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爱我你就抱抱我(李中莹家庭大学系列03)
18983000000021

第21章 究竟是谁不懂学习的意义(2)

“我不知道,我不想做事,又不得不做,做了又要做错。唉,我也不知道,别人都说以后有理想,我却没有……我知道悲观的意思,我爸妈,还有我表哥,他们都说我悲观……我真的很悲观,好像,身边的人都是强者,只有我是弱者。”

“你愿意做一个弱者吗?”

“愿意。”

“可以告诉我理由吗?”

“做弱者就不用出头了,也不用承担责任。反正,也做不好。我爸跟你说了吧,我总是做错事情。我觉得,怕做错事的话,可以当一个弱者。”

在海子的成长记忆中,他很少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同。无论怎样努力,做的事情总会被父母挑出毛病。慢慢地,海子对自己的能力越来越不认可,甚至放弃了可以做对事情的念头。为了不“做错事”,让父母失望,他宁愿做一个不用承担责任的“弱者”。

内向、外向,孰好孰坏

海子主动跟我交流的第一个问题,好像是他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说出口:“张老师,你对性格内向、外向这个问题怎么看?”

“性格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对现实生活中人、事物相对比较稳定的看法、态度和行为方式等。但性格随时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可塑性很大,也就是说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一般分为内向和外向两大类型,但是性格与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无关,也没有好坏之分。”

“噢,我以为内向性格的人很不好呢,我爸爸就一直说这样的人不容易成功。不过,像我这样内向的人,以后很难,嗯,很难找到工作吧。我都不愿意想以后,以后怎么办?”

“性格外向的人积极开朗,善于交际和表达。但是他们不愿意独立创造,依赖性较强;不拘小节,容易做一些考虑不周的轻率决定。所以,适合培养成开拓性人才。而性格内向的人虽然很少表达,在外人面前容易害羞,但是做事深思熟虑,认真仔细专注,很适合培养成学术型人才或者从事很精细的工作。你知道吗?心理学家做过研究,性格类型根本不能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先天因素对人的影响会越来越小。环境、与人相处、受教育的程度、心态的改变等,都会影响性格发生变化。”

海子听了以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整个人的状态都变得轻松了,看来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他很久了。而且,由于父亲对内向性格较偏颇的认识,海子因此很担忧未来。

他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突然加重语气说:“对,我爸应该听听你说的话,他总是,怎么说呢,太落后了,可他说我固执……”

“你可以跟爸爸进行一些这方面的交流。你说的有道理,爸爸应该会支持你的。你愿意这样去做吗?”

“我倒是愿意,可是,我不能保证,他会听我说。他们都以为我不会说话,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我是懒得跟他们计较。我不愿意说,说了他们也听不懂。”

海子的父母都是很能干的人,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事业成功都比较看重。而且海子的妈妈性格外向,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容易得到比别人更多的发展机会;而父亲认为自己因为性格内向,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比较辛苦,不希望海子像他一样。所以,父母对海子在性格方面的要求较多,期望值也很高。

当父母总是在说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总是会想当然地把经验当作宝典,用自己的失败和成功告诫孩子人生的道理。他们的动机是没有错的,可是,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不在乎孩子的价值取向,不关注孩子的行为模式,是很难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

“是你自己认为没有学习兴趣,还是家长或老师说的?”

“他们都说吧,我也这样认为。我只是不想学习,你能理解吗?反正就是一点也不想做这个事情……有时候,想提前工作就好了,也很害怕,我什么都不会,可能一块钱都挣不到。我爸总说我没有学习动力,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呢,有时候,想提前退休就好了,像我爷爷那样每天去钓鱼,也不操心事情……也没有十几岁退休的吧?唉!真没意思!”

