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18984700000046

第46章 百分比分配理论(1)

当前世界上的经济学按其一般性特征而言,大致可分为西方经济与政治经济学,在研究方向上,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基础,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边际效应来配置资源;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学说。总源论对经济现象的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既侧重于对广义资源的配置,亦侧重于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求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节时间分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凝结于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构成了商品的价值,而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则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加以衡量,劳动价值论深刻揭示了隐藏于商品内部的社会属性,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提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的衡量以时间为准绳。

一、直接劳动时间、间接劳动时间及社会生产时间

任何劳动产品的生产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劳动产品的价值量则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加以衡量,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总源论在政治经济学的方向主要侧重于研究劳动产品的生产时间。

总源论认为,任何产品的生产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生产时间,其一是直接劳动时间,其二是间接劳动时间,其三是社会生产时间。直接劳动时间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的劳动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间接劳动时间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达成产品生产的目的而进行与产品生产相关劳动的人员所消耗的劳动时间,例如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社会生产时间是指公共人员对产品生产所提供的劳动,例如社会治安保障等。任一产品的生产时间,取决于直接劳动时间、间接劳动时间以及社会生产时间,这三者共同创造了产品的价值。

在以往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大多数的学者均未能将直接劳动时间与间接劳动时间分开,往往以一句简单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结束论题,然而在实际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大而化之的命题,无法应用于实际的研究。总源论提出直接劳动时间、间接劳动时间以及社会生产时间的意义,是要将以往大而化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落到实处,以便于在具体实践中加以应用。

二、每单位价值所需生产时间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和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成正比理论主要有如下核心观点,第一,在商品按价值出售的前提下,把生产率进步带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归因于单位时间创造了更多价值;第二,成正比规律与成反比规律并不矛盾,成正比是以成反比为前提的,两者是由同一原因带来了同时并存的规律;第三,成正比规律不仅存在于个别企业的层面,还可在一定条件下推广到部门和国民经济的层次。这些观点构成了成正比理论的“硬核”,并因之成为勾勒一个学派的基本特征。

然而,成正比理论似乎更侧重于理论层面的指导,而实践操作意义稍显不够明晰,有鉴于此,总源论提出了单位价值所需生产时间的概念。

所谓单位价值所需生产时间,即在某一特定经济环境中,每一单位价值所耗费的人类无差别劳动时间。单位价值的定义,可以是任意价值形式,以中国为研究范畴,则可定义为每1元价值的生产时间,若需更具世界性的研究,则可以每1美元价值所需的生产时间为例。

在任一经济体中,单位价值所需生产时间可以通过每生产1单位GDP值所用的平均时间表示出来。设若以“D”表示单位价值所需生产时间,以“G”表示国民生产总值、“T”表示国民生产总时间,则:

D=T/G

在实践操作中,G与T的数值具备实际的统计学意义,是可以统计出来的,因而,D的数值也是可以确定的。以中国为例,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根据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约为9.40亿人,平均每人年工作时长达2200小时,则G=397983亿元,T=9.40(亿)x2200=20680亿(小时),则:

D=20680/397983≈0.052(小时)

也就是说,我国每生产1元价值,需消耗劳动时间0.052小时。

单位价值所需生产时间D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更为明晰地体现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在本质上,单位价值所需生产时间与成正比理论并不冲突,甚至可以说是成正比理论的延伸。另一方面,单位价值所需生产时间这一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明晰了社会生产率与劳动价值的联系,更具实践操作意义。譬如以美国和中国为例,经研究可以得出美国人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需劳动时间为X,中国人每创造1美元价值的时间为Y,通过对X、Y的大小比对就可以很轻易地得出中国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同时,单位价值所需生产时间对国家劳动政策的制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国家可以通过对单位价值所需生产时间的统计,适当地、有计划地调整每个人的工作量,或适当地调整各行业的工作量,规定每人每年或每天的工作时间。

单位价值所需生产时间的提出,将有效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毫无疑问,资本主义用钱来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而总源论则试图通过时间调控以及平均分配的比例和钱来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这是总源论的特色所在。

三、国家调配个人时间

所谓国家调配个人时间,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要求公民必须做的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例如:

义务教育。即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制度。

义务兵役。即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承担军事任务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

实行义务兵役制,是中国军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关系着国家安全和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义务兵役制的优点在于士兵服役时间短,定期征兵和退伍,使兵员经常轮换,有利于常备军兵员更新,既可保持军队的兵员年轻力壮,又可储备兵员;同时,也可使更多的人服现役,公民的兵役义务负担公平合理。其不足是服役时间短,很难全面熟悉地掌握复杂的军事技术与装备,只能在预备役组织中进行复训,方能达到现代条件下合格后备兵员的要求。因此,中国从1978年以后,采取了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对于加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积蓄后备兵员具有重要意义。

