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三季-电子故事总动员
18925700000010

第10章 追着马车做题的安德烈·玛丽·安培

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月20日生于里昂一个富商家庭,他父亲受卢梭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很深,决定让安培自学,经常带他到图书馆看书。安培自学了《科学史》、《百科全书》等著作。

安培小时候记忆力极强,数学才能出众,而且他也对数学最着迷,13岁就发表第一篇数学论文,论述了螺旋线。

安培在学习和研究问题时,思想高度集中,专心致志,简直达到了那种忘我的痴迷程度。有一次,安培正慢慢地向他任教的学校走去,边走边思索着一个电学问题。经过塞纳河的时候,他随手拣起一块鹅卵石装进口袋。过一会儿,又从口袋里掏出来扔到河里。到学校后,他走进教室,习惯地掏怀表看时间,拿出来的却是一块鹅卵石。原来,怀表已被扔进了塞纳河。

还有一次,安培在街上散步,走着走着,想出了一个电学问题的算式,正为没有地方运算而发愁。突然,他见到面前有一块“黑板”,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粉笔,在上面运算起来。那“黑板”原来是一辆马车的车厢背面。马车走动了,他也跟着走,并边走边写。马车越来越快,他也跟着跑了起来,一心一意要完成他的推导,直到他实在追不上马车了才停下脚步。安培这个失常的行动,使街上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为了专心研究问题,怕别人来打扰他,安培就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了一张“安培先生不在家”的字条。这样,来找他的人看到字条后就不会再敲门打扰他。有一天,他在家中思考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便走出家门,一边散步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他在马路上走着走着,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便转回身向家走去。他一边走一边还在聚精会神地思考着问题。当他返回自己的家门口时,抬头看见门上贴着“安培先生不在家”的那张字条,自言自语地说:“噢!安培先生不在家,那我回去吧!”说完,回头走了。

正是这种对科学执著、着迷的态度,才使安培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1821年,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的假说,他认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级。从而揭示了磁铁磁性的起源。又进一步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安培定则。

安培的研究还涉及哲学、化学等领域,甚至还研究过植物分类学上的复杂问题。

1836年,安培以大学学监的身份外出巡视工作,不幸途中染上急性肺炎,医治无效,于6月10日在马赛去世,终年61岁。后人为了纪念安培,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电流强度的单位,简称“安”。

安培对电磁学的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他不但创造了“电流”这个名词,还将正电流动的方向定为电流的方向。麦克斯韦称赞安培的工作是“科学上最光辉的成就之一”,还把安培誉为“电学中的牛顿”。安培还是发展测电技术的第一人,他用自动转动的磁针制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以后经过改进称电流计。安培在他的一生中,只有很短的时期从事电子工作,可是他却能以独特、透彻的分析,论述带电导线的磁效应,因此我们称他是“电子力学的先创者”,他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