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18984700000034

第34章 人类社会本能竞争下的生存危机(1)

一般认为,人与生而来具有三大本能——食、睡、性。

食物是身体摄取物质能量维持肉体生命的渠道,休息睡眠是身体补充精神能量、维持精神生命的管道。身体发育成长靠的是物质能量营养,而心灵思想成长则需要精神能量的涵养。缺少物质能量的供给会让人感到饥饿难忍,浑身无力;而缺少精神能量的涵养会让人精神紊乱,乃至发疯。人类的生存,不仅需要吃喝来维持肉体生命的活动,同时也需要用休息睡眠来维持精神生命活动。两者缺一不可。

此外,人还具有一个重要的本能——性。上帝造人是依照宇宙的自然规律法则进行的,那就是阴阳交变律。阴阳交合是天经地义的事,犹如天地阴阳同样需要交合一样,不交合就没有万物生命的存在!所有的生命,无论是高级生命还是低级生命,都需要阴阳两性的交合。对于生命来讲,阴阳两性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必需,没有阴阳两性的交合,宇宙万物生命则不会存在!

总源论认为,人性的本质总是趋向于欲望的满足,利己主义是人性最难以挣脱的桎梏,基于人与生俱来的三大本能以及相对匮乏的社会资源、物质资源,竞争在人类社会内部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是无法避免的;然而,竞争一旦激烈化、无序化,其所带来的毁灭性效用就将远大于建设性效用,长期的无序竞争将使人类陷入于重重危机之中,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求人类社会在合作中保持合理有序的竞争。

第一节弱肉强食的适者生存

人类历史一开始就是竞争史。中世纪以前是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竞争也是初级的。

原始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竞争,体现在使用极为落后的生产工具向大自然获取食物,是一种极原始的生存竞争。氏族内部实行平均分配制。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就是“禅让制”。在政治上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竞争,这使得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原始人类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延续的时间最长。

私有制的产生以后,人类社会的竞争比原始社会剧烈得多。这种竞争集中表现为腥风血雨式的改朝换代,竞争的结果是一个集团代替另一个集团,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种以王朝更替形式进行的竞争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政治上真正意义的竞争。在这些刀光剑影的争斗过程中,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社会付出的代价极为沉重。

毫无疑问,竞争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应有之义,然而,一旦竞争流于无序化,倾向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其对人类社会所带来的毁灭性作用将远大于其建设性作用。

一、优胜劣汰何以成为人类生存竞争的规则

优胜劣汰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达尔文认为生物学规律影响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有机体在资源有限这一情形下的数量增长都将导致生存竞争。某些生理和心理特征使个体在生存竞争中处于有利或不利地位。这些特征被选择出来,通过时间遗传下去,将在适当的时候导致新物种的出现,另一些物种的消亡。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增加的倾向,因此不可避免地就出现了生存斗争。”“各种生物都不得不自然地以如此高速率增加着,以致它们如果不被毁灭,则一对生物的后代很快就会充满这个地球,这是一条没有例外的规律。即使生殖慢的人类,也能在25年间增加一倍,照这个速率计算,不到一千年,他们的后代简直就没有立脚余地了。”

优胜劣汰是生物进化的自然规律,自然选择理论的核心是物种变异。达尔文认为:如果这样的变异确能发生,那么较其他个体更为优越的个体具有最好的机会以生存和繁育后代,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确定,任何有害的变异,即使程度极轻微,也会严重地遭到毁灭。我把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和变异的保存,以及那些有害变异的毁灭,叫作“自然选择”,或“最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并不仅限于自然界,他还将生物进化论引入到了人类社会。他说:“人和其他高等动物在精神上的差异虽然很大,但显然是一种程度上的差别而不是不同种类之间的差别……感觉、直觉、各种情感以及才能,比如爱、记忆、注意、好奇、模仿、推理等等,人引以自夸的这些东西都可以在低等动物身上找到雏形,有时甚至是处于较好地发展了的状况。”这种引用到人类社会的进化理论因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而被称之为社会进化论,有时也被称之为社会达尔文思想。

其实,社会达尔文的思想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前就已经形成。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人民不断增进对自己所在社会的理解的过程。在他看来,世界历史必然是一个确定的序列和进步的过程。孔德的进化论由三个阶段组成,这三个阶段和黑格尔一样,是由帮助人类理解周围环境的主导观念界定。这三个阶段就是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斯宾塞和黑格尔、孔德他们一样,也试图模仿物理学和自然科学,以致力于构建寻求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但他在这个方面走得如此彻底,以致前后的其他社会科学家无人能出其右。在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版本中,他所称的“种族”的最小弱者将会死去,最强壮者将会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而且,他们将倾向于把自身的特征遗传给下一代。“如果一个种族的病弱者习惯地生存并繁衍后代,这个种族的平均精力将会衰退;而……如果由于不满足生存条件,这些病弱者死亡了,剩下来的是能够满足生存条件的,这样就会保特这个种族对生存条件的平均适应力……高出产率所导致的不仅是那些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秩序形式的人的消亡,也导致了拥有新能力的新型人类的产生。”

事实上,就是“适者生存”这一概念,斯宾塞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十多年前也已经提出。摩尔根、恩格斯等认为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蒙昧阶段、野蛮阶段和文明阶段,其实也包含了社会是不断进化的思想。马克思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并将社会进化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经济。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阶级斗争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无疑,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的社会进化理论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的生物进化的理论为找到了根据。

