹田”的聚气,储能运动,而且对加强脾、胃、肝、肾、胰、膀胱的功能有重大作用;这一呼吸法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丹田吐纳法”,长期坚持,对强身壮体是有益的。这也是拳家所论:“练拳伤气,习功补之”的原因吧!

⑥“大金刚气功”在姿势形态上要求:头正身直、含胸收腹、肩背松展、松腰沉胯、展膝扣足。以避免产生气涌上浮,气短拳慢、上重下轻,飘然无根的偏差,使功夫达到纯正。

⑦在气功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和起居,尤其要减免房劳。古人提出在练功过程中应断绝性生活一百天,这一主张是有道理的。因气功锻炼其根本在于养精固肾,培元归本,强神壮体。如果在练功过程中忽视“善养功夫”和“固精培元”,不仅练功成效会受到影响,反而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防御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促使新陈代谢功能反常,从而加速细胞衰老,造成伤神、伤气、伤精,使健康受到威胁。

元代养生家王中阳讲:“古法以男子三十而婚,女子二十而嫁。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施泄,六十岁当闭固勿泄也。”中医学认为:肾乃先天之本,藏精气,可生殖、主骨髓,运化水液。肾气旺则骨坚筋强,肾气衰则腰酸腿软,纵欲伤肾,会引起体内脏腑、气血失调而致病,减寿。所以,每一个练气功、习武强身者都应注意节制性生活。其中所谓“节”就是根据自己身体实际情况做到有规律、有安排、要适当。“制”即“止”的意思。要切实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等条件慎重掌握,才不损伤精、气、神。《内经·素问》中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一数千年前的古医名鉴,确是值得深思的。

§§§第三节古《易筋经》十二势

清光绪年·王祖源编

第一势韦佗献杵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也恭。

第二势韦佗献杵

足趾挂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四势摘星换斗

单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注:侔(móu),相等,齐。

第三势韦佗献杵

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

力周骽肋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注:骽:意同腿,音亦读“腿”。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

两骽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

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

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拨马刀

侧首弯肱,抱顶及颈;

自头收回,弗嫌力猛;

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

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

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拏;

两掌翻齐起,千觔重有加;

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

修士效之,掌平气实;

力周肩背,围收过膝;

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

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骽相更;

昂头胸做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

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

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

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

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

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掉尾势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

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

更作坐功,盘膝垂皆;口注于心,息调于鼻;

定静乃起,厥功维备;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侯,更为鉴识;袪病延年,功无兴类。

§§§第四节有关《易筋经》的说明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已有了中草药、钓灸、导引、吐纳、按跷(推拿、按摩)等有效的医疗手段,其中导引健身-术在距今两千一百多年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就有“三禽戏”的图形描绘。后汉时期医学家华佗所编练的“五禽戏”(熊、猿、虎、鸟、鹿)和《易经》的理论,对以后流传于世的《八段锦易筋经》的形成和发展很有可能起了重要的影响和借鉴作用。《后汉书·方术传》中记载:“华佗,字元化,晓养性之术。”他主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古之仙者,行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明代流传至今的《易筋经》锻炼法,几百年来,经久不衰,深受武术界、医学界和锻炼家的普遍珍视,说明此套功法对于人体有效的保健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有益的组合动势练习,作为武术的外功法,不仅可以锻炼筋骨、肌肉的坚韧、弹性、灵活和力量,而且可以使内脏各器官功能得到相应的加强,提高武术运动中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作为训练前的预备功,可有效地减轻和避免运动性创伤;也可有规律地调节和增强其运动幅度及动作的协调性;如果将其作为治愈疾患、肌体损伤及健身长寿的辅助疗法,可起到舒通经络,畅其气血,调节各生理系统平衡,补元益身,防治疾患,延缓衰老的作用。

让《易筋经》为人类的健康,发挥出更大的潜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