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有很多理由对太平天国感兴趣。原因之一在于,太平天国的宗旨与基督教教义有一些联系。“在中国的太平起义(The Taeping Rebellion)的早期阶段,整个基督教世界都对它充满希望,以为它将为商业事业打开一扇大门”。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组织的胚胎,是1843年洪秀全在广东花县创立的“拜上帝教”。它吸收了不少基督教的教义。有一种说法是,洪秀全等人研读的《圣经》,是米怜翻译的那个版本;另一种说法是,洪秀全等人从米怜的弟子梁发——第一位华人新教牧师——编写的《劝世良言》一书中寻找到很多灵感。
1865年6月出版的《商人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如此讲述洪秀全接受基督教并且创立“拜上帝教”的经过:
1833年,广州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洪秀全也去那里参加了考试。他在那里遇见了两个人,其中一个人给了他一套共9小本的《劝世良言》。给他书的这个人是一名当地的基督徒,同时也是叫卖圣经的小贩。这套书本身意在传播宗教信仰的知识,但是,因为它的写法如此冗赘并且漫不经心,因此,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无法接受,普通大众也几乎看不懂。正是通过这套书,洪秀全第一次有了关于基督教信仰的印象。1837年,他再次来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但他又一次名落孙山。怀着沮丧和压抑的心情,他回到家乡。因为大受打击,他得了一场重病。他在病床上躺了很长一段日子。他的脑子里开始充满了奇怪的幻象……几年之后,他创立了拜上帝教(The Society of God-Worshippers)。
1844年,洪秀全和表亲冯云山等人到广西传教。6年之后,“拜上帝教”已经形成了很大规模,并拥有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用《商人杂志》的话说,洪秀全等人之所以选择广西,是因为“广西人无视法律的性格以及当地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甚至于当地政府宁可接受这个叛乱政府,也不愿意去镇压它。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37岁生日当天,“拜上帝教”在广西金田起义,立国号“太平天国”。两年之后,太平天国攻占南京。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之后,有不少西方人进了城一探究竟。同时刊登在香港的《中国之友》、澳大利亚的《墨尔本阿尔戈斯报》以及《悉尼先驱晨报》上的一篇文章写道,有位西方人惊讶地发现,城里散发了很多小册子,“其中一本是《旧约》(The Old Testament)的缩写版。整个宗教本着的是《旧约》的精神”。西方人还从太平政府颁行的法令中发现,他们要求信徒每天都做祈祷,“饮酒和抽鸦片都是不允许的”。
《悉尼先驱晨报》的一篇文章提到,有位西方人在南京发现了一幕“当代最伟大的奇观”,即8万全副武装的人一起祈祷,“很多人对此可能嗤之以鼻,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他们说‘上帝与我们同在’……这就是变化”!
文章引述一位太平天国将士的话说:“他们(指清政府)说我们用了魔法。我们使用的唯一魔法就是向上帝祈祷。在广西,我们攻占永安之时,我们处于悲惨的险境,只有两三千人马,四面受敌,敌人兵力比我们大得多。我们没有火药,补给品也消耗殆尽。但是,天王出现了,领着我们突了围……如果上帝要我们的天王做中国的皇帝,他就会成为中国的皇帝,如果上帝不愿意,他将会死在这里(指南京)。”
但是,即便如此,太平天国的一些作为仍让西方媒体颇有怀疑,“基督教的影响仅限于极少数人,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无所不为,除了纯洁和慈爱的事情。他们的首领之一好像有不少于36位妻子,他们吹嘘说,他们在南京屠杀了25000名满族人,男女老幼皆不放过”。
《泰晤士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也批评说,太平天国的宣言和文件可怕地亵渎了基督教,其内容是滑稽可笑的。“中国人准备接受任何宗教,并将其与儒家哲学嫁接,这种嫁接方式就像英国的家庭主妇将马蹄铁钉在门上,或将三撮盐撒在她的肩膀上一样可笑。”而太平天国之所以模仿基督教,是因为基督徒是胜利者,他们认为他们的宗教一定会幸运,“他们模仿它,就像他们仿造我们的轮船,并努力做到外形相似”。
不过,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早期阶段,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确曾考虑过与太平天国合作。
根据《墨尔本阿尔戈斯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记录,1853年3月太平军攻陷南京之后,第三任港督乔治·伯纳姆(George Bonham)的翻译梅多斯(Meadows)受命前往南京了解详情。他到达苏州之后,当地清朝官员对他严加监视,尽一切可能阻止他获得情报。但是,梅多斯仍然成功地得到苏州道台发布的几道公文。文章写道:
这些公文声称,英国已经答应让清政府使用几艘战舰,并将尽一切努力消灭起义。据说,这个情报促使伯纳姆爵士决定造访南京。这个城市现在完全被太平军掌控。他想与太平军首领进行交流,让他们相信英国人将严守中立。
4月22日,伯纳姆乘坐“赫尔墨斯号”(The Hermes)离开上海,沿扬子江驶往南京。他们曾在一个叫Tautoo的地方登陆。“叛军三天之前到过那里。他们毁坏了所有的神像。有的神像还漂浮在水面上”。
当“赫尔墨斯号”正要在Tautoo靠岸时,太平军占据的一座炮台向它开了火。“因为他们认为这艘船与清国水军是一起的。‘赫尔墨斯号’迅速离开了交战区,继续前行。途中,他们遇到了一艘载有两个人的小船,这两个人登上船,得到了很好的招待。次日,这艘英国战舰抵达了南京江面。南京的炮兵向它开了火。英国人请前一日上船的那两个人上岸传达了和平的信号,南京的炮兵很快就停止了攻击”。
而后,伯纳姆派了梅多斯等几个人登陆,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接待。梅多斯还与一些太平军首领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他成功地让太平军的首领们相信,在当前的这场战争中,英国政府将严守中立的立场。
4月28日,太平天国政府一位高级官员造访了“赫尔墨斯号”。他还打算安排在伯纳姆在次日与政府首领见面。但是,伯纳姆最终放弃了访问南京的想法,因为他觉得这是“对叛乱政府的不合适的支持”。
伯纳姆派了由翻译梅多斯、舰长菲什伯恩(Captain Fishbourne)及其他官员组成的代表团上岸作了解释。这个代表团受到了很好的接待。“‘赫尔墨斯号’停泊在南京的这段时间,很多太平军参观了这艘船,他们极其渴望购买船上的物品,比如近期从海盗那里夺得的刀剑、雨伞等,太平军们很高兴地发现,拜访他们的人跟他们一样留着长发。一位年轻人还摘下了伯纳姆爵士的帽子……5月1日,伯纳姆等人乘船返回上海”。
按照1870年出版的《新编剑桥近代史》的说法,伯纳姆之所以放弃造访南京,是因为太平天国的某位官员对他说:
天父已经派我们的君主降临人间。他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唯一真正的君主。他(指伯纳姆)必须承认自己是天王的子民。作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代表,他不能这么做。因此,他本人没有和太平天国的领袖有任何接触就乘船离开了。
随着太平天国实力的变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尤其是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前后,如何处理与太平天国之间的关系,成为英法等国最需要解决的外交难题。
为了让被臣下蒙蔽的清国皇帝知道“英国随时能够攻打中国”,英法联军毁掉了圆明园。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顺从的性格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