“我懒得跟同学说话,都是一个人,同学都觉得我很软弱,有些人爱欺负我……嗯,就是上课前他们把我的书或文具扔来扔去地玩,上课的时候我就找不到了,也怕老师骂,就等到下课再去找。上课没有书,也不知道老师讲到哪儿……”

海子跟同龄的孩子比起来,个头是比较高的,按理说应该不会轻易被同学欺负。但他似乎并不在意被别人捉弄,换句话说,他很享受躲在很被动的状态里不做事,根本懒得去为自己争取一些权利。

学习到底是为谁

在交谈过程中,海子一直像刚进咨询室一样,双腿紧并在一起,双臂交叠,说话只动嘴巴不动身体,手势也很少。喝水也是我提醒一次他就喝一口,不会主动去做。

“是因为经常上课没书不想学习,还是不管有书没书都不想学习呢?”

“怎么说呢?就是提不起兴趣,也可能,像我爸说的,没有学习动力吧。其实,我也在学习,只是速度很慢吧,我想,可能因为我性格内向吧。上课也觉得听懂了,一做题就错,考试的时候也特别想考好,题都做不完,唉……其实,我的英语成绩很好,是班上的前几名。我最喜欢数学,但是数学最差……我是在实验班,老师也把我当反面典型吧,总是找家长谈话。我学习的时候,思想总是跑到别的事上去了,真的很无语。”

“你想学好吗,比如说你最喜欢的数学?”

“想,可是,没有信心,我就是无能的人吧?”

“真正无能的人是什么都做不好的,可是你有能够做好的,比如英语成绩,在初三的实验班里,还能保持在前几名,是非常优秀的。”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了一些,语气依然不太自信:“语文成绩也不行,可能,只是中间水平吧。不过,语文老师说我的作文写得不错,描写得很细腻,我的作文还得过满分。就是,那些古诗词吧,我也老记不住。”

“作文写得好,那至少三分之一的成绩能够保证,另外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多学习一些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技巧,语文成绩应该不难提升的,你觉得呢?”

“是的,语文成绩也考好过,不太稳定,我总是记不住东西。可能是脑子里想的事情太多了吧,整天乱七八糟的,不知道在想些啥。物理成绩也不算太差,在我们班差一些,跟平行班比较,我还算可以吧……”

海子说到自己比较有优势的地方,渐渐兴奋起来,语气变得热情,手势也增多了,只是说到父母的时候,语气又变得沉重起来了。

“我也想学习好,我努力了,都没有做好。我爸妈总说我不够努力,可是,我真的努力了,数学老师都说我很认真,只是没有效果,可能方法不对吧。唉,一想到我爸妈,简直就没气了……张老师,你看我很少上网,即使上网也不打游戏,只是下载一些好听的歌曲。他们也不让我看电视,音乐也不让听。好吧,我都听他们的,还说我不努力……”

“父母想我学习好,很失望吧。小学的时候学习好,父母对我很好,现在,应该是很失望吧,天天都在说学习学习,天天都在说……好像我就是个无用的人。唉!很多时候我不想跟他们说话,他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吧。父母很失望,可能想我以后没本事给他们养老吧。他们越说,我越不想给他们学习。”

“是父母要求你以后给他们养老的吗?”

“他们倒没有说,我认为是这样,难道不是这样吗?”他有点诧异地看着我。

“这应该是你爷爷奶奶那一辈人的想法吧,我真没想到你也会有这样古老的想法。”

“为什么是爷爷奶奶的想法?”

“那时候社会发展没有现在好,收入不多,也没有社会保险之类的养老保障。他们退休了只有很少的退休金,没有工作的就什么收入都没有,当然有‘养儿防老’的想法了。”

“是,我奶奶就是从来没有工作过,只做家庭妇女。”

“是啊,像你父母这么好的工作,退休了基本都可以拿到原来的工资,还有社会保险金支持,哪里会担心没有人给他们养老呢。换句话说,现在他们挣的钱是3个人用,等你以后长大成人了,差不多同样的钱只是他们两个人用,还比现在要过得舒服呢,为什么等你来养老?你以为你在给父母学习吗,很多孩子像你一样没有搞明白,你是在为自己学习,学习根本就是你自己的事,是在为你以后的事业和成功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

