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杨派太极十三式-拳、剑、刀、棍、枪精练
18863200000007

第7章 杨派太极棍十三式精练(1)

§§§第一节 杨派太极棍十三式简介

传统杨式太极棍,是杨式太极拳大家崔毅士先生及其女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主要传人崔秀辰名师于1964年创编的。在20世纪60年代的武术比赛中规定,太极拳比赛要获得全能,必须增加长器械,为了便于参加武术比赛,崔毅士先生及其女崔秀辰在简化传统杨式42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照杨式太极拳特有的身型身法、步型步法及风格特点,结合少林棍术“对把握击”的练功方法,创编了杨式太极棍42式套路。推向社会以后,深受太极拳爱好者的欢迎,至今广为流传。

杨派太极棍十三式,是杨式太极棍42式套路的缩编,是面向广大初学者的入门套路,本着简便、易学、易练、易掌握的原则,进行了精心的选编,精选出13个棍术动作,前进方向有6个动作,返回原地有7个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仅用2~3分钟,棍法有搂、合、压、架、挑、背、戳、云等。套路短而精,简单易学,充实了太极拳爱好者的锻炼内容,提高学练兴趣。

杨派太极棍十三式的风格特点是:棍理归拳,对把滑击;身法中正,内外相合;棍中存圈,浑厚大方;棍法清晰,身械协调。

§§§第二节 杨派太极棍十三式简谱

前进方向:

第一式 起势

第二式 搂膝打棍

第三式 搬拦扫棍

第四式 琵琶合棍

第五式 海底压棍

第六式 肩通架棍

返回原地:

第七式 斜飞挒棍

第八式 提手合棍

第九式 云拨撩棍

第十式 单鞭背棍

第十一式 左挂右劈

第十二式 正南戳棍

第十三式 收势

§§§第三节 杨派太极棍十三式动作图解

前进方向:

第一式 起势(以方向正南开始,待动作熟练后不限方向)

(1)预备势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下垂;右手握棍竖于身体右侧,左手心向内贴靠于左腿外侧,两臂微屈,精神集中;眼看前方。

(2)屈臂握棍

并立步不变;左手向左伸至左肩外侧,手心向上,指尖向左,腕与肩平,随之屈臂收于右胸前握棍,手心向外,虎口向下;眼看前方。

(3)独立提棍

左腿屈膝提起,右腿独立支撑,成右独立步;同时,左手向上提棍,置于右肩前,手心向外,虎口向下;右手滑握棍身;眼看前方。

要点

①预备势是学棍、练棍的准备姿势,身体要自然中正,下颌微收,不可故意挺胸或收腹,要体松心静,精神集中,沉肩垂肘,呼吸自然。

②右独立步时,左膝提起应超过胯部,要顶头立腰,直立站稳,不可摇晃。

③对把握棍,两手虎口要相对,一手紧握棍,另一手使棍在手中滑动,其他动作的握棍方法均应如此。

第二式 搂膝打棍(棍把正东)

(1)左膝搂棍

右独立步不变,上体稍左转;同时,左手握棍,使棍梢搂至左膝前下方,手心向下;右臂屈肘,右手上提棍把于右肩侧,手心向外;眼看左前方。

(2)弓步打棍

左脚向左前方迈步,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身体左转;同时,左手握棍推送于右腕后,手心向上,虎口向前;右手使棍把从右侧向体前压打,手心向下,虎口向里,高与肩平;眼看棍把。

要点

①两手相合使棍把向前压打时,右手要滑握棍,两肩松开,两肘微下垂。弓步时后脚跟稍外撇,左脚尖与左膝盖上下相对,方向一致,前后脚的横向距离约一拳宽,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②右手打棍时意念要集中在棍把的压打,左手搂棍要用棍梢保护膝部(按照棍术练习的要求,一般以棍立地面向下的部位为棍把,向上的部位为棍梢)。

第三式 搬拦扫棍(棍梢、棍把正东)

