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三季-电子故事总动员
18925700000009

第9章 电话的缔造者亚历山大·贝尔

电报的发明,把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向远方。这是人类信息史上划时代的创举。但久而久之,人们又有点不满足了。因为发一份电报,需要先拟好电报稿,然后再译成电码,交报务员发送出去;对方报务员收到报文后,得先把电码译成文字,然后投送给收报人。这不仅手续繁多,而且不能及时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要得到对方的回电,还需要等较长的时间。

人们对电报弊端的不满,促使科学家们开始新的探索。

19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探索用电磁现象来传送音乐和话音的方法,其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是亚历山大·贝尔了。

亚历山大·贝尔,1847年生于苏格兰爱丁堡。他的家族有许多人都从事聋哑人的教育工作。

在贝尔6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以温和的口吻对贝尔说:“孩子,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莫过于盲人和聋哑人。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人,可是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听,嘴巴不能说话。漂亮的衣服和美丽的风景,盲人看不到;美妙的音乐和有趣的笑话,聋哑人听不见;我们可以谈笑自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他们却被剥夺了这种权利。想起来,我们真是太幸福了。因此除了要感谢上帝以外,同时更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他们,安慰他们,使他们尽量也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孩子,等你长大以后,一定要记着救助这些不幸的人!”

贝尔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诲,所以,他以使聋哑者得到幸福作为自己终生的职志。

贝尔从小就拥有善良的心灵和灵活的头脑。他家附近有座水磨坊,里面住着一对父子。平常,一些粗重的工作都由年轻人担任。后来年轻人入伍当兵,留下老人独自磨粉以维持生活。碰到水少的时候,水车动不了,老人没办法磨粉,就只好饿肚子。贝尔很同情这位老人,他经常约一些小朋友去帮忙。

碰到缺水的时候,磨粉的工作实在很不轻松,一定要大家一起用力推,才能推动石磨。刚开始,大家觉得好玩,还肯用力帮忙,后来,一些小朋友厌倦了,便纷纷离去,只剩下贝尔一个人,自然就推不动了。

贝尔回到家里,坐在父亲的书房里苦思:怎样才能轻松地推动石磨呢?经过一个月的研究,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首先,改良臼齿,以减少摩擦力,再利用麦粒的圆形,使双方互相挨着,这样,臼齿的转动就灵活多了。如此,他不仅帮了磨坊主人一个大忙,全村的人也争相仿制,大家都觉得改良过的石磨真是便利好用。

于是,才15岁的贝尔,成了全村人眼中的发明神童了。

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声学和语言学有浓厚的兴趣。开始,他的兴趣是在研究电报上。有一次,当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会发出微弱声音的现象,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贝尔以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这就是贝尔关于电话的最初构想。

贝尔发明电话的努力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亨利对他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当贝尔说到自己缺乏电学知识时,亨利说:“学吧。”在亨利的鼓舞下,贝尔开始了实验,一次,他不小心把瓶内的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想不到,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正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贝尔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个从电话里听到电话声音的人。贝尔在得知自己试验的电话已经能够传送声音时,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预言:“朋友们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门也能互相交谈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正如贝尔所说的那样,电话的发明无疑给通信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最初,每一对电话是用两根铁丝连接起来的,然后,交换台使电话线集中到一个地点。其他发明——如放大声音的真空管和在陆上及海底连接长距离的同轴电缆都极大地扩展了电话服务。到了20世纪60年代,通信卫星又消除了对地面线路的需要。今天,一束束的玻璃纤维用激光传递人们彼此间的通话,比起当初,又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一切都归功于贝尔当初的一个简单、真实的想法。

亚历山大·贝尔是一位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他发明的电话标志着通信革命的开始,使人类这个大家庭彼此可以保持更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的通信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大多归功于贝尔,因此他也被人们誉为“电话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