“可是,既然是我自己的事,他们又逼我不停地学习……”他有点犹豫地看着我。

“因为爱才会这样的,你想想看,换成别人他们犯得上这样费心吗?就因为你是他们最爱的孩子,他们才会希望你有甚至比他们还要好的未来,所以督促你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只是他们的一些方式、方法不太适合你,或者你不能接受而已。但是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我相信你父母为了你,也特别愿意改变,否则爸爸就不会带你来这里了,你说是不是?”

海子点点头,但是没有说话。我知道他在整理自己的思想,也没有打扰他,起身续了两杯水。

沉默了好一会儿,海子再开口时说的话正是我最想听到的:“张老师,你说我怎样才能学好数学?”

接下来,我们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做了深入的探讨,共同找出了最适合海子的方式。比如,不在任何一门功课的练习方面耗时间,除了能够轻易地一鼓作气完成的英文作业,其他科目都交叉进行。每次练习半小时就停下来,至少休息10分钟,再换其他科目的练习。如果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真正的难题,解答的时间尽量不超过10分钟,宁可留下来明天请教老师或同学也不在难题上面耽误时间和精力。因为自己的思维模式比较谨慎仔细,所以在总复习的过程中不跟同学比速度,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进行,等等。他渐渐变得兴奋,积极表示回去马上实施看效果。

第二次辅导是半个月以后,海子的态度非常配合。因为他回去后将我们共同商议的方法,应用到了他喜欢的数学上,在其他科目的学习方法上,他也做了积极的调整。通过学习方法的改进,他在数学小测验中成绩提升了,这让海子感觉这些学习方法真的很不错,自信心也增加不少。

另外,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方面,海子不再有意躲避,尝试着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结果他发现,其实同学们并不像他以为的那样瞧不起他,表现得都较友好,这让海子非常高兴。

经过几次辅导之后,海子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状态都有了很大变化,走路都挺直了身板,也阳光了很多。暑假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海子的父亲打来电话,说海子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

不懂孩子的爱,如何爱孩子

就像海子的父亲所说,海子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只是学习没有动力。实际上,家长没有想明白,听话的孩子不需要主动,只要“听”大人说,然后照着“话”去做就行了。这样长期下去,孩子的整个行为模式都变成被动型的了。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家长表现得比孩子还积极、还焦虑,那么学习就变成了家长的事。学习如此,其他事情也一样。做什么?怎样做?从小到大,每一天每一步都被家长安排好了,而同时,孩子自我学习、成长的机会和能力也被家长拿走了。

父母总是不放心孩子的能力,一步步指导孩子的人生路该如何走,这种爱的付出却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效果:培养出只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标准答案的心态,自己不动脑筋想办法,惰性增加;没有独立自主意识,也不能积累一些足够应对问题的经验,经常没有自信心;孩子得不到肯定和认同,不是被动重复无效果的方法,就是停下来不做事情,坚持自己在没有动力的状态下,以免总是出错被否定……

父母需要经常肯定、鼓励孩子,重视对孩子内在的评价和激励,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努力过程和自主性;父母也要及时认可孩子的努力与进步,让孩子学会接纳自我,激发出对做事情的信心和愿望,相信自己是有用的人。

好方法就像合脚的鞋

为什么努力也学不好

可可是一个很有主见的男孩子,他坚持要自己填写咨询表格,自己进来跟我谈话,还很干脆地拒绝摆沙盘或画画的建议,他证据确凿地说:“我已经13岁半了,不是小孩子了,我都能照顾我妈妈了,不信你问她。”

可可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跟妈妈生活在一起。父母虽然离婚几年了,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好,跟儿子之间的互动一直也挺好。爸爸去年又组建了新家庭,现在可可已经有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小弟弟。妈妈担心他会受到影响,这在之后的辅导中表明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