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我的管理哲学
18870600000034

第34章

打定要私有化的主意后,便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当时骑牛上市,或者借熊退市是许多股票投资者常用的办法,但是李嘉诚并不打算这样做,因为这样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会让他们心生不满。所以,李嘉诚在实行私有化的时候,很注意地规避了这一点。1985年,李嘉诚宣布将国际城市有限公司私有化,出价1.1港元收购,此价比市价高出一成,对于这个价格,小股东们喜出望外,纷纷接受收购。这一次的私有化,李嘉诚选择在牛市的时候,虽然付出了比较高的代价,但他并不后悔,照顾小股东的权益,才是他优先考虑的问题。1988年,李嘉诚宣布青洲英泥私有化,同样也是照顾了小股东们的利益,收购进行得很顺利,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私有化。

李嘉诚为了维护商业机密,选择了将企业私有化,但他同时也考虑到了私有化可能会给股东们带来什么影响。他宁肯自己吃亏,也要照顾到股东们的权益。李嘉诚对于财富不是大肆追求奢侈,而是力求带动更多人富裕,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我们都痛恨世界上现存的不正义和不公平现象,但我们可带来改变的能力却有局限;然而我深信忠诚、正直、公正无私及同情心是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如果有人对你说这些人生观已不合时宜、不适用,这不令我感到惊奇。对于某些人来说,为了追求商业上的成就,或要牺牲以上的价值观。当然现实中的商业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求变,我深信在获取更多盈利及更多效率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下,也不应牺牲我们维护公平及减除疾苦的决心。如果我们选择只为追求金钱及权力,而牺牲人类高尚情操的话,则一切进步及财富的创造都变得没有意义。”这是李嘉诚在一次演讲中说过的话,他是一个有智慧的高尚的商人和企业管理者,他先考虑的是他人的利益,甚至把自己的利益让给别人。这样做看似损失了财富,其实得到了更大的利益。

李嘉诚在一次商业活动中被问及当下社会中存在的“仇商仇富”情绪的时候,发表了上面一番言论,他表示自己不仅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是用之有道,这样才是社会全面发展和富裕动力。

在路口的一个小角落里,长期蹲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婆婆,老婆婆面前放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有一些手工缝制的小玩意儿。过往的行人匆匆忙忙,很少会注意到她,有一个年轻人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都会买一个小玩意儿。

一天,天很晚了,老婆婆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去,那个年轻人匆匆忙忙跑了过来,递给老婆婆十元钱:“今天我还没买东西呢。”

老婆婆说:“年轻人,我知道你是好心,但你不用买我的东西接济我。”

年轻人笑着说:“我不过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点举手之劳的事情,何况我是用钱币换取你的商品,这不是接济,我们是在做生意。”

看着年轻人离去的身影,老婆婆眼眶湿润了。

年轻人首先将老婆婆看作是一个人,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其次才将老婆婆看作是一个商人,他与老婆婆进行的交易,不过是一种慈善事业。

不仅仅是商人要肩负起慈善事业这份社会责任,就是平凡的普通人,也要力所能及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李嘉诚看来,为人类付出的意义远远超越赚取的价值,他一生的事业有两个:一个是不断赚钱的生意,一个是不断花钱的公益事业。先为人,再为商,这是人生真正的、宝贵的意义。

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乃真财富

人生在世,能够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时候,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为无助的人寻求及建立较好的生活,我会感到很有意义,并视此为终生不渝的事业。

—李嘉诚

成为香港首富之后,李嘉诚并没有忘记家乡,也没有忘记祖国,他致力于促进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发展,关注慈善事业,热心于公益事业。他曾说:“我目睹祖国之高速进步,在四个现代化政策之推动下,一切欣欣向荣,深感雀跃。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