(1)虚步搬棍

右脚向前上半步,重心移于右腿,左脚稍向前移动,脚跟着地,成左虚步,身体微右转;同时,右手使棍把向下搂至右侧,压贴于右腹,手心向里,虎口向前;左手使棍梢向上从左侧扣合外搬于体前,手心向下,虎口向里,腕与肩平,成搬势;眼看棍梢。

(2)虚步拦棍

左脚尖外撇45°踏实,重心前移至左腿,身体左转,随即右脚向前迈步,后脚跟着地,成右虚步;同时,左手握棍,使棍梢向左侧划弧,压贴至腰左侧,手心向里,虎口向前;右手使棍把经右侧向下、向前、向上拦于体前,手心向下,虎口向里,腕与肩平,成拦势;眼看棍把。

(3)弓步扫棍

右脚尖外撇45°踏实,身体右转,左脚提起向左前方迈步,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左手使棍梢经左侧向前、向下划弧压贴于腰左侧,手心向里,虎口向前;右手使棍把向下,从右侧向前横扫于体前,手心向下,虎口向里,腕与肩平;眼看棍把。

要点

①此动包含搬、拦、横扫三种棍法,动作要连贯,连续上步虚实要分明,要与棍法协调一致,同步完成。

②左手搬棍时,棍梢顺时针绕半圆,要与右手形成合力,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右手拦棍时,棍把逆时针绕半圆,要与左手形成合力,右肘与右膝上下相对。横扫棍时,棍身不宜超过身体中线,腰部发力,力贯棍把。

③定势时,要上体正直,松腰沉胯,右肩不可前探。

第四式 琵琶合棍(棍梢正东)

右脚向前上半步,前脚掌先着地,随之重心后移,后脚跟内扣45°踏实,左脚提起稍向前下落,后脚跟着地,成左虚步,上体稍右转;同时,右手使棍把向右下方划弧,压贴于腰右侧,手心向里,虎口向前;左手使棍梢经左侧向前扣合于体前,手心向下,虎口向里,腕与肩平;眼看棍梢。

要点

①左右两手合棍时要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划弧,力贯棍梢前段。定势时,左肘与左膝要上下相合。

②右左脚上步时,提脚和落脚都要轻起轻落,身体中正安舒,松腰沉胯,两腿虚实分明。

第五式 海底压棍(棍把正东)

左脚原地变为前脚掌着地,仍成左虚步,上身微左转前倾;同时,左手将棍梢向下、向左后压,贴靠于腰左侧,手心向里,虎口斜向下;右手滑握使棍把由后向上、向体前下方劈压,高与左脚踝平,手心向下,虎口斜向左;眼看棍把。

要点

①左脚要活步变换步法,右手持棍要用活把握棍向下劈打,活把握棍时要用拇指和食指扣棍,其余三指松开压住棍,力注掌外沿。

②定势时,上体不可过于前倾,前倾的角度控制在45°为宜,不能低头和臀部外凸。

第六式 扇通架棍(棍梢正东)

左脚向前移半步,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身体稍右转;同时,右手使棍把向上、向右斜架于头右侧上方,手心向外,虎口斜向下;左手将棍梢推至左肩前方,手心向前,虎口斜向上,腕与肩平;眼看左前方。

要点

①左脚向前移步成弓步时,要平稳扎实,上下起伏不能过大。

②向上架推棍时,左推右架同时动作,力贯棍身,沉肩收胯,舒展饱满,上体不可侧倾,肩胯不能歪斜。

③定势时,前后脚的横向间距不宜过宽,以一拳宽为宜,左臂与左腿要上下相对,身体要中正安舒,松腰沉胯,敛臀。

返回原地:

第七式 斜飞捌棍(棍把西北)

(1)转体收脚

身体右转至西南,左脚尖尽量内扣,重心稳于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前脚掌着地;同时,左手下落将棍梢压贴于腰左侧,手心向里,虎口向右;右手下落于右胸前,手心向下,虎口向里,棍把高与头平;眼看棍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