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18984700000014

第14章 资源和灾源(12)

早期的人类在创造文学作品时必然要考虑其存在的价值,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开始,古代的人类渴望有一些可供他们使用的符号来记录事件,以此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同时表达自己的情感、信仰等等。比如说现今许多存世的原始的壁画,虽然图形简单,色彩单调,但是这种以图形作为符号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情况下用以树立信仰,缓解精神压力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同样也是氏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随着文字符号的出现,掌握了文字的人们更希望通过文字细致地记录历史事件,我国古代的早期文字中就记录了如祭祀、庆典等大事件。往后再随着文字本身表达能力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文化的形成,越来越多生活在社会上层的人开始运用文字表达个人情感,社会道德,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甚至开始创作出早期的文学形式。世界上许多地方早期的文学形式多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具有代表做的是希腊的《荷马史诗》及亚两河流域的史诗《吉尔伽美什》。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作品的形式越来越多,融入的文化色彩越来越浓重,表现的社会生活越来越细致。同时随着教育及传播途径的发展,文学作品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学的产生也必须要有支持其产生的最基本的条件出现,例如早期人类创造的人类最原始的符号——文字,这是构成文学作品的最基本的元件。纵观世界文化史,各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字都有其不同的根源及不同的完善过程。据载,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应属诞生于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这个名称最早是英国人cuneiform取的,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楔形文字这个名称形象地表达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字最本质的外在特征。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初的文字外观形象并不像楔形,而只是一些平面图画。显然,被后世称为楔形文字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字,正是起源于图画式象形文字。考古学家曾在乌鲁克古城发现了刻有这种象形符号的泥版文书,经考证时间是公元前3200年左右。当时的这种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例如把“眼”和“水”合起来就是“哭”,“鸟”和“卵”两个符号合起来就表示“生”的意思等。这种文字是象形的,假使要表示复杂的意义,就用两个符号合在一起,例如“天”加“水”就是表示“下雨”;“眼”加“水”就是“哭”等。后来又发展可以用一个符号代表多种意义,例如“足”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这就是表意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要表达的事物越来越复杂、抽象,原始的图形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表达的需要。于是,苏美尔人对文字进行了改造:一方面是简化图形,往往用部分来代表整体;另一方面增加了符号的意义,比如“足”的符号除表示“足”外,还能表示“站立”、“行走”的意思,“犁”的符号除表示“犁”外,还可以表示“耕田”和“耕田的人”的意思。这样,象形文字就发展成表意文字,即符号意义不直接由图形表达而是由图形引申出来。在这往后700多年后苏美尔的文字体系逐渐完备。公元前1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国家交往通用的文字体系,甚至连埃及和两河流域各国外交往来的书信或订立条约时也都使用楔形文字。后来,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于商业的发展,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进行了改进,把它逐渐变成了先进的字母文字。楔形文字就这样经历了象形文字-表意文字-音节文字-楔形文字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而对比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与现今使用方块字的国家的文字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许多历史的因素影响着文字的发展演变,例如战争,与异族文化的交流,当然这些这也是一个文化交融的过程。毫无疑问,文字的发展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学按照类型可以划分为纯文学和谎言文学。其中去尽了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等愚民谎言的文学作品称为纯文学,反之则称为谎言文学。

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诗的想象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与伦比的巨大传统。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并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剧本。

散文是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而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戏剧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小说是以虚拟世界为内容的综合文学形式。传统上以散文为主体。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西方的小说称为fiction,被称为散文史诗。小说上接神话传说,作为后起的文学形式。由于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成为近代以后主流的文学形式之一。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借用比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既精神性价值。

关于精神,可以有诸多不同的定义。我们一般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界定精神这一概念的:它是人内在的一种意向性存在,是人的理性与感性诸多心理因素的有机统一,是人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因而,精神的价值不同于物质的价值,精神价值是内在的、本体的、不断超越自身的。文学艺术的创造活动是文学艺术家的精神活动,文学作品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文学艺术的接受鉴赏也属于人们的精神领域的活动,所以,文学艺术的精神性价值应当是其自身最为内在的、基本的价值所在。正如早期的德国现象学学家Moriz Geiger指出:“在艺术作品中,存在着一些构成其价值的确定的特性,那就是艺术的精神性价值的特性,即它并不以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的服务的手段,那么他就无法理解艺术。这些价值是作为存在于作品之中,作为被包含在艺术作品之中的特性而被人们体验的。”

