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
18879000000058

第58章 康有为出卖光绪帝

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西方媒体对维新派的命运一直十分关注。

1898年9月25日,“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第四天,《泰晤士报》驻北京和上海的记者发布了一条消息:

张荫桓——李鸿章的敌人——被指控窝藏了康有为,已经被捕,现正在刑部接受审问。他将被褫夺所有公职,他的下马意味着李鸿章权力的增加。

官员们普遍欢迎慈禧太后重新掌权,老百姓则对此漠不关心。康有为被指控阴谋反对慈禧,已经被通缉。

康有为抵达上海吴淞口之后,很开就被安全地送上了“巴拉瑞特号”轮船(Ballarat),这艘船第二天就要驶往香港。在昨天(9月24日)的采访中,他对我说,他周二(9月20日,变法失败的前一天)离开的北京。他的离开是遵照皇帝给他的秘密旨意。皇帝警告他处于危险之中,敦促他去请求那些关心这个国家福祉的人的帮助。康有为还说,变法的失败完全因为以慈禧太后和总督荣禄为首、包括所有高级满族官员的满洲党(The Manchu Party)对皇帝倾向于维新派十分不满,因而决定让太后重新摄政。

康有为确信,如果没有英国的帮助,维新派就不可能压倒对手……英国现在有插手此事并重新让皇帝亲政的机会。

光绪帝帮助康有为逃生一事颇值回味。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的记载,9月17日,光绪帝在给内阁一道上谕:

工部主事康有为,前命其督办官报局,此时闻尚未出京,实堪诧异。朕念时艰,思得通远时务之人,与商治法。闻康有为素日讲求,是以召见一次,令其督办官报。诚以报馆为开民智之本,职任不为不重。现筹有的款,着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毋得迁延观望!

不难从这份上谕中得出两个判断:其一,康有为是奉旨前赴上海;其二,如果这道上谕意在帮助康有为逃生,那么,最迟在9月17日,光绪帝已经知道维新改革的大势已去。

1898年11月7日,《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引述香港的《中国邮报》(The China Mail)的报道说,光绪帝给了康有为两道密旨,其中一道说:“事态紧急,皇位恐难保。因此,你必须与你的朋友们仔细商议,想办法救我们脱困。我们彼此心照。我会耐心等待你们的帮助。”其内容与《泰晤士报》的报道基本相同。如果康有为所言属实,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皇帝是以“明诏”助其开道,以“密旨”命其逃生。但是,康有为将皇帝授予其“密旨”一事通过西方媒体公诸天下,显然违背了皇帝的本意。不难想象,康有为此举在自抬身份——无论是否有意——的同时,使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光绪帝陷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如果光绪帝是在9月17日知道大势已去,那么,他有可能是在向慈禧太后问安的过程中得到这个判断的。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的记载,9月16日,“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甲申(9月18日)皆如之”。

9月16日,在向慈禧太后问安之后,光绪帝立即提拔了袁世凯。他在给内阁的上谕中说:“现在练兵紧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办事勤奋,校练认真,着开缺以侍郎候补,责成专办练兵事务。所有应办事宜,着随时具奏。当此时局艰难,修明武备,实为第一要务。”众所周知,袁世凯在关键的时候倒向了慈禧太后那一边。

康有为抵达上海之时,处境已十分危险。9月21日,慈禧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的罪名将康有为“工部候补主事”一职革去,并命步军统领衙门查拿康有为之弟康广仁“交刑部按律治罪”。9月23日的《华盛顿晚报》(The Evening Times)援引一条发自上海的电讯说,上海道台已悬赏2000美元捉拿康有为。

康有为最终得以逃脱。他先是逃往日本,而后又去了欧美等国。他的得意弟子、维新派的另一位领袖人物梁启超也逃往日本,流亡海外。谭嗣同、康广仁、杨锐、刘光第等6名变法领袖则被斩首于菜市口,张荫桓则被流放新疆。

谭嗣同等变法志士的惨死引起日本人的极大关注。《纽约时报》刊登的一条报道写道,日本抗议中国和朝鲜近期处斩政治改革家们的野蛮做法。日本众多报刊都报道说,“仅仅因为那些杰出人物的政治观点,中国和朝鲜就将他们野蛮地处死了。作为东方唯一文明的种族,日本人必须带头停止这些不人道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