社会上有不少贫富不均的情况,李嘉诚作为一个企业家,认为首要的社会责任就是消除这种不均。他长期资助他人和投入资金,竭力去改变当今社会对贫穷的冷漠,希望能够唤醒全社会的爱心和关怀。李嘉诚所投入的公益事业有很多,李嘉诚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负担,反而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一样,思考如何去帮助别人,改变那些不幸的人的悲惨命运。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思考自己不同的助己助人的办法。”李嘉诚谈到最初做生意取得成功,有了些财富之后的想法:“1957—1958年,那时刚赚了些钱,觉得好快乐。但那时我就开始在想,是不是人生有钱就真的快乐?我也有些迷惘,也不肯定。没有钱会给人烦恼,但太有钱也会令人很迷惘,富足并非拥有,而是如何运用。”

生意越做越大的李嘉诚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他认为自己的商人身份只是其次,首要的身份是一个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自己就应当做一些令世界美好、不让人生虚度的事情。由此,李嘉诚开始投入公益慈善事业。

慈善事业的完全公益性,令这份事业十分辛苦。不过,李嘉诚不在乎金钱上的流失,在他看来,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世界留下美好种子,人生才不会白过”。

多年前,李嘉诚去中国西部贫困地区考察,在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石头寨中心小学举行的一个教育工程开幕式上宣布,他的基金会将捐资3亿元,支持中国西部地区的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在开幕式上,李嘉诚对大家讲述了他的一个梦:“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好梦,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辽阔的沙漠有良好的道路,干旱的地区有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各地的天然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人口密集的城市有舒适的生活环境,风和日丽,商业繁荣,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一起和睦健康快乐地共处。”为了这个梦想,李嘉诚一直在努力奋斗着。

2004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奥运捐赠仪式上,李嘉诚捐款1亿元,用于奥运会场馆的建设。北京成功申办了2008年奥运会后,李嘉诚及其旗下的李嘉诚基金会多次赞助庆功仪式,将香港特区的奥运会欢乐气氛连续推向高潮。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李嘉诚在第二天就以李嘉诚基金会的名义,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助3000万元人民币赈灾,第二轮捐助多达1.2亿元。李嘉诚的种种捐款行动,展现了一个爱国商人的高尚情操。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卡耐基将自己全部财产几乎都捐献了出去,用于兴办学校,兴建图书馆,投入到教育机构中。还有比尔·盖茨,他也不断捐献出自己的巨额财富,而且还承诺,在自己去世后,只会留给自己孩子很少一部分财产,其余的都会用于慈善事业。

犹太人认为,提供帮助是“富人的责任”,获得帮助是“穷人的权利”。在《塔木德》中有这样的记载:“有钱是好事,但是知道如何使用更好。”犹太富人接济穷人,热衷于公益事业已经成为犹太民族的一种社会习惯。哪怕是家无三餐的穷苦犹太人,也都保存着一个攒钱的小盒子,准备施舍给比他们更穷的人家。

在犹太人的社团中,必定会存在一个依靠犹太富人来维持的慈善机构。在每周不同的日子里,穷苦的犹太学生能够分别到较富的犹太人家中去吃饭,以便这些学生能够安心读书。

犹太商人如此乐于做善事,为他们在全世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也间接地为犹太人企业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博得了消费者的好感。

在中国,也有很多商人同李嘉诚一样热心公益、热心慈善事业,其中陈光标就算一位。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人,却掌管着一家年营业收入高达9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陈光标靠收废品起家,发家致富之后,没有吝惜自己的财富,而是慷慨回赠社会。在汶川地震之后,他是第一个进入灾区进行救援的企业家,他组织企业的工程机械率先到达地震灾区,并亲身投入到灾区的抢救工作中。

迄今为止,陈光标捐赠给灾区的物资已经超过了1亿元。陈光标不仅为灾区捐款,还在很多慈善项目上都有投入。他与李嘉诚一同荣膺2008年“中华慈善奖”的最高奖项—“特别贡献奖”。陈光标总是为慈善事业奋斗,他说:“我不打算上市,这是我这些年来的一贯想法,我提倡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这也是放心捐赠的底气所在。”

像李嘉诚、陈光标这样拥有慈善爱心的企业家有许许多多,他们热心公益,积极投身慈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商海沉浮中挥斥方遒,攀登高峰。投身公益反倒让人们更加相信他们的良心和诚信,愿意与他们做生意,使他们获得身心双重的财富增值。