2.艺术

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

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美术(绘画、设计、雕塑、建筑)、音乐(声乐、器乐、舞蹈)、播音主持、表演、戏剧等都是属于艺术类的。艺术类形态有很多很多,主要分为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两大类别。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三种。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它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主要有几个方面:

(1)艺术能满足个人认知的需要。

知识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他人传授,可以通过阅读书本,可以网络学习。但是人类通过艺术品所获得的知识是一种单纯意识形态。确切地说艺术品中蕴涵着许多客观世界的真理,我国古代诗歌中经常有反映客观真理的诗句,如孟子在《梁惠王上》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是2300多年前的话,但是这样的真言对于现在社会的农牧业还是有非常难得的借鉴意义的。再如西班牙画家毕加索1937年的名作《格尔尼卡》,他所用的是完全扭曲的线条,以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我们可以通过这幅画去了解这一历史事件,但并非仅仅如此,《格尔尼卡》还深深地震动我们的灵魂。可见,艺术作品自身所表现出来的是多方面的认知,是一种通过人的感觉和思考才可以获得认知的源泉。

(2)艺术能满足个人审美的需要。

人类从很早开始就有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乃是源至于人类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与美好事物产生的共鸣。有灵魂的人类对于艺术是有独特的感觉的。中外历史上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人类是如何着魔于艺术的伟大力量:3000年前孔子,在专研韶乐的时间里,竟然3个月都没有吃肉,孔子自己形容在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萦绕。“三月不知肉味”这个典故可以告诉我们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作用;我们也很容易从贝多芬的钢琴曲里听出这位远离光明的作曲家对于音乐的痴迷;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不知道让这个世界上多少人为之疯狂……个人审美的需要是人类较高级别的需要,艺术对任何人都没有限制,但通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这一一个层次,因为很多人必须先完成衣食住行的需要之后才会有对审美的要求。无论是阳春白雪的艺术,还是下里巴人的艺术,艺术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审美的需要。

(3)艺术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

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很多,但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必然要包括艺术。首先对于艺术的创造者艺术家来说,艺术的创作过程及艺术品的诞生是他们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们存在的价值所在。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说“拿破仑用剑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变形记》的作家弗兰兹·卡夫卡这样说“写作维持着我,不写作我的生命会坏得多,并且是完全不能忍受的,必定以发疯而告终。”这种对于艺术创造的态度,同样说明了艺术对于艺术家的意义所在。另外,对于以其他途径来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来说,艺术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小提琴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因为在工作之后,小提琴能够带给他快乐,让他得以放松,甚至在放松的状态下会激发他的灵感,这是他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对于爱因斯坦的观点,许多所谓的完成了自我实现的人会感同身受。人毕竟不是机器,必须时刻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这是艺术就成了一味良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人类也是需要艺术来实现精神上的愉悦和内心的满足的,如果没有精神上的自我实现,也就无所谓自我价值的实现了。

对于社会而言,艺术也不断地发挥他的特殊作用。在社会中的人是充满竞争压力的,这种压力往往会打破人思想上的平衡,走到一种极端,例如犯罪。艺术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进行艺术创造,享受艺术品可以很有效地调节人的情绪,缓解人生存的压力,进而对社会的安定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另外,在现代社会,艺术已经是经济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据资料显示,近年来美国的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军工产业的第二大产业了,远员高于钢铁产业。这已经向我们表明,经济离不开艺术,艺术已经在市场上发挥了巨大的经济作用,同时市场起到了强大的媒介作用,放大了某些艺术形式的接受人群。

艺术起源于人类,并为人类所独有。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不能忽略艺术对于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艺术,利用艺术来完善我们自身。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及表演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作者或表演者用动作、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把自己所曾经体验过的感情表达出来,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别人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情感从表面上看具有超功利性,但它不是对功利性的否定,而是对功利性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