义务劳动。是指出自自己的自由意志而进行的,不计定额,不要报酬,自觉自愿地为社会进行的劳动。列宁曾把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俄国工人中产生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称之为“伟大的创举”。是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具体表现义务进修学习培训。

除国家调配劳动时间外即为个人自由支配时间,在个人支配时间内,可以自由参加自己喜欢的劳动,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等。

总源论认为,时间是一种由个人拥有并自由支配的资源。一般而言,时间具有无限性,它可以由无限多的个人分享,既不会因享用人数的多少而增减,也不会因一些人的享用而排斥另一些人的享用。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则会发现,由于时间同时还具有不可逆性质,每一个个人可以拥有并支配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个人的活动是多方面的,在一定的时间内,从事某些活动就必须放弃从事另一些活动的可能。因此,个人随时都必须就如何消费时间做出一个周详的计划和安排。

总源论认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尚不够发达的时期,国家应保障一定额度的国家调配个人时间,以充分调配社会资源。当前我国国家调配的时间过少,自由支配时间过多,这不利于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整体调整,对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利的。随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调整国家调配时间与个人支配时间的比例并最终消灭国家调配个人时间制度。

第二节轮岗制

一、什么是轮岗制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对应三类岗位又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共28个级别。此外,事业单位也可以设置特设岗位,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总源论提出,国家应在一定行业范围、一定国家公共企事业单位中提供一大批福利性岗位,以供全社会所有劳动者在一定的劳动期限内轮岗换位,用以切实保障个体生存权、共同管理公共资源以及防范贪腐,这一主张我们称之为“轮岗制”。

众所周知,社会资源若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必然会造成种种弊端,轮岗制的提出,首先是立足于公平分配、保障个体生存权。其次,轮岗制的实行,可以切实把公共资源给还公众,交由公众轮流、共同管理;再次,因为轮岗制的时间限制以及公共对社会资源的共同监督、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贪污腐败。

二、轮岗制的具体内容

在实践操作中,轮岗制不存在一开始便在全社会推广的可能,因而轮岗制的实行范围,首先应该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公有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和系统,这些系统及行业涉及公众福祉、公有化程度也较高,应当率先实行轮岗。此后再扩展至石油、煤炭、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行业。

当然,轮岗制并非随意轮换,轮岗制的内容应当包括几个层面的具体内容:

(1)轮岗制是一个复杂而宏大的工程,在实行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相应轮换岗位进行划分。如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共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其中,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根据规定,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此外,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人才。

(2)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3)轮岗制首先应在同系统同行业内试行。例如,同行业内,工勤岗位与后勤保障与服务等工作内容较为接近、工作性质也大致相同的可以率先换岗。

(4)同地区轮换。在同一地区内轮岗换位,可以大大减少轮岗的社会成本以及经济成本,同时,因同一地区内工作环境相近,这也大大有利于轮岗后工作人员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全心投入社会劳动生产。

不同系统、行业以及不同岗位进行轮换。当轮岗制较为成熟时,可以大胆地对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岗位进行轮换。对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岗位进行轮换,一方面可以防范同系统、同行业内部的集体贪腐,另一方面可以对劳动者进行全方位的锻炼,最终为实现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

(5)不同地区轮换。对不同地区的岗位进行轮换,在实践中这主要应立足于防范同地区的集体贪腐,同时,应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环境也更能实现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

(6)轮岗制的主要内容,还应包括一整套完备的轮岗前培训,各系统、各行业之间、各职位之间的劳动规范、劳动技能各不相同,如果不进行岗前培训,轮岗制将很难进行。

(7)此外,每一行业都应对一定数额的专业人才、骨干、技术人员进行职务保留,以切实保证各行业的稳定运转。

第三节思想修养学习室

一、思想修养学习室的具体内容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道德意识等都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急速发展变化的形式面前,不少人出现了思想迷茫、信念迷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淡化等现象。另外,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而派生出的负面效应,如拜金主义、享乐观念等,对人民群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因此,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总源论认为以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上是成功的,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亟须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教育阵线进行充实和提高。同时,当前我国除学校以外,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体系没有一个进行宣讲的地方,人们的思想是自我自觉调整,没有一点外界思想刺激人们的行为,不能步调一致,思想有偏差,容易犯错误。