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

财富不是单单用金钱来衡量的。衡量财富就是我所讲的,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如果让我讲一句,“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这句话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让更多的人受到关怀。所以我就这样想,你的贵是从你的行为而来。

—李嘉诚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物质上的富人精神上的穷人。很多人挥霍着大把的钞票,享受着最奢华的生活,但他们的精神田地却是一片贫瘠,寸草不生。这样的人不能算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财富。

古罗马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得到一种行善的工具。”随着自身财富的增多,人心中的贪念不能随之增加,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财富多造福他人,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富才是真正的贵。

李嘉诚在数十年的商海沉浮间,始终坚持一条人生信念,那就是:富贵如浮云。在李嘉诚的心目中,财富不单单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内心的充盈才是真正的财富。李嘉诚常说的一句话是:“富贵”这两个字必须分开看,“富”者不一定“贵”,真正珍贵的,是你为这个社会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否则,即使家财万贯,也只是“富而不贵”。

李嘉诚的富贵就是内心的富贵,他乐于助人,喜欢帮助别人。在李嘉诚看来,自己无论得到多少财富,也不如将利益分享给别人得到快乐。李嘉诚主动对自己的财富做出支配,奉献出一部分给社会。对待公益慈善事业,他向来都不吝啬,总是一掷千金。在长江商学院一次毕业典礼上,首批MBA和EMBA的毕业生为李嘉诚献上了一份贵重的礼物—一个名叫“种子”的礼品。

这个礼物是一个汉白玉的雕塑,据学生们讲,这个礼物象征着一颗纯洁的心。他们对李嘉诚是这样解释的:“汉白玉雕成的种子,预示着李嘉诚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播种人,长江商学院是当之无愧的播种机,我们长江的学生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优良种子。”

李嘉诚收到这个礼物,听到这样的解释后,眼中闪现出激动的泪花。他哽咽着说道:“这是我一生中收到的最有意义的礼物……”李嘉诚之所以这样看重这个礼物,并且被这个礼物深深感动了,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在长江学院的学生心中播下的种子已经发芽了。

“常常会有很多人问我,你一生努力建立一个成功的企业,为股东和公司员工创造价值,现在你又为何如此专注投身公益事业?身处现今流行的社会资本和社会企业的滔滔理论中,我的答案却很简单。在我脑海中有一连串问题,如果把人类历史中兴衰递变的一切得失细列在资产负债表上,那最真实和公平的观点会是什么?在一个变幻莫测的社会中,老定律已非必然,那么我们历久常新的价值观在哪里?在一个丰裕和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争取个人成就的愿望是如此强烈,谁又会领会为社会和谐付出心思与诚意的呼声?在一个官僚和公式化令想象力流于匮乏的世界,多元的科学和哲理经验与情操如何能成为一个人生命的重要元素?

“在现实社会中,各种价值观充斥着,互不融合和相互矛盾,我不认为能有单一的良方可达至真正的社会和谐,但我深信其中一个关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至诚’。当我们在建立自我成功的同时,永远不要忘记追求无我,常常抱着为民族和人类做出贡献的良愿。当有能力及有意愿对社会竭尽一己之责,我们必能创出希望和有效的变革,打造一个真正公平、公正,充满自由动力和快乐和谐的社会。这是我个人的追求,我知道这也是你们的追求,愿与大家共勉。谢谢。”这是李嘉诚2008年12月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十周年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李嘉诚是一个真正富裕的人,他拥有的不光是身外财富,他的内心财富更加丰厚。李嘉诚从最初做生意起,就一心投身公益事业,慈善的意义对他来说非常重大。李嘉诚一生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是心灵上的满足。

一个人并不会因为财富的增多而变得更加富有,物质上的富有只是表面上的富贵,精神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贵。如果一个人的灵魂不够高尚,做人不够磊落,那么,这个人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富有的人。只有心灵富裕、充满美好感情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贵之人。

许多世界级的巨富都热衷于做慈善事业,他们这样做不仅表现了一种慷慨的品质,更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他们不被财富所奴役,而是超然对待财富,成了财富的主人,也就从中得到了快乐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