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则特别受到国人的追捧。纵观中国政权更迭的历史,其实就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优胜劣汰的历史。“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始终是中国历史推演的主旋律。春秋战国时期演绎的就是无信无义的武力征伐与武力杀戮的历史并开了政治上不讲道德,只讲结果的历史先河。三国演义其实就是对权谋与暴力的迷恋与歌颂,而以先进生产力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其领袖的初衷无不是垂涎王位,企图通过暴力“取而代之”。中国的历史是王侯的历史,是暴力压迫与暴力反抗的历史,因而,在中国历史上,所有规则的设立,说到底,都遵循一条根本的规则,那就是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这是元规则,是决定规则的规则。从秦汉到明清,这条规则都是适用的。在这种历史的博弈中,什么策略都可以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流血拼命的策略,这就是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血酬定律的核心之所在。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以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国人更是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生物性规律。

也正因为国人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有太多太多的切身体验,因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等理论相较于同样是西方的自由主义学说而言,对矛盾重重、战乱不断的中国社会更具有解释力,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也就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并坚持。

社会达尔文思想自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以来,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其原因不外以下几点:一是,人类是生物世界之一种,生存竞争的事实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并且这种理论也的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解释许多人类社会的竞争现象。二是,达尔文的理论挑战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上帝创世的观念,因为自然选择意味着没有神的介入,种种极端叛逆的反传统的观点往往极易得到人们的传播。而且,“(《物种起源》)这本书的流行还归功于自然选择理论是社会构造物这一事实,它也相当契合于那个时代的所思所想和主要倾向。”但是,以生物进化的规律来解释社会进化反映了自然科学强迫社会文化或文化思想进入自己的分析范式的倾向。生物学的世界观一直主要被进化论所支配,而社会科学也总是试图把它们的发现在表面上硬塞进生物学上的达尔文理论中。而且,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也一直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由于科学的精确性与普适性,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就喜好附会自然科学的观点,以期求得自身观点的“科学”性。

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认为:除非被诸如饥荒、战争、疾病或者其他因素所阻遏,人口数量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而食物供应却以代数级增长。可以确定,为免于灭亡而导致的人口增长与相对欠乏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人类科技、生产力没有得到质的飞跃前并无缓和的可能,从而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也必将存在永恒的、无可调和的竞争。

二、优胜劣汰作为人类生存竞争规则的社会问题

1.为歧视辩护。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人类历史上为种族歧视借以了生物性的正当理由。种族歧视是基于这样一种生物偏见,即认为异己的就是差的、是弱的,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就是将这些差的、弱的淘汰出局。正如赫胥黎所言:“上天使万物无限丰饶,但除非它们自己努力,上天并没有将它们所需的全部食物放到它们手里。一切都非常公正,非常正确,因为正是生存竞争导致适者生存。”约翰·鲁布克通常被视为第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认为种族的文化发展和生物性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的全部历史表明,强者、进步者将在数量上增长,并淘汰出弱者、低等的种族。他认为,作为自然选择的结果,现代欧洲人已经发展到了居于统治地位,非欧洲种族不可避免地要走向毁灭。作为迫害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更是叫嚷:“我们必须能够更确切地剔除基因低劣的血统,反过来我们必须施加作用力,使优良血统能够更快地繁衍……”

但是,人类一旦以优胜劣汰的简单生物性为基础来制定社会政策的时候,社会达尔文主义就必然导致人类的灾难。“优生学作为自然选择的一种加速形式,试图产生一个更好的种族。那么,谁来建构这样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是社会精英,他们是血统最值得遗传给后代的那一类人。”于是自视为优等种族对被其视为劣等种族的歧视乃至屠杀就在这一理论支持下在人类历史上上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视犹太为劣等民族而加以大规模的清洗、日本军国主义视华人为“东亚病夫”而大肆屠杀就是这一理论的极端反映。即使在和平时期,种族歧视仍然会沉渣泛起:科索沃的种族灭绝、菲律宾的排华暴乱以及白人对黑人的打压与排挤不时撞击着我们的神经。

与种族歧视相类似的还有性别歧视。“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一样,都很容易在将进化观念应用于人类社会时找到舒适的温床。”因为女性作为生物体在体能上弱于男性,因而也就毫无根据地将女性与低劣的、次要的、从属的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对残疾人、对农民工以及对其他弱势群体普遍存在的歧视无不从这种理论中找到根据。正如学者所批判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实际上常常被当作工具用来反对弱势人群以及为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作辩护。

2.掩盖不公平的规则,为不道德行为张目。

优胜劣汰作为一种自然法则,是对生物界生存竞争的一种结果事实的归纳,因此,其一旦作为人类规则必然导向人们只关注结果,而忽视前提与过程。于是,竞争的规则本身的公正与否已不再是人们关注或者主要关注的内容,从而为不道德行为张目,并诱发道德风险。

正如学者所批判的:“自然选择,作为万物创生和指导的唯一根本原则,把不确定的、混沌的自然提升为一个残酷的新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上,无论是虔诚祈祷,还是积德行善,都改变不了什么。这意味着,为了取得成功,一个人必须崇拜特权、金钱、强者的力量,好人没有好报。”只重结果是“胜”是“汰”,无疑鼓励了人们讲假话、讲权术、讲欺诈、讲厚黑,而不是讲道德、讲规则、讲公平、讲正义。为了生存,或者为了最终战胜对手,人们不择手段。手段的非合理性已被所追求的目的性的结果所替代或掩盖。于是乎,基于“落后就要挨打”的恐惧,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和目的便疯狂地蔓延开来。人人信奉物质主义、个人主义、沙文主义和无神论,没有人容得下“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